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一年来,全局上下紧密团结,以推动东西湖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为目标,聚焦共同缔造、幸福共享,力争让东西湖区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更有品位,积极发挥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作用,提升规划引领水平,优化城乡发展格局,深化“放管服”改革,较好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通过空间谋篇,优化城乡发展格局
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空间发展战略,充分对接“十四五”规划和相关诉求,科学精准划定“三区三线”,为区域发展留足备用空间。抢抓发展文旅产业黄金时期,开展《武汉柏泉全域旅游实施性规划》,打造临空港魅力示范乡村。聚焦绿色发展,完成《东西湖区汉江北岸绿色转型发展专项规划》,创建滨江沿岸转型典范,划定八大产城融合组团,产城融合规划取得阶段性成果。聚势网络安全,组织编制东西湖区“中国网谷”战略实施规划,打造“中国网谷”创新高地。注重民生诉求,持续推进加油加气站专项规划编制,优化站点布局,提高站点覆盖率和服务水平,切实缓解区内加油加气难问题。率先启动网安基地尼达湖片区控规编制工作,全面对接招商需求,合理用地布局,为项目落地实施提供规划支撑和用地保障。
(二)通过高效管理,落实资源要素保障
在“三区三线”划定中将网安基地二期、三期、国家陆港枢纽基本农田全部调出并整体纳入城镇开发边界,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全年完成土地储备30宗,储备面积110.35公顷,为打造城市重点功能区、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提供用地保障。38个批次建设用地取得上级有权人民政府批准的建设用地批复,批准用地总面积约178.66公顷;27个批次(项目)用地批后管理(补偿安置)备案核查,总面积约106.33公顷。完成“双百园区”整理开发,加快推进2022年2.8平方公里内工业用地报批。
积极开展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创建,东西湖区入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为武汉市唯一入选区。完成全市首宗点状供地鑫三江田园综合体项目挂牌成交。完成土地挂牌成交26宗,成交总用地面积约90.07公顷,其中完成16宗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出让面积约61.45公顷,工业用地“标准地”公开出让比例达到100%。2022年共完成签订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合同36宗,面积约150.78公顷,其中挂牌出让32宗,面积约142.39公顷;协议出让4宗,面积约8.38公顷。完成划拨方式供地73宗,面积约222.39公顷。盘活“增存挂钩”存量建设用地,最大限度分类消化批而未供土地,申请批文撤销和调整约86公顷,完成批而未供土地供应约151.8公顷。容缺供地约33.6公顷。处置闲置土地约98.69公顷,处置率47.66%,完成全年闲置土地处置任务。
(三)通过品质打造,构建宜居生活环境
以将军路综合村片为试点,在新城区中率先采用总设计师工作模式,打造新城区“规、建、管一体统筹”的全流程规划编制、管理与实施典范。启动临空港大道功能与品质提升规划研究,通过产业创新、景观升级提升城市品质。启动吴家山老城更新改造研究暨亮点片更新实施规划,促进老城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新消费升级,推进东西湖老城新生,吸引高素质高质量人口集聚。高水平完成海口片城市设计,推进海口片工业园城市功能转型,结合地铁六号线、金银湖、万达等重要城市功能因素,大胆提出城市上盖公园的理念,得到市区两级一致认可。积极谋划海峡科技园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编制用地空间论证方案和城市设计,促进产业打造与用地空间相匹配。
(四)通过改革创新,厚植便民服务情怀
深化“告知承诺制”审批模式,实现多个项目“多证同发”。加强“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应用,形成多部门联动协同的工作机制,完成水电气外线接入工程并联审批。完成区级工业仓储用地规划建筑审批2套可视、统一的技术标准文件,助力产业园区品质提升,缩短企业项目审批时长,提升规划治理能力,获得区委区政府一致好评价。2022年,核发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61本,用地面积约295.77万平方米;核发用地规划许可证74本,用地面积约387.73万平方米;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96本,建设面积约612.46万平方米;完成规划条件核实114件,建筑面积约543.07万平方米。
不动产登记持续创新,建立健全不动产登记诚信机制,构建“自主申报+信用承诺”登记体系,不动产登记、交易和缴纳税费“一网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水电气一体化过户联办。2022年获省政务平台宣传8次,武汉电视台等市级平台宣传5次。启动全区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公益类)问题处置工作,解决制约企事业单位发展的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推进“多测合一”,优化整合验收、不动产登记等阶段事项。通过“三调”查清东西湖区国土利用现状,荣获湖北省第三次国土调查先进集体称号。
深化改革持续攻坚,结合新城区城市发展特点,优化交通市政项目审批流程,形成规划报审办事指南,推动交通市政工程规划管理工作标准化与制度化建设。2022年,新建停车泊位8412个、充电桩数6041个、集中式公共充电站16座,二、三季度完成情况排名全市第二,提前且超额完成市指挥部对我区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
法治建设持续规范,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范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健全法制审核程序,聘请法律顾问,不断促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组织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学习和考试,优秀率100%,开展各类法制培训和普法活动,全面提升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完成5个事项与街道赋权承接,开展赋权事项行政执法指引编制及培训,出具法律审查意见。落实行政机关出庭应诉,全年13宗行政案件均无败诉。
(五)通过严守底线,打造安全自然生态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在保持生态红线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对全区基本农田布局和城镇开发边界进一步优化调整完善,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落实耕地卫片监督与进出平衡监管,统筹耕地占补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等工作,积极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配置。
严格土地执法监察。以“零容忍”的态度全面推进“顶风上”新增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改,按既查事、又查人的要求向区纪委监委移送线索;全面推进2021年耕地保护督察问题整改,4个违法占用耕地绿化造林典型问题及多处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问题完成整改恢复耕种;全面开展2022年土地卫片执法工作,违法用地占耕比例低于5%;全年立案查处违法用地案件40件,罚没款总金额约3052.54万元;积极配合开展农村修建门、墙、亭、廊、栏问题排查整改、领导干部违规在农村建豪宅专项整治、楼堂馆所建设情况专项整治等工作。
严抓林长制度建设。通过制定东西湖区林长制实施方案,设立三级林长责任体系,全面落实林长制工作,对历年来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和责令整改。开展东西湖区长江干流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普查、东西湖区森林湿地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以及湿地科普宣传等专项工作,构建了东西湖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司法协调联动机制,全区森林资源管护、湿地保护修复、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均得到有效实施并取得成效。
严防地质灾害发生。加强地质灾害隐患巡排查,累计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排查151轮次。完成柏泉街架子山西侧山体边坡崩塌、走马岭街兴工九路滑坡两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施工,及时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六)通过政治建设,筑牢理想信念基石
扎实政治理论学习。重点学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市党代会精神、全国两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党组书记讲授“弘扬清廉守正 担当实干之风”的廉政专题党课。领导班子以“喜迎二十大·建功英雄城”为主题到企业、社区和党校讲授专题党课。组织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领导班子带队走访调研共计25家,4个问题清单均已销号。
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组书记全面从严治党主体第一责任,各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积极开展党建品牌创建,制定“延安精神铸我心”“党建红引领生态绿”等党建品牌,以党建带动中心工作。疫情时加大党员干部下沉力度,做到“应下尽下、应派尽派”。落实国家安全责任制,全年未发生安全事故。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集中整治作风深入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自查出4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夯实意识形态阵地。将意识形态工作情况纳入干部考核,作为评价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强化网络安全、机要保密工作部署,全年未出现失泄密情况。积极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按时处理市长专线11755件,阳光信访85件,信访事项按时办结率100%。处置舆情6起,未发生重大舆情处置不力情况。主动挖掘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特色,完成“赶考十年——中国网谷初露芳容 临空港新城引领产业升级”专版宣传,借助多种平台广泛宣传政务服务新举措、资源保护等工作30余条。
过去一年,干部队伍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利用、财务预算执行、后勤服务均取得新进步,41件区人大政协议提案全部办结,绩效目标及各项考核顺利完成。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在工作中还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2022年受经济下行、疫情冲击等多重因素影响,土地市场降温明显,批而未供处置进度不尽理想,土地供应执行率不高。违法占用耕地现象仍时有发生,顶风上的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和新增违法用地问题仍屡禁不止。区内市政工程与其周边工程建设时序统筹不足,导致群访群诉增加新增市政项目落地实施阻力。
二、2023年工作安排和打算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东西湖转型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新一年的工作意义重大。2023年全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市局和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深入开展规划编制、耕地保护、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储备供应、市政管理、营商环境优化、执法监察、林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10个方面重点工作,奋力推动东西湖城市能级品质有效提升,为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中国网谷”奠定坚实基础。
(一)加强规划编制实施,推进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优化城乡空间格局,在三区三线划定方案基础上全面完成我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城市设计,推进海口片城市设计规划实施,完成综合村片城市设计编制,深化细化汉江北岸启动片城市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推进片区控规法定化工作;有序推进李家墩片总体方案设计,结合李家墩征收进度,适时启动片区概念方案设计。按照“城市更新年”行动要求,结合主城区推进更新工作经验,划定城市更新单元,明确更新重点,引导利用老旧厂房升级改造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健全老旧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运营相结合,推进城市更新实施;探索东西湖区城市更新公众参与路径,建立东西湖特色的社区责任规划师工作制度。
(二)落实耕地保护目标,促进乡村产业全面振兴。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土地规划管控、土地用途管制、耕地用途管制、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有序推进耕地“进出平衡”,统筹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强化政策引导,推动实施点状用地,推进乡村资源综合利用,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探索实施基本农田划线、挂牌联动管理“田长制”模式。
(三)坚持节约集约利用,保障区域发展用地需求。结合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创建,不断探索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式。加大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力度,加快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推动存量建设用地数量消化、结构优化。统筹安排、合理使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各类指标,全力保障重点建设项目、有效投资项目、基础设施、民生项目等各类用地需求。落实住宅用地“集中供地”、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推进开发区新型工业用地(MO)发展,支持产业用地先租后让、租让结合供地方式。
(四)统筹计划编制安排,合理配置土地供应结构。做好土地储备三年滚动计划和每年度储备和供应计划编制工作,按照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对土地储备项目合理策划,引导城市有序开发建设,促进城乡规划的整体实施,形成规模效应。坚持资源要素跟着项目走,引导支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合理配置土地供应结构,积极做好集中供地工作,助力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促进土地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五)规范市政规划管理,提升市政设施服务能力。以重要片区及关键节点、主要道路作为切入点,启动道路修建性详细规划审查,从强调交通功能向塑造城市街区转变,逐步实现街区功能及环境的提升。启动《东西湖区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编制,从规划统筹、改造维护、信息普查等方面完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保障管线的空间需求和运行安全,提升市政设施服务能力。逐步开展2023年度城建基础设施实施规划、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年度评估、重点区域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承载力评估等工作,摸清全区交通市政设施建设现状,为完善片区规划提供有力数据支撑,切实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六)对照“放管服”要求,优化政务服务营商环境。持续加强不动产登记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积极推动“多测合一”平台应用和数据共享,降低测绘环节和时间成本。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一事联办”等审批模式创新为目标,着力巩固提升审批效率。推行“告知承诺制”等审批模式,提高办事效能,确保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政策落地见效。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改革,提升治理能力,按照精细化品质化要求,开展城市色彩管控,规划建筑设计要求等研究,出台系列技术标准文件,助力优化提升城市整体品质,建设现代化、生态化、品质化东西湖。
(七)发挥执法警示作用,将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进一步压实街道办事处建立和完善日常动态巡查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大队、社区的前沿哨所和桥头堡的作用,做到违法用地早发现、早制止,将土地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进一步严格土地执法,加大查处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严从快开展立案查处,对典型案例要严厉追究,充分发挥警示作用。
(八)强化绿色生态建设,刷新城市发展新高度。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开展全区生态保护与利用规划。严格落实林长制,加强公益林保护修复,开展湿地保护规划,强化湿地保护宣传,湿地保护率不降低。按照“一山一策”实施吴家山、雷达山、陡山和架子山的保护修复与利用,打造城市生态绿心。提升自然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推进基础平台等的建设。
(九)紧贴行业专项需求,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深化会议系统,完善无纸化会议管理功能,实现全过程电子化、网络化管理。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建设审批服务平台统一实施标准化项目在线审批和非标准化项目孵化服务。开展历史审批数据清理,建立项目“一条龙”台账。按照“数字档案室”建设标准,整合各类档案信息资源,完善数字档案资源体系。优化网络安全架构,强化网络边界安全,提升网络安全整体防护水平。
(十)转变作风提升效能,锻造干事创业干部队伍。旗帜鲜明讲政治,加大全面从严治党力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以及干部队伍建设,锲而不舍改进工作作风,大力营造“拼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担当和韧劲,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