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东西湖区商务局2021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2-01-10 13:10 来源:东西湖区商务局   作者:   字号:[ ]

一、、2021年工作情况

(一)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1、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目标。1-12月全区实际到位资金累计完成726.2亿元,超全年挑战目标726亿元的序时进度。其中产业到资385.6亿元,占比53.1%,达到全年挑战目标53%的序时进度。
    2、实际利用外资目标。1-12月全区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完成13.7亿美元,市口径同比增长13.6%;超全年挑战目标12.91亿美元的序时进度。FDI规模累计完成值2.6亿美元,超全年挑战目标2.47亿美元的序时进度。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1-12月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482.59亿元,同比增长13.4%,超全市平均增幅。目前社零额总量已达到19年同期的101.1%,为全市仅有的社零额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5个区之一。
     4、外贸进出口目标。1-12月全区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217.08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完成全年16%的挑战目标

5、商贸企业“小进限”目标。截至目前已完成商贸业小进限企业7家。另有逾80家企业已递交小进限申报材料,等候统计部门审核。可超额完成全年14家“小进限”企业目标。    

(二)产业链招商签约总体情况

2021年,临空港开发区签约项目74个,协议投资总额1022.86亿元,签约额总量排名全市前列。新增限额以上贸易企业127家,远超市级下达的进限8家目标任务。30亿元以上工业和服务业项目、外向型产业项目、总部项目和30亿元以上数字经济领域项目等结构性目标均超序时进度完成。积极参加武汉市一、二、三、四季度招商引资签约大会、第三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中博会、亚布力论坛武汉特别峰会、厦洽会、第五届楚商大会、5g➕工业互联网大会等重大活动,一批优质项目现场签约。积极组织我区外贸企业推荐华创会、“荆楚优品”系列展等各类展会、外经贸交流活动20余次,帮助外贸企业拓宽信息渠道。组织60余家企业申报第129/130两届广交会,共获批展位70个。围绕产业链招商,重点引进了中国电信、启明星辰、海天味业、创维显示、京东华中总部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落户我区。

(三)招商引资结构性目标完成情况

1.工业项目引进。围绕主导产业引进3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目标值2个,已完成2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个。已成功签约引进投资37.75亿元的武汉高世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生产线扩产项目、投资50亿元的海天味业华中总部生产基地项目。

2.服务业项目引进。引进30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目标值1个,已完成2个。一是已签约引进投资40亿元的华中军民融合高科产业园项目;二是投资30亿元的龙湖天街商业综合体项目已正式签约并报送市商务局审批认定,有望超额完成此项目标。

3.外向型产业项目引进。引进头部外贸企业、外贸新业态龙头企业、加工贸易大型企业、跨境电商企业等外向型产业项目目标值3个,已完成3个。已成功签约引进投资2.7亿元的石油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研发及智能模块造基地项目(石化机械四机塞瓦项目)、投资25亿元的联塑武汉商城项目、投资1.4亿元的新宜东西湖智能制造分拨结算中心二期项目。

4.总部项目引进。引进各类500强企业总部、第二总部、区域总部或功能性总部项目目标值2个,已完成2个)。一是签约引进投资5亿元的启明星辰武汉第二总部项目;二是投资50亿元的海天味业华中总部生产基地项目。

5.数字经济领域项目引进。引进30亿元以上数字经济领域投资项目目标值2个,已完成2个。已成功签约引进投资37.75亿元的武汉高世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生产线扩产项目、投资40亿元的华中军民融合高科产业园项目。

(四)签约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67个签约项目中,已注册项目42个,占总签约项目的62.7%。已开工项目18个,占总签约项目的26.9%,如投资65亿元的创维MINI显示产业园、投资37.75亿元的高世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扩产、投资10亿元的中通快递华中运营结算中心等项目。已建成并投产运营的项目1个(投资5亿元的启明星辰项目),占总签约项目的1.5%。正在办理供地手续的项目11个,占总签约项目的16.4%,如投资50亿元的海天味叶华中区域总部生产基地、投资30亿元的龙湖天街商业综合体、投资20亿元的金杯电工电线电缆、投资10亿元的华中智能汽车配件科技产业园等项目。

(五)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做好大型商超常态化疫情防控。我局坚决落实行业主管责任,组织工作人员定期对全区大型商超进行疫情防控督查。在督查现场,督查人员当场指出商超疫情防控存在的问题,要求商超即行即改,并要求商超负责人对商超工作人员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处罚。要求商超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监测,落实工作人员疫苗“应接尽接”工作,落实定期核酸检测工作,确保全员健康安全上岗;重点排查进口冷链食品经营情况,并指导做好冷链食品防控工作。截至目前,我局共出动检查人员732人次。今年来,我局选取永旺金银潭店、中百仓储吴家山店、海林广场(沃尔玛)和东西湖万达作为示范点组织商超进行交流学习,进一步提升辖区大型商超疫情防控工作管理水平。

二是落实我区进口高风险货物疫情防控。我局牵头负责我区进口高风险货物疫情防控工作,建立了全区高风险新冠病毒防控工作机制,主要负责督促口岸、监管场所经营单位及街道落实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分工及工作各项制度、规定,对接市高风险货物排查、追溯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并推送流入我区进口高风险货物相关企业的详细情况、汇总报送以我区为第一掏箱地的高风险进口货物核酸检测及消毒处置情况以及当出现非冷链高风险货物呈阳性时进行相关处置工作。

(六)打击非法流动加油工作

为进一步打击非法运输、储存、销售成品油行为,我局多次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巡查督查,督促各属地街道开展夜间巡查,对非法违法行为予以有效的震慑和打击。整治期间,我局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对非法流动加油进行专项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截止当前,我局会同相关单位按照相关处置流程已开展多次联合检查巡查行动,共查获非法案件51起,查处非法运输车56辆,捣毁非法储油窝点10处,对非法违法行为予以有效的震慑和打击。

(七)成品油零售经营企业年检及双评议工作

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成品油市场经营行为,按市局《关于开展成品油零售经营企业2020年度审查工作的通知》要求,6月17日,我局组织辖区加油站召开工作会议,部署全区加油站年检工作,重点对成品油零售经营企业的合法合规情况、经营情况、安全生产情况等进行审检,并将年检资料报送市商务局;3月12日,我局组织召开2021年全区加油站双评议工作部署会议,要求各加油站要严格按照《2021年度全市加油站评议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始终坚持把服务群众、优化环境放在突出位置,着力解决群众意见较大的突出问题和最期盼解决的现实问题。同时,我局加强加油站日常督查工作,对出现不满意件的加油站负责人进行约谈。我局采取线上评议和线下监督联动,确保加油站双评议工作取得实效。

(八)提信心促消费工作

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1年春节期间保供应促消费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组织辖区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春节期间开门营业补贴和春节期间开展主题促销活动补贴工作,经过收集、审核申报材料等环节,分别有5家和6家企业通过初审,后期我局将邀请专业的第三方审计公司,对申报企业的材料进行审核,对审核通过的企业依据标准给予补贴兑现。为落实《关于提振重点消费促进消费增长的若干措施》及《武汉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精神,聚焦“网红经济”、“夜间经济”、“假日经济”、“线上经济”等消费热点,我局积极组织我区重点商业综合体、商贸企业举办啤酒节、仲夏消费季、金秋消费节等系列消费促进活动,组织商贸企业参与全市网红打卡地活动,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激活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市场加快恢复。

(九)国家级经开区考评工作

按照商务部及省商务厅等相关部门要求,我局向区常委会汇报了2019年国家级经开区考核结果,我区取得了第41位的优异成绩,比上年度进步66位次,结合开发区实际情况和2019年度考核结果,开展结果应用工作总结。4月23日,我局组织召开了国家级经开区统计报表及相关工作专题会议,要求相关指标承担部门严格把关和加大各项指标落实力度,努力推动我区综合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9月28日上午,我局组织召开了2020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工作部署会议,力争在2020年考核中争取更好的成绩。

(十)商业网点规划及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

为完善我区商业网点布局,提升消费品质,我局开展东西湖区“十四五”商业网点规划,重点对城镇老旧小区、新建居住区等加强商业网点布局,满足居民便利生活和日常消费需求。按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工作要求,结合我区实际,以吴家山街道、径河街道、将军路街道、金银湖街道及常青花园为重点,推进便利店、餐饮、家政、菜场、药店等社区商业提质扩容,因地制宜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逐步推进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提升生活品质。

三、存在问题及不足

(一)招商引资项目信息少,渠道窄。当前,招商引资项目来源主要依赖节会招商、上级推荐、落户企业增资扩产等主要渠道,招商项目信息来源渠道少且单一,难以满足我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需求。通过在谈项目摸排统计结果看,重大项目、知名项目、优质项目少,工业项目储备和后劲明显不足,高质量重大产业项目少之又少。

(二)招商引资项目重签约、落地难。招商引资项目“引得进”是前提,“落得了”才是关键。今年以来我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受产业配套、项目规划选址调整以及项目签约落户后,用地指标下达、土地调规等供地等手续耗时过长,导致有些项目推进过程缓慢。如海天味业项目受武汉交通枢纽线规划影响,供地时间比预期延迟了大半年。今年的签约项目中,已建成并投产运营的项目1个(投资5亿元的启明星辰项目),占总签约项目的1.5%;已开工项目18个,仅占总签约项目的26.9%。正在办理供地手续的项目11个,占总签约项目的16.4%,剩下37个项目均未真正落地,约占项目总数的55%。

(三)招商引资项目服务专业度不够的问题。各单位招商人员在专业招商、专业洽谈、政策分析、产业规划及方案报建等环节研究能力不强,导致有些项目推进慢、变化大,被项目牵着鼻子走,洽谈过程中,过早亮出底牌导致局面被动,影响了招商项目的质量和进度,部分项目由于前期缺乏充分、科学研判,导致洽谈签约推进缓慢,签订协议后难以落地。

(四)招商引资热情不高,积极性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外出招商的主动性不强。招商责任单位坐等信息、坐等项目上门的情况较为普遍,跟踪洽谈项目不主动不及时,有时在确定邀请到分管领导或包保领导参加的情况下才外出考察,截至目前,各招商责任单位全年共外出考察项目75次,其中商务局24次、现服办12次、保税办12次、机电办7次,食品办4次,其他单位全年外出招商少之又少。

四、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加快构建“五个中心”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产业引进向形成密集产业集群集聚的落实之年,我局将继续争先进位,勇挑重担,奋勇开拓临空港经开区招商引资新局面;继续务实重行,推进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投产。

(一)全力推动落户的重点项目快速落地

围绕项目开工、建设、推进环节,梳理土地、基金、电力、审批等核心问题症结,积极组织召开主任办公会,持续跟进做好已签约项目跟踪服务工作;下一步,重点做好京东方二期、康宁二期、凌云科技二期、顺丰二期等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推进速度,加快建设速度,争取早日早日投产。

(二)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资质效

一是紧盯产业集群招商。尤其是网络安全产业基地和以3D打印、菱电电控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区委区政府已经全面布局,储备了一批项目,打好了基础,下一步我们将针对行业前十强,世界500强制定重点引进清单,借助中央网信办和省市相关部门的力量上门招商,争取有所突破。二是紧盯行业协会招商。抢抓北上广深产业转移机遇,积极对接重点行业协会招商,争取有所突破。三是紧盯省市商务、经信、发改等部门招商。我们近期引进的重点项目,大多由省市经济部门推荐,下一步,我们将专人负责,协调领导每月定期拜访省市商务部门,获取招商资源,争取有新的作为。

(三)围绕核心项目配套产业链招商

按照“1+3+N”产业体系布局,重点围绕京东方显示屏、康宁玻璃基板、武烟、益海嘉里、海天味业、TCL智能制造、3D打印等重点项目,在延链、补链、强链、扩链上下功夫,不断完善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要素链、资源链,引进和培养产业集群。

(四)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目标

预期目标:750亿元,同比增幅3.3%

拼搏目标:780亿元,同比增幅7.4%

增长点:一是开拓到资新渠道,探索将区内平台公司融资发债的市外资金、区内银行市外资金进入部分纳入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统计的途径和方法。目前上报市招商办的类似凭证大部分均被拒统,下一步将收集区内银行市外资金进账单上报市招商办,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二是紧盯区内现有的大项目进资,如京东方后期的股份回购资金及37.5亿元的技改项目资金;区内近期挂牌的多宗房开用地资金;海天味业、京东总部项目进资等。三是与区统计部门保持沟通,对于已进库的新开项目、续建项目、技改项目固投做到应统尽统,颗粒归仓。

我区实际到位资金目标已处于高位运行多年,增幅有限,同时也将根据市局2022年具体目标任务进行调整。

(五)实际利用外资目标

预期目标:13.8亿美元,同比增幅5%

拼搏目标:14.4亿美元,同比增幅10%

增长点:一是加快重点项目的注册、供地推进。如:加快推进金银湖的鑫创项目、吴家山的丰树项目供地进度;二是了解外资项目进资信息,加快现有外资项目、新引进外资项目的进资速度。如名创优品1000万美元(FDI);康宁2000-2500万美元(FDI)及进口约6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设备;同时加快推进新宜、四机赛瓦、联塑商城、丰树、德信等项目的注册资本进资速度等。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

预期目标:499.8亿元,同比增幅5%

拼搏目标:523.6亿元,同比增幅10%

增长点:一是推进我区大型制造业进行产销分离。走访我区华润雪花、红牛、达能等制造业企业,鼓励企业成立独立法人的销售公司,引进新的数据来源。二是加大招商引贸工作力度,加快每日优鲜(保税产业办)、海天味业(食品产业办)等项目的推进速度,形成新的大的增量。三是持续收集“小进限”企业信息,调整我区限上商贸企业结构。目前已有逾80家企业提供进限资料,75家已通过初审。力争在今明年进限窗口期进限纳统,为明年社零额的增长打下基础。另外,此次疫情过后,批零住餐行业销售并未出现报复性反弹。因此,预计我区批发、零售、住宿、餐饮行业销售额/营业额增幅在没有大的、新的增量情况下,仅有小幅增长。

(七)外贸进出口目标

预期目标:177亿元,同比增幅8%

拼搏目标:180亿元,同比增幅10%

增长点:一是京东方、福汉木业、益海嘉里、九州通、康宁以及保税区内大型供应链企业等加大出口力度。二是依托综保区,加快平行车进口工作,推进京东、易豹等公司跨境电商业务的发展,增加进出口额度。三是重点引进一些有进出口业务的招商引资项目,帮助我区完成相应指标。。

(八)商贸企业“小进限”目标

预期目标:5家

拼搏目标:10家

今年,根据区领导相关要求,我局已将可能进限的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摸底和清理,做到应统尽统,颗粒归仓。明年“小进限”工作预期可顺利完成,同时我局也将根据市局2022年具体目标任务进行调整。

(九)创新商业模式,推动零售业态升级

结合我区城区建设、产业发展、人口集散等情况,发展多种商贸新业态,包括连锁经营、特色商业、休闲旅游等,加强传统商业综合体规划管理和升级改造。推进良品铺子、周黑鸭、天喔等大型商贸零售企业智能化、场景化、体验式门店布点,促进实体商店和虚拟网店联动发展。鼓励直播电商、社区电商和社交电商,支持商业APP、微信营销、直播带货等新兴营销模式,打造全媒体营销模式,推动消费个性化发展。鼓励商业特色街、商圈、商业综合体主动适应新零售发展,鼓励连锁经营发展,大力发展社区连锁便利店。积极培育新零售首店和新零售夜间经济店,释放夜经济活力。

(十)优化商贸流通体系,加快提升市场开拓力

深入实施“互联网+”高效物流行动,以园区大型电商物流企业为支撑,推动供应链数字化、信息化平台建设,构建开放型供应链体系、提升供应链管控能力。支持顺丰、苏宁易购等大型电商物流企业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推进“店仓配”一体发展,着力实现物流配送终端“无人化”。运用市场化方式,提升商贸物流园区、仓储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站点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促进从上游供应商到下游销售商的全流程信息共享,提高供应链精益化管理水平。推动5G物流,支持数据的精准采集,运营预测,智能决策,构建包裹、场地、车辆、人员和设备高效连接的“智能物流世界”。

扫码查看手机版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政府信息公开

东西湖区商务局2021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2-01-10 13:10

来源:东西湖区商务局   作者:  

一、、2021年工作情况

(一)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1、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目标。1-12月全区实际到位资金累计完成726.2亿元,超全年挑战目标726亿元的序时进度。其中产业到资385.6亿元,占比53.1%,达到全年挑战目标53%的序时进度。
    2、实际利用外资目标。1-12月全区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完成13.7亿美元,市口径同比增长13.6%;超全年挑战目标12.91亿美元的序时进度。FDI规模累计完成值2.6亿美元,超全年挑战目标2.47亿美元的序时进度。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1-12月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482.59亿元,同比增长13.4%,超全市平均增幅。目前社零额总量已达到19年同期的101.1%,为全市仅有的社零额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5个区之一。
     4、外贸进出口目标。1-12月全区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217.08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完成全年16%的挑战目标

5、商贸企业“小进限”目标。截至目前已完成商贸业小进限企业7家。另有逾80家企业已递交小进限申报材料,等候统计部门审核。可超额完成全年14家“小进限”企业目标。    

(二)产业链招商签约总体情况

2021年,临空港开发区签约项目74个,协议投资总额1022.86亿元,签约额总量排名全市前列。新增限额以上贸易企业127家,远超市级下达的进限8家目标任务。30亿元以上工业和服务业项目、外向型产业项目、总部项目和30亿元以上数字经济领域项目等结构性目标均超序时进度完成。积极参加武汉市一、二、三、四季度招商引资签约大会、第三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中博会、亚布力论坛武汉特别峰会、厦洽会、第五届楚商大会、5g➕工业互联网大会等重大活动,一批优质项目现场签约。积极组织我区外贸企业推荐华创会、“荆楚优品”系列展等各类展会、外经贸交流活动20余次,帮助外贸企业拓宽信息渠道。组织60余家企业申报第129/130两届广交会,共获批展位70个。围绕产业链招商,重点引进了中国电信、启明星辰、海天味业、创维显示、京东华中总部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落户我区。

(三)招商引资结构性目标完成情况

1.工业项目引进。围绕主导产业引进3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目标值2个,已完成2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个。已成功签约引进投资37.75亿元的武汉高世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生产线扩产项目、投资50亿元的海天味业华中总部生产基地项目。

2.服务业项目引进。引进30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目标值1个,已完成2个。一是已签约引进投资40亿元的华中军民融合高科产业园项目;二是投资30亿元的龙湖天街商业综合体项目已正式签约并报送市商务局审批认定,有望超额完成此项目标。

3.外向型产业项目引进。引进头部外贸企业、外贸新业态龙头企业、加工贸易大型企业、跨境电商企业等外向型产业项目目标值3个,已完成3个。已成功签约引进投资2.7亿元的石油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研发及智能模块造基地项目(石化机械四机塞瓦项目)、投资25亿元的联塑武汉商城项目、投资1.4亿元的新宜东西湖智能制造分拨结算中心二期项目。

4.总部项目引进。引进各类500强企业总部、第二总部、区域总部或功能性总部项目目标值2个,已完成2个)。一是签约引进投资5亿元的启明星辰武汉第二总部项目;二是投资50亿元的海天味业华中总部生产基地项目。

5.数字经济领域项目引进。引进30亿元以上数字经济领域投资项目目标值2个,已完成2个。已成功签约引进投资37.75亿元的武汉高世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生产线扩产项目、投资40亿元的华中军民融合高科产业园项目。

(四)签约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67个签约项目中,已注册项目42个,占总签约项目的62.7%。已开工项目18个,占总签约项目的26.9%,如投资65亿元的创维MINI显示产业园、投资37.75亿元的高世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扩产、投资10亿元的中通快递华中运营结算中心等项目。已建成并投产运营的项目1个(投资5亿元的启明星辰项目),占总签约项目的1.5%。正在办理供地手续的项目11个,占总签约项目的16.4%,如投资50亿元的海天味叶华中区域总部生产基地、投资30亿元的龙湖天街商业综合体、投资20亿元的金杯电工电线电缆、投资10亿元的华中智能汽车配件科技产业园等项目。

(五)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做好大型商超常态化疫情防控。我局坚决落实行业主管责任,组织工作人员定期对全区大型商超进行疫情防控督查。在督查现场,督查人员当场指出商超疫情防控存在的问题,要求商超即行即改,并要求商超负责人对商超工作人员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处罚。要求商超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监测,落实工作人员疫苗“应接尽接”工作,落实定期核酸检测工作,确保全员健康安全上岗;重点排查进口冷链食品经营情况,并指导做好冷链食品防控工作。截至目前,我局共出动检查人员732人次。今年来,我局选取永旺金银潭店、中百仓储吴家山店、海林广场(沃尔玛)和东西湖万达作为示范点组织商超进行交流学习,进一步提升辖区大型商超疫情防控工作管理水平。

二是落实我区进口高风险货物疫情防控。我局牵头负责我区进口高风险货物疫情防控工作,建立了全区高风险新冠病毒防控工作机制,主要负责督促口岸、监管场所经营单位及街道落实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分工及工作各项制度、规定,对接市高风险货物排查、追溯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并推送流入我区进口高风险货物相关企业的详细情况、汇总报送以我区为第一掏箱地的高风险进口货物核酸检测及消毒处置情况以及当出现非冷链高风险货物呈阳性时进行相关处置工作。

(六)打击非法流动加油工作

为进一步打击非法运输、储存、销售成品油行为,我局多次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巡查督查,督促各属地街道开展夜间巡查,对非法违法行为予以有效的震慑和打击。整治期间,我局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对非法流动加油进行专项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截止当前,我局会同相关单位按照相关处置流程已开展多次联合检查巡查行动,共查获非法案件51起,查处非法运输车56辆,捣毁非法储油窝点10处,对非法违法行为予以有效的震慑和打击。

(七)成品油零售经营企业年检及双评议工作

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成品油市场经营行为,按市局《关于开展成品油零售经营企业2020年度审查工作的通知》要求,6月17日,我局组织辖区加油站召开工作会议,部署全区加油站年检工作,重点对成品油零售经营企业的合法合规情况、经营情况、安全生产情况等进行审检,并将年检资料报送市商务局;3月12日,我局组织召开2021年全区加油站双评议工作部署会议,要求各加油站要严格按照《2021年度全市加油站评议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始终坚持把服务群众、优化环境放在突出位置,着力解决群众意见较大的突出问题和最期盼解决的现实问题。同时,我局加强加油站日常督查工作,对出现不满意件的加油站负责人进行约谈。我局采取线上评议和线下监督联动,确保加油站双评议工作取得实效。

(八)提信心促消费工作

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1年春节期间保供应促消费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组织辖区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春节期间开门营业补贴和春节期间开展主题促销活动补贴工作,经过收集、审核申报材料等环节,分别有5家和6家企业通过初审,后期我局将邀请专业的第三方审计公司,对申报企业的材料进行审核,对审核通过的企业依据标准给予补贴兑现。为落实《关于提振重点消费促进消费增长的若干措施》及《武汉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精神,聚焦“网红经济”、“夜间经济”、“假日经济”、“线上经济”等消费热点,我局积极组织我区重点商业综合体、商贸企业举办啤酒节、仲夏消费季、金秋消费节等系列消费促进活动,组织商贸企业参与全市网红打卡地活动,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激活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市场加快恢复。

(九)国家级经开区考评工作

按照商务部及省商务厅等相关部门要求,我局向区常委会汇报了2019年国家级经开区考核结果,我区取得了第41位的优异成绩,比上年度进步66位次,结合开发区实际情况和2019年度考核结果,开展结果应用工作总结。4月23日,我局组织召开了国家级经开区统计报表及相关工作专题会议,要求相关指标承担部门严格把关和加大各项指标落实力度,努力推动我区综合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9月28日上午,我局组织召开了2020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工作部署会议,力争在2020年考核中争取更好的成绩。

(十)商业网点规划及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

为完善我区商业网点布局,提升消费品质,我局开展东西湖区“十四五”商业网点规划,重点对城镇老旧小区、新建居住区等加强商业网点布局,满足居民便利生活和日常消费需求。按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工作要求,结合我区实际,以吴家山街道、径河街道、将军路街道、金银湖街道及常青花园为重点,推进便利店、餐饮、家政、菜场、药店等社区商业提质扩容,因地制宜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逐步推进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提升生活品质。

三、存在问题及不足

(一)招商引资项目信息少,渠道窄。当前,招商引资项目来源主要依赖节会招商、上级推荐、落户企业增资扩产等主要渠道,招商项目信息来源渠道少且单一,难以满足我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需求。通过在谈项目摸排统计结果看,重大项目、知名项目、优质项目少,工业项目储备和后劲明显不足,高质量重大产业项目少之又少。

(二)招商引资项目重签约、落地难。招商引资项目“引得进”是前提,“落得了”才是关键。今年以来我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受产业配套、项目规划选址调整以及项目签约落户后,用地指标下达、土地调规等供地等手续耗时过长,导致有些项目推进过程缓慢。如海天味业项目受武汉交通枢纽线规划影响,供地时间比预期延迟了大半年。今年的签约项目中,已建成并投产运营的项目1个(投资5亿元的启明星辰项目),占总签约项目的1.5%;已开工项目18个,仅占总签约项目的26.9%。正在办理供地手续的项目11个,占总签约项目的16.4%,剩下37个项目均未真正落地,约占项目总数的55%。

(三)招商引资项目服务专业度不够的问题。各单位招商人员在专业招商、专业洽谈、政策分析、产业规划及方案报建等环节研究能力不强,导致有些项目推进慢、变化大,被项目牵着鼻子走,洽谈过程中,过早亮出底牌导致局面被动,影响了招商项目的质量和进度,部分项目由于前期缺乏充分、科学研判,导致洽谈签约推进缓慢,签订协议后难以落地。

(四)招商引资热情不高,积极性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外出招商的主动性不强。招商责任单位坐等信息、坐等项目上门的情况较为普遍,跟踪洽谈项目不主动不及时,有时在确定邀请到分管领导或包保领导参加的情况下才外出考察,截至目前,各招商责任单位全年共外出考察项目75次,其中商务局24次、现服办12次、保税办12次、机电办7次,食品办4次,其他单位全年外出招商少之又少。

四、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加快构建“五个中心”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产业引进向形成密集产业集群集聚的落实之年,我局将继续争先进位,勇挑重担,奋勇开拓临空港经开区招商引资新局面;继续务实重行,推进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投产。

(一)全力推动落户的重点项目快速落地

围绕项目开工、建设、推进环节,梳理土地、基金、电力、审批等核心问题症结,积极组织召开主任办公会,持续跟进做好已签约项目跟踪服务工作;下一步,重点做好京东方二期、康宁二期、凌云科技二期、顺丰二期等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推进速度,加快建设速度,争取早日早日投产。

(二)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资质效

一是紧盯产业集群招商。尤其是网络安全产业基地和以3D打印、菱电电控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区委区政府已经全面布局,储备了一批项目,打好了基础,下一步我们将针对行业前十强,世界500强制定重点引进清单,借助中央网信办和省市相关部门的力量上门招商,争取有所突破。二是紧盯行业协会招商。抢抓北上广深产业转移机遇,积极对接重点行业协会招商,争取有所突破。三是紧盯省市商务、经信、发改等部门招商。我们近期引进的重点项目,大多由省市经济部门推荐,下一步,我们将专人负责,协调领导每月定期拜访省市商务部门,获取招商资源,争取有新的作为。

(三)围绕核心项目配套产业链招商

按照“1+3+N”产业体系布局,重点围绕京东方显示屏、康宁玻璃基板、武烟、益海嘉里、海天味业、TCL智能制造、3D打印等重点项目,在延链、补链、强链、扩链上下功夫,不断完善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要素链、资源链,引进和培养产业集群。

(四)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目标

预期目标:750亿元,同比增幅3.3%

拼搏目标:780亿元,同比增幅7.4%

增长点:一是开拓到资新渠道,探索将区内平台公司融资发债的市外资金、区内银行市外资金进入部分纳入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统计的途径和方法。目前上报市招商办的类似凭证大部分均被拒统,下一步将收集区内银行市外资金进账单上报市招商办,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二是紧盯区内现有的大项目进资,如京东方后期的股份回购资金及37.5亿元的技改项目资金;区内近期挂牌的多宗房开用地资金;海天味业、京东总部项目进资等。三是与区统计部门保持沟通,对于已进库的新开项目、续建项目、技改项目固投做到应统尽统,颗粒归仓。

我区实际到位资金目标已处于高位运行多年,增幅有限,同时也将根据市局2022年具体目标任务进行调整。

(五)实际利用外资目标

预期目标:13.8亿美元,同比增幅5%

拼搏目标:14.4亿美元,同比增幅10%

增长点:一是加快重点项目的注册、供地推进。如:加快推进金银湖的鑫创项目、吴家山的丰树项目供地进度;二是了解外资项目进资信息,加快现有外资项目、新引进外资项目的进资速度。如名创优品1000万美元(FDI);康宁2000-2500万美元(FDI)及进口约6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设备;同时加快推进新宜、四机赛瓦、联塑商城、丰树、德信等项目的注册资本进资速度等。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

预期目标:499.8亿元,同比增幅5%

拼搏目标:523.6亿元,同比增幅10%

增长点:一是推进我区大型制造业进行产销分离。走访我区华润雪花、红牛、达能等制造业企业,鼓励企业成立独立法人的销售公司,引进新的数据来源。二是加大招商引贸工作力度,加快每日优鲜(保税产业办)、海天味业(食品产业办)等项目的推进速度,形成新的大的增量。三是持续收集“小进限”企业信息,调整我区限上商贸企业结构。目前已有逾80家企业提供进限资料,75家已通过初审。力争在今明年进限窗口期进限纳统,为明年社零额的增长打下基础。另外,此次疫情过后,批零住餐行业销售并未出现报复性反弹。因此,预计我区批发、零售、住宿、餐饮行业销售额/营业额增幅在没有大的、新的增量情况下,仅有小幅增长。

(七)外贸进出口目标

预期目标:177亿元,同比增幅8%

拼搏目标:180亿元,同比增幅10%

增长点:一是京东方、福汉木业、益海嘉里、九州通、康宁以及保税区内大型供应链企业等加大出口力度。二是依托综保区,加快平行车进口工作,推进京东、易豹等公司跨境电商业务的发展,增加进出口额度。三是重点引进一些有进出口业务的招商引资项目,帮助我区完成相应指标。。

(八)商贸企业“小进限”目标

预期目标:5家

拼搏目标:10家

今年,根据区领导相关要求,我局已将可能进限的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摸底和清理,做到应统尽统,颗粒归仓。明年“小进限”工作预期可顺利完成,同时我局也将根据市局2022年具体目标任务进行调整。

(九)创新商业模式,推动零售业态升级

结合我区城区建设、产业发展、人口集散等情况,发展多种商贸新业态,包括连锁经营、特色商业、休闲旅游等,加强传统商业综合体规划管理和升级改造。推进良品铺子、周黑鸭、天喔等大型商贸零售企业智能化、场景化、体验式门店布点,促进实体商店和虚拟网店联动发展。鼓励直播电商、社区电商和社交电商,支持商业APP、微信营销、直播带货等新兴营销模式,打造全媒体营销模式,推动消费个性化发展。鼓励商业特色街、商圈、商业综合体主动适应新零售发展,鼓励连锁经营发展,大力发展社区连锁便利店。积极培育新零售首店和新零售夜间经济店,释放夜经济活力。

(十)优化商贸流通体系,加快提升市场开拓力

深入实施“互联网+”高效物流行动,以园区大型电商物流企业为支撑,推动供应链数字化、信息化平台建设,构建开放型供应链体系、提升供应链管控能力。支持顺丰、苏宁易购等大型电商物流企业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推进“店仓配”一体发展,着力实现物流配送终端“无人化”。运用市场化方式,提升商贸物流园区、仓储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站点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促进从上游供应商到下游销售商的全流程信息共享,提高供应链精益化管理水平。推动5G物流,支持数据的精准采集,运营预测,智能决策,构建包裹、场地、车辆、人员和设备高效连接的“智能物流世界”。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