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中加快我区人工智能应用的建议
区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网络安全学院教授韩兰胜反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武汉时赋予我市加快建设“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大使命责任。我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物流产业基数大、基础好,但整体上呈现传统物流作业水平,发展态势后劲不足、同质低端。
当前,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新型工业化是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重构竞争新优势的必由之路。我区应抢抓机遇,补短板、扬优势,加大物流贸易产业人工智能的应用步伐,实现产业承载变革,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现代化物流东西湖作为,为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作出贡献。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全区范围内推动5G、物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为人工智能广泛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二、加强系统谋划和政策支持。推出减免税收、资金扶持等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应用人工智能。充分发挥我区网安基地的功能作用,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物流贸易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加强对区域内AI系统的安全防护,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确保人工智能应用的规范性。
三、实现数据共建共享。利用网安基地资源,建立政府侧公共数据共享机制,开放数据接口,便于物流贸易企业进行数据分析和应用。推动企业之间在遵循商业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共享,提高行业智能化水平。
四、推广应用自动化设备。在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关键环节推广自动化运输设备,提高整体运输能力。鼓励企业采用AI算法优化运输路径,减少运输距离和时间,提高运输效率。结合实时交通数据,实现动态路径规划,应对交通拥堵等突发情况。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创新机器人智能服务模式,开发个性化的智能服务产品,推动物流服务向智能化、定制化方向发展,提升客户满意度,不断提升物流组织效率和综合服务能力。
五、培养储备AI物流贸易人才。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职业院校的合作,通过开设专业课程和技能培训,提高现有员工的AI技能和应用能力,共同培养具备AI技术的物流人才和技术工人。注重促进跨界合作与交流,组织定期的交流活动,加强与电子商务、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合作,共同推动智能物流贸易产业的发展,促进物流业与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关键是在未来全球类脑智能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中不掉队、不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