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轻食”及代餐食品行业监管的建议
民盟区工委盟员余苗反映:“轻食”及代餐食品以其低能量、高营养、能饱腹等特点,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其市场规模巨大,产业发展前景可观。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便捷光鲜的“轻食”、代餐背后存在食品安全和质量品质良莠不齐现象,亟需加强行业管理。一是“线上”监管不足。“轻食”深受年轻群体青睐,偏向于通过网购和外卖形式进行销售。数据显示,消费者在电商平台和外卖平台购买轻食占比约达75%。相比实体经营,“线上”销售因跨区域、非直接接触、配送滞后等特点,监管更为困难,特别是电商平台上许多以“轻食”为售卖点的产品来自于小作坊生产,产品质量难以保障。而因执法取证困难、地方保护等原因,对“轻食”的线上监管比较薄弱,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二是“线下”环境堪忧。“轻食”行业门槛低,许多店铺生产环境卫生状况差、加工简陋,负面新闻和舆情较多。“轻食”加工多含生制果蔬和预制菜肉蛋制品,相较熟食更难控制微生物,极易滋生细菌和发生农药残留等情况。三是虚假宣传严重。“轻食”除涉及传统食品安全外,因其面向特殊需求群体,过度宣传减肥瘦身、营养代餐等功效。特别是消费者高度关注的产品配料、营养成分等标签内容,存在虚标甚至作假情况,如隐瞒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随意标注食品标签中热量值、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核心营养素成分等,欺骗误导消费者。
为充分保障广大消费者权益,建议:
(一)完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根据特定群众的实际需求,对“轻食”及代餐食品类产品的能量值、营养成分及含量、标签标识等作出更明确规定、更严格要求,严厉打击虚假宣传、消费欺诈和非法添加的不法行为,为企业生产经营、政府监管执法、消费者维护权益提供更有力的法律准绳和政策依据。
(二)加强“线上”产品质量管理。针对线上售卖产品加强质量检验,特别是针对各平台销售量大、展示位置显眼的产品,应针对食品安全及宣传等进行定期抽检,并公开检验结果,将不合标准的产品排除在“轻食”市场之外,坚决抵制“以次充好”“鱼龙混杂”产品,真心扶持实体经济,切实维护合法经营企业和经营者的公平环境。
(三)提高餐饮店铺及小作坊监管力度。对经营“轻食”的小餐饮、外卖店铺,以及生产代餐食品的小作坊等加强检查监管,形成食品安全包片巡查机制,对经营场所不规范不达标、加工出售食品不合格的加大惩治力度,从源头上把好食品产品质量关,真正彰显“舌尖上的中国”美好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