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东西湖区行政审批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武汉市第四医院常青院区运动医学中心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评审中,携手省外的南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运用“远程异地评标+席位制分散评审”模式,让评标过程更趋透明公正,为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域创新写下生动注脚。
据悉,此次评审将9名评委“化整为零”:3名社会评委在评标室一和3名甲方评委在异地评标室独立评审,另有3名评委由南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随机抽取,在当地评审室同步参与。从投标文件解密到技术标评审、商务标打分,全程通过电子招投标系统线上流转,评委间无直接接触,打破了传统评标“地域集中、评委固定”的模式。
“过去评委坐在一起,难免有‘熟人效应’,现在‘物理隔离’+‘跨省组队’,谁也别想‘递眼色’。”参与评审的一位社会评委坦言,席位制分散评审让自己能更专注于文件本身,“只看资质、业绩和方案,不用考虑其他因素。”而甲方评委被分配至独立评标室,有效避免了其在评审中发表倾向性意见,从机制上堵住“萝卜招标”“定向评标”的漏洞。

作为武汉市探索“依法必须招标工程建设项目席位制分散评审”的“先行兵”,东西湖区此次创新探索并非偶然。近年来,随着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评标模式中“评委圈子小、人为干扰多”等问题逐渐凸显。此次跨省联动,不仅是对“远程异地评标”的升级,更通过“席位制分散评审”设计,将“防干扰”从“人为约束”转化为“制度保障”。
“邀请南昌作为客场,就是要打破地域壁垒,让评委库‘扩容提质’。”该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人表示,从“面对面”到“屏对屏”,从“本地圈”到“跨省队”,将席位制分散评审与远程异地评标模式,定位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数字化治理”的具体实践,通过空间隔离与技术赋能,打破传统评标对物理场地的依赖,构建“制度+技术”双重防线,是落实公共资源交易“阳光化、规范化”治理要求的创新探索,推动评标环节从“经验判断”向“科学管控”升级。
“下一步,我们将总结此次经验,推动远程异地评标+席位制分散评审常态化,未来不仅是南昌,还将与更多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立合作,让评委抽取范围更广、评审过程更加透明,真正实现‘阳光交易’。”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讯员 - 易晟欢 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