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区水务和湖泊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把落脚点放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上,牢牢守住水安全底线、水环境安全底线。现将我局2024年主要工作及2025年工作安排,报告如下:
一、2024年主要工作
(一)全力防御水旱灾害,坚决守牢水安全底线
1.防汛工作取得全面胜利。今年汛期,汉江堤段先后超警戒水位3次,最高水位达29.21米;府河堤段超警戒水位26天,超设防水位43天,最高水位达28.90米,历史第九高。面对严峻形势,我们提早筹备,实施堤防加固工程,调配补充防汛物资,开展防汛排涝演练,完成多轮汛前隐患排查,根据水雨情实时研判调度,科学启动预警和应急响应,全区上下齐心、同向发力,全区江河干堤未出现较大险情,新加固的东风垸堤、天鹅湖堤经受住洪水考验。
2.城市防涝排渍能力进一步提升。塔尔头泵站主水泵和主电动机更新改造等一批重点水利项目汛前完工,大中型排涝泵站冬修及试机有序完成,重要渍水点改造完成,一点一策处置方案及调度机制进一步优化,易渍水点位实现叫应到人、即呼即应。6月28—29日,我区27小时降雨量近300mm,接近30年一遇标准。强降雨期间,区主要领导坐镇指挥,水务人员全线上阵,6座排涝泵站首次同时发力,连续数昼夜运转抽排,有力保障了城市安澜。
(二)深化河湖长制建设,推进水环境持续改善
1.一以贯之推行河湖长制。持续完善河湖长制考核制度,围绕河湖日常管护、基层河湖长履职尽责等方面开展监督检查。开展河湖管护情况督查,建立管护成效与管护资金挂钩的激励机制,推动河湖治理成效提升。汇聚强大合力,累计聘任民间河湖长近300人次。2024年,我区2个联系部门入选全市河湖长制推进突出单位,1名民间河湖长获评“武汉市十佳民间河湖长”,1名护河员获评湖北省“最美护河员”。
2.河湖建管机制逐步完善。完成全区港渠排查,探索完善全区港渠、湖泊管护模式,制定实施《东西湖区湖泊运营维护总体方案》,系统性谋划河湖治后管护模式和可持续发展路径,实现由“重建”到“重管”的过渡。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管控工作,完成2024年度水利部43处图斑复核,全区河湖无新增“四乱”,实现全区河湖水清、河畅。
3.生态环境重难点问题解决有力有效。东大湖整改销号工作顺利通过市级验收,通过实施湖泊水质提升工程及流域内配套雨污分流项目,采取内源面源污染控制等工程措施,新建四座初雨调蓄池增加调蓄容积3.95万方,有效削减入湖污染,东大湖水质从治理前的Ⅴ类提升至Ⅳ类,目前已连续三个月单月水质达到Ⅲ类。以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对照历轮环保督察、历年生态环境警示片反馈、披露问题及舆情热点问题全面排查,实事求是核查办理中央环保督察涉水信访件22件。开展黑臭水体专项排查,完成103条沟渠水质排查,全区无新增黑臭水体;出台《东西湖区黑臭水体管理维护工作考核办法》,管护机制持续健全,机场河等四条老黑臭水体持续稳定向好。
(三)以绿色低碳发展为核心,推进流域综合治理
1.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持续深化。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科学治理,推进全流域生态水网和水系连通建设,高标准编制《东西湖区现代水网规划》,全面启动西南片生态水网建设等项目,推动东西湖河湖水网向“韧性水网”转变。2024年,全区26个湖泊水质进一步向好,全部在IV类以上,Ⅲ类湖泊数量增加至13个。今年杜公湖获评武汉市“幸福河湖”。
2.总干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全面启动。以水系为脉络,围绕“具有生产、生活、生态综合效益的一定规模汇水区域”这一要求,确定了以总干沟小流域综合治理推动实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这一目标,目前已完成总干沟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首批4个小流域治理产业项目实施,其中2个项目已建成。
3.污水处理效能持续增强。制定污水管网及污水设施考核办法,实行污水系统运维监督考核,提升系统管护水平。开展第二轮管网排查,累计完成427处混错接改造及931处缺陷改造。开展污水溢流污染治理,通过管网改造及末端截流等方式,基本完成21个重点风险溢流排口整治,污水处理效率稳定提升。
4.水域岸线环境持续提升。开展水土保持专项执法行动,保障295个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达标,全区水土保持率稳定在95%以上。实施汉江府河年度堤防两林更新,栽植水杉、池杉、落羽杉等树木4万株、近1000亩,使岸更绿、景更美。
5.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严守最严格水资源三条红线,积极引导重点用水户开展节水改造,目前我区规模以上企业节水创建覆盖率已达到40%以上。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引导提升节水意识,累计创建节水型企业26家、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102家、节水型小区35个,水利行业节水型单位1个。
二、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区水务和湖泊局针对目前的短板及问题,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推进韧性安全水网建设为引领,安排2025年项目20个,新增项目16个,续建项目4个。
(一)坚守防洪排涝安全底线。根据《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修编)》进一步优化东西湖防洪体系,完成东风垸、天鹅湖等重点堤段除险加固工程,实施1200亩堤防两林更新。推进府澴河流域北部排水工程建设,实施塔尔头白马泾连通项目,启动巨龙湖周边排水系统完善工程等项目,年度清淤沟渠100km,清淤管网200km。推进将军路泵站进水骨干体系建设、将军路综合村地下管网建设及配套设施完善工程等项目。
(二)统筹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总干沟流域为单元,系统科学规划,以“一年见成效”,二年完成全部治理任务,实现小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计划2025年底前完成总干沟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区域建设,基本达到14项省市考评指标。
(三)打好污水提质增效攻坚战。启动10万吨陆港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按效付费,提升污水系统的运行管护水平。优化厂、网、闸、站、池调度方案,提升溢流污染控制水平。推进完成446个水务长江入河排口整治验收销号工作。
(四)加快健康生态河湖建设。加快西南片生态水网等项目建设,实施府澴河流域(南部)排水渠道综合整治、沈家港水系治理等工程。拓展深化“河湖长+”工作机制,发挥好民间河湖长作用,不断扩大河湖长制影响,完成48条区级河湖长制水体健康评估,谋划东大湖Ⅲ类水质提升方案。完善、落实《湖泊运营维护总体方案》、《沟渠管护方案》,保障水体水质和水生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