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东西湖区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5-07-30 16:40 来源:区民政局   作者:   字号:[ ]

2024年以来,东西湖区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区党代会和全国、全省、全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以民生为福祉,高标准构建社会救助体系

切实做好困难群众慰问。精准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推行实施《武汉市社会救助对象认定实施办法》,累计新增城乡低保对象125人、特困供养对象10人,新认定因病致贫对象4人,累计救助临时遇困对象116人次,有效保障全区困难对象基本生活。落实困难群众节日慰问,春节前夕对特困供养对象、低保家庭以及其他困难家庭合计1072户发放春节慰问金55.4万元,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特困供养对象和集中孤寡户合计288人次采购节日慰问物资5.6万元。

严格落实经费发放标准。推进实施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补贴和照料护理经费分开发放,截至目前分开发放人数占全部分散特困供养人数85%。常态化开展在册对象复核和各类低收入预警线索核查,组织实施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全力抓好儿童福利保障。及时核发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补贴)、助学金86万余元。继续开展“儿童福利指导中心社工项目”(“城市微光”困境未成年人社工服务项目),为全区240余名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孤儿等重点儿童福利对象开展走访核查、精神关爱、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链接、政策法规和安全教育宣传等专业社工服务,各类宣讲活动77场次,覆盖服务对象4000余人次。“春节”“六一”期间开展儿童走访慰问活动,发放慰问物资290人次15万余元。

精准落实残疾人福利制度。整合省、市、区三级资金78万元开展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项目,实现80%以上居家患者参与接受社区康复服务。配备8名专职社工和12名兼职医生,建档立卡服务对象1755人,组织开展各种服务活动59场次,累计服务对象5689人次。联合志愿者开展服务159小时,在湖北日报、今日头条、今日湖北、学习强国等各大媒体报道62次。对全区符合补贴条件的残疾人实现全覆盖,强化数据共享,建立数据比对机制,及时复核存疑数据,防止“漏补”“错补”“重复保”等现象出现,实现补贴精准发放。共有2542名对象电子档案上传录入工作,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6436人次,计87.47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0621人次,计207.52万元。

(二)以党建为引领,高质量打造社会组织党建

深化社会组织改革创新。社会组织赋能融合提升。开展“追寻先烈足迹,共筑时代梦想”等特色党建活动6场;走访调研26家社会组织党组织。依法开展2023年度年检工作,印发年检通知,明确年检对象(社团131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87家)、年检内容及工作流程等。组织开展2024年全区社会组织年度检查和财务管理专项培训。规范社会团体会费票据管理工作,对社会组织2022、2023年度财务管理情况开展抽查审计。引导社会组织发挥作用。举办2024年全区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评选,投入资金20万元支持15家优秀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7家)开展基层治理、社区服务、乡村振兴等公益服务项目。开展能力提升培训和赋能活动95场,重点培育200余家社区社会组织,实现社区社会组织能力提升。

有序推进“五社联动”机制。整合省市区级资金近214万元,实现街道社工站项目12个街道全覆盖,社区社工室全覆盖,社工服务全覆盖。搭建“专业服务”“人才培养”“资源整合”“协同治理”四个平台,为重点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提供多层次、全方位、多元化的专业服务138场,服务10106余人次。开展社工学苑、志愿服务活动等培训24场1177人次,一对一及团体督导18次。打造“一站多品”,“一社一品”助力基层治理。在湖北日报、学习强国等各类媒体宣传报道90次。举办2024年度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考前培训共计24场,覆盖参考人员近2000人次,目前持证社工700余人。

聚力营造全民慈善氛围。强化慈善监管,指导督促区慈善会依法依规全面、真实、准确地公开各类慈善信息,开展慈善组织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全面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指导区慈善会召开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搭建信息平台“公益宝”,包括建立区慈善会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东西湖慈善”,开展网络慈善信息发布和业务管理。谋划打造“聚善东西湖”系列慈善项目,探索建立第一个子项目——“聚善东西湖·助学暖心包”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助学帮扶项目。依托街道社区,以微心愿收集的方式了解困境儿童的需求,通过慈善会资助、企业赞助和个人捐款等方式筹资,提供相应的“助学暖心包”。从项目发布至今,已筹集善款2.6万余元。重点推进社区公益基金设立,截至目前设立街道级社区公益基金12个(100%全覆盖),社区级公益基金82个(61%社区设立),累计募集金额近620万元。组织2024年“崇德向善 依法兴善”区慈善事业展示交流活动暨“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系列活动,开展爱心捐赠,加大慈善宣传,提供志愿服务。

(三)以惠民为目标,高水平搭建社会服务矩阵

提升婚姻登记效能。全面贯彻落实婚姻登记法律法规,进一步实施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严格依法办理婚姻登记,扎实做好周六延时服务、登记高峰日和重要节假日的服务保障工作,全力满足群众婚姻登记需求,共办理结婚登记2447对,离婚登记1169对,补领婚姻登记证482对。推进婚姻信息交换和共享工作机制常态化,主动对接区法院,严密做好信息沟通和数据对接工作,累计接收婚姻案件数据809例,实现了在全省婚姻登记系统可查询共享。拓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利用微信、小鹅通等网络平台开展亲子教育类线上读书活动19次,分享亲子类、心理健康类科普视频59期。深化婚姻家庭关系调适和离婚辅导,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51例275人次,为婚姻当事人提供心理疏导、婚姻危机干预、纠纷调解等服务70例136人次,化解家庭矛盾纠纷56例,有效减少草率离婚行为,促进了婚姻家庭和谐稳定。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举办集体颁证仪式和新婚辅导特色活动3场,发放婚事简办廉办新办倡议书1000余份,努力营造健康向上、节俭文明的婚嫁新风。

加强殡葬服务管理。组织协调全区祭扫保障成员单位开展春节和清明期间祭扫安全保障工作,累计接待祭扫群众约40万人次,车辆约12万台次。认真贯彻省纪委监委《关于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要求,落实全市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和贯通系统抓好15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工作。根据区委、区纪委要求,我局重点将整治工作向公墓安葬服务机构运营管理扩展,联合发改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辖区6处公墓、67家殡葬用品店铺、6家医院遗体暂存间开展全覆盖全业务督导检查2次。发现问题6个,整改6个,建章立制1项(公益性公墓政府采购服务标准),督导解决群众投诉和反映急难问题4个。领办实事1件。落实基本殡葬普惠制政策,发放宣传资料12000余份,及时向7家殡仪馆结算基本殡葬减免资金85.4万元。指导农投公司持续提升睡虎山陵园服务环境升级改造,推进睡虎山公园退地工作。加快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督促东山街、辛安渡街完善公益性公墓土地手续。

完善救助管理机制。我局不断完善救助体系,健全发现报告、快速反应、部门协作等工作机制,不断精化救助服务管理,细化救助工作流程,延伸服务触角,拓宽帮扶渠道,提升救助频次,持续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专项行动,积极开展主动救助,促进了社会稳定。全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11人次,护送返乡4人,为4名未成年人和7名妇女提供保护,帮助12名老年人返回家庭,无偿给予7名残疾人员返乡帮助,受助人员均得到妥善安置,有效保障了受助人员的合法权益。

优化区划地名管理。开展勘界工作“回头看”及系统界线核查,累计核查各级界线成果图、协议书188份,发现并整改各类问题错误15处;开展勘界档案整理区级自查,累计整改综合类、图纸类、音像类等问题120余处;完成《全区行政区划图》编制及发放,累计发放图件610份;配合完成东西湖蔡甸线第五轮行政区域界线实地联检及资料汇编。对全区道路开展逐条逐路实地核查,累计采集路名牌、交通指示牌、公交站牌、门牌等各类地名信息5623条,拍摄地名标牌照片6000余张,梳理问题道路信息230条;协同规划部门推进年度路名规划修编工作,反馈修改意见4条,修正错误信息36处,新增法定路名2条,拟命名道路41条,拟注销路名52条;协助公安部门开展全区“一标三实”路名门牌清理,累计核对确认道路信息93条;完成《湖北省地名聚落大典》终稿校对,累计采集村湾聚落45条,街道驻地聚落4条,重点集镇3个,修改完善地名信息137处。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全力抓好民生保障不松懈

一是完善社会救助工作管理机制。加强相关信息比对和困难对象动态管理,规范社会救助行政文书的使用,完善低保、特困、低收入退出工作机制。二是健全社会救助主动发现帮扶机制。探索开展困难对象救急难措施,开展政府购买第三方社会救助服务型服务。三是加强社会救助协同机制。全面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落实“一网通办”“一事联办”工作要求。建立主动发现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共享机制,将各类困难对象纳入监测预警范围。四是加强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建立“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儿童社工”多元化服务主体的基层儿童工作队伍,继续推进“城市微光”困境未成年人保护社工服务项目,完善长期结对帮扶机制。五是加强残疾人福利工作。严格按照程序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的申请、审核、审批、资金保障及发放工作,加大对辖区精神障碍患者走访工作力度。

(二)持续完善养老服务补短板

一是进一步构建高质量“互联网+”养老服务体系,形成多层级、全覆盖、高效便捷的养老服务网络。二是进一步强化养老服务领域规范化监管,探索建立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监管联席机制,对全区养老服务机构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照料安全等进行全过程、全覆盖监管。三是进一步保障惠企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保障居家养老“三助一护”补贴和高龄津贴等资金及时落实到位,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监督评估机制,做好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和“一院一社工”项目。

(三)量质并举社会服务上台阶

一是加强婚姻登记规范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及婚姻登记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深化婚姻家庭关系调适和离婚辅导服务。二是提升殡葬服务保障能力。加快全区公益性公墓统筹建设,规范全区殡葬服务行为。三是进一步提升流浪救助工作质效。不断完善转介处置机制,积极开展专项救助行动,大力开展救助寻亲服务。四是进一步规范区划地名管理。持续推进地名清理整治常态化、科学化管理,高标准完成行政区域勘界档案整理工作,配合做好市级地名协同管理系统建设。

扫码查看手机版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政府信息公开

东西湖区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5-07-30 16:40

来源:区民政局   作者:  

2024年以来,东西湖区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区党代会和全国、全省、全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以民生为福祉,高标准构建社会救助体系

切实做好困难群众慰问。精准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推行实施《武汉市社会救助对象认定实施办法》,累计新增城乡低保对象125人、特困供养对象10人,新认定因病致贫对象4人,累计救助临时遇困对象116人次,有效保障全区困难对象基本生活。落实困难群众节日慰问,春节前夕对特困供养对象、低保家庭以及其他困难家庭合计1072户发放春节慰问金55.4万元,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特困供养对象和集中孤寡户合计288人次采购节日慰问物资5.6万元。

严格落实经费发放标准。推进实施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补贴和照料护理经费分开发放,截至目前分开发放人数占全部分散特困供养人数85%。常态化开展在册对象复核和各类低收入预警线索核查,组织实施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全力抓好儿童福利保障。及时核发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补贴)、助学金86万余元。继续开展“儿童福利指导中心社工项目”(“城市微光”困境未成年人社工服务项目),为全区240余名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孤儿等重点儿童福利对象开展走访核查、精神关爱、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链接、政策法规和安全教育宣传等专业社工服务,各类宣讲活动77场次,覆盖服务对象4000余人次。“春节”“六一”期间开展儿童走访慰问活动,发放慰问物资290人次15万余元。

精准落实残疾人福利制度。整合省、市、区三级资金78万元开展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项目,实现80%以上居家患者参与接受社区康复服务。配备8名专职社工和12名兼职医生,建档立卡服务对象1755人,组织开展各种服务活动59场次,累计服务对象5689人次。联合志愿者开展服务159小时,在湖北日报、今日头条、今日湖北、学习强国等各大媒体报道62次。对全区符合补贴条件的残疾人实现全覆盖,强化数据共享,建立数据比对机制,及时复核存疑数据,防止“漏补”“错补”“重复保”等现象出现,实现补贴精准发放。共有2542名对象电子档案上传录入工作,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6436人次,计87.47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0621人次,计207.52万元。

(二)以党建为引领,高质量打造社会组织党建

深化社会组织改革创新。社会组织赋能融合提升。开展“追寻先烈足迹,共筑时代梦想”等特色党建活动6场;走访调研26家社会组织党组织。依法开展2023年度年检工作,印发年检通知,明确年检对象(社团131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87家)、年检内容及工作流程等。组织开展2024年全区社会组织年度检查和财务管理专项培训。规范社会团体会费票据管理工作,对社会组织2022、2023年度财务管理情况开展抽查审计。引导社会组织发挥作用。举办2024年全区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评选,投入资金20万元支持15家优秀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7家)开展基层治理、社区服务、乡村振兴等公益服务项目。开展能力提升培训和赋能活动95场,重点培育200余家社区社会组织,实现社区社会组织能力提升。

有序推进“五社联动”机制。整合省市区级资金近214万元,实现街道社工站项目12个街道全覆盖,社区社工室全覆盖,社工服务全覆盖。搭建“专业服务”“人才培养”“资源整合”“协同治理”四个平台,为重点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提供多层次、全方位、多元化的专业服务138场,服务10106余人次。开展社工学苑、志愿服务活动等培训24场1177人次,一对一及团体督导18次。打造“一站多品”,“一社一品”助力基层治理。在湖北日报、学习强国等各类媒体宣传报道90次。举办2024年度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考前培训共计24场,覆盖参考人员近2000人次,目前持证社工700余人。

聚力营造全民慈善氛围。强化慈善监管,指导督促区慈善会依法依规全面、真实、准确地公开各类慈善信息,开展慈善组织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全面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指导区慈善会召开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搭建信息平台“公益宝”,包括建立区慈善会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东西湖慈善”,开展网络慈善信息发布和业务管理。谋划打造“聚善东西湖”系列慈善项目,探索建立第一个子项目——“聚善东西湖·助学暖心包”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助学帮扶项目。依托街道社区,以微心愿收集的方式了解困境儿童的需求,通过慈善会资助、企业赞助和个人捐款等方式筹资,提供相应的“助学暖心包”。从项目发布至今,已筹集善款2.6万余元。重点推进社区公益基金设立,截至目前设立街道级社区公益基金12个(100%全覆盖),社区级公益基金82个(61%社区设立),累计募集金额近620万元。组织2024年“崇德向善 依法兴善”区慈善事业展示交流活动暨“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系列活动,开展爱心捐赠,加大慈善宣传,提供志愿服务。

(三)以惠民为目标,高水平搭建社会服务矩阵

提升婚姻登记效能。全面贯彻落实婚姻登记法律法规,进一步实施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严格依法办理婚姻登记,扎实做好周六延时服务、登记高峰日和重要节假日的服务保障工作,全力满足群众婚姻登记需求,共办理结婚登记2447对,离婚登记1169对,补领婚姻登记证482对。推进婚姻信息交换和共享工作机制常态化,主动对接区法院,严密做好信息沟通和数据对接工作,累计接收婚姻案件数据809例,实现了在全省婚姻登记系统可查询共享。拓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利用微信、小鹅通等网络平台开展亲子教育类线上读书活动19次,分享亲子类、心理健康类科普视频59期。深化婚姻家庭关系调适和离婚辅导,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51例275人次,为婚姻当事人提供心理疏导、婚姻危机干预、纠纷调解等服务70例136人次,化解家庭矛盾纠纷56例,有效减少草率离婚行为,促进了婚姻家庭和谐稳定。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举办集体颁证仪式和新婚辅导特色活动3场,发放婚事简办廉办新办倡议书1000余份,努力营造健康向上、节俭文明的婚嫁新风。

加强殡葬服务管理。组织协调全区祭扫保障成员单位开展春节和清明期间祭扫安全保障工作,累计接待祭扫群众约40万人次,车辆约12万台次。认真贯彻省纪委监委《关于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要求,落实全市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和贯通系统抓好15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工作。根据区委、区纪委要求,我局重点将整治工作向公墓安葬服务机构运营管理扩展,联合发改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辖区6处公墓、67家殡葬用品店铺、6家医院遗体暂存间开展全覆盖全业务督导检查2次。发现问题6个,整改6个,建章立制1项(公益性公墓政府采购服务标准),督导解决群众投诉和反映急难问题4个。领办实事1件。落实基本殡葬普惠制政策,发放宣传资料12000余份,及时向7家殡仪馆结算基本殡葬减免资金85.4万元。指导农投公司持续提升睡虎山陵园服务环境升级改造,推进睡虎山公园退地工作。加快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督促东山街、辛安渡街完善公益性公墓土地手续。

完善救助管理机制。我局不断完善救助体系,健全发现报告、快速反应、部门协作等工作机制,不断精化救助服务管理,细化救助工作流程,延伸服务触角,拓宽帮扶渠道,提升救助频次,持续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专项行动,积极开展主动救助,促进了社会稳定。全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11人次,护送返乡4人,为4名未成年人和7名妇女提供保护,帮助12名老年人返回家庭,无偿给予7名残疾人员返乡帮助,受助人员均得到妥善安置,有效保障了受助人员的合法权益。

优化区划地名管理。开展勘界工作“回头看”及系统界线核查,累计核查各级界线成果图、协议书188份,发现并整改各类问题错误15处;开展勘界档案整理区级自查,累计整改综合类、图纸类、音像类等问题120余处;完成《全区行政区划图》编制及发放,累计发放图件610份;配合完成东西湖蔡甸线第五轮行政区域界线实地联检及资料汇编。对全区道路开展逐条逐路实地核查,累计采集路名牌、交通指示牌、公交站牌、门牌等各类地名信息5623条,拍摄地名标牌照片6000余张,梳理问题道路信息230条;协同规划部门推进年度路名规划修编工作,反馈修改意见4条,修正错误信息36处,新增法定路名2条,拟命名道路41条,拟注销路名52条;协助公安部门开展全区“一标三实”路名门牌清理,累计核对确认道路信息93条;完成《湖北省地名聚落大典》终稿校对,累计采集村湾聚落45条,街道驻地聚落4条,重点集镇3个,修改完善地名信息137处。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全力抓好民生保障不松懈

一是完善社会救助工作管理机制。加强相关信息比对和困难对象动态管理,规范社会救助行政文书的使用,完善低保、特困、低收入退出工作机制。二是健全社会救助主动发现帮扶机制。探索开展困难对象救急难措施,开展政府购买第三方社会救助服务型服务。三是加强社会救助协同机制。全面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落实“一网通办”“一事联办”工作要求。建立主动发现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共享机制,将各类困难对象纳入监测预警范围。四是加强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建立“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儿童社工”多元化服务主体的基层儿童工作队伍,继续推进“城市微光”困境未成年人保护社工服务项目,完善长期结对帮扶机制。五是加强残疾人福利工作。严格按照程序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的申请、审核、审批、资金保障及发放工作,加大对辖区精神障碍患者走访工作力度。

(二)持续完善养老服务补短板

一是进一步构建高质量“互联网+”养老服务体系,形成多层级、全覆盖、高效便捷的养老服务网络。二是进一步强化养老服务领域规范化监管,探索建立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监管联席机制,对全区养老服务机构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照料安全等进行全过程、全覆盖监管。三是进一步保障惠企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保障居家养老“三助一护”补贴和高龄津贴等资金及时落实到位,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监督评估机制,做好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和“一院一社工”项目。

(三)量质并举社会服务上台阶

一是加强婚姻登记规范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及婚姻登记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深化婚姻家庭关系调适和离婚辅导服务。二是提升殡葬服务保障能力。加快全区公益性公墓统筹建设,规范全区殡葬服务行为。三是进一步提升流浪救助工作质效。不断完善转介处置机制,积极开展专项救助行动,大力开展救助寻亲服务。四是进一步规范区划地名管理。持续推进地名清理整治常态化、科学化管理,高标准完成行政区域勘界档案整理工作,配合做好市级地名协同管理系统建设。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