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统计数据
2024年,东西湖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45所,其中幼儿园173所;小学42所;初中23所(单设初中1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普通高中5所(高级中学4所,十二年一贯制1所,另有附设高中班1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
幼儿园968个教学班,在园幼儿25421人,教职工4031人,专任教师2056人;小学1108个教学班,在校生48801人,专任教师2936人;初中416个教学班,在校生18834人,专任教师 1599人;高中202个教学班,在校生9705人,专任教师810人;中小学教职工5769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生5404人,教职工380人,专任教师345人。
二、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情况
(一)夯实教育发展根基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区域德育新生态,形成区域“砺·新”德育品牌,不断完善和丰富“1+3+6+N”的区域德育内容体系。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充分挖掘东西湖地域思政元素,讲好围垦、网安、物流、食品大健康、柏泉古镇等故事。由东西湖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成员单位打造的展示课程《立小我融大我——我与新时代共奋进》荣获省级特等奖。5所中小学校探索试点素质教育评价改革。31所学校启动健康副校(园)长制度暨心理健康医教融合试点,推动学生成长由“成绩优先”向“健康优先”回归。
二是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深入推进幼儿园片区化管理改革,加强学前教育共同体建设。加快构建幼有优育的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2024年,新增市级示范幼儿园5所,新开公办幼儿园4所,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170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5.63%。大力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55所民办园申请认定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0.78%,有效破解“入民办园贵”的难题。
三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教联体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和优质均衡发展,2024年,分学段建立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教联体14个,义务段学校实现100%覆盖,其中武汉市示范教联体1个,省级教联体试点1个。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工作接受省级评估验收,为迎接国家级检查做准备,确保创建工作序时推进。深入贯彻落实《东西湖区教学质量提升追赶三年行动计划》,夯实常规管理,强化过程跟踪,激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二)加快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扩充师资力量。高质量完成教师招聘工作,2024年招聘事业编制教师到岗223人,聘用制教师到岗187人。探索实施聘用制教师岗位管理改革,加强名师队伍建设,畅通名师引进渠道,引进5名人才骨干,满足教育发展对骨干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是建强骨干教师队伍。启动首届临空港教坛新秀、教坛菁英培训班,开展第四届名师班培养工程,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科学推动教师交流和资源调配,完成169名中小学教师交流工作,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资源配置。完成47名区学科带头人、140名区优秀青年教师称号评定工作,有效扩充骨干教师力量,发挥优质师资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持续开展师风师德教育,发布师德师风工作提示7期,全面强化师德第一标准,对月度师德投诉数量和典型案例定期在全区范围内通报曝光,形成高压严管态势。强化正面典型宣传,开展“弘扬教育家精神 砥砺育人初心”系列宣传活动,形成榜样在身边、人人可学可做的生动局面。2024年,1名教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三)抓好教育民生服务
一是坚持教育发展保障。完善生均公用经费拨款保障体系,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建立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严格落实两个“只增不减”目标,截止2024年11月底,共资助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2869人,资助金额1356.14万元。
二是打造教育特色品牌。持续推进“一校一品”工程,分类分层植入“1+N”课后服务管理模式,推进特色教育。擦亮“科技”名片,2024年,参加教育部白名单比赛,获评国家级奖项25项、省级67项、市级57项。1名学生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擦亮“足球”名片,加快构建足球青训体系,进一步培育以足球项目为亮点的东西湖区素质教育特色,新增3所武汉市足球试点学校。
三是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落实“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实现全区学校二星级智慧校园全覆盖。稳步推进教育大数据体系建设,成功对接武汉市教育大数据体系。教育专网升级取得显著成果,全区教育专网实现提档升级,实现全面支持IPv6,千兆到校、百兆到班的目标,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