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助推台湾青年来区创业落地落实的建议
民革区工委党员查钢反映:党的二十大强调,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东西湖区作为最早的台商投资区,应在“引得来、留得下、发展好”等基本性服务方面下功夫,为台湾青年来区创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笔者调研了解到:一是我区对台湾来区创业青年的惠台政策宣传还不够深入,因受语言理解客观因素影响,很多台湾青年不知如何解读“惠台31条措施、惠台26条措施”政策,期待有政策解读、申报流程方面的服务指导。二是驻区台青企业社交圈相对封闭,与本地行业企业间缺乏交流和互访,观念认知上呈现一定的交流障碍,有些“水土不服”,圈层现象严重。三是辖区组织的经济科技工作会议、相关联谊活动未考虑台湾来区创业青年代表群体,缺少情感关切,部分台湾创业青年疫后返台后就没有再来,孵化功能不足。
为此,建议:
(一)构建有特色的两岸青年“朋友圈”。做好台青创业调研,适时举办一些自带流量,适合年轻群体主动分享的诸如电竞、街舞、户外拓展、主题沙龙等活动,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提高他们在我区创业、生活的幸福感,推动两岸青年心灵契合,让创业青年们爱上这个城市、融入这座城市。
(二)热心惠台政策宣传和创业项目扶持。有针对性地运用以短视频、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方式,打造“线上小助手”,或是请成功创业的台湾青年共同参与,制作“百问百答小课堂”、“懒人包”,把政策解答碎片化、示例化,用贴近台青生活环境,能听得懂、有共鸣的方式实现惠台政策无障碍、零缝隙宣传。
(三)搭建台青企业与辖区企业的融合交流平台。组织创业台湾青年走进东西湖、了解临空港,参观特色重点企业、走访创业项目关联企业,深层面建立台青企业与辖区企业“交朋友”“结对子”互助互惠关系,帮助创业台青对接辖区资源,引导培育利于“双赢”的延链补链强链创新产业,坚定台湾青年在区创业信心,践行融合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