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文章

首页 > 调研文章

关于民营企业加快新消费转型升级的建议

文章来源:东西湖区政协办公室 | 责任编辑: | 发布日期:2022-03-24 10:21

区政协工商联界别

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并制定了“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新型消费示范城市和领先企业”的发展目标。新消费是指由数字技术等新技术、线上线下融合等新商业模式以及基于社交网络和新媒介的新消费关系所驱动的新型消费行为。新消费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具有释放消费潜力、连接需求链与供应链、融合产业链与创新链、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功能,是促进后疫情时代的经济恢复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东西湖区现有民营企业6万余家,占全区企业总数的96%以上,是整个区域经济的主力军。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东西湖区民营经济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超过六成企业2020年全年亏损20%以上。因此,如何引导本土企业从传统行业向新消费领域转型升级,如何从政策支持、渠道疏通、结构调整、融资便捷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打通一条发展新消费加快转型升级的绿色通道,成为了振兴东西湖区民营经济的当务之急。

一、我区民营企业发展新消费现状

2019年,我区限上商贸企业的总销售额是899.2亿元;2020年限上商贸企业的销售额达878.9亿元,相较2019年仅略有下降;2021年上半年限上商贸企业的销售额已达521.9亿元,预计全年将超过2020年。我区经济之所以能够从疫情中迅速恢复,得益于东西湖区在发展直播带货、大数据经济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一)从电子商务到直播带货的转型

1.区政府大力引导扶持。2020年疫情过后,为了恢复经济,区政府迅速组织本区零售企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直播带货活动,努力引导企业从传统电商向新零售转型。2020年4月,区商务局邀请李强副市长为本区企业良品铺子直播带货;同年5月,区商务局成功筹划了武汉临空港经开区“百星·百亿助力武汉”直播公益活动,共组织53家企业8类产品,共94个品种在抖音平台直播,首场直播活动就为企业带来了销售额195.78万元。2020年全年度,我区企业共计开展直播带货50余场,直播产生销售额突破1.3亿元。

2.龙头企业发挥带头作用。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东西湖区超过六成企业2020年全年亏损20%以上,85%的中小企业资金仅能维持3个月。然而,仍有不少企业在这期间利用新消费模式,逆势翻盘,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区食品行业龙头企业良品铺子股份有限公司整合了门店、电商、第三方平台、移动端以及社交电商五大渠道,开辟了线上线下37个全渠道,其中包括:2100多家实体门店,天猫、京东、饿了么、美团外卖等线上电商平台,良品铺子APP、微信商城等社交电商。并通过网上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将其产品“种草”,使得2020年的“618”,公司全渠道销售额突破5亿,超越2019年同期。另一家上市公司——周黑鸭食品工业园有限公司线上覆盖了22个国内主要电商平台,为了迎合主力消费群体生活习惯的改变,周黑鸭的产品于90个城市提供外卖服务。

(二)从食品产业到数字经济的重心转移

东西湖区招商引资早期主要有:健康食品、机电、物流三大产业。食品企业813余家,如:可口可乐、百事食品、法国达能、良品铺子、周黑鸭、益海嘉里、华润啤酒、统一食品、塞力斯等;机电及汽车配件企业350家,如:TCL空调、长兴电器、新世界制冷、信诚达、伟福科技、森六汽配等;物流企业265家,如:捷利物流、汇通物流、四方物流等。为了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临空港经济开发区目前将重心转向了网络安全和大数据新型产业。

1.高新企业数量剧增。截止2020年,东西湖区实有市场主体累计已超10万户,新增近2万户;企业数量已超6万户,其中民营企业占全区企业总数的96%左右。高新技术企业达160多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43亿元,同比增长21.1%。据调查,目前全区拥有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75家,其中省级以上18家。

2.网安大数据基地建成。全国唯一一家“网络安全学院+创新产业谷”基地落户,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两校1300余名本硕博学生入驻,形成了中国规模最大、层级最高、功能最全、产能最佳的全面领先的互联网产业基地。至2021年7月,基地已注册企业126家,全国前50强网安企业占三分之一。既引进了航天科工、中国电子、中科曙光为代表的国家队企业,启明星辰、天融信、奇安信、绿盟为代表的网安前50强企业,也引进了以中金数据、众维亿方为代表的大数据企业。努力将临空开发区打造成全国的“数据心脏”、世界级产业基地。

3.大数据项目纷纷落地。网安大数据基地建成后,已开工和运营项目40个,其中,数字认证武汉研发运营中心、国嘉网信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基地、天融信网络安全创新园陆续完工;迪马智能科技产业园展示中心已签约百分点、北理工新能源等企业;中金数据大数据中心已与滴滴出行、武汉联通等龙头企业达成合作,同时承担起武汉电子政务系统业务;启迪网安孵化器主体结构已全部完工,正在入驻和在谈孵化企业约30家。

4.科技成果倍出。2020年,全区企业专利申请量为3466件,位居全省第四,同比增长61.06%,专利授权量为1719,同比增长26.03%。到2025年,东西湖区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将突破1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40亿元以上,转化专家成果项目300项以上,努力打造“众创—孵化—加速—产业化”的完整创新创业链条。

二、我区民营企业发展新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发展新消费认知不足,创新能力有限

1.对新消费认知缺乏。新冠疫情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形成了新的消费习惯。然而,调查发现,本区73%的民营企业并未能充分意识到这一消费方式的变化,及时转型升级。即使是食品零售行业,如武汉源香食品有限公司,仍然固守着传统的营销模式,依靠老经销商代销,在疫情期间没能通过电商直销等方式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缺乏新消费意识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新消费政策宣传力度不够;行业间缺乏交流,新信息获取困难;企业固守传统经营模式,缺乏接受新事物的勇气。

2.非服务性行业对新消费存在误解。据调查,区内50%以上的企业,特别是机电制造、物流行业企业,认为新消费仅仅是食品零售等服务性行业的事,与他们行业无关,难以在他们的领域推广应用。而事实上,党中央早已将“引导制造企业应用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精准对接国内市场消费升级的需求进行创新升级”,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推出了用户直连制造(Customer-to-Manufacture,C2M)这一产业互联网时代新型的生产制造和商业形态。一方面,消费者可以直接向厂商提出个性化及多样化需求,通过C2M柔性定制方式进行小批量及个性化生产;另一方面,厂商也可以搜集消费者的购物记录、商品浏览记录、社交媒体留言等碎片化数据,利用这些数据为消费者提供符合其需求和期望的产品和服务。

3.创新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差。据调查,98%的大型龙头企业,如:中金数据超算技术有限公司、良品铺子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武汉捷利物流有限公司等,均设有自己单独的研发部门,每年投入销售收入3%以上的研发费用,因此疫情期间他们通过新消费模式完美躲过了疫情的打击。然而,本区的67%的中小企业至今都无法从疫情损失中恢复过来。究其原因,一者,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较为落后,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二者,企业规模小,大多位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产品服务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三者,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控制机制不健全,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决策盲目,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然而,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没有自己的研发部门,创新型人才缺乏,研发投入不足,没有危难时期及时转型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企业合作松散、范围有限、形式单一

1.对外协作缺乏。调查发现,我区90%以上的大型企业加入了全国、省、市级行业协会,而仅有70%的小型企业加入了行业协会,并且大部分是市级行业协会。企业间缺乏有效合作交流,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新消费理念、新的行业信息难以传送到中小企业。

2.合作范围有限。据调查,97%的企业都与产业链中的其他企业有过合作,如:良品铺子股份有限公司与湖北旭乐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武汉旭东食品有限公司等有过项目合作;武汉捷利物流有限公司也与康师傅、格力、美的、京东、苏宁、麦德龙等有过项目合作。然而,这些合作仅局限于同行业间或行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跨行业之间合作很少。对企业竞争力的认知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未能把握住互联网、5G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将企业合作从本行业产业链内合作提升到跨行业合作的高度,致使对新消费的认知仅局限于服务性行业,未能思考如何将其他行业的新理念新方法应用到本行业中。

3.合作方式单一。我区企业间的合作87%是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13%是通过联动采购或销售等其他方式。如:网络安全行业龙头企业中金数据(武汉)超算技术有限公司,其通过市、区政府或行业组织的搭桥,与腾讯、华为、奇安信等企业均有过项目合作;新型显示行业龙头武汉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与光电显示领域的上下游企业合作进行产品的销售或购买。单一的合作方式,使得合作缺乏灵活性,未形成企业合作网络,未尝试技术支持、专业分工、挂钩帮扶等多种形式,让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紧密合作,带动整个区企顺利实现转型升级。

(三)信息来源渠道不畅且不对称,缺少政府专家指导

1.缺乏一套常态化、制度化政企沟通协商机制。政府在政策传达时,缺乏一定规程指导,不能有效地为企业做政策法规宣传解读和指导实施,传达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也无从追责。

2.政府政策未能准确及时传达到企业,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国家出台有很多好政策,但只停留在政府部门层面,未真正下达到企业。如:国务院办公厅早在2020年9月就颁发了《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但调查发现,时至今日,85%以上的企业还不知晓文件内容,不理解新消费的具体含义和实用意义,更谈不上思考疫情过后如何利用新消费热潮顺利转型了。虽然东西湖区政府建立有自己的独立网站,也公开了很多政策信息,然而,信息繁多,难以梳理。政府部门在为企业提供政策宣传培训服务时,不分行业领域,不分对象需求而笼统传达,形式单一,没有针对性,更谈不上精准有效地提供政策信息服务。此外,中小企业缺少政府专家的指导,面对有益于企业发展的政府文件和政策,因理解不透,未能将其有效利用,使其作用发挥到最大。

3.政企沟通协商方式和渠道传统而且古板单一,缺乏个性化、互动性。调查发现:目前政企沟通交流的渠道主要还是采用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信访复议等形式,这种政企沟通协商方式表现出来的政府服务模式基本上是单向行为,政府未能下到基层,给企业提供一对一政策指导,面对面解决问题。更谈不上通过视频直播、网络会议等新方式,企业与政府沟通协商双向互动,及时发现企业需求,当政策存在不足或难以落地时,及时发现并做修改和完善。

(四)新消费领域创新型人才缺乏,引进困难

1.新消费相关的新职业人才缺乏。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人才。据调查,近年来,区政府已相继出台了很多人才奖励政策,积极推行人才引进计划,如:“金山英才计划”等,吸引高端人才来区就业。然而,新消费催生了新业态,新业态创造了新职业,新职业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面对新消费造就的新职业,如:职业主播、外卖运营规划师、试吃官、点评达人、无人机驾驶员、网约配送员、数字化管理师、人工智能训练师、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等,如何针对这些新职业引进和培养新型人才?区政府尚未出台相关计划和政策。

2.民营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困难。如何在人才引进支持政策方面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如何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本区新型产业关键技术、引领产业发展、提升特色产业优势的紧缺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团队?是值得政府未来思考的大问题。

三、促进我区民营企业新消费转型升级的建议

(一)大力宣传新消费理念,鼓励企业创新

组织企业到新消费转型成功的企业参观学习,通过学习交流,扩大视野,打开思路,建立新消费理念,制定转型升级计划,并通过知识、经验、技术的分享,增加企业间相互了解、相互合作、共谋发展的机会;区政府可以每年征求企业意见,设定10个技术攻关小项目,鼓励区内企业积极申报,并给予资助和奖励,从而培养企业创新精神,打造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政府可采取直接降补企业电价等获得成本低、可及性高的惠企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向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积极开展区级“新消费创新型中小企业”评选活动,并给予奖励。

(二)强化龙头引领作用,打造企业合作新生态

区政府可通过补贴技术咨询费、教育培训费等方式,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其技术优势、管理优势,以技术指导、教育培训等形式,指导上下游配套企业学习新技术,增强新消费意识,掌握产业结构转型方法;鼓励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结对子,通过共同承接新消费相关项目、产品专利转让授权等多种形式,挂钩帮扶中小企业跟上时代的步伐,政府对项目经费、专利转让费给予一定补贴,并从项目申请、项目规划、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等环节对帮扶进行监督管理;鼓励龙头企业进一步调整产业分工,将部分工作交于专业化配套的中小企业,龙头企业可更多地专注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生产,将营销、法律、金融、人力资源、软件外包、品牌打造等企业服务转交于中小企业,“精干主体、分离辅助”,有助于降低综合成本,实现利益共赢。

(三)发挥大数据企业技术优势,精准传递政策信息

充分利用我区互联网、大数据企业的强大技术优势,开发“电子政务云办公平台”,覆盖公文管理、督办管理、会议管理、内务管理等全周期流程,将政务办公电子化、流程化,全方位地为企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与服务;委托大数据企业帮助政府定期梳理行业数据,挖掘产业政策价值,将最新信息依据行业特点、企业规模大小等,精准推送给企业;政府部门可参与视频直播,定期为企业做政策法规宣传解读和指导实施;利用网络会议,定期组织行业专家讲座,为民企提供专业性服务;通过微信群、QQ群、钉钉等线上手段,与企业家实时互动交流,听取企业意见,解答企业困惑,保证政策信息双向流动。

(四)做好新型紧缺人才的引进与培育工作

为新消费转型企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基础设施,企业购买培训所需设备,如:网络直播设备、云计算设备等,给予一定补贴,并免费为企业提供培训或实训场所;瞄准新消费造就的新职业,如:网络主播、数字化管理师、人工智能(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等,为区内相关企业员工制定新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科学合理确定新职业培训补贴标准,加大培训资金直补企业的工作力度,同时,运用大数据、视频监控等措施对培训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围绕我区四大新型产业,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扩大宣传,重点引进一批拥有食药研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技能的创业创新人才和团队。特别是,对加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高技术人才,制定特殊引才政策,从薪酬、项目启动基金到购房补助、子女入学等,给予更多的特殊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