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我市建筑业企业克服建材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不利因素,加速开拓市场,建筑业生产形势稳步发展。
一、运行特点
(一)总产值连续三年破万亿
2021年,我市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以下简称“建筑业企业”)1563家,建筑业总产值连续三年突破万亿,当年完成总产值12292.21亿元,同比增长16.1%。
从构成看,建筑工程完成产值依然占主体地位。2021年,全市完成建筑工程产值10946.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7%,占建筑业总产值的89.0%;安装工程产值1067.39亿元,增长22.3%,占建筑业总产值的8.7%;其他产值278.25亿元,下降16.8%,占建筑业总产值的2.3%。
从行业看,房屋建筑业和土木工程建筑业拉动力强。2021年,全市房屋建筑业和土木工程建筑业两行业共完成11675.55亿元,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95.0%,拉动全市建筑业产值14.9个百分点。其中房屋建筑业完成建筑业产值6893.67亿元,增长14.6%,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6.1%,拉动全市建筑业产值增长8.3个百分点;土木工程建筑业完成建筑业产值4781.88亿元,增长17.0%,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8.9%,拉动全市建筑业产值增长6.6个百分点。
从资质等级看,一级及以上资质企业完成产值占九成以上。2021年,全市559家一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1383.96亿元,增长14.0%,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2.6%。
从承包工程完成情况看,自行完成产值占主导地位。2021年,全市建筑业企业直接从建设单位承揽工程完成产值12156.50亿元,其中,自行完成工程产值12048.41亿元,占98.0%;从建设单位以外承揽工程完成产值243.80亿元,占2.0%。
(二)国有控股企业拉动强劲
2021年,全市国有控股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8592.29亿元,增长20.6%,增速高于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国有控股企业完成产值对全市建筑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86.1%,拉动全市建筑业产值增长13.8个百分点,国有控股企业是拉动我市建筑业产值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
(三)签订合同额持续增长
2021年,我市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36394.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6%,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18668.79亿元,增长11.7%,本年新签合同额17726.15亿元,增长13.6%。超2.5万亿结转合同额将为全市建筑业2022年稳步增长提供了保障。
(四)新增企业增量拉动效果明显
2021年,新入库企业179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83.96亿元,拉动全部建筑业总产值增长3.1个百分点。其中,建筑业总产值超50亿元3家;超10亿元4家;超1亿33家。
二、关注问题
(一)企业面临供需两端价格挤压
原料端,因环保严格、产能萎缩影响原材料供应,原材料价格出现近年来较大涨幅。需求端,建筑合同多为前期签订,企业反映虽有针对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合同额调整规定,但实际执行难度大。目前建筑项目多采用低价中标招标模式,部分建筑企业为抢占市场甚至采用“零利润”价格竞标,受供需价格挤压,导致部分企业有些项目保本经营都难,亏损风险加剧。
(二)先行指标增速落后产值增速
2021年,建筑企业本年新签合同额17726.15亿元,增长13.6%,低于产值增速2.5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20116.36万平方米,增长1.7%,低于产值增速14.4个百分点。新签合同额及建筑业房屋新开工面积等先行指标增长趋势均明显落后产值增速,2022年建筑业持续高速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三)民营建筑业发展趋缓
2021年,我市1408家民营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3699.55亿元,增长6.8%,低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平均增速9.3个百分点。民营建筑业产值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比重为30.1%,比上年减少2.5个百分点。
(四)装配式建筑工程占比较低
在绿色低碳、能耗双控的发展理念下,建筑业企业建造方式逐渐转型,装配式建筑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2021年,我市完成装配式建筑工程产值35.66亿元,下降14.5%,仅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0.3%。
三、几点建议
(一)积极采取举措稳定原材料价格
加强市场监管,做好市场引导,坚决打击垄断市场、恶意炒作等行为。支持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的稳定合作关系,协同面对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稳定原材料价格上涨,尽快出台有力措施,加强市场管理稳定原材料价格价格,做好原材料保供稳价工作。
(二)扶持优势民营建筑企业做优做强
鼓励协同发展,支持龙头民营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做大做强;引导中小民营企业做专做精,发挥差异化竞争优势,形成骨干带动、专业联动、优势互补的建筑业发展新格局。
(三)培育建筑业新动力促进企业协调发展
加快建筑业企业技术装备升级,提升企业在绿色节能、低碳环保和新能源领域的施工能力,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业和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运用,打造企业品牌抢占高端建筑市场,着力培育我市建筑业企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动力。积极争取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发展新机遇,持续推进我市建筑业企业由规模小向实力强、高质量方向协调发展。
(四)抢抓新机遇提高核心竞争力
2021年,我市出台《武汉市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产业发展、税收优惠、财政补助、金融支持四方面给予企业支持,促进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我市建筑业企业要抓住新发展阶段的机遇期,对竞争力弱的企业,鼓励重新整合资源,加快形成一批实力雄厚、市场竞争力强、资产规模大、融资能力强的建筑业企业集团,培育和形成一批新的优势地方骨干企业;支持企业跨省(区、市)、跨地区联营,通过引进、吸收、合并、重组等方式,扩大企业规模,吸纳高端人才,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培育发展一批管理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龙头企业,做大做精一批具有专业施工承建能力的专业承包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