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螃蟹消费黄金季,消费者购买的螃蟹是否存在“以次充好”“短斤少两”“不新鲜”等问题?近日,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结合“优化消费环境月”活动,联合东西湖区市场监管局开展螃蟹市场指导检查,用“实测数据+现场教学”,守护市民“舌尖上的鲜美与安全”。
位于东西湖区东山街的武汉市蟹友善虾蟹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塘边,肥蟹吐泡、活力满满,墙上张贴的“允许用药清单”“禁用药品名录”格外醒目。
“电子秤准不准、标注重量实不实,直接关系消费者权益。”市场监管执法人员手持1000克标准砝码,对合作社销售区两台电子秤进行精准校验,结果显示“准确无误,毫厘不差”。随后对一只标注225克的待售螃蟹现场称重,实际重量与标注一致,未发现短斤少两问题。
“来,随机捞一只!”合作社负责人梁佳文手持渔网,一网下去捕起一只螃蟹,快检人员赵海红戴上手套,从刚捕捞的螃蟹中挑出蟹黄、蟹肉,快速放入检测试剂管,摇匀、静置5分钟后,对照标准色卡仔细查看:“磺胺类、恩诺沙星类均为阴性,这蟹‘体检过关’!”
梁佳文介绍,合作社自2020年成立以来,已发展300亩养殖基地,年销量约4万公斤,采用“养殖+直供”模式,门店直连基地,无中间环节,从饲料、水质到捕捞、运输全程严格把控,始终坚守“食品安全第一位,绿色养殖守底线”的原则。2024年,在东西湖区局的帮扶指导下,“蟹友善”商标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批,武汉市蟹友善虾蟹养殖专业合作社螃蟹养殖销售正式迈上品牌化发展道路。
在当天的检查工作中,检查人员得知养殖基地有办理网上销售证照的需求,现场对接工作人员,为企业提供办证指南。
“死蟹绝对不能吃。”东西湖区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监管科科长尤翔特别提醒消费者说,螃蟹死后体内会快速产生组胺等有毒物质,即使煮熟也无法去除,食用后可能引发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螃蟹性寒,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多吃,吃的时候可以搭配生姜、紫苏、黄酒等温热食材;螃蟹的鳃、沙包、内脏要去除,这些部位容易积累细菌和杂质;烹饪螃蟹必须彻底煮熟,确保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杀灭寄生虫和细菌。
据介绍,市市场监管局将以“优化消费环境月”为契机,继续开展消费风险提示、消费教育系列活动。东西湖区市场监管局也表示将开展螃蟹市场专项检查,同时加大抽检力度,对螃蟹的兽药残留、重金属等指标进行检测,不合格产品一律下架销毁,让“放心螃蟹”端上市民餐桌。
(文:蔡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