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1日上午,武汉市东西湖区强鑫蔬菜产销合作社种植大棚内,员工何超正在采收小白菜。(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萌叶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萌叶 通讯员 熊立水
11月11日,武汉市东西湖区强鑫蔬菜产销合作社种植基地内,工人正在采收嫩绿的小白菜。
“去年这个时候,小白菜价格每斤仅1块左右,今年价格都在2到2.5块。”站在菜地大棚边,强鑫蔬菜产销合作社员工何超向记者介绍。
今年9月,我国云贵川及华北地区降水量增多,导致云南、山东等地蔬菜减产。接踵而来的冬季,气温又大幅下降,进一步延长了蔬菜生长周期。这一系列因素,导致往年秋冬季节最不好卖的蔬菜,今年行情不跌反涨。
作为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东西湖区是武汉市重要的蔬菜产地,是武汉市民重要的“菜篮子”之一。以强鑫为代表的蔬菜产销合作社,东西湖区有200多家。
“今年销量较好,每天15吨的订单几乎没有中断过。”强鑫蔬菜产销合作社副总经理王胜利说,“相比外省蔬菜产区的雨害问题,东西湖区面对的问题则是夏季高温。”
强鑫蔬菜产销合作社自2008年成立起就主要为中百、武商等大型商超供货。近年来合作社又与盒马、朴朴等建立起稳定合作关系,每日新鲜蔬菜订单在15吨以上。为了保证蔬菜的稳定供应,控制温度变得非常重要。
“我们种植的主要是小白菜、红苋菜、鸡毛菜等快生菜。很怕高温,温度一高,菜就不长了。”合作社总经理蒋盛栋介绍,他们今年夏季为蔬菜大棚盖上阴凉纱,从而让1600多亩蔬菜顺利闯过高温关。
除了种植环节,蔬菜运输环节的低温保鲜更加关键。
“我们合作的都是大商超,盒马超市的收货温度高于15℃就会直接退货。”蒋盛栋告诉记者,在政府每辆冷链车补贴30%的政策扶持下,他们一共配备了7辆冷链车,每辆运载量在6吨左右,完全可以满足客户需求。
克服了生产中的高温考验,优化经营模式也成为保证蔬菜丰收的重要因素。
2025年开始,该合作社实行员工入股模式,每位员工认购5万元股份,年终按照利润分红。
“相比以前‘大锅饭’,现在是每袋蔬菜都关系到员工年终奖!”蒋盛栋介绍,以分拣环节为例,以前容易出现“磨洋工”或不仔细的情况。武商等连锁商超,蔬菜出现烂叶或者分量问题会直接退货。实行员工入股后,往年这些影响强鑫效益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今年,该合作社的蔬菜销售额预计将达3000万元,基地收入预计突破1600万元,同比增长10%,入股员工年收入预计增长5万元至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