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 (受访单位供图)
有一天,你网购了个小物件,从外地运到武汉。如果跟踪物流动态,它到武汉的第一个站点,大概率是东西湖区。
这是因为,公路运输占主导的时代,东西湖区就建立了自己的优势。
东西湖区以京港澳、沪渝蓉、福银等高速公路,以及G107、G348、S112等国省干道为骨干,辅以金山大道、东吴大道、革新大道等城市主干道,构建起了一张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大动脉”。
物流产业由此成为东西湖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数据显示,东西湖区现有物流业市场主体5800余家,数量居武汉市第一。
其中,以顺丰速运、中通、德邦为代表的快递快运物流,以京东、良品铺子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和商贸物流,以九州通为代表的医药物流,以山绿、梦圆为代表的冷链物流,以安捷、大道、捷利为代表的整车零担物流和城配物流,均落户于此。
在东西湖区,各种大、中型货车随处可见,南来北往,成为一道不寻常的风景线。
铁路开启新叙事
东西湖区的下一个突破口会在哪里?现在,铁路开启了新的叙事。
2021年,枢纽之城的关键布局之一,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落户中欧班列(武汉)始发地东西湖区。
如果说京港澳高速是连接南北要素流动的“大动脉”,中欧班列则是我国贯通亚欧大陆的国际运输“大动脉”。东西湖何其有幸,位于两大动脉的交汇点。
2014年,中欧班列(武汉)开启常态化运营。对东西湖而言,这又是一条改变区域发展格局的交通要道。
今年4月,中亚班列(武汉)图定线路获批。奇瑞汽车成了这一班列的主要货主企业。6月,装进集装箱的奇瑞汽车零部件,从安徽安庆港出发,走水路经长江到武汉,坐上中亚班列(武汉),到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
为何安徽的汽车出口,也搭上武汉这条“千亿”要道?
中欧班列开进武汉,已经十年有余。目前,已开通58条稳定的跨境运输线路,辐射欧亚大陆40个国家、120个城市。开行列数和发送箱数逐年增长。2014年,发行班列42列,2142标箱(TEU)。到2024年,发行班列达到1008列,发送箱数为8.35万标箱。
11年间,中欧班列(武汉)出口货物从十几种增加到500余种,进口货物从几十种扩大到300余种。货值从2014年的8.4亿元,到现在近200亿元。
中欧班列(武汉)始发站吴家山铁路基地西端,是规模庞大的中欧班列(武汉)配套工程汉欧国际物流园。
方圆200多亩,2年对比翻天覆地,湖北港口集团汉欧园区公司副总经理李游打了个比方,“就像操场盖楼一样。”现在,物流园已建成7.5万平方米常温库和1.5万平方米冷库。
物流园可以看到一些熟悉的logo。比如,这里是某知名零售商武汉地区的物流中心。但和其它物流园有所不同的是,这里有一块3000平方米的区域,用于中欧班列(武汉)的货物中转。
来自长沙、即将发往德国的机械设备,来自广州、即将发往波兰的瑜伽女装,在这里整装待发。
“这里的货物不只来自武汉。某些情况下,班列还有二三十个平方米的空间,各地货代公司有需要就会把货发到武汉。这些散杂货暂时存储在物流园,等待和班列一起出发。”李游说。
大宗货物亦是如此。有了公铁水联运,华中、华南、华东都能成为中欧班列(武汉)的货源地。
“从海外回程的班列货物,通过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转陆路的拖车到阳逻港,再下水走江船,长江沿线城市都可以到。”李游介绍。
这种与阳逻港联动发展的“中欧班列+江海联运”模式,实现中欧班列(武汉)与长江黄金水道的有效衔接,成功打通东北亚、东亚、东南亚经武汉至欧洲的国际物流贸易新通道。
一条更便捷的路径是,班列货物直接从东西湖区港口下水。
跨境电商风生水起
尽管拥有全市最多的物流企业,东西湖的目标却不止于此。
跨境电商是典型的枢纽偏好型产业。位于东西湖区走马岭街道的武汉速恩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保税业务年进出口额10亿元。
速恩公司承接了京东(湖北)的外贸电商综合体项目。奶粉辅食、母婴用品、洗护用品、个护美妆等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加拿大、德国等国家,销往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四省。
另一个例子来自武汉全港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开展整车KD件出口保税物流业务,依托中欧班列为客户提供整车KD件出口服务,覆盖武汉、广州、成都、重庆、西安、郑州等多个地区。2025年,已有整车KD件业务通过中欧班列(武汉)完成进出口货值2384万美元。
目前,武汉已完成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申报落地。广东数码电子协会项目顺利投入运营,已有5家企业入驻,通过中欧班列(武汉)出口3C类产品至欧洲,累计出口集装箱超过200柜。
近年来,东西湖区的进出口总额表现不俗。2021年进出口总额突破200亿元,2023年突破300亿元,连续3年同比增速都在两位数。
(选自 湖北日报客户端东西湖频道 作者 戴东辉 柴归 洪溢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