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指尖匠心 文物修复”文化传承课堂在东西湖区径河街道沿海社区3楼举行,近40名小朋友在佳益社工和家长的陪伴下学习文物保护知识,完成“文物修复”任务,唤醒脑海中关于“国宝”的那些记忆。

“指尖匠心 文物修复”文化课堂。图片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活动伊始,专业社工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小朋友们讲解了文物和文物修复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的‘前世今生’”“中国国家博物馆50件顶级文物”等影像资料阐述为什么要保护文物、我国有哪些顶级文物,湖北省博物院运用三维扫描、3D打印等技术将比曾侯乙编钟还要早约100年、只剩8块残片的曾侯乙编钟复原的故事尤其令他们啧啧称奇。“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保护好它们,就是保护我们民族的文化记忆。”小朋友们听得聚精会神,在知识竞答的“考核验收”阶段纷纷举手,分享自己参观博物馆的经历和记忆犹新的文物。
在最后的“文物修复”环节,小朋友们在社工和家长的协助下,将模拟“破碎文物”的贴纸与底板仔细比对,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取材、拼接,直至还原成昔日的完整造型。“我选择最先修复凤冠,这个之前来武汉展览过,当时就特别喜欢。”小朋友们近距离感受国宝魅力,学习相关知识,更亲手体验了修复文物的成就感,自豪不已。
“没想到孩子对历史文化这么感兴趣!刚才还在说以后出去旅游第一站一定要打卡博物馆。”家长们纷纷表示,这种活动不仅有趣,还在孩子心里种下了保护文化的种子,收获颇丰。(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 黄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