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五年,全区各级组织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初步统计,全年实现社会总产值(现价) 48.4 亿元,比上年增长 25.6 %。国内生产总值 19.1 亿元, 比上年增长 20.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5.6 亿元,占 29.3 %;第二产业增加值 9.4 亿元,占 49.2 %;第三产业增加值 4.1 亿元,占 21.5 %,分别比上年增长 11.9 %、 20.3 %、 30.7 。工农总产值( 90 年不变价)为 28.3 亿元,比上年增长 22.0 %。
一、 农业
我区以建立国家级城郊型农业示范区为目标,大力推广“两高一优‘种植模式,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90 年不变价) 47087 万元,比上年增长 11.8 %,其中农业 29330 万元, 增长 13.4 %;畜牧业 6510 万元,增长 12.7 %;渔业 11170 万元,增长 7.6 %;林业 77 万元,比上年减少 4.9 %。主要农产品除粮、棉调减面积总产有所减少外,其它产品均获得好收成。
主要农产品产量
1995 年 比 94 年%
1 、粮食 85309 吨 -2.2
2 、棉花 4449 吨 -9.1
3 、油料 5264 吨 225.9
4 、蔬菜(含藕) 418689 吨 12.1
5 、水果 20785 吨 46.3
6 、水产品 26376 吨 12.3
7 、牲猪 64630 吨 12.2
8 、家禽出笼 77.13 万只 12.7
9 、牛奶 6300 吨 3.3
10 、禽蛋 5683 吨 8.9
农业投入增加、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1995 年区场队三级农业投入 3000 万元,其中:“两高一优”建设基金 600 万元,农田水利建设基金 700 万元, 蔬菜基地建设基金 800 万元,农业发展基金 200 万元,其它建设基金 700 万元。农用化肥施用量 51778 吨,比上年增长 14.0 %;农村用电量 5260 万千瓦小时,增长 5.3 %; 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 114556 千瓦,大、中型拖拉机 467 台;农用排灌动力 55086 千瓦,比上年增长 5.4 %。
二、 工业
工业坚持以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为重点,放开搞活中小型企业,推进工业经济朝着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进效益的方向快速发展。 1995 年工业总产值( 90 年不变价) 236114 万元,比上年增长 24.2 %。其中:区属工业总产 101867 万元, 比上年增长 26.3 %,场属工业总产值 92930 万元,比上年增长 14.1 %, 区部门属工业产值 5457 万元,比上年减少 0.3 %,乡镇工业总产值 36400 万元,比上年增长 58.6 %。在统计口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总产值 161962 万元,比上年增长 22.7 %, 重工业总产值 39320 万元,比上年增长 3.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多数比上年增长。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1995 年 比 1994 年±%
食用植物油 83238 吨 70.0
无酒精饮料 15158 吨 25.8
乳制品 2860 吨 26.1
啤酒 202874 吨 26.1
配混合饲料 18065 吨 133.2
纱 4183 吨 -15.4
布 2889 万米 -14.1
机制纸及纸板 13342 吨 -14.6
中成药 2313 吨 6.64
塑料制品 2990 吨 32.7
水泥 238000 吨 1.3
红砖 22662 万块 10.9
面粉 29650 吨 99.2
工业主要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今年纳入市政府目标的六种市级建档产品量质合格率目标值为 94 %,完成受检 62 个批次,合格率为 100 %; 纳入区政府目标的十九个重点产品(含市级六种)质量合格率为 92 %,今年已完成新增采用国际标准产品 2 种,累计采用国际标准产品 27 个,完成检定计量器具 8990 台件。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区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184619 万元,比上年增长 41.6 %,产值销售率 92.1 %,与上年持平。利税总额 19409 万元,比上年增长 27.7 %,其中:利润总额 5484 万元,比上年减少 14.2 %,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100.6 , 比上年增长 1.8 %。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 3.1 %,工业资金处税率 9.9 %,分别比上年减少 41.5 %、 2.9 %。独立核算工业亏损总额达到 2756 万元,比上年增长 24.3 %。
三、 商业、内外贸
各类消费品市场繁荣,多种经营形式迅速发展。 1995 年, 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92624 万元,比上年增长 29.4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 16.4 %, 其中:区直商业 25201 万元,场属 40378 万元,城镇个体 27045 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76.0 %、5.8 %、36.0 %。农用生产资料销售定员 7721 万元,比上年增长 35.9 %。 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商业零售额 47834 万元,占 51.6 %;集体商业零售额 10082 万元,占 11.0 %;联营、股份制商业零售额 3925 万元,占 4.2 %;个体商业零售额 30783 万元,占 33.2 %;分别比上年增长 18.0 %、 22.9 %、 31.0 % 36.0 %。年末商业网点达到 4879 个,比上年增长 8.5 %,商业从业人员 15169 人,比上年增长 7.3 %。 全区商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 12.7 万元, 其中:税金 378 万元。 全区对外贸易出口供货额 3374 万元,其中:工业品出口 2393 万元,农副产品出口 981 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1995 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为 44980 万元,比上年增长 25.8 %, 其中:工业投资额为 24892 万元,农林牧渔业投资额为 1742 万元,商业运输邮电投资额为 10960 万元,比上年有大幅度增长。
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展良好。 95 年全区重点工程项目累计完成 21662 万元。 其中:新沟热电厂第一期工程 2.5 万元千瓦机组已投入运行;余氏墩水厂 10 万吨扩建投资 2900 万元,于 95 年 9 月正式投入使用,解决了吴家山地区用水难问题; 107 国道全长 29.57 公里扩建工程投资 14860 万元 ( 含 94 年投资 4987 万元 ) 已全部完工,提高了交通运输的综合能力;希望饲料工程和武汉周东味精公司都已投产;东啤集团 3 万吨扩建工程已于上半年投产,另 10 万吨啤酒扩建工程正在进行中,可望 96 年发挥效益。
建筑业发展势头好。 1995 年全区建筑业总产值 40136 万元,比上年增长 39.2 %, 实现利税 2910 万元,比上年增长 25.8 %,其中:利润 1675 万元,比上年增长 9.3 %。 全年施工面积为 133 万平方米,竣工面积为 43. 6 万平方米, 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 32985 元 / 人。
五、交通运输、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全年实现运输业产值 7428 万元,比上年增长 42.8 %;利润 265 万元,比上年减少 2.2 %; 货运量 243 万吨,比上年增长 25.3 %,货物周转量 14210 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 18.4 %, 客运量达 590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9.3 %,客运周转量 20690 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 8.9 %。
通讯事业发展较快。区内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由上年 2000 门发展到 20000 门, 年末电话用户由 3600 户发展到 8600 户,吴家山地区每百人拥有电话 14 部。
六、对外经济
1995 年,我区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完成市政府批准项目 14 项, 投资总额 6822 万美元,注册资金 4363 万美元,协议外资额 3287 万美元。到 1995 年底止,全区累计引进三资企业 68 家,合同资金额 33438 万美元,注册资金总额 21688 万美元,协作外资额 14943 万美元,三资企业累计进资 6611 万美元,外资进资率达到 44.2 %; 三资合同落实情况较好,在上年有 38 家投入运营的基础上,今年又有 5 家投入生产经营,有 2 家进入项目建设,有 3 家增资或投产,有 5 家作了建设前的准备工作。 外资结构逐步优化,在港澳台投资继续增长的同时,欧美发达国家的投资大幅度增加,其项目数比上年增长 33.4 %。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税收任务圆满完成。 1995 年全区实现财政收入 8715.78 万元,比上年增长 32. 2 %,其中:市区二级完成 4857 万元,比上年增长 30.2 %,区级财政收入 4603.98 万元,比上年增长 33.4 %;工商税收完成 7036.16 万元 ( 不含企业所得税 ) , 比上年增长 27.2 %,其中:市区二级完成 3189 万元,比上年增长 18.2 %。
各项存款、贷款有较大幅度增长。 1995 年末全区各项存款余款 93853 万元, 比上年增长 10.3 %,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55798 万元,比上年增长 31.0 %; 各项贷款余额为 118803 万元,比上年增长 20.9 %。 95 年累计现金收入 291295 万元,比上年增长 62.2 %,现金支出 260020 万元,比上年增长 47.0 %。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年国内保险收 1600 万元,比上年增长 16.9 %,全年支付财产保险赔款 550 万元,比上年增长 12.0 %,全区工商企业参加保险已达 115 家。
八、人口和人民生活
1995 年末,全区总人口为 200340 人,比上年末增加 1419 人,人口出生率 13.55 ‰, 人口死亡率为 4.27 ‰,人口自然增长率 9.28 ‰。全区从业人员总数 112077 人,其中:职工人数 97005 人。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人民生活日益提高。 1995 年农村人均纯收入 2180 元,比上年增长 28.2 %,全区人平纯收入 3028 元,比上年增长 23.1 %。全区农民人平生活消费支出为 1437 元。百户主要耐用物品拥有量为洗衣机 63 台,电风扇 266 台,自行车 220 辆,彩色电视机 23 台,电冰箱 27 台。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 1995 年全区各类社会福利院 7 所,床位 156 张, 收养人数 96 人。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达 1.3 万人次。 全区农村义务兵家属户平优待金 1445 元,比上年增长 47.9 %。
九、科技和教育
1995 年实施星火计划 9 项,通过鉴定验收 5 项,实施推广计划 15 项、攻关计划 32 项,其中“富硒黑米啤酒及其工艺开发应用”、“万亩棉套椒 ( 菜、瓜 ) 技术应用推广”、“水稻抛秧、一抛两收”等科研技术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办了径河粉丝厂和径河化工厂两家科技型企业。我区自行研制的“杀早多”复配农药新品种创利税 31.68 万元。
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 1995 年各类学校 80 所,其中:普通中学 18 所,职业中学 6 所,小学 53 所。小学在校生 24144 人,其中新招生 4941 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100 %,在校学生巩固率小学为 99.97 %,中学为 99.13 %,小学毕业生及格率 98.19 %; 初中毕业率为 96.1 %,高中毕业率为 99.74 %。今年高考上省线人数 73 人, 升学率为 57.38 %,上线率为 20 %,创历史最好记录。
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区投资 2292.5 万元,新建、 扩建、 改建校舍总建筑面积 25831 平方米和三个标准足球场,较大幅度地改善了教学条件。 今年我区有两所学校被市教委评为“校舍管理先进学校”、七所学校被市教委评为“绿化合格学校”。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 1995 年举办全区性大型文化活动 18 次,先后在全国、省、市各种刊物上发表的文学作品及论文获奖。参加武汉市新人新作书画展有 3 人四件作品入选;区职校、蒙德集团公司被评为“武汉市热心文化事业单位”;被省、市级新闻单位采用稿件 200 篇。东西湖有线电视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 8 千余户。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区卫生技术人员数 1638 人,年末全区有病床 897 张, 今年全区医院门诊量 81.2 万人次,收取住院病人 1.25 万人次,病床使用率为 40.6 %。
体育工作取得新成绩。 1995 年区组队参加省、市 21 次各类各项体育比赛中,共获将牌 94 枚,其中获金牌 20 枚、银牌 10 枚、铜牌 18 枚。今年,我区被武汉市体委授予为“冬季体育锻炼”先进区;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区;“全民健身拳操活动”优胜单位。
注: 1 、公报中社会总产值、 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专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 、人口数为东西湖区公安分局 1995 年末户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