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东西湖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05-01-20 16:05 来源:统计局   作者:   访问: 【 打印 】 【 下载 】 字号:[ ]
  200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2004年,据初步核算全区完成生产总值50629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2578万元,比上年增长4.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62617万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61095万元,增长13.7%。三次产业结构由2003年的17.8:50.4:31.8调整为16.3:52.2:31.5。二、三产业对全区国民经济的增长贡献率达61.2%、32.3%,分别拉动经济增长8.7和4.3个百分点。全区人均生产总值21068元,比上年增长13.7%。
二、农业
  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82578万元,比上年增长4.4 %;完成农业总产值131460万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种植业产值79602万元、林业产值463万元、牧业产值23238万元、渔业产值27217万元、农业服务业94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16.4%、4.7%、4.3%和10.6%。(主要农产品产量详见附表)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区种植业立足于“避灾、鲜嫩、高效”,大力发展水生菜,实施稻田改种莲藕4000亩;发展鲜豆类、冷食瓜、甜玉米等鲜食作物8万亩;棉田套菜3万亩。林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新增造林面积4210亩,苗木花卉面积12000亩。畜牧业坚持以奶牛为重点,加快正规化奶牛小区建设。全年规范化奶牛养殖小区达到11个,奶牛存栏14253头,比上年增加2332头,牛奶产量51253吨,比上年增长8.1%。水产业突出发展生态养殖、立体养殖和名特优水产养殖,全年网箱养鳝面积达到14.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5万平方米。
  年末全区耕地面积14763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3007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128024千瓦,大中型拖拉机383台,农用排灌动力28406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40247吨,农村用电量4858万千瓦小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95155万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175474万元,比上年增长17.9%。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596850万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国有经济总产值8825万元,比上年增长25.5%;集体经济总产值562万元,比上年下降35.4%;股份制企业总产值236509万元,比上年增长17.6%;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总产值335091万元,比上年增长27.1%。重工业增长速度加快。全年重工业总产值147183万元,比上年增长46.6%;轻工业449667万元,比上年增长17.2%,轻重工业结构由2003年的79.2:20.8变为75.3:24.7。(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详见附表)。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7.1%,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06251万元,比上年增长24.9%;利税总额47373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利润总额18454万元,比上年增长30.6%。
建筑业稳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67462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完成建筑业产值517737万元,比上年增长31.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93.5万?,比上年增长20.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5111万元(含房开),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54268万元,比上年增长25.2%;更新改造投资81727万元,比上年增长12.9%;房地产投资100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其它投资完成59116万元,比上年增长25.9%。
制造业投资明显快于其他产业。全年第一产业投资7570万元,比上年下降46.5%;第二产业投资221753万元,比上年增长51.3%,其中:制造业投资216367万元,比上年增长54.2%,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4.8%,比上年提高1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165788万元,比上年下降3.5%。
  非国有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69.2%,比上年提高13.7个百分点。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年重点工程项目累计完成201570万元,比上年增长27.0%。惠安现代生态农业长廊、武汉华润10万吨纯生啤酒生产线、TCL(武汉)有限公司空调生产基地、武汉爱帝集团的纺织工业园、武汉圣路扬印务有限公司的彩印基地、区高桥经济发展区等项目顺利推进。
五、交通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运输业增加值10040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公路运输全年完成货运量857万吨,比上年增长2.6%;货运周转量4451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5%;完成客运量1803万人,比上年增长6.6%,客运周转量6449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9%;水运全区7个渡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1.8万吨,货物周转量478.8万吨公里。
邮政电信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1142.81万元,比上年增长32.9%;区内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5.9万户,比上年增长18.0%。
六、对外经济和商业
  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全年实现出口创汇392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8%。
  内引外联规模扩大,外商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区新批和签约外商投资项目36项,合同(协议)外资额2.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3.9%,其中过千万美元的项目有10项,合同(协议)外资额2.1亿美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892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8%。新签约引进内资项目106项,合同(协议)投资额81.2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20项,合同(协议)投资额59.95亿元。实际引进到位区外资金19.57亿元,比上年增长46.1%,其中市外资金10.05亿元,比上年增长30.0%。
  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良好。全年实施项目268项,合同(协议)投资额181.6亿元。其中外资项目25项,合同(协议)投资额2.31亿美元;内资项目243项,合同(协议)投资额162.4亿元。在开工实施项目中,过亿元项目有42项,合同(协议)投资额140.9亿元。
  对外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组织或参与汉港经贸合作洽谈会、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以及赴日本、美国、欧洲、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招商活动20余次。
  消费品市场保持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5453万元,比上年增长15.4%,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276555万元,比上年增长16.3%;餐饮业46267万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他32631万元、比上年增长1.3%。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12284万元、比上年减少9.0%;私营经济16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2%;个体经济174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4%;股份制经济1169万元,比上年减少7.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28698万元,比上年增长31.1%。地方财政收入59339万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8363万元,比上年增长87.0%,地方财政支出79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2.7%。全区13个办事处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43079万元,比上年增长56.6%,占全区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28.0%上升到33.5%。
  金融行业运行稳定。年末全区主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16909万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28651万元,比上年增长18.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5157万元,比上年增长18.6%。
  保险业市场继续扩张。全年保费收入5798万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78.6%;寿险保费收入3798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全年保险赔付支出1743.6万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1260万元,比上年增长38.9%;寿险赔付支出483.6万元,比上年增长14.7%。
八、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区自来水普及率95%;全区用气户数75000户,其中当年新增燃气用户3000户;气化率89.7%。全年用电量58182万千瓦小时,其中:工业用电34882万千瓦小时,居民生活用电9669万千瓦小时。
  大力实施显山透绿、景观道路、亲民绿化等工程。投资300万元对新沟镇新乐路、文化路及荷沙路路面刷黑,投资230万元对走马岭十一支沟护坡景观进行改造,投资170万元新建走马岭振兴路即107国道复线。投资400万元对吴家山街长青、吴南、文家湾、恒春里、开屏里、祁家山等六个社会就居民排水、破损道路、绿化等问题进行了环境改造。投资完成园林景观工程建设,即五环公园绿化改造、金山大道绿化改造、五环路北延工程绿化建设、七支沟绿化景观建设。全区城镇园林绿化植树50万棵;完成五环中路打通及吴家山山体透绿工程可行性报告,预计工程项目总投资2.84亿元。
  全区公路建设总投资2亿元。其中完成通行政村四级公路82公里,完成区通场二级公路43.3公里,全区公路路网密度210公里/百平方公里。“二路一桥”即吴家山收费站至额头湾、金山公路黑色化以及107国道高架桥改扩建工程开始启动。
  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全年投入污染治理费用1233.2万元,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个,据24家工业企业环境统计调查,工业废水排放量398.1万吨,达标率99.3%;工业废气处理率100%。吴家山地区垃圾无公害处理率达96%以上。创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已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区各类学校63所。其中:小学37所,在校学生23988人;初中18所,在校学生15216人;高中5所在教学生11003人,中等专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1498人。全区幼儿园41所,在园幼儿5023人,城镇幼儿园适龄幼儿入园率达100%,农村学年前幼儿入班率10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入学率达100%;应届初中毕业生就学率达86.3%以上;小学在校生年度辍学率为零;初中在校生年度辍学率为1.0%;全年高考录取人数1823人,录取率为80.0%;成人教育培训学员达29589人次。
  科技事业取得新突破。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30家,当年创建或引进高新技术企业5家。全年实施科技项目40项,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3项;获国家科技资金资助的项目1项,总资金80万元。完成“淡水鱼调理腊味制品工业化生产”和“新型植物助生长防病微肥开发”2项国家级科技计划。实施了“万亩奶业优质牧草引进示范及产业化配套”、“惠安神韵高科技生态园”、“万吨味精工艺改造以及废水的资源化处理”等特色项目。创建科技示范区(点)6个。即盛博科技示范基地、惠安神韵科技示范基地、网箱养鳝繁育基地、试管莲藕基地、径河绿化苗木基地、将军牌洁净蔬菜基地。全年登记科技成果2项,评定市科技进步奖2项;专利申请273件。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区开展大型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17次,成功举办了第六届春节“焰火文化节”和迎春“灯会”、第二届“桃花节”,中国武汉第二届赛马节和协办中法文化节烟火燃放等活动。全区开展群众性大型体育活动8次。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面100%,达标率91.2%;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9万余人,占总人口的41.2%。在参加国家、省、市各类各项文化体育比赛活动中共获奖79个,其中获文化类一等奖7个、体育类金牌22枚。区图书馆藏书14万余册,全年共接待读者156000人次,电子阅览室每周开放时间,是武汉市区级公共图书馆为读者开放时间最长的图书馆。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快速。全区累计发展有线电视用户46928户,其中年内新增用户5500户,有线电视入户率61.4%,全区行政村有线电视联通率达到58.6%。全区已开通40个电视节目频道。区电台、电视台全年累计自办节目总时量为912小时,自办节目播出稿件1240篇,自办播出专题节目59组。在市以上新闻媒体用稿400篇,其中获市以上好新闻(节目)奖15篇(组)。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加强。全年共创省级文明单位11个、文明社区1个、文明镇1个;市级文明单位36个、文明社区6个、文明学校1个、文明乡镇2个;区级文明单位199个、文明社区27个、文明街镇5个。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5个,其中医院16个,卫生技术人员1331人,医院病床860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2.1人,病床3.5张。全年医院门诊量70.4万人次。“四苗”免疫接种率99.6%;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100%;公民义务献血人数521人。全区已建立了50个村卫生室,80%的村卫生室达到了甲级标准。
十一、人口、农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计生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45721人,比上年增长2.8%。其中男性人口125476人,占51.06%;女性人口120245人,占48.94%。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173346人(按从事生产业别划分,农业人口为105584人)。人口出生率8.81‰,人口死亡率2.31‰,人口自然增长率6.50‰,符合政策生育率99.65%。
  年末全区职工人数55357人,职工平均工资9316元,比上年增长11.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67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现金收入3704元,比上年增长17.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4.4%,比上年有所上升。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1.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1平方米。年末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逐渐增加,其中:洗衣机70台、电风扇306台、电冰箱63台、空调机23台、移动电话53部、彩色电视机106台、影蝶机53台。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单位379家,比上年增长21.5%;参保人数为22713人,比上年增长6.9%。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281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11105人;实现了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100%按时足额发放。全年新增就业岗位4479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51人。全年全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对象共15396户次,人数33180人次,发放保障金295.1万元。其中城镇低保对象8976户次,人数达17076次,发放保障金145.7万元;农村低保对象6420户次,人数达161.4人次,发放保障金149.4万元。年末,全区各类社会福利院7所;收养床位353张,收养293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400万元

注1、本统计公报数为在地初步统计数。
 2、本区生产总值、各项产值、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附表:     农业、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情况表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2004年    比上年±%
一、农业      
粮食         吨     6324    -5.8
棉花         吨     4969    30.4
油料         吨     3017    1.2
蔬菜(含藕)     吨    485134    -2.4
水果(含瓜)     吨     95718    -0.6
牲猪出栏       头     58303    -1.4
牛奶         吨     51253     8.1
禽蛋         吨     7484     2.1
水产品        吨     41391    7.3
二、工业  
啤酒        千升     295274   12.0
软饮料       万吨     38.16    39.2
液体乳        吨     69442    -9.2
食用植物油      吨    185889     26.3
纸制品        吨    12204     -34.1
水泥        万吨     81.51    30.1
塑料制品       吨     28151    49.4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20317    11.7
供电量      万千瓦小时   54733    12.7

扫码查看手机版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政府信息公开

东西湖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05-01-20 16:05

来源:统计局   作者:  
  200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2004年,据初步核算全区完成生产总值50629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2578万元,比上年增长4.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62617万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61095万元,增长13.7%。三次产业结构由2003年的17.8:50.4:31.8调整为16.3:52.2:31.5。二、三产业对全区国民经济的增长贡献率达61.2%、32.3%,分别拉动经济增长8.7和4.3个百分点。全区人均生产总值21068元,比上年增长13.7%。
二、农业
  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82578万元,比上年增长4.4 %;完成农业总产值131460万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种植业产值79602万元、林业产值463万元、牧业产值23238万元、渔业产值27217万元、农业服务业94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16.4%、4.7%、4.3%和10.6%。(主要农产品产量详见附表)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区种植业立足于“避灾、鲜嫩、高效”,大力发展水生菜,实施稻田改种莲藕4000亩;发展鲜豆类、冷食瓜、甜玉米等鲜食作物8万亩;棉田套菜3万亩。林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新增造林面积4210亩,苗木花卉面积12000亩。畜牧业坚持以奶牛为重点,加快正规化奶牛小区建设。全年规范化奶牛养殖小区达到11个,奶牛存栏14253头,比上年增加2332头,牛奶产量51253吨,比上年增长8.1%。水产业突出发展生态养殖、立体养殖和名特优水产养殖,全年网箱养鳝面积达到14.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5万平方米。
  年末全区耕地面积14763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3007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128024千瓦,大中型拖拉机383台,农用排灌动力28406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40247吨,农村用电量4858万千瓦小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95155万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175474万元,比上年增长17.9%。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596850万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国有经济总产值8825万元,比上年增长25.5%;集体经济总产值562万元,比上年下降35.4%;股份制企业总产值236509万元,比上年增长17.6%;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总产值335091万元,比上年增长27.1%。重工业增长速度加快。全年重工业总产值147183万元,比上年增长46.6%;轻工业449667万元,比上年增长17.2%,轻重工业结构由2003年的79.2:20.8变为75.3:24.7。(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详见附表)。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7.1%,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06251万元,比上年增长24.9%;利税总额47373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利润总额18454万元,比上年增长30.6%。
建筑业稳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67462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完成建筑业产值517737万元,比上年增长31.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93.5万?,比上年增长20.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5111万元(含房开),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54268万元,比上年增长25.2%;更新改造投资81727万元,比上年增长12.9%;房地产投资100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其它投资完成59116万元,比上年增长25.9%。
制造业投资明显快于其他产业。全年第一产业投资7570万元,比上年下降46.5%;第二产业投资221753万元,比上年增长51.3%,其中:制造业投资216367万元,比上年增长54.2%,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4.8%,比上年提高1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165788万元,比上年下降3.5%。
  非国有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69.2%,比上年提高13.7个百分点。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年重点工程项目累计完成201570万元,比上年增长27.0%。惠安现代生态农业长廊、武汉华润10万吨纯生啤酒生产线、TCL(武汉)有限公司空调生产基地、武汉爱帝集团的纺织工业园、武汉圣路扬印务有限公司的彩印基地、区高桥经济发展区等项目顺利推进。
五、交通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运输业增加值10040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公路运输全年完成货运量857万吨,比上年增长2.6%;货运周转量4451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5%;完成客运量1803万人,比上年增长6.6%,客运周转量6449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9%;水运全区7个渡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1.8万吨,货物周转量478.8万吨公里。
邮政电信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1142.81万元,比上年增长32.9%;区内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5.9万户,比上年增长18.0%。
六、对外经济和商业
  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全年实现出口创汇392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8%。
  内引外联规模扩大,外商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区新批和签约外商投资项目36项,合同(协议)外资额2.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3.9%,其中过千万美元的项目有10项,合同(协议)外资额2.1亿美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892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8%。新签约引进内资项目106项,合同(协议)投资额81.2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20项,合同(协议)投资额59.95亿元。实际引进到位区外资金19.57亿元,比上年增长46.1%,其中市外资金10.05亿元,比上年增长30.0%。
  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良好。全年实施项目268项,合同(协议)投资额181.6亿元。其中外资项目25项,合同(协议)投资额2.31亿美元;内资项目243项,合同(协议)投资额162.4亿元。在开工实施项目中,过亿元项目有42项,合同(协议)投资额140.9亿元。
  对外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组织或参与汉港经贸合作洽谈会、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以及赴日本、美国、欧洲、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招商活动20余次。
  消费品市场保持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5453万元,比上年增长15.4%,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276555万元,比上年增长16.3%;餐饮业46267万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他32631万元、比上年增长1.3%。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12284万元、比上年减少9.0%;私营经济16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2%;个体经济174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4%;股份制经济1169万元,比上年减少7.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28698万元,比上年增长31.1%。地方财政收入59339万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8363万元,比上年增长87.0%,地方财政支出79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2.7%。全区13个办事处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43079万元,比上年增长56.6%,占全区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28.0%上升到33.5%。
  金融行业运行稳定。年末全区主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16909万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28651万元,比上年增长18.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5157万元,比上年增长18.6%。
  保险业市场继续扩张。全年保费收入5798万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78.6%;寿险保费收入3798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全年保险赔付支出1743.6万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1260万元,比上年增长38.9%;寿险赔付支出483.6万元,比上年增长14.7%。
八、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区自来水普及率95%;全区用气户数75000户,其中当年新增燃气用户3000户;气化率89.7%。全年用电量58182万千瓦小时,其中:工业用电34882万千瓦小时,居民生活用电9669万千瓦小时。
  大力实施显山透绿、景观道路、亲民绿化等工程。投资300万元对新沟镇新乐路、文化路及荷沙路路面刷黑,投资230万元对走马岭十一支沟护坡景观进行改造,投资170万元新建走马岭振兴路即107国道复线。投资400万元对吴家山街长青、吴南、文家湾、恒春里、开屏里、祁家山等六个社会就居民排水、破损道路、绿化等问题进行了环境改造。投资完成园林景观工程建设,即五环公园绿化改造、金山大道绿化改造、五环路北延工程绿化建设、七支沟绿化景观建设。全区城镇园林绿化植树50万棵;完成五环中路打通及吴家山山体透绿工程可行性报告,预计工程项目总投资2.84亿元。
  全区公路建设总投资2亿元。其中完成通行政村四级公路82公里,完成区通场二级公路43.3公里,全区公路路网密度210公里/百平方公里。“二路一桥”即吴家山收费站至额头湾、金山公路黑色化以及107国道高架桥改扩建工程开始启动。
  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全年投入污染治理费用1233.2万元,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个,据24家工业企业环境统计调查,工业废水排放量398.1万吨,达标率99.3%;工业废气处理率100%。吴家山地区垃圾无公害处理率达96%以上。创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已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区各类学校63所。其中:小学37所,在校学生23988人;初中18所,在校学生15216人;高中5所在教学生11003人,中等专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1498人。全区幼儿园41所,在园幼儿5023人,城镇幼儿园适龄幼儿入园率达100%,农村学年前幼儿入班率10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入学率达100%;应届初中毕业生就学率达86.3%以上;小学在校生年度辍学率为零;初中在校生年度辍学率为1.0%;全年高考录取人数1823人,录取率为80.0%;成人教育培训学员达29589人次。
  科技事业取得新突破。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30家,当年创建或引进高新技术企业5家。全年实施科技项目40项,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3项;获国家科技资金资助的项目1项,总资金80万元。完成“淡水鱼调理腊味制品工业化生产”和“新型植物助生长防病微肥开发”2项国家级科技计划。实施了“万亩奶业优质牧草引进示范及产业化配套”、“惠安神韵高科技生态园”、“万吨味精工艺改造以及废水的资源化处理”等特色项目。创建科技示范区(点)6个。即盛博科技示范基地、惠安神韵科技示范基地、网箱养鳝繁育基地、试管莲藕基地、径河绿化苗木基地、将军牌洁净蔬菜基地。全年登记科技成果2项,评定市科技进步奖2项;专利申请273件。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区开展大型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17次,成功举办了第六届春节“焰火文化节”和迎春“灯会”、第二届“桃花节”,中国武汉第二届赛马节和协办中法文化节烟火燃放等活动。全区开展群众性大型体育活动8次。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面100%,达标率91.2%;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9万余人,占总人口的41.2%。在参加国家、省、市各类各项文化体育比赛活动中共获奖79个,其中获文化类一等奖7个、体育类金牌22枚。区图书馆藏书14万余册,全年共接待读者156000人次,电子阅览室每周开放时间,是武汉市区级公共图书馆为读者开放时间最长的图书馆。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快速。全区累计发展有线电视用户46928户,其中年内新增用户5500户,有线电视入户率61.4%,全区行政村有线电视联通率达到58.6%。全区已开通40个电视节目频道。区电台、电视台全年累计自办节目总时量为912小时,自办节目播出稿件1240篇,自办播出专题节目59组。在市以上新闻媒体用稿400篇,其中获市以上好新闻(节目)奖15篇(组)。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加强。全年共创省级文明单位11个、文明社区1个、文明镇1个;市级文明单位36个、文明社区6个、文明学校1个、文明乡镇2个;区级文明单位199个、文明社区27个、文明街镇5个。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5个,其中医院16个,卫生技术人员1331人,医院病床860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2.1人,病床3.5张。全年医院门诊量70.4万人次。“四苗”免疫接种率99.6%;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100%;公民义务献血人数521人。全区已建立了50个村卫生室,80%的村卫生室达到了甲级标准。
十一、人口、农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计生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45721人,比上年增长2.8%。其中男性人口125476人,占51.06%;女性人口120245人,占48.94%。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173346人(按从事生产业别划分,农业人口为105584人)。人口出生率8.81‰,人口死亡率2.31‰,人口自然增长率6.50‰,符合政策生育率99.65%。
  年末全区职工人数55357人,职工平均工资9316元,比上年增长11.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67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现金收入3704元,比上年增长17.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4.4%,比上年有所上升。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1.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1平方米。年末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逐渐增加,其中:洗衣机70台、电风扇306台、电冰箱63台、空调机23台、移动电话53部、彩色电视机106台、影蝶机53台。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单位379家,比上年增长21.5%;参保人数为22713人,比上年增长6.9%。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281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11105人;实现了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100%按时足额发放。全年新增就业岗位4479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51人。全年全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对象共15396户次,人数33180人次,发放保障金295.1万元。其中城镇低保对象8976户次,人数达17076次,发放保障金145.7万元;农村低保对象6420户次,人数达161.4人次,发放保障金149.4万元。年末,全区各类社会福利院7所;收养床位353张,收养293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400万元

注1、本统计公报数为在地初步统计数。
 2、本区生产总值、各项产值、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附表:     农业、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情况表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2004年    比上年±%
一、农业      
粮食         吨     6324    -5.8
棉花         吨     4969    30.4
油料         吨     3017    1.2
蔬菜(含藕)     吨    485134    -2.4
水果(含瓜)     吨     95718    -0.6
牲猪出栏       头     58303    -1.4
牛奶         吨     51253     8.1
禽蛋         吨     7484     2.1
水产品        吨     41391    7.3
二、工业  
啤酒        千升     295274   12.0
软饮料       万吨     38.16    39.2
液体乳        吨     69442    -9.2
食用植物油      吨    185889     26.3
纸制品        吨    12204     -34.1
水泥        万吨     81.51    30.1
塑料制品       吨     28151    49.4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20317    11.7
供电量      万千瓦小时   54733    12.7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