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聚时刻,莫让意外来袭
春节假期,旅途中如何更加安全舒适?意外摔伤怎么处理?慢性病患者要注意些什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首义院区急诊科主任杜贤进给您支招。
长途旅行防范“经济舱综合征”
“经济舱综合征”是长途旅行中常见的健康风险。飞机经济舱空间有限,活动不方便,下肢行动长时间受限后容易形成静脉血栓,当乘客下飞机行走时,这个血栓可能脱落,随着血液流动到肺部后可能会导致致命的肺栓塞,出现生命危险。孕妇、有血栓病史的患者、近期下肢接受过手术的病人“经济舱综合征”风险较大。
杜贤进建议,大家可以采取措施来进行预防,在座位上做一些简单的伸展和腿部运动,刺激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循环;适当多喝一些水,水分摄入以后血容量更充分,同时尽量避免饮酒和一些咖啡类饮料,因为它们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脱水;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弹力袜可以促进和帮助血液的循环,减少风险。
此外,健康的坐姿很重要,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双腿交叉跷二郎腿都会阻碍腿部的血液流动。这些简单的方法减少“经济舱综合征”的风险,防止出现血栓,使旅途更加地安全和舒适。
意外摔伤分类别处理
假期里,孩子们打闹玩乐,不小心受伤怎么办?
首先要先弄清楚摔伤的类型。对于轻微的擦伤,尽量避免伤口的感染,用清水或者生理盐水轻轻冲洗,轻轻擦干。如果伤口较大,可以用一些消毒剂,进行消毒以后覆盖绷带、创可贴或者纱布保护一下伤口。对于扭伤和拉伤来说,最重要的是休息,避免使用受伤的部位,防止伤情加重。在受伤后24小时或者48小时以内,可以对受伤局部冰敷。冰敷的时候,注意技巧。用毛巾、纱布或者衣服把冰袋包一下以后再敷。
冰敷的主要作用是减少伤口的肿胀和疼痛,每次敷大概20分钟,避免直接将冰袋敷在皮肤上,防止冻伤。另外施加一定压力,可以减少肿胀。受伤的部位稍微抬高一些,睡觉的时候尽量抬高患肢。另外,如果受伤较重,要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护人员的救助。
如果长途旅行,可以准备急救包,包含基本的急救药品,比如绷带、消毒剂、冰袋等,在急需的时候可以派上用场。(胡雯洁、 杨岑)
相关报道:
慢性病患者保持生活规律
在春节期间,日常生活习惯很容易被打乱,慢性病患者尤其要关注自身健康。
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慢性病患者,保持规律特别重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尿酸等数据;按时服药,慢性病患者有一个长期服药的过程,不要因为假期过于兴奋导致服药中断。家庭聚餐时,大家容易经常摄入高脂肪、高糖食物,而糖尿病患者必须控制血糖。情绪不要过于兴奋或者大起大落,这样极容易诱发意外情况发生。
杜贤进说,不要疏忽身体的信号,当慢性病患者出现胸闷、头晕或者一侧肢体突然麻木,一定要及时寻求医疗专业人士的帮助。胸闷不适有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前兆。头晕、一侧肢体乏力,可能是脑血管病的信号。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春节期间急诊24小时开放,随时接诊。
此外,慢性病患者饮酒要适度,尽量能不喝就不喝。每年春节假期,急诊都会接诊醉酒的患者。如果确实过量饮酒,建议第一时间到医院进行治疗,没有办法到医院的,在家里保持侧卧位的睡姿,身边一定要有人来看护。否则,醉酒的人因为意识不清,呕吐物一旦反流到气管就容易导致窒息死亡。假期里,大家要了解一些健康知识,保护好自己,避免不可预知的一些风险。(胡雯洁、杨岑)
腊味年货这样吃更放心
腊鱼、腊肉、腊香肠,浓郁咸香中夹杂着满满的年味。武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张姮介绍,腊味年货有健康吃法。
腊肉中的主要致癌物是在腌制或熏烤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苯并芘、甲醛等。其中,亚硝酸盐本身并不致癌,但与肉品中的胺或胺化物反应形成亚硝胺后,就有了致癌作用。致癌因素不代表一定会诱发癌症,超额的剂量才是致癌的元凶。
腊味年货可通过充分浸泡、水煮,去除浮尘和有害微生物,稀释亚硝酸盐。用焖煮代替爆炒、油煎,少放或不放油、盐。搭配新鲜蔬菜,新鲜蔬果当中的维生素C是强抗氧化剂,能抑制腊肉中亚硝基化合物和其他致癌物质的产生。孕妇、小孩和心血管疾病、胃肠病、肾脏病患者等人群少吃腊肉。
腊肉的贮存需要低温、通风、干燥的环境。常温下,可以放到来年农历三月前后。农历三月后气温升高,应该将其收进冰箱冷藏,但最好不要超过半年。长时间储存的腊肉,酸价和过氧化值逐渐升高,不仅色泽、味道变差,还会产生很多致病菌和毒素。
肠癌并非腊肉“一己之功”。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由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肠癌家族史、炎症性肠病、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糖尿病、肥胖、吸烟、大量饮酒等都是高危诱因。除了改善生活方式,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是降低或阻断结直肠癌危害的黄金法则。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推荐,一般人群40岁起应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中低风险的人群在5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筛查,高风险的人群在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筛查。
目前结直肠癌筛查方法包括结肠镜检查、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乙状结肠镜检查、结肠CT成像等。通过早期筛查诊断,再综合运用内镜下治疗、外科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可以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胡雯洁、阮喆、卢亚芳)
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年庆活动,是阖家欢乐、团圆庆祝的美好时光。《说文解字》中“年,谷熟也”。甲骨文中,年字形如一人负禾,象征谷稻成熟,满载而归,有丰收,丰产之意。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享丰盛佳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宋恩峰与公众分享如何在欢度佳节时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的中医养生智慧。
“春节的节为‘节制’的节。”宋恩峰介绍,“每逢佳节胖三斤”,在中医看来多是暴饮暴食惹的祸。《素问·痹论》强调:“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水谷皆由口入,胃受,脾运,肠化方可转化为我们可以吸收的精微物质。过量饮食,摄入过多的油脂、糖分会加重胃肠负担,脾胃运化无力则生痰饮水湿等阴邪,可致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甚至诱发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
“春节饮酒,长长久久”,但过量饮酒,可伤肝伤身。过量饮酒不仅对肝有损伤,还会导致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病以及食管、胃和肠道等消化器官急性炎症溃疡发作风险增加。因此,面对满桌的美酒佳肴,要学会节制,避免暴饮暴食、过量饮酒。尊重身体的自然规律,顺应脾胃的运化能力,适量摄入各类食物,保持饮食的均衡。
“春节的节亦为‘顺应节气’的节。”宋恩峰说,立春日,四时之始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有:“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夜卧早起”是顺应春季阳气生发的作息规律,调整人体的生物钟,使身体与自然界的节奏保持一致,在自然的节奏中得到调整与修复。“广步于庭”则是指在阳光明媚的春日里,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舒展筋骨,促进气血流通,让身体在春天的滋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被发缓形”则是强调在春季要放松心情,保持愉悦,可以做一些瑜伽、冥想等放松身心的活动,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以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
宋恩峰表示,欢度佳节时注重饮食与作息的调整,保持心情的愉悦与轻松,才能度过一个充满喜悦与祝福的节日。(汪菁华、陈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