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草背景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规模推进楚商回乡和返乡创业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楚材聚汉、共建支点”的工作部署,积极响应省市关于大规模推进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号召,东西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和吸引外出人员返区创业作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网谷”的重要举措。
根据《武汉市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工作行动方案(2025-2027年)》要求,结合东西湖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重要交通枢纽的实际,特别是区内网络安全+大数据、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现代商贸物流、食品大健康等主导产业的发展需求,区人社局会同区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在充分借鉴省市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深入调研区内实际,广泛征求各街道、产业办及区直单位意见,起草制定了《东西湖区推进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工作行动方案(2025—2027年)》。该方案经区人民政府审议通过,现已正式印发实施。
二、主要内容
《行动方案》聚焦高校毕业生和外出务工人员两类重点群体,提出了未来三年(2025-2027年)的具体工作目标和举措,核心内容可概括为深入实施“学子聚汉”工程和大力推进“返区创业”行动。
(一) 深入实施“学子聚汉”工程
旨在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来东西湖区就业创业,打造青年人才聚集高地。
1. 深挖岗位,畅通就业渠道
围绕网络安全+大数据、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每年筹集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3万个以上,其中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岗位占比不低于30%。实施“一校一策”,每年举办“就在武汉·职在临空港”等校园招聘活动15场以上,其他线上线下招聘活动40场,组织企业“揽才团”参加市级赴外引才活动。开展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落实“1131”服务,确保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90%以上。
2. 健全体系,激发创业活力
依托区内高校联络站和网安基地等资源,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强化校企合作,组织政策宣传、实习实训、创新实践等。指导创业孵化基地优化管理,打造低成本众创空间,完善服务链条,每年力争新增市级创业孵化基地1-2家。持续办好“中国网谷杯”创新创业大赛,对获奖项目给予奖励,配套融资对接等服务,用好临空港天使投资基金支持项目落地转化。
3. 强化保障,营造良好环境
通过“东西湖就业政策通”小程序等平台,精准推送并高效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大力建设青年社区,为来区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提供购房补贴、租金优惠等支持。每年邀请500名以上高校优秀学生代表参加“学子东西湖行”活动,参观企业园区,体验特色文化,感受发展机遇。严厉打击“黑中介”、虚假招聘等违法行为,保障大学生就业合法权益。
(二) 大力推进“返区创业”行动
旨在吸引在外东西湖人回区投资兴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 夯实基础,精准对接
全面摸排建立全区外出就业人员信息库,掌握行业分布和返区意向。围绕产业发展,筛选建立市场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库并公开推介。建立涵盖金融、法律、电商等多领域的专业人才库,为创业者提供支撑。利用春节、清明等节点,提供“五个一”返区服务。
2. 提升能力,强化培训
邀请优秀创业者进街道社区开展“创业大讲堂”,每年提供创业指导500人次以上。加强“马兰花”创业培训,聚焦不同创业阶段需求完善课程,每年开展创业培训30人以上。
3. 完善服务,全程支持
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返乡创业服务专窗”,提供一站式咨询指导。对优秀返区创业项目提供“跟踪陪跑”帮扶,联动创业指导师、投资基金等资源。督促企业参保,按规定落实相关社保补贴政策。为创业失败者提供就业援助、再创业帮扶等保障措施。
4. 集聚资源,孵化培育
整合产业园、闲置厂房等资源提供创业载体,支持申报市级返乡创业园。优化创业担保贷款经办机制,每年新增发放1亿元以上。及时兑现返乡人员创办领办的现代农业等各类产业经营主体的产业扶持政策。提供用工招聘、技能培训、职称评审等人才引育支持。
5. 营造氛围,选树典型
每年举办返区创业专题推介和产业对接活动12场(含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1场),邀约能人回区考察。引导返区人员依托柏泉茅庙集、慈惠沿江小镇等区域,在乡村旅游、生态康养、直播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创业,每年向上级部门遴选推荐一批优秀创业项目。发掘返区创业典型事例和经验做法,推荐参选“武汉返乡创业之星”,讲好创业故事。每年举办“送岗位进社区”招聘活动12场,助力返区人员在家门口就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