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解读单位 区发改局 发布日期 2025-03-28
解读类型 部门解读 解读方式 文字方式

《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持续改进提升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解读

发布时间:2025-03-28 10:30 来源:区发改局   作者:   字号:[ ]

在省、市相继发布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召开区政府常务会、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区级贯彻落实措施,统筹各相关部门,聚焦市场主体关切的融资难、聚才引才难、产业上下游对接难等痛点难点问题,以打造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新生态为重点,制定了《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持续改进提升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围绕市场、法治、开放、政务、产业、科创6个方面提出20条重点任务,85条细化措施,52条为贯彻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制度的区级细化措施,34条为我区在企业和项目服务机制内涵、强化科技创新等方面研究制定的区级创新措施。既按照要求贯彻落实省市各项工作部署,又结合我区营商环境实际,回应市场主体关切。

一是持续打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为破除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不利因素,营造更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围绕便利市场准入准营、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和社会信用建设、深化招标投标改革、强化市场要素保障5个方面,制定了17项重点任务。主要包括:推进“一业一证”从新办向变更、补证、注销延伸,提高企业迁移流程便利度,实现企业跨区域迁移涉税涉费事项办理程序简易化;强化涉市场主体经济活动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抽查督查机制,对违反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妨碍统一市场的典型案例及时进行通报,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文书制定规范,在采用综合评分法时,尽量提高价格分占比;鼓励民营企业开拓市场,在政府投资项目(含区属国企投资项目)中更多采取多领域、专业化招标模式、减少中间环节;全年组织开展各类银企对接会不少于50场,专题开展东西湖区金融支持高质量转型发展工作会;对全区所有园区及大市场开展转供电专项治理等。

二是持续打造依法依规的法治环境。为解决市场主体反映的涉企执法刚性有余,温度不足等问题,围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强化涉企执法监督、提升司法判决效率3个方面,制定了14项重点任务。主要包括:整合跨部门高频检查事项,建立“综合查一次”制度,减少行政检查频次,提高行政效率;加快推行“武汉企业护商码”,推进落实行政执法与市民热线信息共享机制,扩大涉企行政执法监督范围;严格落实羁押必要性评估,严格审批财产强制性措施,强化异地执法办案协作监管;实现首执案件审限内结案率不低于90%;发挥企业重组重整服务中心效能,提高破产案件简化审理机制适用率;实现破产审判相关事务“一网通办”等。

三是持续打造对外包容的开放环境。为充分发挥国家级临空港开发区和国家级陆港枢纽两块金字招牌作用,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围绕提升综保区开发开放水平、搭建对外开放平台、优化涉外服务保障3个方面,制定了13项重点任务。主要包括:探索实施保税“零进整出”、“非保转保税”、“口岸作业区拼箱”等创新通关模式,提升进出口通关效率;打造二手车出口平台、中欧班列(武汉)集结中心、区域物流智运平台、对外招商平台;加强与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武汉分中心对接合作;成立涉外案件审理团队,加强涉外法律人才队伍细分人才库建设,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法律支持等。

四是持续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为建立健全从登记注册到发展壮大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机制,切实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围绕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提升智慧化水平、提升项目落地水平、深化企业服务机制内涵4个方面,制定了18项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加快运用AI技术、大模型技术等手段,推进政务服务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发扬“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店小二服务精神,构建以线下为辅、线上为主的全流程、全周期“一键响应”诉求申办机制;将实景三维、视频监控台等基础共性功能和城市体征数据接入街道城运平台,形成“区街一体化”工作体系;针对工程项目审管联动、城市道路开挖等涉及多部门事项,强化流程再造,推动关联事项集成办;建立项目推进全生命周期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实行“四线并进法”,出台一系列创新审批事项。建立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培育机制,打造形成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梳理公布我区应用场景建设清单,实施区内产业链供需对接行动;常态化推进“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推动四大家领导帮扶重点企业全覆盖等。

五是持续打造生态良好的产业环境,为促进民营企业、初创企业健康发展,夯实我区产业链条,为我去营商环境赋能,围绕着力构建高质量产业链、着力构建高富集资金链、着力构建高效率服务链3个方面,制定了11项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制定各重点产业链细分链条,形成产业发展图谱;各街道按照产业发展图谱,制定形成服务产业发展的产业链、供应链“两张清单”;统筹做好发债与发展工作,全年新增债券资金40亿元,重点用于支持产业发展;推动分母基金新设2支子基金,围绕全区1+4产业,设立1支产业投资基金,落地1支科创天使基金。坚持金融靠前发力“投早、投小、投民营、投创新”构建覆盖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体系;综合评价引导基金效能,不对单支母(子)基金和单个项目盈亏进行考核,种子直投、天使直投单个项目最高允许100%亏损,政府引导基金在天使基金、种子基金的出资比例最高可达100%;充分活跃股权投资市场,鼓励区属国有企业围绕投资“正负面清单”,积极开展股权投资,着力当好发展实体经济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开展科创型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两项试点”,帮助企业融资增信,畅通科创企业融资渠道等。

六是持续打造保障健全的科创环境。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更加注重“产学研”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围绕着力构建高质量产业链、着力构建高富集资金链、着力构建高效率服务链3个方面,制定了12项重点任务。主要包括:推动民营企业“担纲”研发平台建设,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50%以上;鼓励知名科研院所在我区建立研发平台,支持武大网安学院、华科网安学院、金银湖实验室等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依托武汉市食化所、武汉轻工大学等组建食品大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实施“一企五引”专项行动,对重点企业推动“产研分离”,打造研发型企业集群;分产业领域举办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畅通企业技术需求和高校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渠道;全年举办不少于4场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等活动,力争新增 2 家以上市级创孵机构;健全完善“网谷企才通”线上服务功能,及时汇总更新发布最惠企惠才政策,加大政策推送力度,对新落户我区的企业和人才第一时间精准化推送惠企惠才政策”落实优惠政策免审即享;培育壮大“塔身人才”规模,重点培育企业中层技术和管理人才,帮助民营企业引才聚才;举办“网谷杯”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梯次培育民营企业主体等。 

扫码查看手机版

关联图片

关联附件

政府信息公开

解读单位 区发改局
发布日期 2025-03-28
解读类型 部门解读
解读方式 文字方式

《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持续改进提升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解读

发布时间:2025-03-28 10:30

来源:区发改局   作者:  

在省、市相继发布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召开区政府常务会、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区级贯彻落实措施,统筹各相关部门,聚焦市场主体关切的融资难、聚才引才难、产业上下游对接难等痛点难点问题,以打造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新生态为重点,制定了《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持续改进提升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围绕市场、法治、开放、政务、产业、科创6个方面提出20条重点任务,85条细化措施,52条为贯彻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制度的区级细化措施,34条为我区在企业和项目服务机制内涵、强化科技创新等方面研究制定的区级创新措施。既按照要求贯彻落实省市各项工作部署,又结合我区营商环境实际,回应市场主体关切。

一是持续打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为破除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不利因素,营造更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围绕便利市场准入准营、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和社会信用建设、深化招标投标改革、强化市场要素保障5个方面,制定了17项重点任务。主要包括:推进“一业一证”从新办向变更、补证、注销延伸,提高企业迁移流程便利度,实现企业跨区域迁移涉税涉费事项办理程序简易化;强化涉市场主体经济活动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抽查督查机制,对违反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妨碍统一市场的典型案例及时进行通报,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文书制定规范,在采用综合评分法时,尽量提高价格分占比;鼓励民营企业开拓市场,在政府投资项目(含区属国企投资项目)中更多采取多领域、专业化招标模式、减少中间环节;全年组织开展各类银企对接会不少于50场,专题开展东西湖区金融支持高质量转型发展工作会;对全区所有园区及大市场开展转供电专项治理等。

二是持续打造依法依规的法治环境。为解决市场主体反映的涉企执法刚性有余,温度不足等问题,围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强化涉企执法监督、提升司法判决效率3个方面,制定了14项重点任务。主要包括:整合跨部门高频检查事项,建立“综合查一次”制度,减少行政检查频次,提高行政效率;加快推行“武汉企业护商码”,推进落实行政执法与市民热线信息共享机制,扩大涉企行政执法监督范围;严格落实羁押必要性评估,严格审批财产强制性措施,强化异地执法办案协作监管;实现首执案件审限内结案率不低于90%;发挥企业重组重整服务中心效能,提高破产案件简化审理机制适用率;实现破产审判相关事务“一网通办”等。

三是持续打造对外包容的开放环境。为充分发挥国家级临空港开发区和国家级陆港枢纽两块金字招牌作用,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围绕提升综保区开发开放水平、搭建对外开放平台、优化涉外服务保障3个方面,制定了13项重点任务。主要包括:探索实施保税“零进整出”、“非保转保税”、“口岸作业区拼箱”等创新通关模式,提升进出口通关效率;打造二手车出口平台、中欧班列(武汉)集结中心、区域物流智运平台、对外招商平台;加强与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武汉分中心对接合作;成立涉外案件审理团队,加强涉外法律人才队伍细分人才库建设,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法律支持等。

四是持续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为建立健全从登记注册到发展壮大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机制,切实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围绕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提升智慧化水平、提升项目落地水平、深化企业服务机制内涵4个方面,制定了18项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加快运用AI技术、大模型技术等手段,推进政务服务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发扬“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店小二服务精神,构建以线下为辅、线上为主的全流程、全周期“一键响应”诉求申办机制;将实景三维、视频监控台等基础共性功能和城市体征数据接入街道城运平台,形成“区街一体化”工作体系;针对工程项目审管联动、城市道路开挖等涉及多部门事项,强化流程再造,推动关联事项集成办;建立项目推进全生命周期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实行“四线并进法”,出台一系列创新审批事项。建立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培育机制,打造形成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梳理公布我区应用场景建设清单,实施区内产业链供需对接行动;常态化推进“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推动四大家领导帮扶重点企业全覆盖等。

五是持续打造生态良好的产业环境,为促进民营企业、初创企业健康发展,夯实我区产业链条,为我去营商环境赋能,围绕着力构建高质量产业链、着力构建高富集资金链、着力构建高效率服务链3个方面,制定了11项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制定各重点产业链细分链条,形成产业发展图谱;各街道按照产业发展图谱,制定形成服务产业发展的产业链、供应链“两张清单”;统筹做好发债与发展工作,全年新增债券资金40亿元,重点用于支持产业发展;推动分母基金新设2支子基金,围绕全区1+4产业,设立1支产业投资基金,落地1支科创天使基金。坚持金融靠前发力“投早、投小、投民营、投创新”构建覆盖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体系;综合评价引导基金效能,不对单支母(子)基金和单个项目盈亏进行考核,种子直投、天使直投单个项目最高允许100%亏损,政府引导基金在天使基金、种子基金的出资比例最高可达100%;充分活跃股权投资市场,鼓励区属国有企业围绕投资“正负面清单”,积极开展股权投资,着力当好发展实体经济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开展科创型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两项试点”,帮助企业融资增信,畅通科创企业融资渠道等。

六是持续打造保障健全的科创环境。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更加注重“产学研”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围绕着力构建高质量产业链、着力构建高富集资金链、着力构建高效率服务链3个方面,制定了12项重点任务。主要包括:推动民营企业“担纲”研发平台建设,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50%以上;鼓励知名科研院所在我区建立研发平台,支持武大网安学院、华科网安学院、金银湖实验室等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依托武汉市食化所、武汉轻工大学等组建食品大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实施“一企五引”专项行动,对重点企业推动“产研分离”,打造研发型企业集群;分产业领域举办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畅通企业技术需求和高校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渠道;全年举办不少于4场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等活动,力争新增 2 家以上市级创孵机构;健全完善“网谷企才通”线上服务功能,及时汇总更新发布最惠企惠才政策,加大政策推送力度,对新落户我区的企业和人才第一时间精准化推送惠企惠才政策”落实优惠政策免审即享;培育壮大“塔身人才”规模,重点培育企业中层技术和管理人才,帮助民营企业引才聚才;举办“网谷杯”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梯次培育民营企业主体等。 

关联图片

关联附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