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泉代表团: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设施农业建设及管护的议案收悉,经商区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规划引领
我区将设施农业发展与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紧密衔接。一是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我局积极联系区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做好与乡村相关规划的衔接,统筹推进全区农业空间布局规划,联合组织收集了柏泉街、辛安渡街、东山街等街道乡村振兴项目点状用地需求,明确设施农业发展目标和重点区域,引导设施农业有序发展。二是进一步完善农业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结合多方诉求因地制宜安排建设用地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有效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需求。三是在设施农业项目备案过程中,明确用地规模和建设标准,严格设施农用地用途管制,确保“农地农用”。按照我区《关于进一步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做好设施农用地备案上图入库服务工作,规范和完善设施农业的发展需求。
我区积极规划设施农业项目建设。争取市级财政补贴资金,专项支持蔬菜设施大棚建设。全区2024年规划设施农业项目15个,计划建设面积4042.7亩;2025年规划设施农业项目3个,计划建设面积625.23亩,重点打造“西湖大农仓”等示范项目。目前已完成3个项目的资金拨付工作。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在现有以农场国有企业投资建设为主的基础上,鼓励市场经营主体参与。
二、关于提高技术水平
一是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区农业农村局和区农投集团共同成立蔬菜设施大棚技术工作组,从品种选择、种苗培育、栽培管理到采收销售进行全链条技术指导。上半年已开展蔬菜大棚建后服务产销对接会2次,指导各涉农街道按照“一街一品”的要求,确定特色种植品种,并印发了“一街一品”种植模式和种植技术指导意见。
二是推广先进技术装备。积极推广智能化控制、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在新建高标准蔬菜设施大棚中配套应用环境智能控制等先进装备。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与科研院校对接,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三、关于健全管理机制
一是明确管护责任主体。按照“谁建设、谁管护”的原则,明确项目建设单位为该设施蔬菜大棚的管护责任主体。管护主体要严格落实《武汉市蔬菜设施大棚运行维护技术指南》,积极采取措施,组织开展好技术服务工作,提高对蔬菜设施大棚的运行维护管理能力,确保设施大棚日常维护达到规范化和精细化的要求。
二是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为加快我区农产品全产业链建设,提升主导农产品的产业价值,完善农产品高效、稳定、可持续的供应链条,推进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发展,让优质农产品能够顺畅地从田间走向餐桌,我局组织专班起草了《东西湖区农产品产销供应链平台工作方案》,拟成立全区的农产品产销供应链平台。该平台由区农业农村局统筹协调,区农投集团牵头,农场农业公司及农业生产、销售企业、合作社参与,负责全区农产品“生产-集采-加工-销售”。推动经营主体与区农投集团深度对接,推行“以销定产”,提前规划种植品种和面积,提升经济效益。逐渐探索种苗供给、农产品冷链仓储、农资供应、农机作业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的统一管理,实现产-加-管-销一体化,推动蔬菜全产业链向纵深发展。目前该平台建设已达成共识,区农投集团和农场农业公司正在开展合作洽谈。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区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持续优化规划布局,强化技术支撑,健全管理机制,推动我区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武汉市东西湖区农业农村局
2025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