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2024年度东西湖区财政局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5-08-05 09:08 来源:区财政局   作者:   访问: 【 打印 】 【 下载 】 字号:[ ]

2024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财政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要素、全领域、全过程、全协同”的大财政体系建设为统领,优化支出、防范风险、兜牢民生,促进经济提质增效,为加快打造产城融合“中国网谷”贡献了财政力量。

一、着力增收节支,财政运行平稳有序。积极应对不利因素,迎难而上、拼抢实干,多措并举促增收、挖潜力、稳大盘。疏通税收堵点,紧盯重点税源,强力挖潜增收。以“大财政”理念盘活存量资产,全年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31.8%,助力全区非税收入完成23.25亿元,增长15个百分点,为收入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积极应对财政“紧平衡”态势,坚持“小钱小气、大钱大方”,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重点领域投入,兜牢兜实民生底线,财政支出精准有效。

二、着力化债退橙,大财政建设初显成效。聚焦“清、盘、优、促、强”五个关键环节,全面完成大财政体系建设全套试点任务。深入清查国有“三资”,规范农用地确值入账,新增净资产约276亿元,近期可利用资产规模42.98亿元,增加108%,盘活资产账面价值39.03亿元,盘活率达90.81%。开展多轮债务置换,隐债化解超额完成市级任务。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全年发行政府债券72.7亿元,城中村专项借款提款22.89亿元,积极拓展有效债务。落实政府支出负面清单,加强财力支撑分析、财力论证和预算评审,全年政府投资项目结算率85.2%、决算率67.4%,项目绩效得到大力提升。

三、着力惠民强企,高质量发展保障有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落细稳岗就业、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基本公卫等惠民政策,全区民生支出93.0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6.87%。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三公”等一般性支出,腾出更多资金保障科技创新、工业技改、重大项目等重点任务,投入专项资金6.4亿元,支持我区“1+4”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加快产业基金投资运作,全年成功发行母基金2支、子基金3支,赋能区域发展。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以零跑腿、零门槛、零负担的“三零”举措,提升政采活动便利度、透明度和获得感,打造了“阳光采购”升级版,典型经验被刊登至武汉市营商环境简报、中国政府采购报等多个媒体平台。

四、着力降本增效,预算绩效管理深入实施。制定出台《东西湖区财政项目库管理办法》《东西湖区区级预算项目库清单》《项目入库申报工作的实施方案》等制度,系统规范了项目库管理职责、项目的设置与申请、论证与申报、储备与评审,通过对现有7,230个项目进行全面分析、整合、调整、汇总,梳理形成了我区项目库清单,其中一级项目58个、二级项目1,477个,删减低效、重复项目5,753个。调整事前绩效评估标准,将新增政策和项目评估门槛由1000万元降至200万元,拓宽评估深度与广度。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动态监控项目执行与目标达成,及时调减收回低效项目预算指标。建立绩效评价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强化常态化结果应用,压减22个部门31个项目预算5119.77万元,在财力吃紧的情况下,有效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益。

五、着力转型升级,国资国企改革蹄疾步稳。通过股权划转、资产重组等方式整合区内优质国有资产资源,设立了国控集团和产投集团,与区内3家国企成功取得AAA和四个AA+评级。谋划出台出资企业融资、担保、投资管理规定,拟定出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薪酬管理和工资总额等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出资企业融资担保行为和薪酬管理。拟订《深化东西湖区国有农场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推动农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独立市场主体。发挥国企在城市建设方面的骨干作用,全年承担新沟镇体育公园、友谊学校、辛安渡泵站迁改工程等政府投资项目89个,总投资144.15亿元;自主投资127.40亿元,推动网谷商业综合体、西城生活广场、中科晶上、金银湖CBD、网安创新园等重大项目建设。

扫码查看手机版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政府信息公开

2024年度东西湖区财政局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5-08-05 09:08

来源:区财政局   作者:  

2024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财政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要素、全领域、全过程、全协同”的大财政体系建设为统领,优化支出、防范风险、兜牢民生,促进经济提质增效,为加快打造产城融合“中国网谷”贡献了财政力量。

一、着力增收节支,财政运行平稳有序。积极应对不利因素,迎难而上、拼抢实干,多措并举促增收、挖潜力、稳大盘。疏通税收堵点,紧盯重点税源,强力挖潜增收。以“大财政”理念盘活存量资产,全年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31.8%,助力全区非税收入完成23.25亿元,增长15个百分点,为收入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积极应对财政“紧平衡”态势,坚持“小钱小气、大钱大方”,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重点领域投入,兜牢兜实民生底线,财政支出精准有效。

二、着力化债退橙,大财政建设初显成效。聚焦“清、盘、优、促、强”五个关键环节,全面完成大财政体系建设全套试点任务。深入清查国有“三资”,规范农用地确值入账,新增净资产约276亿元,近期可利用资产规模42.98亿元,增加108%,盘活资产账面价值39.03亿元,盘活率达90.81%。开展多轮债务置换,隐债化解超额完成市级任务。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全年发行政府债券72.7亿元,城中村专项借款提款22.89亿元,积极拓展有效债务。落实政府支出负面清单,加强财力支撑分析、财力论证和预算评审,全年政府投资项目结算率85.2%、决算率67.4%,项目绩效得到大力提升。

三、着力惠民强企,高质量发展保障有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落细稳岗就业、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基本公卫等惠民政策,全区民生支出93.0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6.87%。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三公”等一般性支出,腾出更多资金保障科技创新、工业技改、重大项目等重点任务,投入专项资金6.4亿元,支持我区“1+4”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加快产业基金投资运作,全年成功发行母基金2支、子基金3支,赋能区域发展。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以零跑腿、零门槛、零负担的“三零”举措,提升政采活动便利度、透明度和获得感,打造了“阳光采购”升级版,典型经验被刊登至武汉市营商环境简报、中国政府采购报等多个媒体平台。

四、着力降本增效,预算绩效管理深入实施。制定出台《东西湖区财政项目库管理办法》《东西湖区区级预算项目库清单》《项目入库申报工作的实施方案》等制度,系统规范了项目库管理职责、项目的设置与申请、论证与申报、储备与评审,通过对现有7,230个项目进行全面分析、整合、调整、汇总,梳理形成了我区项目库清单,其中一级项目58个、二级项目1,477个,删减低效、重复项目5,753个。调整事前绩效评估标准,将新增政策和项目评估门槛由1000万元降至200万元,拓宽评估深度与广度。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动态监控项目执行与目标达成,及时调减收回低效项目预算指标。建立绩效评价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强化常态化结果应用,压减22个部门31个项目预算5119.77万元,在财力吃紧的情况下,有效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益。

五、着力转型升级,国资国企改革蹄疾步稳。通过股权划转、资产重组等方式整合区内优质国有资产资源,设立了国控集团和产投集团,与区内3家国企成功取得AAA和四个AA+评级。谋划出台出资企业融资、担保、投资管理规定,拟定出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薪酬管理和工资总额等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出资企业融资担保行为和薪酬管理。拟订《深化东西湖区国有农场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推动农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独立市场主体。发挥国企在城市建设方面的骨干作用,全年承担新沟镇体育公园、友谊学校、辛安渡泵站迁改工程等政府投资项目89个,总投资144.15亿元;自主投资127.40亿元,推动网谷商业综合体、西城生活广场、中科晶上、金银湖CBD、网安创新园等重大项目建设。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