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2023年度东西湖区财政局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4-02-08 09:10 来源:区财政局   作者:   访问: 【 打印 】 【 下载 】 字号:[ ]

2023年,面临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及财政收支“紧平衡”压力,区财税部门始终坚定信心,积极作为,围绕“强信心、稳增长、防风险、推改革、惠民生”,强化财政资源统筹,持续加强收支管理,坚决兜牢“三保”底线,有效化解债务风险,助力全区经济社会稳健发展。

一、坚持多措并举,着力提升保障能力

一是组织收入有作为。有效发挥财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立重点税源企业库,加强跟踪服务、精准帮扶。紧盯关键领域,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税源的税收征管。加大税源培植涵养力度,壮大骨干税源,培育新优税源,今年以来引入武汉千麦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湖北晟辉鸿益药业有限公司、武汉天坤递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交叉户管企业,预计全年新增税收1,500万元。开展非税收入实地调研,加强与执收单位沟通协调,明确重点、压实责任,密切跟踪收入进度和落实情况,健全非税收入管理机制,促进非税收入合规征缴。

二是盘活存量增效益。积极开展预算单位往来资金专项清理工作,对全区70家一级预算部门及所属二级单位往来资金进行全面清查,明确需要收回的结转结余资金种类,规范资金回收途径。今年以来已收回结余结转资金13.54亿元,统筹用于亟需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有效缓解财政资金支付压力。

三是向上争取有成效。狠抓政策机遇,坚持超前谋划,积极研究上级政策,加强衔接汇报,强化跟踪落实,做好对上争取资金工作,全年争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上级转移支付资金超29亿元,为全区民生和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四是谋划项目助发展。围绕发展中的短板弱项,甄选项目谋划质量较好、成熟度较高、前期准备充分的政府投资项目申报政府债券,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1.02亿元,有力支持27个重点项目建设,对提振经济,实现稳增长、扩投资目标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改善民生福祉

一是支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年安排12.77亿元用于保障教育系统教职工工资待遇。安排2,588万元支持我区与华师大、襄阳五中等合作办学,支持新建丰泽园小学、友谊学校、金银湖高中项目,有效提升我区教学质量、扩大教育供给。安排1.11亿元用于推动优质均衡现代化学校工程建设及新校设施设备采购、推动教育内涵发展,积极创建智慧校园和市级示范学校。安排3,874万元以购买服务方式举办12所公办幼儿园,着力补齐我区学前教育短板。

二是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年卫生健康支出超12亿元,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结合我区卫生健康发展需要,重点保障公立医院改革事项、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支持区人民医院创三甲;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落实普惠性托育机构建设补贴;加快实现中医药服务网络全覆盖;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改造等项目;完成妇女“两癌”筛查等惠民服务项目;继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成果;规范计划生育奖扶政策的落实,不断满足群众的就医获得感。

三是支持惠民便捷交通出行。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区域发展活力,提高沿线企业和居民出行效率,自4月28日起我区正式施行硚孝高速、武汉绕城高速东西湖区间段径河、永丰、西湖、柏泉四个收费站小型客车“点对点”免费通行政策。6月份随着硚孝高速二期通车,东山收费站也纳入免费通行区间,使更广大的群体受益。全年支付通行费1,291万元,有效提升沿线企业和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是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争取上级涉农转移支付资金16,725万元,用于加快全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全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投入资金3,916万元全力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美丽乡村等项目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及时足额发放1,861万元用于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水库移民补助等。投入资金10,664万元全力支持农业产业发展,主要用于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加工财政补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贴息等,为全面助推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三、坚持助企纾困,促进经济加快恢复

一是积极落实房租减免政策。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房屋租金减免政策,对承租区级行政事业单位和区属国有企业房屋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行1个月租金减免、3个月租金缓缴。截至目前,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对990家企业实施租金减免,减免受惠企业房屋租金共计766.64万元。

二是及时兑现纾困贷款贴息。认真贯彻落实纾困贷款贴息政策,完成全区4,427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贷款贴息资金审核,已累计兑现贴息资金约29,361万元,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助力企业稳健发展。进一步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财政支持力度,发挥政策红利,为更多创业者和小微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2023年预计拨付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422.6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担保费3.4万元。

三是政采助推中小企业发展。为中小微企业实施政府采购预留份额、“政采贷”等惠企措施。对残疾人、监狱类小微企业,产品属于节能、环保、创新类,以优惠幅度上限给予评审优惠,切实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便利、纾困解难,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截至11月底,我区采购规模95,932.26万元,其中中小微企业合同金额88,789.92万元,占比92.55%,小微企业占中小微企业合同金额89.05%。扎实推进政府采购支持乡村振兴,将预算单位、国有企业纳入进来,今年我区预留采购任务933.5万元,截至目前已采购1,128.29万元,超额完成计划。

四是推动产业基金组建运行。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放大作用,规范和加强政府产业基金管理,积极推动临空港产业发展基金组建运行。结合我区实际,发布实施了《临空港基金管理办法》。目前已完成临空港基金公司、区基金管委会设立,办理存量基金股权划转手续,临空港基金正式运营。下一步将与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各类市场化子基金,以股权投资等方式开展投资,或根据区委、区政府重大招商引资和战略性投资项目需要,开展直接投资,助力区内招商引资,支持我区重点产业发展。

四、坚持依法理财,强化财政财务监管

一是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强化事前防范。修订完善《2023年财政局内部控制工作手册》,进一步强化财政内部核心业务监督制衡。研究出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管理工作指南》和《农场企业会计核算指南》,督促抓好会计准则制度贯彻实施。

二是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强化事中监控。持续深化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在预算编制、执行、会计核算模块基础上,新上线资产管理和政府采购模块,进一步强化资金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动态监管。

三是以财会检查为抓手,强化事后监督。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扎实开展会计信息质量、“三公”经费、“一卡通”惠民资金、票据管理、政府采购等各类财政财务监督检查,切实保障了财经政策有效执行。

五、坚持规范治理,激发国资国企活力

一是强化产权管理,维护国有产权安全完整。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区属国有企业产权登记、投资监督、评估管理等10余项规章制度。强化日常监管,组织区属国有企业完成130户全级次国有企业产权登记。

二是规范法人治理,推动企业灵活高效运转。完善内部管理体系,制定了涵盖资产管理、投资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内控制度。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公司章程规范管理,指导区属国有企业全面修订公司章程。

三是完善监管机制,不断激活企业内生动力。重新修订完善出资人权力与责任清单,建立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加快推进国资监管转型。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拟订《东西湖区国资局出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东西湖区国资局出资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区国资局出资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及相应的实施细则。

扫码查看手机版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政府信息公开

2023年度东西湖区财政局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4-02-08 09:10

来源:区财政局   作者:  

2023年,面临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及财政收支“紧平衡”压力,区财税部门始终坚定信心,积极作为,围绕“强信心、稳增长、防风险、推改革、惠民生”,强化财政资源统筹,持续加强收支管理,坚决兜牢“三保”底线,有效化解债务风险,助力全区经济社会稳健发展。

一、坚持多措并举,着力提升保障能力

一是组织收入有作为。有效发挥财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立重点税源企业库,加强跟踪服务、精准帮扶。紧盯关键领域,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税源的税收征管。加大税源培植涵养力度,壮大骨干税源,培育新优税源,今年以来引入武汉千麦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湖北晟辉鸿益药业有限公司、武汉天坤递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交叉户管企业,预计全年新增税收1,500万元。开展非税收入实地调研,加强与执收单位沟通协调,明确重点、压实责任,密切跟踪收入进度和落实情况,健全非税收入管理机制,促进非税收入合规征缴。

二是盘活存量增效益。积极开展预算单位往来资金专项清理工作,对全区70家一级预算部门及所属二级单位往来资金进行全面清查,明确需要收回的结转结余资金种类,规范资金回收途径。今年以来已收回结余结转资金13.54亿元,统筹用于亟需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有效缓解财政资金支付压力。

三是向上争取有成效。狠抓政策机遇,坚持超前谋划,积极研究上级政策,加强衔接汇报,强化跟踪落实,做好对上争取资金工作,全年争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上级转移支付资金超29亿元,为全区民生和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四是谋划项目助发展。围绕发展中的短板弱项,甄选项目谋划质量较好、成熟度较高、前期准备充分的政府投资项目申报政府债券,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1.02亿元,有力支持27个重点项目建设,对提振经济,实现稳增长、扩投资目标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改善民生福祉

一是支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年安排12.77亿元用于保障教育系统教职工工资待遇。安排2,588万元支持我区与华师大、襄阳五中等合作办学,支持新建丰泽园小学、友谊学校、金银湖高中项目,有效提升我区教学质量、扩大教育供给。安排1.11亿元用于推动优质均衡现代化学校工程建设及新校设施设备采购、推动教育内涵发展,积极创建智慧校园和市级示范学校。安排3,874万元以购买服务方式举办12所公办幼儿园,着力补齐我区学前教育短板。

二是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年卫生健康支出超12亿元,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结合我区卫生健康发展需要,重点保障公立医院改革事项、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支持区人民医院创三甲;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落实普惠性托育机构建设补贴;加快实现中医药服务网络全覆盖;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改造等项目;完成妇女“两癌”筛查等惠民服务项目;继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成果;规范计划生育奖扶政策的落实,不断满足群众的就医获得感。

三是支持惠民便捷交通出行。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区域发展活力,提高沿线企业和居民出行效率,自4月28日起我区正式施行硚孝高速、武汉绕城高速东西湖区间段径河、永丰、西湖、柏泉四个收费站小型客车“点对点”免费通行政策。6月份随着硚孝高速二期通车,东山收费站也纳入免费通行区间,使更广大的群体受益。全年支付通行费1,291万元,有效提升沿线企业和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是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争取上级涉农转移支付资金16,725万元,用于加快全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全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投入资金3,916万元全力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美丽乡村等项目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及时足额发放1,861万元用于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水库移民补助等。投入资金10,664万元全力支持农业产业发展,主要用于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加工财政补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贴息等,为全面助推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三、坚持助企纾困,促进经济加快恢复

一是积极落实房租减免政策。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房屋租金减免政策,对承租区级行政事业单位和区属国有企业房屋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行1个月租金减免、3个月租金缓缴。截至目前,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对990家企业实施租金减免,减免受惠企业房屋租金共计766.64万元。

二是及时兑现纾困贷款贴息。认真贯彻落实纾困贷款贴息政策,完成全区4,427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贷款贴息资金审核,已累计兑现贴息资金约29,361万元,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助力企业稳健发展。进一步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财政支持力度,发挥政策红利,为更多创业者和小微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2023年预计拨付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422.6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担保费3.4万元。

三是政采助推中小企业发展。为中小微企业实施政府采购预留份额、“政采贷”等惠企措施。对残疾人、监狱类小微企业,产品属于节能、环保、创新类,以优惠幅度上限给予评审优惠,切实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便利、纾困解难,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截至11月底,我区采购规模95,932.26万元,其中中小微企业合同金额88,789.92万元,占比92.55%,小微企业占中小微企业合同金额89.05%。扎实推进政府采购支持乡村振兴,将预算单位、国有企业纳入进来,今年我区预留采购任务933.5万元,截至目前已采购1,128.29万元,超额完成计划。

四是推动产业基金组建运行。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放大作用,规范和加强政府产业基金管理,积极推动临空港产业发展基金组建运行。结合我区实际,发布实施了《临空港基金管理办法》。目前已完成临空港基金公司、区基金管委会设立,办理存量基金股权划转手续,临空港基金正式运营。下一步将与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各类市场化子基金,以股权投资等方式开展投资,或根据区委、区政府重大招商引资和战略性投资项目需要,开展直接投资,助力区内招商引资,支持我区重点产业发展。

四、坚持依法理财,强化财政财务监管

一是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强化事前防范。修订完善《2023年财政局内部控制工作手册》,进一步强化财政内部核心业务监督制衡。研究出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管理工作指南》和《农场企业会计核算指南》,督促抓好会计准则制度贯彻实施。

二是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强化事中监控。持续深化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在预算编制、执行、会计核算模块基础上,新上线资产管理和政府采购模块,进一步强化资金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动态监管。

三是以财会检查为抓手,强化事后监督。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扎实开展会计信息质量、“三公”经费、“一卡通”惠民资金、票据管理、政府采购等各类财政财务监督检查,切实保障了财经政策有效执行。

五、坚持规范治理,激发国资国企活力

一是强化产权管理,维护国有产权安全完整。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区属国有企业产权登记、投资监督、评估管理等10余项规章制度。强化日常监管,组织区属国有企业完成130户全级次国有企业产权登记。

二是规范法人治理,推动企业灵活高效运转。完善内部管理体系,制定了涵盖资产管理、投资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内控制度。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公司章程规范管理,指导区属国有企业全面修订公司章程。

三是完善监管机制,不断激活企业内生动力。重新修订完善出资人权力与责任清单,建立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加快推进国资监管转型。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拟订《东西湖区国资局出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东西湖区国资局出资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区国资局出资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及相应的实施细则。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