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东西湖区文旅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4-02-22 15:10 来源:区文旅局   作者:   访问: 【 打印 】 【 下载 】 字号:[ ]

2023年以来,区文旅局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以满足人民文化、旅游、体育需求为着力点,加快推进文旅项目建设和文旅市场复苏,努力创作优秀文艺作品,提供优秀文旅产品,提升文体服务质效,推动我区文化、旅游和体育高质量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是理论武装不断深化。始终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任务”,坚持落实“第一议题”和中心组学习制度,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着力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文旅部门落地生根。今年以来,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3次。结合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形成调研选题4个,问题清单7个,领办实事项目5个,检视问题4个。推进支部换届选举,为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开展支部主题党日、党费归集和收缴清理等工作,党员下沉社区110余人次。认真做好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加大纠治“四风”,开展违规吃喝、基层治理突出问题、工程建设领域自查等专项整治,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推进。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亮点纷呈。临空港文化中心成为网红打卡地,接待量已超百万,网络曝光度超千万。东西湖区图书馆荣获“最受市民喜爱的阅读空间”,成为临空港文化中心流量入口;创作了情景剧《魅力东西湖》等一批赓续中华文脉、彰显东西湖特色的文艺精品,《黄鹤之舞》《恰同学少年》等文艺作品获国家、省市级奖项16个。琴台音乐节古琴系列《琴为何物》在临空港大剧院精彩上演,《红灯记》《澜沧水长》等80场经典剧目反响热烈。完成文化惠民活动超400场,惠及群众超170万人次。《你好,优诗美地》受到中宣部关注,文艺援疆干部获评“优秀工作者”,文化帮扶成果斐然。

三是文旅融合焕发活力。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获评3A级景区,武汉园博园获评4A级景区,梧桐雨、金银湖半岛庄园开放运营,为市民提供休闲新去处。策划推出食品工业游、赏花休闲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广受游客好评。承办武汉数字漫游节暨TGC腾讯游戏超级世界活动,为市民带来数字化互动体验盛会,近12万人次参与。成功举办27场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场次、观众人数创全省第一。17个旅游产品入选2023年首届“武汉礼物”名录。全年累计接待游客超6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10亿元。

四是全民健身蓬勃发展。高质量承办第十九届中国·武汉国际赛马节和第十四届中国中学生击剑锦标赛,成功举办临空港龙狮争霸赛和第二届龙舟大赛,央视新闻等媒体转载报道,点击量超1000万次。全年开展金银湖徒步大会等全民健身活动近百场,暑期体育夏令营免费技能培训惠及青少年近万人次。新沟镇文化体育公园、黄鹤文体中心完工投用,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低免开放惠民近50万人次。2023年代表武汉市参加全国首届学生(青年)运动会获得射箭项目亚军,全年共获得国家、省市级赛事金牌61枚、银牌32枚、铜牌40枚,赛事成绩创历史新高。梧桐雨体育中心羽毛球馆获评“湖北省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

五是文旅体市场平稳有序。组织开展文旅体行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排查整改安全隐患399处,确保行业安全平稳有序。检查经营单位1782家次,司法移送案件2件,办结行政处罚案件2件,对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全过程监管,持续深入推进“扫黄打非”,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完成93家有证有照艺体类非学科培训机构数据稽查、资金监管、年检等日常监管工作,开展开学季、寒暑假等专项治理,会同相关部门对违规培训机构进行查处。处理市民投诉412件,回复率100%,满意率100%。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形式和内容缺乏创新活力,对标先进地区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二是旅游业态尚未完全形成融合发展态势,文脉挖掘不够,品牌不够响亮,资源整合和产品联合推广力度仍需持续加大。

三、2024年工作思路

(一)让文化软实力提供城市发展硬支撑。一是守住传统文化根脉,传承城市文化“基因”。聚焦长江文化、中国网谷等中心工作,启动“文化浸润”创新创作计划,推出一批展示东西湖地域特色和时代风采的文艺精品。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和非遗资源普查工作,推进非遗传承保护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新意守艺》非遗传承人纪录片摄制宣传工作。深入挖掘“东西湖记忆”,迭代升级“行走的博物馆”,推动非遗品牌活动进社区、进校园、进商圈。二是创新文化活动载体,提升公共文化空间品味。升级“问渠书房”点亮群众夜读时光,打造“文化驿站”等小而美的新空间,完善码头潭博物馆小镇文物展示、旅游研学等功能,指导临空港大剧院以艺术形式弘扬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提升公共文化传播价值。三是构建文化传播生态,讲好东西湖文化故事。推出系列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多样化展示区域文化形象。策划“百姓文艺擂台赛”,举办文化大咖分享会、名家面对面等百场文化惠民活动,发挥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优势,持续扩大文化覆盖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二)让文旅新空间增强城市发展吸引力。一是实施优质景区景点扩容计划。瞄准“最佳近郊游目的地”目标,擦亮临空港文化中心IP,争创“最武汉·文旅新地标”,新增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1—2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二是实施特色旅游线路更新计划。沿府河生态带打造柏泉文化观光游线,沿汉江风光带打造乡村旅游观光游线,围绕杜公湖、径河、金银湖打造近郊湿地观光游线,以食品大健康、智能制造为特色打造食品工业游线,不断丰富和提升“过夜游”体验。三是实施文旅业态融合计划。以文化赋能、科技赋能推动消费场景创新,支持武汉园博园培育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新场景,助推梧桐雨、金银湖半岛庄园升级文旅业态,打造郷伴慈惠“村庄景区化”样板,丰富杜公湖湿地公园“一湖两馆一营地”业态功能,繁荣发展“演唱会经济”,做好演艺赛事文旅服务,让演唱会流量变成文旅留量。

(三)让体育“激情范”点燃城市发展新动能。一是加快推进我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认真贯彻实施《东西湖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3-2025年)》,完善体育设施建设,重点推进运动健康指导中心运营服务。加强全民健身组织建设,筹备成立东西湖区体育总会。加大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力度,力争中国龙舟大赛(武汉站)在我区举办,建设市级体育公园1个,开展全民健身活动120场次。二是扎实做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工作。持续深化青少年体质强健工程,扎实做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工作,积极备战2024年武汉市青少年运动会,承办好2024年武汉市青少年运动会女足、摔跤、桨板等赛事,举办好区级青少年体育赛事,力争培育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地5个。三是稳步推动体育消费提质增效。深化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补齐拉长体育健身、体育赛事、体育培训以及运动康复、文化娱乐一体化场馆服务产业链。充分利用湖泊绿色生态资源,打造水上品牌赛事,推动全民健身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品牌矩阵。

扫码查看手机版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政府信息公开

东西湖区文旅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4-02-22 15:10

来源:区文旅局   作者:  

2023年以来,区文旅局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以满足人民文化、旅游、体育需求为着力点,加快推进文旅项目建设和文旅市场复苏,努力创作优秀文艺作品,提供优秀文旅产品,提升文体服务质效,推动我区文化、旅游和体育高质量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是理论武装不断深化。始终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任务”,坚持落实“第一议题”和中心组学习制度,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着力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文旅部门落地生根。今年以来,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3次。结合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形成调研选题4个,问题清单7个,领办实事项目5个,检视问题4个。推进支部换届选举,为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开展支部主题党日、党费归集和收缴清理等工作,党员下沉社区110余人次。认真做好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加大纠治“四风”,开展违规吃喝、基层治理突出问题、工程建设领域自查等专项整治,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推进。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亮点纷呈。临空港文化中心成为网红打卡地,接待量已超百万,网络曝光度超千万。东西湖区图书馆荣获“最受市民喜爱的阅读空间”,成为临空港文化中心流量入口;创作了情景剧《魅力东西湖》等一批赓续中华文脉、彰显东西湖特色的文艺精品,《黄鹤之舞》《恰同学少年》等文艺作品获国家、省市级奖项16个。琴台音乐节古琴系列《琴为何物》在临空港大剧院精彩上演,《红灯记》《澜沧水长》等80场经典剧目反响热烈。完成文化惠民活动超400场,惠及群众超170万人次。《你好,优诗美地》受到中宣部关注,文艺援疆干部获评“优秀工作者”,文化帮扶成果斐然。

三是文旅融合焕发活力。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获评3A级景区,武汉园博园获评4A级景区,梧桐雨、金银湖半岛庄园开放运营,为市民提供休闲新去处。策划推出食品工业游、赏花休闲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广受游客好评。承办武汉数字漫游节暨TGC腾讯游戏超级世界活动,为市民带来数字化互动体验盛会,近12万人次参与。成功举办27场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场次、观众人数创全省第一。17个旅游产品入选2023年首届“武汉礼物”名录。全年累计接待游客超6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10亿元。

四是全民健身蓬勃发展。高质量承办第十九届中国·武汉国际赛马节和第十四届中国中学生击剑锦标赛,成功举办临空港龙狮争霸赛和第二届龙舟大赛,央视新闻等媒体转载报道,点击量超1000万次。全年开展金银湖徒步大会等全民健身活动近百场,暑期体育夏令营免费技能培训惠及青少年近万人次。新沟镇文化体育公园、黄鹤文体中心完工投用,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低免开放惠民近50万人次。2023年代表武汉市参加全国首届学生(青年)运动会获得射箭项目亚军,全年共获得国家、省市级赛事金牌61枚、银牌32枚、铜牌40枚,赛事成绩创历史新高。梧桐雨体育中心羽毛球馆获评“湖北省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

五是文旅体市场平稳有序。组织开展文旅体行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排查整改安全隐患399处,确保行业安全平稳有序。检查经营单位1782家次,司法移送案件2件,办结行政处罚案件2件,对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全过程监管,持续深入推进“扫黄打非”,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完成93家有证有照艺体类非学科培训机构数据稽查、资金监管、年检等日常监管工作,开展开学季、寒暑假等专项治理,会同相关部门对违规培训机构进行查处。处理市民投诉412件,回复率100%,满意率100%。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形式和内容缺乏创新活力,对标先进地区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二是旅游业态尚未完全形成融合发展态势,文脉挖掘不够,品牌不够响亮,资源整合和产品联合推广力度仍需持续加大。

三、2024年工作思路

(一)让文化软实力提供城市发展硬支撑。一是守住传统文化根脉,传承城市文化“基因”。聚焦长江文化、中国网谷等中心工作,启动“文化浸润”创新创作计划,推出一批展示东西湖地域特色和时代风采的文艺精品。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和非遗资源普查工作,推进非遗传承保护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新意守艺》非遗传承人纪录片摄制宣传工作。深入挖掘“东西湖记忆”,迭代升级“行走的博物馆”,推动非遗品牌活动进社区、进校园、进商圈。二是创新文化活动载体,提升公共文化空间品味。升级“问渠书房”点亮群众夜读时光,打造“文化驿站”等小而美的新空间,完善码头潭博物馆小镇文物展示、旅游研学等功能,指导临空港大剧院以艺术形式弘扬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提升公共文化传播价值。三是构建文化传播生态,讲好东西湖文化故事。推出系列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多样化展示区域文化形象。策划“百姓文艺擂台赛”,举办文化大咖分享会、名家面对面等百场文化惠民活动,发挥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优势,持续扩大文化覆盖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二)让文旅新空间增强城市发展吸引力。一是实施优质景区景点扩容计划。瞄准“最佳近郊游目的地”目标,擦亮临空港文化中心IP,争创“最武汉·文旅新地标”,新增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1—2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二是实施特色旅游线路更新计划。沿府河生态带打造柏泉文化观光游线,沿汉江风光带打造乡村旅游观光游线,围绕杜公湖、径河、金银湖打造近郊湿地观光游线,以食品大健康、智能制造为特色打造食品工业游线,不断丰富和提升“过夜游”体验。三是实施文旅业态融合计划。以文化赋能、科技赋能推动消费场景创新,支持武汉园博园培育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新场景,助推梧桐雨、金银湖半岛庄园升级文旅业态,打造郷伴慈惠“村庄景区化”样板,丰富杜公湖湿地公园“一湖两馆一营地”业态功能,繁荣发展“演唱会经济”,做好演艺赛事文旅服务,让演唱会流量变成文旅留量。

(三)让体育“激情范”点燃城市发展新动能。一是加快推进我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认真贯彻实施《东西湖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3-2025年)》,完善体育设施建设,重点推进运动健康指导中心运营服务。加强全民健身组织建设,筹备成立东西湖区体育总会。加大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力度,力争中国龙舟大赛(武汉站)在我区举办,建设市级体育公园1个,开展全民健身活动120场次。二是扎实做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工作。持续深化青少年体质强健工程,扎实做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工作,积极备战2024年武汉市青少年运动会,承办好2024年武汉市青少年运动会女足、摔跤、桨板等赛事,举办好区级青少年体育赛事,力争培育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地5个。三是稳步推动体育消费提质增效。深化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补齐拉长体育健身、体育赛事、体育培训以及运动康复、文化娱乐一体化场馆服务产业链。充分利用湖泊绿色生态资源,打造水上品牌赛事,推动全民健身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品牌矩阵。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