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候趋势及气象灾害分析。6月份,进入武汉市的夏季,气温较高,月降水量为全年最多。预计月平均气温26~26.5℃,接近常年同期略偏高;降水量250~30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多2~4成;预计6月中旬后期入梅,接近常年同期略偏晚,梅雨强度偏强,以过程性降水为主,主要过程可能出现在上旬后期、中旬后期至下旬前期、下旬中后期,短时强降水、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较多。
各区、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工作联动,及时向辖区和行业领域发布天气预报预警信息,防范短时强降水、雷电、大雾、霾等天气对群众出行、旅游、公路交通、水上航运、航空运输等的不利影响。
二、水旱灾害形势分析。截至5月28日8时,汉口站水位20.15米,较昨日下降,较历年(1990年至2020年)同期偏低0.68米,预计到6月1日汉口站水位将在20.08米。汉口站、汉江新沟站及主要中小河流站点水位均在设防水位以下。据预测,2024年主汛期(6月至8月),长江流域降水量偏多,其中长江上游正常偏多、长江中下游偏多,中游干流附近偏多可能达两成以上。
各相关区和部门要压紧压实防汛责任,明确任务、细化分工,严格做好汛期值班值守,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制度。要全力做好局地强降雨可能引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落实临灾预警“叫应”措施,及时报送险情、灾情等信息。要强化隐患排查,对河道堤防、水库、山洪防治设施、在建水利工程、排水设施、易渍水点重点环节部位组织巡查检查,及时上报并整改风险隐患,保障度汛安全。
三、地震地质灾害形势分析。6月各行各业生产活动强度显著增强,人类工程活动集中且强度大,对地质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可能诱发相应地质灾害。按照以往的发震规律分析,武汉及邻区2024年6月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各区各部门要紧盯汛情汛息,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密切联系,认真做好雨情研判,切实提高预警信息针对性、时效性、准确性,及时准确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特别是汛期和强降雨期间,加密监测频次,及时分析趋势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指导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避险转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加快各类监测预警设备的安装上线应用,及早发挥“技防”作用。
四、农业生产淹涝灾害形势分析。农业生产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对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的防范应对。蔬菜生产要做好清沟理渠工作,保持沟渠畅通,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渍害;及早采收瓜菜,减少因灾损失;灾后及时扶理植株,摘除残枝病叶,喷施叶面肥,延长采收期;在晴热高温天气条件下及时遮阳降温;设施蔬菜遇强对流、强降雨天气要采取应急措施,封闭大棚、加固设施。早稻、中稻田要注意秧田及插秧后大田水分管理,及时清理排灌沟渠,发生涝灾后,要根据天气及时排水,如果是阴天,则一次性排干渍水;如果是晴天,则田间仍要保留浅水层,避免干旱,在植株恢复1—2天后再排干。高温高湿天气,易导致病虫害加重发生,水稻要注意防治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
五、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形势分析。文化旅游。端午节期间,人流、物流、车流增多,群众性活动增多,人员车辆疏导管控不到位、设施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容易出现拥堵、踩踏、设施设备“带病运行”等情况。要加强景区设施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排查警示提示标志不明显、临时设施设置不规范、设备“带病运行”等突出隐患。督促设施运维单位根据使用人数、风险等级按规定配备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强化设施运行过程中的巡查监护。指导旅游景区、公共文化场所和经营单位加强游客流量监测,主动预判天气等各类因素带来的风险,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强化各项安全管控及应急措施,严防事故发生。道路交通。雷雨大风天气易导致视线受限、车辆打滑和失控等;生产经营活动活跃,运输企业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不彻底、车辆“带病上路”、驾驶人员和车辆“三超一疲劳”等情况容易导致交通安全事故。要盯紧“两客一危一货”及逾期未检验、报废车辆等重点车辆,强化司乘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严肃查处“三超一疲劳”、非法载客、车辆非法改装营运等违规违法行为。消防。夏季是居民家庭和经营场所用电的高峰期,空调等大功率电器使用增多,电气线路超负荷运行、电线私拉乱接、电器设备老化等易造成过热、故障短路引发火灾,消防通道堵塞、消防设施失效等容易导致火灾损失扩大。要聚焦学校、养老机构、校外培训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重点场所,体育场馆、宾馆、商场等公众聚集场所,“厂中厂”“园中园”“三合一”等混合经营场所,加大消防安全检查、监督、巡查力度。强化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治理,严格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提醒居民注意家中用火、用电、用气安全,及时清理室内、楼道可燃堆物,消除火灾隐患,严防“小火亡人”事故。建筑施工。大风、强降雨等天气增多,施工现场深基坑、脚手架、高支模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风险加大,高坠、起重机械倒塌、边坡坍塌等进入多发易发期。要督促施工单位切实加强高温和汛期安全防范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土石方、隧道、管沟、深基坑、塔吊、模板支撑、脚手架、临边洞口等重点分部分项工程和重点部位的排查检查,及时防治渗漏、淹泡、垮塌、坠落等事故隐患。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工序,及时掌握极端天气预警信息,落实落细极端天气建筑工地人员转移避险各项措施。危险化学品。夏季高温、高湿、雷电等恶劣天气增多,部分危险化学品企业进入检维修期,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作业增多,安全风险增大。要做好汛期仓库通风、降温、防潮、防湿等工作,严禁相互禁忌危险化学品混存混放,对忌水危险化学品采取严密的防雨淋、防水淹和防潮措施。结合重大危险源企业专项督导检查行动,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整治,重点做好防雷防静电设施、排水系统、储罐区温度压力检测和喷淋冷却系统安全检查。督促企业对反应塔、储罐、隔油池、污水池等涉及有限空间的重点场所进行辩识建档,严格落实作业前风险辨识管控、有毒有害气体分析、作业审批等措施,作业时安排专人负责监护,严防特殊作业风险管控措施不落实导致事故发生。工贸。生产经营活动活跃,各类检维修作业增多,易出现作业过程管控不到位等问题;作业环境温度高、湿度大,加剧有毒有害气体生成积聚,作业人员在通风不到位、检测不到位、监护不到位的情况下,贸然开展有限空间作业,极易发生中毒窒息事故。要全面加强检维修作业前的安全培训教育,强化第三方和现场作业安全管控。督促企业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审批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等工作要求,明确专门的有限空间作业监护人员,全过程开展作业监护。突出钢铁、高温熔融金属、粉尘涉爆等重点行业领域,对照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城镇燃气。燃气市场尤其是烧烤店、小餐饮场所用气需求旺盛,部分瓶装气居民用户、小餐饮用户安全用气意识淡薄,存在擅自拆除、改装、迁移、暗埋燃气设施用具行为导致燃气泄漏、爆炸的风险;各类施工增多,违规施工易损坏燃气管线。要深刻吸取去年同期宁夏银川富洋烧烤店“6·21”燃气爆炸事故教训,重点对充装单位和餐饮用气场所进行全面排查整治,严格燃气经营、配送、使用等全环节安全监管。要加强动态排查评估,摸清改造推进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扎实推进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工作;加强管网及设施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制止占压等危害管网的行为。城市运行。高温、强降雨、雷暴、大风等极端天气给城市运行安全带来极大风险隐患,供水、供电、供气等单位要加强生产运行及安全防范措施落实。行业管理部门要督导运营单位组织开展汛期线路、管网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各类应急预案演练,运维、检修、巡视等人员加强防范意识,加大各类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力度,避免出现故障,维护城市的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