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7月,全省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1起、死亡42人,同比减少49起、33人,分别下降54.4%、44.0%。
1-7月份,全省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97起、死亡333人,同比减少192起、148人,分别下降32.6%、30.8%。
各行业(领域)事故情况:
农林牧渔业(包括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其他等)事故1起、死亡1人,事故起数同比持平、死亡人数减少4人。其中农业机械事故1起、死亡1人。
采矿业(包括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石油天然气开采、其他等)事故3起、死亡3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持平。其中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3起、死亡3人。
商贸制造业(包括化工、烟花爆竹、工贸八大行业、其他等)事故35起、死亡34人,同比减少3起、6人,分别下降7.9%、15.0%。其中化工事故2起、死亡1人,事故起数同比持平、死亡人数减少3人。工贸八大行业事故24起、死亡24人,同比减少5起、5人,分别下降17.2%、17.2%。工商贸其他事故9起、死亡9人,同比增加2起、2人。
建筑业(包括房屋和市政工程、公路和水运工程建筑、铁路工程建筑、水利工程建筑、电力工程施工、其他等)事故32起、死亡37人,同比减少10起、7人,分别下降23.8%、15.9%。其中房屋和市政工程事故9起、死亡13人;公路和水运工程建筑事故5起、死亡5人;铁路工程建筑事故1起、死亡1人;水利工程建筑事故1起、死亡1人;电力工程施工事故1起、死亡1人;其他建筑业事故15起、死亡16人。
交通运输业(包括铁路运输、道路运输、水上运输、航空运输、油气管道运输、其他等)事故293起、死亡225人,同比减少188起、138人,分别下降39.1%、38.0%。其中道路运输业事故286起、死亡221人,同比减少177起、127人,分别下降38.2%、36.5%;铁路运输业事故5起、死亡2人;其他运输业事故2起、死亡2人。
其他行业事故33起、死亡33人,同比增加9起、7人,分别上升37.5%、26.9%。
二、自然灾害情况
1-7月,洪涝、风雹、干旱灾害造成我省17市(州、直管市、林区)74县(市、区)172.15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4人,转移安置2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143.94千公顷(215.91万亩),其中绝收面积9.56千公顷(14.34万亩);因灾倒塌房屋267间,损坏房屋5931间;直接经济损失51.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受灾人口、因灾死亡人口、转移安置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绝收面积、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72.15%、20%、54.38%、78.77%、60.49%、63.01%,因灾倒塌房屋和损坏房屋间数分别上升115.32%、8.13%。
三、森林火灾情况
1-7月,全省共发生森林火灾7起;过火面积172.78公顷;受害森林面积80.3公顷,无人员伤亡。去年同期全省未发生森林火灾。
四、形势研判和建议
(一)近期安全风险研判。
近期全省处于“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大部降水偏少,平均气温偏高,可能出现区域性、阶段性干旱和暴雨洪涝,因降水引发地质灾害处于较易发时期。高温天气与暑期旅游出行高峰叠加,加之强降雨、强对流天气多发易发,极端天气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工矿商贸安全风险影响加大。
交通运输:汛期暑期叠加旅游高峰、极端天气等挑战,要防范局地强降雨、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引发的地质灾害、城乡积涝对交通安全的不利影响,山区临水临崖路段易受山洪、泥石流冲击,路基塌陷风险突出;城市低洼路段暴雨内涝致车辆涉水熄火,隧道积水引发次生事故。持续高温可能导致轮胎爆裂、制动系统过热失效、新能源客车电池高温热失控风险升高。暑期返程高峰“三超一疲劳”现象集中,网约车、顺风车可能存在无证运营逃避监管问题。
矿山:汛期,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及以上的地下矿山未按规定开展超前探放水,露天矿山边坡和防排水设施检查不到位,易引发边坡垮塌。地下矿山企业对顶板管理不到位或缺少单体设计、顶板支护撬毛作业人员未取得特种作业资质开展现场作业等,易发生冒顶片帮事故。
危化品:高温下进行罐装、分装作业时,化学品挥发速度加快,操作人员若防护不当,易吸入有毒气体;部分化学品在高温且通风不良的仓库中,可能因堆积散热差而发生自燃。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在高温下易发生化学反应,若随意堆放可能引发自燃或爆炸。
工贸:钢铁企业入炉原料防水防潮检查不到位,潮湿物料入炉易引发喷爆;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冷却水进水温度监测监控不力,未合理调低铸造速度,冷却不足易导致漏铝;有限空间作业企业未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程序,易导致作业人员中毒窒息。
建筑施工:主汛期叠加建筑施工活跃期,强对流天气可能导致大型设备或脚手架倒塌,引发高坠事故。强降雨可能引发深基坑、边坡垮塌,发生坍塌事故。高温致作业人员防护装备穿戴不规范,高处作业防护缺失或脚手架松动引发高坠事故。局地强对流天气叠加人类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造成隧道、公路或桥梁施工项目风险升高。
消防:暑期出行旺季,宾馆、酒店、民宿入住率普遍攀升,歌舞娱乐场所和营业性健身休闲等娱乐场所客流量提高,火灾负荷加大。持续高温高热,生产加工、消费经营活动中大量使用的电气设备散热效率下降、超负荷运转,同时企业员工及行业监管人员集中休假,隐患排查力度减弱,各类因素叠加影响下,生产经营场所火灾风险增大。
文化旅游:高温天气与暑期旅游出行高峰叠加,加之强降雨、强对流天气多发易发,旅游景区安全风险压力增大。临水、临崖场所、高风险游乐项目要加强安全管理,做好极端天气安全风险提示警示,遇极端天气采取关闭景区或暂停营业、分流游客等措施确保安全。
(二)近期工作建议。
一是持续加强高温汛期安全防范。要有效提高安全防范应对的精准性,结合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实际,充分会商研判高温天气及汛期安全风险隐患,抓好消防、旅游、交通运输、化工、矿山、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有限空间作业等重点领域安全防范。同时,要加强安全防范常识宣传引导,提高公众安全防范意识。二是持续加强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近期,省内外发生多起安全事故,要举一反三、居安思危,认真落实8月5日全省安全防范工作视频调度会议精神,突出抓好矿山、危化、交通、建筑施工、工贸五大高危行业专项治理,系统推进城镇燃气、电动自行车、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等“一件事”全链条整治。同步实施养老机构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建筑消防隐患排查、黑加油点“大扫除”三大攻坚行动,确保重大隐患动态清零。统筹推进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全面落实“四位一体”工作专班和“四个一”硬件配置,共同守护未成年人生命安全。三是以“战时”状态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加强值班值守和信息报告,完善高温天气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物资、装备和队伍准备;刚性执行防汛救灾预警叫应“十条硬措施”,坚决果断转移危险区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