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2025年1-6月事故和灾害统计

发布时间:2025-07-11 12:30 来源:省应急管理厅网站   作者:   访问: 【 打印 】 【 下载 】 字号:[ ]

一、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6月,全省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1起、死亡39人,同比减少24起、16人,分别下降36.9%、29.1%。

1-6月份,全省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38起、死亡280人,同比减少161起、126人,分别下降32.3%、31.0%。

各行业(领域)事故情况:

农林牧渔业(包括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其他等)事故1起、死亡1人,事故起数同比持平、死亡人数减少4人。其中农业机械事故1起、死亡1人。

采矿业(包括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石油天然气开采、其他等)事故2起、死亡2人,同比减少1起、1人,分别下降33.3%、33.3%。其中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2起、死亡2人,同比减少1起、1人。

商贸制造业(包括化工、烟花爆竹、工贸八大行业、其他等)事故31起、死亡30人,同比减少1起、4人,分别下降3.1%、11.8%。其中化工事故2起、死亡1人,同比增加1起、减少2人。工贸八大行业事故21起、死亡21人,同比减少4起、4人,分别下降16.0%、16.0%。工商贸其他事故8起、死亡8人,同比增加2起、2人。

建筑业(包括房屋和市政工程、公路和水运工程建筑、铁路工程建筑、水利工程建筑、电力工程施工、其他等)事故21起、死亡26人,同比减少7起、4人,分别下降25.0%、13.3%。其中房屋和市政工程事故7起、死亡11人;公路和水运工程建筑事故3起、死亡3人;水利工程建筑事故1起、死亡1人;其他建筑业事故10起、死亡11人。

交通运输业(包括铁路运输、道路运输、水上运输、航空运输、油气管道运输、其他等)事故260起、死亡199人,同比减少154起、112人,分别下降37.2%、36.0%。其中道路运输业事故253起、死亡195人,同比减少149起、106人,分别下降37.1%、35.2%;铁路运输业事故5起、死亡2人;其他运输业事故2起、死亡2人。

其他行业事故23起、死亡22人,同比增加2起、减少1人,分别上升9.5%、下降4.3%。

各地区事故统计直报情况:

1-6月,大部分地区事故直报率未达90%要求。

其中事故总直报率未达90%的有:随州、十堰、黄石、仙桃、荆州、咸宁、黄冈、天门、襄阳、孝感、武汉、鄂州;工矿商贸事故直报率未达90%的有:随州、黄冈、天门;道路运输事故直报率未达90%的有:十堰、仙桃、天门、荆州、黄石、黄冈、襄阳、咸宁、孝感、武汉、鄂州。反映出一些地区存在工作松懈、抓落实不紧,未有效督促相关单位严格落实直报制度,需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报送的及时性。

二、自然灾害情况

1-6月,干旱、风雹、洪涝灾害造成我省17市(州、直管市、林区)74县(市、区)146.5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2人,转移安置1.18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121.68千公顷(182.52万亩),其中绝收面积6.19千公顷(9.28万亩);因灾倒塌房屋35间,损坏房屋4176间;直接经济损失26.1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因灾损坏房屋间数上升114.37%,受灾人口、因灾死亡人口、转移安置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绝收面积、因灾倒塌房屋间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69.76%、60%、24.95%、76.64%、34.7%、25.53%、76.12%。

三、森林火灾情况

1-6月,全省共发生森林火灾7起;过火面积172.78公顷;受害森林面积80.3公顷,无人员伤亡。去年同期全省未发生森林火灾。

四、形势研判和建议

(一)近期安全风险研判。

近期全省处于主汛期和梅雨期尾期,大部降水偏少,平均气温偏高,有可能出现局地阶段性暴雨洪涝和阶段性干旱。暑期生产经营活动和旅游出行处于旺季,涉水游乐活动增多,溺水事件易发。

交通运输:汛期暑期叠加旅游高峰、极端天气等挑战,安全风险增大。局部强降雨可能导致山区路段、隧道积水渗水涌水,山洪、滑坡、泥石流导致的高速路面塌方、桥梁垮塌等灾害。旅游高峰人流车流增多,热门线路、路段交通压力增大,拥堵易引发追尾、超速事故。部分客货运输车辆“三超一疲劳”等“多拉快跑”问题较为突出,违法违规行为突出。

矿山:强降雨易诱发露天矿边坡坍塌、泥石流,地下涌水突增、淹井风险升高,部分矿井排水系统检修不到位,坝体冲沟、排洪系统损毁可能导致‌尾矿库溃坝。雷电等‌极端天气引发矿井供电中断,导致通风系统瘫痪或提升设备急停;高温致井下作业人员中暑、应急处置能力下降。部分矿山企业存在隐蔽致灾因素普查不彻底、检修期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违规操作等隐患风险。

危化品:汛期极端天气多发,高温导致反应釜超温超压、雷击引发供电中断或火灾、强降雨致遇水反应化学品泄漏爆炸、老旧装置排水系统堵塞加剧淹溺或污染扩散。企业检维修高峰期,“三违”行为突出。

工贸:随着气温升高、雨水增多,冶金企业‌高温熔融金属爆炸风险升高,潮湿环境加速电气绝缘老化引发短路或触电。夏季清淤、污水处理作业增多,污水池、发酵池等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积聚,未落实“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要求,违规作业中毒窒息,可能盲目施救扩大伤亡。检维修高峰期外包作业监护缺失,“三违”行为突出,动火作业未严格审批。

建筑施工:主汛期叠加建筑施工活跃期,强降雨可能引发‌深基坑、边坡垮塌,‌模板支撑体系失效,发生坍塌事故。高温致作业人员防护装备穿戴不规范,临边防护缺失,作业人员高温中暑等,引发高坠事故。极端天气使起重机械等机械设备安全风险升高,塔吊、施工电梯基础积水导致沉降倾斜,雷击引发设备急停,极端大风天气违规吊装作业,起重臂失衡倾覆。

消防:气温持续偏高,空调等大功率设备长时间运行导致用电负荷激增,电气线路老化、绝缘破损易引发短路起火,配电箱防雨设施失效或临时用电私拉乱接,触电及火灾风险升高。商场、夜市、“九小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可能存在消防通道堵塞,消防设施被遮挡,电动自行车违规入室充电或停放在楼道等安全隐患。‌汛期强降雨致地下空间淹水,配电房、消防控制室设备浸水失效,老旧小区外墙保温材料受潮脱落,电气线路漏电等风险。

文化旅游:暑期旅游旺季,游客出行量增大,漂流等涉水游乐项目安全问题易发高发。因降水引发地质灾害处于易发时期,未开发“网红区域”地质条件不稳定,游客擅自进入风险极高。高温、大风、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对玻璃栈道、缆车、大型游乐设备等户外项目风险升高。

(二)近期工作建议。

一是落实全省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推进会暨省安委会2025年第二次全体会议精神,聚焦“消除隐患、解决问题”深入攻坚,盯紧防汛、旅游安全、交通安全、未成年人防溺水等重点工作,统筹推进“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综合治理,开展安全培训,加强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生命安全工程和标准化体系建设。要建立长效机制,深化重点领域“一件事”全链条整治。二是以“战时”状态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强化汛期联合值班值守机制,滚动会商研判,及时前置队伍、物资、装备,确保及时响应、高效处置。

扫码查看手机版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政府信息公开

2025年1-6月事故和灾害统计

发布时间:2025-07-11 12:30

来源:省应急管理厅网站   作者:  

一、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6月,全省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1起、死亡39人,同比减少24起、16人,分别下降36.9%、29.1%。

1-6月份,全省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38起、死亡280人,同比减少161起、126人,分别下降32.3%、31.0%。

各行业(领域)事故情况:

农林牧渔业(包括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其他等)事故1起、死亡1人,事故起数同比持平、死亡人数减少4人。其中农业机械事故1起、死亡1人。

采矿业(包括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石油天然气开采、其他等)事故2起、死亡2人,同比减少1起、1人,分别下降33.3%、33.3%。其中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2起、死亡2人,同比减少1起、1人。

商贸制造业(包括化工、烟花爆竹、工贸八大行业、其他等)事故31起、死亡30人,同比减少1起、4人,分别下降3.1%、11.8%。其中化工事故2起、死亡1人,同比增加1起、减少2人。工贸八大行业事故21起、死亡21人,同比减少4起、4人,分别下降16.0%、16.0%。工商贸其他事故8起、死亡8人,同比增加2起、2人。

建筑业(包括房屋和市政工程、公路和水运工程建筑、铁路工程建筑、水利工程建筑、电力工程施工、其他等)事故21起、死亡26人,同比减少7起、4人,分别下降25.0%、13.3%。其中房屋和市政工程事故7起、死亡11人;公路和水运工程建筑事故3起、死亡3人;水利工程建筑事故1起、死亡1人;其他建筑业事故10起、死亡11人。

交通运输业(包括铁路运输、道路运输、水上运输、航空运输、油气管道运输、其他等)事故260起、死亡199人,同比减少154起、112人,分别下降37.2%、36.0%。其中道路运输业事故253起、死亡195人,同比减少149起、106人,分别下降37.1%、35.2%;铁路运输业事故5起、死亡2人;其他运输业事故2起、死亡2人。

其他行业事故23起、死亡22人,同比增加2起、减少1人,分别上升9.5%、下降4.3%。

各地区事故统计直报情况:

1-6月,大部分地区事故直报率未达90%要求。

其中事故总直报率未达90%的有:随州、十堰、黄石、仙桃、荆州、咸宁、黄冈、天门、襄阳、孝感、武汉、鄂州;工矿商贸事故直报率未达90%的有:随州、黄冈、天门;道路运输事故直报率未达90%的有:十堰、仙桃、天门、荆州、黄石、黄冈、襄阳、咸宁、孝感、武汉、鄂州。反映出一些地区存在工作松懈、抓落实不紧,未有效督促相关单位严格落实直报制度,需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报送的及时性。

二、自然灾害情况

1-6月,干旱、风雹、洪涝灾害造成我省17市(州、直管市、林区)74县(市、区)146.5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2人,转移安置1.18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121.68千公顷(182.52万亩),其中绝收面积6.19千公顷(9.28万亩);因灾倒塌房屋35间,损坏房屋4176间;直接经济损失26.1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因灾损坏房屋间数上升114.37%,受灾人口、因灾死亡人口、转移安置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绝收面积、因灾倒塌房屋间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69.76%、60%、24.95%、76.64%、34.7%、25.53%、76.12%。

三、森林火灾情况

1-6月,全省共发生森林火灾7起;过火面积172.78公顷;受害森林面积80.3公顷,无人员伤亡。去年同期全省未发生森林火灾。

四、形势研判和建议

(一)近期安全风险研判。

近期全省处于主汛期和梅雨期尾期,大部降水偏少,平均气温偏高,有可能出现局地阶段性暴雨洪涝和阶段性干旱。暑期生产经营活动和旅游出行处于旺季,涉水游乐活动增多,溺水事件易发。

交通运输:汛期暑期叠加旅游高峰、极端天气等挑战,安全风险增大。局部强降雨可能导致山区路段、隧道积水渗水涌水,山洪、滑坡、泥石流导致的高速路面塌方、桥梁垮塌等灾害。旅游高峰人流车流增多,热门线路、路段交通压力增大,拥堵易引发追尾、超速事故。部分客货运输车辆“三超一疲劳”等“多拉快跑”问题较为突出,违法违规行为突出。

矿山:强降雨易诱发露天矿边坡坍塌、泥石流,地下涌水突增、淹井风险升高,部分矿井排水系统检修不到位,坝体冲沟、排洪系统损毁可能导致‌尾矿库溃坝。雷电等‌极端天气引发矿井供电中断,导致通风系统瘫痪或提升设备急停;高温致井下作业人员中暑、应急处置能力下降。部分矿山企业存在隐蔽致灾因素普查不彻底、检修期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违规操作等隐患风险。

危化品:汛期极端天气多发,高温导致反应釜超温超压、雷击引发供电中断或火灾、强降雨致遇水反应化学品泄漏爆炸、老旧装置排水系统堵塞加剧淹溺或污染扩散。企业检维修高峰期,“三违”行为突出。

工贸:随着气温升高、雨水增多,冶金企业‌高温熔融金属爆炸风险升高,潮湿环境加速电气绝缘老化引发短路或触电。夏季清淤、污水处理作业增多,污水池、发酵池等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积聚,未落实“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要求,违规作业中毒窒息,可能盲目施救扩大伤亡。检维修高峰期外包作业监护缺失,“三违”行为突出,动火作业未严格审批。

建筑施工:主汛期叠加建筑施工活跃期,强降雨可能引发‌深基坑、边坡垮塌,‌模板支撑体系失效,发生坍塌事故。高温致作业人员防护装备穿戴不规范,临边防护缺失,作业人员高温中暑等,引发高坠事故。极端天气使起重机械等机械设备安全风险升高,塔吊、施工电梯基础积水导致沉降倾斜,雷击引发设备急停,极端大风天气违规吊装作业,起重臂失衡倾覆。

消防:气温持续偏高,空调等大功率设备长时间运行导致用电负荷激增,电气线路老化、绝缘破损易引发短路起火,配电箱防雨设施失效或临时用电私拉乱接,触电及火灾风险升高。商场、夜市、“九小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可能存在消防通道堵塞,消防设施被遮挡,电动自行车违规入室充电或停放在楼道等安全隐患。‌汛期强降雨致地下空间淹水,配电房、消防控制室设备浸水失效,老旧小区外墙保温材料受潮脱落,电气线路漏电等风险。

文化旅游:暑期旅游旺季,游客出行量增大,漂流等涉水游乐项目安全问题易发高发。因降水引发地质灾害处于易发时期,未开发“网红区域”地质条件不稳定,游客擅自进入风险极高。高温、大风、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对玻璃栈道、缆车、大型游乐设备等户外项目风险升高。

(二)近期工作建议。

一是落实全省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推进会暨省安委会2025年第二次全体会议精神,聚焦“消除隐患、解决问题”深入攻坚,盯紧防汛、旅游安全、交通安全、未成年人防溺水等重点工作,统筹推进“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综合治理,开展安全培训,加强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生命安全工程和标准化体系建设。要建立长效机制,深化重点领域“一件事”全链条整治。二是以“战时”状态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强化汛期联合值班值守机制,滚动会商研判,及时前置队伍、物资、装备,确保及时响应、高效处置。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