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6月,全省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3起、死亡44人,同比减少66起、49人,分别下降60.6%、52.7%。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
1-6月,全省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21起、死亡364人,同比减少266起、170人,分别下降38.7%、31.8%。其中,发生较大事故4起、死亡15人,同比减少1起、13人,分别下降20.0%、46.4%。无重特大事故发生。
(一)各行业(领域)事故情况。
农林牧渔业(包括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其他等)发生事故1起,死亡5人,事故起数同比持平,死亡人数增加4人。
采矿业(包括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石油天然气开采、其他等)事故2起、死亡2人,同比增加2起、2人。其中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2起、死亡2人,同比增加2起、2人。煤矿、石油天然气开采、其他采矿业等未发生事故。
商贸制造业(包括化工、烟花爆竹、工贸八大行业、其他等)事故32起、死亡32人,事故起数同比增加2起、死亡人数减少8人,分别上升6.7%、下降20.0%。其中化工事故2起、死亡4人,同比增加1起、3人。工贸八大行业事故24起、死亡22人,同比增加3起、减少5人,分别上升14.3%、下降18.5%。工商贸其他事故6起、死亡6人,同比减少2起、6人,分别下降15.0%、50.0%。烟花爆竹未发生事故。
建筑业(包括房屋和市政工程、公路和水运工程建筑、铁路工程建筑、水利工程建筑、电力工程施工、其他等)事故27起、死亡29人,同比减少15起、16人,分别下降35.7%、35.6%。其中房屋和市政工程事故7起、死亡7人,同比减少10起、12人,分别下降58.8%、63.2%;公路和水运工程建筑事故4起、死亡4人,同比减少9起、9人,分别下降69.2%、69.2%;其他建筑业事故16起、死亡18人,同比增加4起、5人,分别上升33.3%、38.5%。
交通运输业(包括铁路运输、道路运输、水上运输、航空运输、油气管道运输、其他等)事故339起、死亡275人,同比减少256起、148人,分别下降43.0%、35.0%。其中道路运输业事故332起、死亡268人,同比减少251起、144人,分别下降43.1%、35.0%。铁路运输业事故5起、死亡5人,同比减少3起、1人。其他运输业事故2起、死亡2人,事故起数同比持平,死亡人数减少1人。水上运输、航空运输、油气管道运输等未发生事故。
其他行业事故20起、死亡21人,同比增加1起、减少4人,分别上升5.3%、下降16.0%。
二、自然灾害情况
6月,干旱、洪涝灾害造成我省武汉市、黄石市、十堰市、宜昌市、襄阳市、鄂州市、荆门市、孝感市、荆州市、黄冈市、咸宁市、恩施州、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等15个市(州、直管市)53个县(市、区)145.29万人次受灾;转移安置15383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179.4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4.24千公顷;因灾倒塌房屋30间,损坏房屋514间;直接经济损失9.96亿元。入梅以来,全省出现多轮强降雨,鄂东、鄂西南等地区出现区域性暴雨,没有发生人员伤亡(失踪)和有影响的地质灾害。
1-6月,低温雨雪冰冻、风雹、干旱、洪涝灾害共造成我省17个市(州、直管市、林区)89个县(市、区)483.02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5人,转移安置15818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516.98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9.52千公顷;因灾倒塌房屋47间,不同程度损坏房屋1919间;直接经济损失95.61亿元。
三、森林火灾情况
1-6月,全省未发生森林火灾。
四、形势研判和建议
(一)各行业(领域)风险研判
矿山:暴雨等极端天气易造成淹井、露天矿滑坡、尾矿库溃坝等事故。当前煤炭高库存、高产量,且价格明显下降,部分煤矿企业可能“以量补价”,压减重大灾害治理工程、降低安全标准,事故风险较高。部分金属非金属矿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三超”生产、停产停建矿山降低条件复工复产、长期停产停建矿山擅自恢复生产建设等行为可能导致事故。
危险化学品:逐步进入化工产业传统集中检修期,开停工等各类作业数量呈上升趋势,现场作业人员多、密度大,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极端天气对危化品生产储运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具易燃易爆、受热分解、遇水反应特性的危化品风险增大,地质灾害等对油气储存设施、危化品仓库、石油天然气井场平台和长输管道等带来的安全风险增加。
工贸:强降雨造成金属冶炼企业产生非生产性积水,易导致熔融金属遇水发生爆炸事故。高温潮湿气候易发生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加之部分人员安全风险防范知识技能不足,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中毒和窒息事故的风险突出。
道路交通:部分客货运输车辆“三超一疲劳”等“多拉快跑”问题较为突出,非法违规行为有增多趋势,大客车涉险事故易发多发。农村地区夏收夏种时期,大量农机与其他车辆交织汇聚,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建筑:建筑施工进入活跃期,高温天气易导致施工现场一线作业人员中暑和脱水,现场“三违”行为普遍增多,事故风险高。主汛期,大风、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是导致建设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因素,高边坡、高墩桥梁、隧道、高支模、深基坑、起重机械安拆等工程施工仍是主要风险点,需警惕大风、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和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极端天气引发的地质灾害对施工工地安全的影响。
旅游及特种设备:暑期旅游客流明显增多,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使用频率高,特别是网红景点及野景点易发生安全事故。汛期景区滑坡、泥石流、落石等隐患风险易发多发,个别旅游景区涉水游乐项目(漂流)安全运行存在安全隐患。
消防:暑期旅游出行迎来高峰,各类旅行游玩、大型集会等活动增多,相关场所人流集中,火灾风险增大;伏天闷热潮湿,制冷电器使用频率显著增多,降雨及高温曝晒等原因加速电气线路老化,电气火灾风险大幅上升;校外培训、托幼、夏令营等机构人员聚集、用火用电多,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等增多,火灾风险增大。
(二)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持续推动10大行动28项攻坚任务,聚焦重大事故隐患,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整改,全覆盖推动企业真查真改。聚焦监管执法,深化违规电气焊和违规施工、预防高处坠落、企业外包施工等专项整治。聚焦全链条“一件事”监管,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加强矿山、危险化学品、工贸、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安全、旅游及特种设备、有限空间作业、船舶安全等重要领域全链条专项治理。二是加强应急值守和预警响应,严格落实防汛抗旱各项措施。当前正值主汛期,我省防汛形势严峻复杂。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做到在岗尽责,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加强天气、水位监测,及时发布预警提示信息。加强应急联动,督促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等各类救援力量进入临战状态,重点部位靠前驻防,全面落实预案、队伍、装备、物资保障,确保及时响应、高效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