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

发布时间:2019-01-08 09:45   来源:区商务局   作者:   访问: 【 打印 】 【 下载 】 字号:[ ]

    一、概况

    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地处武汉西部,位于江汉平原以东,长江中游以北,幅员面积5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万。

    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800亿元,同比增长8.5%;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2.7亿元,增长12%;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800亿元,增长33%;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0.27亿美元,同比增长85%。

    1958年,东西湖区正式成立。1993年,经国台办批准,设立武汉吴家山台商投资区。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武汉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区。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确立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东西湖区行政区“区区合一”的行政管理体制。

    ——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是全国唯一以“临空港”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是湖北临空板块的核心区。

    ——是国家长江经济带和新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的交汇点,中欧国际货运专列汉新欧国际大通道的始发站。

    ——是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台资聚集区,台湾统一食品,台塑、台玻、华诚电机等一批知名台资企业汇集东西湖,在我区投资的台资企业近百家。

    ——是商务部重点支持的中西部开发区,综合实力在新批中西部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5。

    ——是湖北经济最发达的区,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连续九年位居全省第一。与湖北省地市州相比,全口径财政收入仅低于襄阳、宜昌。

    ——是武汉经济实力最强的区,自2012年以来,财政收入居武汉各区第一。

    ——是武汉工业发展最强劲的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均居武汉各区前列。

    ——是中部地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

    二、比较优势

    (一)地理区位得中独厚

    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誉,地处中国版图天元之位,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历来为商家必争之地。作为国家“米”字型高铁网络的核心,是全国第一个东西南北方向都有高铁或高速客运专线的枢纽城市,2小时即可到达长沙、郑州、合肥等周边城市,4小时可抵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主要城市,覆盖全国90%的GDP和85%的人口,被誉为进入中国内陆市场的“金钥匙”。作为武汉西大门的东西湖,距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10分钟车程,距离武汉核心商圈15分钟车程,距汉口火车站18分钟车程,距华中高铁枢纽武汉站和长江中上游最大的集装箱码头阳逻港30分钟车程。我区1小时交通圈范围内集中了湖北省一半人口、六成GDP总量。

    (二)立体交通通达完备

    形成了“铁水公空”四路齐备的立体交通网络。机场通道迅捷高效,三条快速通道将我区与华中最大的机场——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联为一体,形成了10分钟空港交通动脉。机场航线连通九州,20多条国际航线往返巴黎、旧金山、莫斯科等地,90分钟可达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客货吞吐能力居中部第一。铁路交通直达欧亚,沪汉蓉铁路、汉丹铁路穿城而过。我国连通欧洲大陆的国际大通道——“汉欧”国际铁路货运专列从我区始发,15天内穿越亚欧6国,直达欧洲捷克,费用与海运相当,时间仅海运一半,目前线路延伸至34个国家、76个城市。公路网络四通八达,沪蓉高速、京港澳高速、107国道等交通干线贯通全区,全区公路里程1214公里,公路密度达243公里/百平方公里,居湖北首位。水运航道通江达海。区内拥有36公里的汉江航道和舵落口、青锋港两个港口。万吨货轮通过长江抵达阳逻港,再通过汉江直达我区,在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实现铁水联运。公共交通网络完善,在武汉率先实现全域公交直达,率先开通区域出租车和水上巴士。5条轨道交通线已通达我区。

    (三)产业基础实力雄厚

    食品产业已成规模。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达能食品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娃哈哈、光明、蒙牛等国内食品巨头均在我区投资设厂。我区被工信部授牌为“全国新型工业化(食品产业)示范基地”,在当年批准的国家级食品产业示范基地中规模最大,并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区。机电及汽配产业快速增长。形成了以TCL空调器、新世界制冷为代表的机械制造集群,以洲明科技、矽感科技为代表的电子产业集群、以日本森六、本田制锁、伟福汽配、敏实为代表的汽车配件产业集群。现代物流业聚集发展。形成了以京东、苏宁易购等为代表的电子商务板块;以顺丰、美国敦豪DHL、美国联邦快递、中通为代表的快递板块;以天地华宇大区总部、德邦物流华中区总部为代表的现代物流板块;以中铁联集湖北公司、华航长盛物流公司为代表的多式联运板块;以全球商品采购中心、上海外高桥进口商品直销中心为代表的国际贸易板块,我区已经成为华中地区重要物流节点。总部经济和商贸服务业繁荣发展。千亿企业黄鹤楼集团、三江航天、中交二航局、中国联通、中国电建、武汉海关等40多家省级以上大型企事业单位总部荟萃临空港。欧亚会展国际酒店、豪生酒店、洲际酒店等一批五星级酒店项目,日本永旺梦乐城、大连万达等一批商业综合体项目,武汉客厅等大型文化创意及会展项目,在我区东部地区初步形成了集商务会展、总部办公、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聚集

    “芯(芯片)、屏(新型显示屏)、网(网络安全及大数据)、能(新能源汽车)、智(智能制造)”和“大临空、大健康(食品)、新零售”“5+3”新型产业从“单点突破、蓄势待发”转变为“多点齐发、群体迸发”。

    新型显示屏:投资460亿元的国内等级最高世代的京东方10.5代液晶面板项目,135万方的主体厂房已完工,预计将于2019年12月产品点亮,2020年5月全面量产。美国500强康宁投资15亿美元,为京东方配套玻璃基板。投资24亿元的康佳商显项目正在洽谈落户,千亿级的新型显示产业板块呼之欲出。

    网络安全及大数据:占地40平方公里的国内首个也是唯一的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正在加紧建设,独具特色的“网络安全学院+创新产业谷”正在形成。总投资2000亿元的网络安全学院、中金数据(超算)中心等15个项目开工建设。网安产业聚集效应凸显,目前签约项目43个,协议投资总额3272亿元;注册企业84家,注册资本83.79亿元,国内网安企业前20强近半入驻,包括京东方(460亿元)、康宁(100亿元)、中金数据(105亿元)、众维亿方(210亿元)、盘古数据(124亿元)等8个投资过百亿元项目。引进以中金数据、众维亿方、盘古为代表的数据存储安全企业,打造百万台服务器的超算中心,以航天三江量子通信、北京数字认证为代表的数据传输安全企业,以中科曙光、中控智慧为代表的数据处理安全企业,以法国源讯、航天信息、技德科技、数联铭品为代表的数据应用安全企业,以京东方为代表的数据终端安全企业。此外,以安恒信息、蓝盾等为代表的知名网安培训企业先后落户。正在积极跟踪360企业安全集团研发中心、航天二院、航天三院绿盟科技华中区域总部等一批优质项目。

    新能源汽车:投资76.7亿元的中兴高能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一期1GW已投产,35亿元的中兴新材电池隔膜项目已投产,58亿元的亿纬锂能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和投资30亿元的西玛拉雅燃料电池项目正在推进。国际领先水平氢阳公司常温常压液态储氢项目已落户我区,全球首辆常温常压氢能客车已在扬子江下线。

    智能制造:投资56亿元的葛洲坝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建成投产;投资100亿元的宝龙达笔记本平板电脑及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和30亿元的上海优思、20亿元的普创天信智能终端等项目,将打造高端电子产业集群。

    大临空:三江航天、凌云科技、航鑫电子等航空航天企业迅猛发展,航达科技跻身于C919大飞机制造国家队行列。

    大健康(食品):投资100亿元的京东方大健康产业园开工建设、投资10亿元的联华高档航空食品生产基地项目、投资88亿元的华润塞力斯全国总部、投资12亿元的医疗信息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项目纷至沓来。

新零售:引进投资50亿元的京东华中总部项目、投资65亿元的MINISO名创优品一带一路生态城项目。

    (五)市场主体繁荣活跃

    外资及世界500强企业不断涌入。法国达能、益海嘉里、等3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东西湖汇聚。台资港资企业纷至沓来。亚东水泥、太平洋制罐、远东、大荣等103家港台企业落户我区。全区共有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337家。中央企业争相落户。引进中信集团、中粮集团、中石油、中石化、华润、航天科工等32家中央企业。民营经济势头强劲。良品铺子、周黑鸭、塞力斯等一批行业龙头先后上市。全区市场主体户数突破10万大关。

    (六)口岸通关便捷高效

    以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为基础,不断拓展口岸功能,打造多种口岸于一体的大通关格局。今年,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将升级为中部一次性开发面积最大的综合保税区——武汉空港综合保税区,面积3.05平方公里。通关能力持续提升。武汉海关总部位于区内,并在我区保税物流中心设立现场业务处,24小时提供通关服务。还可根据企业需要在工厂区内设立海关监管站。武汉海关在我区推行的“集中申报”改革,每年为富士康、冠捷、长飞光纤等湖北省进出口企业节约一半时间和物流成本。口岸功能日益丰富。区内已建成公路口岸、铁路口岸、B型保税口岸。武汉市将国家整车进口口岸,国家粮食、水果、肉类进口口岸布局我区,汽车整车口岸顺奸建成并通过验收,首批进口汽车搭乘中欧班列通关抵汉。保税物流中心还与天河机场合作搭建了航空虚拟口岸,实现“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虚拟空港”通关模式。大通关、大口岸促进经济外向度大幅提升,形成了TCL空调,荷贝克电源、三江进出口、金士达实业等出口型企业群。

    (七)商务成本相对低廉

    武汉的商务投资成本只有沿海地区的1/3,北京、上海的1/2。东西湖区的商务成本更有优势。一是物流成本较低。借助物流业的规模效应和多式联运的便利,铁路运输成本较武汉平均水平节省10%、公路运输成本节省 10%、江海联运成本节省15%。二是生产要素价格较优。例如区内工业和生活用水价格比武汉市其他地区低10%。三是行政事业收费少。免征39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9项工业项目落地审批收费。在武汉4000家企业对武汉投资环境的评估中,武汉临空港经开区综合排名全市第一,是武汉投资环境最优的地区。

    (八)营商环境优良

    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签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7个,协议投资总额2068亿元。工程项目实行“容缺受理”,审批事项时限平均压减17.4天,企业开办时间减至8.5天,72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协议投资总额2979亿元,是去年7倍,2017年投资56亿元的葛洲坝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实现当年洽谈、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主体完工的临空港速度,2018年投资210亿元的武汉众维亿方大数据项目从签约到开工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继葛洲坝高端装备制造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100天后,再次刷新项目建设的“临空港速度”。

    (九)人居环境舒适宜人

    我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禀赋良好,滨江滨湖、河流纵横,汉江绕城、径河穿城、府河护城。湖泊星罗棋布,水域面积占全区版图21%,100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8%。2015年第十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主会场设在我区。这里,楚风汉韵、满城绿意、梦泽水乡。区内配套设施齐备,建有华中地区唯一国际标准赛马场——东方马城、武汉规模最大的国际竞赛型标准高尔夫球场——金银湖国际高尔夫球场还有极地海洋世界、北师大临空港学校、北京鼎石国际学校、协和东西湖医院、金银湖协和国际医院等为临空港建设者提供国际同步的高品质服务和全方位的民生保障。



 


扫码查看手机版

[打印] [收藏]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国家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

发布时间: 2019-01-08 09:45

来源: 区商务局    作者:    访问:

    一、概况

    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地处武汉西部,位于江汉平原以东,长江中游以北,幅员面积5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万。

    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800亿元,同比增长8.5%;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2.7亿元,增长12%;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800亿元,增长33%;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0.27亿美元,同比增长85%。

    1958年,东西湖区正式成立。1993年,经国台办批准,设立武汉吴家山台商投资区。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武汉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区。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确立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东西湖区行政区“区区合一”的行政管理体制。

    ——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是全国唯一以“临空港”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是湖北临空板块的核心区。

    ——是国家长江经济带和新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的交汇点,中欧国际货运专列汉新欧国际大通道的始发站。

    ——是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台资聚集区,台湾统一食品,台塑、台玻、华诚电机等一批知名台资企业汇集东西湖,在我区投资的台资企业近百家。

    ——是商务部重点支持的中西部开发区,综合实力在新批中西部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5。

    ——是湖北经济最发达的区,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连续九年位居全省第一。与湖北省地市州相比,全口径财政收入仅低于襄阳、宜昌。

    ——是武汉经济实力最强的区,自2012年以来,财政收入居武汉各区第一。

    ——是武汉工业发展最强劲的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均居武汉各区前列。

    ——是中部地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

    二、比较优势

    (一)地理区位得中独厚

    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誉,地处中国版图天元之位,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历来为商家必争之地。作为国家“米”字型高铁网络的核心,是全国第一个东西南北方向都有高铁或高速客运专线的枢纽城市,2小时即可到达长沙、郑州、合肥等周边城市,4小时可抵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主要城市,覆盖全国90%的GDP和85%的人口,被誉为进入中国内陆市场的“金钥匙”。作为武汉西大门的东西湖,距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10分钟车程,距离武汉核心商圈15分钟车程,距汉口火车站18分钟车程,距华中高铁枢纽武汉站和长江中上游最大的集装箱码头阳逻港30分钟车程。我区1小时交通圈范围内集中了湖北省一半人口、六成GDP总量。

    (二)立体交通通达完备

    形成了“铁水公空”四路齐备的立体交通网络。机场通道迅捷高效,三条快速通道将我区与华中最大的机场——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联为一体,形成了10分钟空港交通动脉。机场航线连通九州,20多条国际航线往返巴黎、旧金山、莫斯科等地,90分钟可达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客货吞吐能力居中部第一。铁路交通直达欧亚,沪汉蓉铁路、汉丹铁路穿城而过。我国连通欧洲大陆的国际大通道——“汉欧”国际铁路货运专列从我区始发,15天内穿越亚欧6国,直达欧洲捷克,费用与海运相当,时间仅海运一半,目前线路延伸至34个国家、76个城市。公路网络四通八达,沪蓉高速、京港澳高速、107国道等交通干线贯通全区,全区公路里程1214公里,公路密度达243公里/百平方公里,居湖北首位。水运航道通江达海。区内拥有36公里的汉江航道和舵落口、青锋港两个港口。万吨货轮通过长江抵达阳逻港,再通过汉江直达我区,在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实现铁水联运。公共交通网络完善,在武汉率先实现全域公交直达,率先开通区域出租车和水上巴士。5条轨道交通线已通达我区。

    (三)产业基础实力雄厚

    食品产业已成规模。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达能食品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娃哈哈、光明、蒙牛等国内食品巨头均在我区投资设厂。我区被工信部授牌为“全国新型工业化(食品产业)示范基地”,在当年批准的国家级食品产业示范基地中规模最大,并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区。机电及汽配产业快速增长。形成了以TCL空调器、新世界制冷为代表的机械制造集群,以洲明科技、矽感科技为代表的电子产业集群、以日本森六、本田制锁、伟福汽配、敏实为代表的汽车配件产业集群。现代物流业聚集发展。形成了以京东、苏宁易购等为代表的电子商务板块;以顺丰、美国敦豪DHL、美国联邦快递、中通为代表的快递板块;以天地华宇大区总部、德邦物流华中区总部为代表的现代物流板块;以中铁联集湖北公司、华航长盛物流公司为代表的多式联运板块;以全球商品采购中心、上海外高桥进口商品直销中心为代表的国际贸易板块,我区已经成为华中地区重要物流节点。总部经济和商贸服务业繁荣发展。千亿企业黄鹤楼集团、三江航天、中交二航局、中国联通、中国电建、武汉海关等40多家省级以上大型企事业单位总部荟萃临空港。欧亚会展国际酒店、豪生酒店、洲际酒店等一批五星级酒店项目,日本永旺梦乐城、大连万达等一批商业综合体项目,武汉客厅等大型文化创意及会展项目,在我区东部地区初步形成了集商务会展、总部办公、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聚集

    “芯(芯片)、屏(新型显示屏)、网(网络安全及大数据)、能(新能源汽车)、智(智能制造)”和“大临空、大健康(食品)、新零售”“5+3”新型产业从“单点突破、蓄势待发”转变为“多点齐发、群体迸发”。

    新型显示屏:投资460亿元的国内等级最高世代的京东方10.5代液晶面板项目,135万方的主体厂房已完工,预计将于2019年12月产品点亮,2020年5月全面量产。美国500强康宁投资15亿美元,为京东方配套玻璃基板。投资24亿元的康佳商显项目正在洽谈落户,千亿级的新型显示产业板块呼之欲出。

    网络安全及大数据:占地40平方公里的国内首个也是唯一的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正在加紧建设,独具特色的“网络安全学院+创新产业谷”正在形成。总投资2000亿元的网络安全学院、中金数据(超算)中心等15个项目开工建设。网安产业聚集效应凸显,目前签约项目43个,协议投资总额3272亿元;注册企业84家,注册资本83.79亿元,国内网安企业前20强近半入驻,包括京东方(460亿元)、康宁(100亿元)、中金数据(105亿元)、众维亿方(210亿元)、盘古数据(124亿元)等8个投资过百亿元项目。引进以中金数据、众维亿方、盘古为代表的数据存储安全企业,打造百万台服务器的超算中心,以航天三江量子通信、北京数字认证为代表的数据传输安全企业,以中科曙光、中控智慧为代表的数据处理安全企业,以法国源讯、航天信息、技德科技、数联铭品为代表的数据应用安全企业,以京东方为代表的数据终端安全企业。此外,以安恒信息、蓝盾等为代表的知名网安培训企业先后落户。正在积极跟踪360企业安全集团研发中心、航天二院、航天三院绿盟科技华中区域总部等一批优质项目。

    新能源汽车:投资76.7亿元的中兴高能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一期1GW已投产,35亿元的中兴新材电池隔膜项目已投产,58亿元的亿纬锂能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和投资30亿元的西玛拉雅燃料电池项目正在推进。国际领先水平氢阳公司常温常压液态储氢项目已落户我区,全球首辆常温常压氢能客车已在扬子江下线。

    智能制造:投资56亿元的葛洲坝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建成投产;投资100亿元的宝龙达笔记本平板电脑及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和30亿元的上海优思、20亿元的普创天信智能终端等项目,将打造高端电子产业集群。

    大临空:三江航天、凌云科技、航鑫电子等航空航天企业迅猛发展,航达科技跻身于C919大飞机制造国家队行列。

    大健康(食品):投资100亿元的京东方大健康产业园开工建设、投资10亿元的联华高档航空食品生产基地项目、投资88亿元的华润塞力斯全国总部、投资12亿元的医疗信息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项目纷至沓来。

新零售:引进投资50亿元的京东华中总部项目、投资65亿元的MINISO名创优品一带一路生态城项目。

    (五)市场主体繁荣活跃

    外资及世界500强企业不断涌入。法国达能、益海嘉里、等3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东西湖汇聚。台资港资企业纷至沓来。亚东水泥、太平洋制罐、远东、大荣等103家港台企业落户我区。全区共有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337家。中央企业争相落户。引进中信集团、中粮集团、中石油、中石化、华润、航天科工等32家中央企业。民营经济势头强劲。良品铺子、周黑鸭、塞力斯等一批行业龙头先后上市。全区市场主体户数突破10万大关。

    (六)口岸通关便捷高效

    以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为基础,不断拓展口岸功能,打造多种口岸于一体的大通关格局。今年,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将升级为中部一次性开发面积最大的综合保税区——武汉空港综合保税区,面积3.05平方公里。通关能力持续提升。武汉海关总部位于区内,并在我区保税物流中心设立现场业务处,24小时提供通关服务。还可根据企业需要在工厂区内设立海关监管站。武汉海关在我区推行的“集中申报”改革,每年为富士康、冠捷、长飞光纤等湖北省进出口企业节约一半时间和物流成本。口岸功能日益丰富。区内已建成公路口岸、铁路口岸、B型保税口岸。武汉市将国家整车进口口岸,国家粮食、水果、肉类进口口岸布局我区,汽车整车口岸顺奸建成并通过验收,首批进口汽车搭乘中欧班列通关抵汉。保税物流中心还与天河机场合作搭建了航空虚拟口岸,实现“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虚拟空港”通关模式。大通关、大口岸促进经济外向度大幅提升,形成了TCL空调,荷贝克电源、三江进出口、金士达实业等出口型企业群。

    (七)商务成本相对低廉

    武汉的商务投资成本只有沿海地区的1/3,北京、上海的1/2。东西湖区的商务成本更有优势。一是物流成本较低。借助物流业的规模效应和多式联运的便利,铁路运输成本较武汉平均水平节省10%、公路运输成本节省 10%、江海联运成本节省15%。二是生产要素价格较优。例如区内工业和生活用水价格比武汉市其他地区低10%。三是行政事业收费少。免征39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9项工业项目落地审批收费。在武汉4000家企业对武汉投资环境的评估中,武汉临空港经开区综合排名全市第一,是武汉投资环境最优的地区。

    (八)营商环境优良

    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签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7个,协议投资总额2068亿元。工程项目实行“容缺受理”,审批事项时限平均压减17.4天,企业开办时间减至8.5天,72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协议投资总额2979亿元,是去年7倍,2017年投资56亿元的葛洲坝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实现当年洽谈、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主体完工的临空港速度,2018年投资210亿元的武汉众维亿方大数据项目从签约到开工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继葛洲坝高端装备制造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100天后,再次刷新项目建设的“临空港速度”。

    (九)人居环境舒适宜人

    我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禀赋良好,滨江滨湖、河流纵横,汉江绕城、径河穿城、府河护城。湖泊星罗棋布,水域面积占全区版图21%,100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8%。2015年第十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主会场设在我区。这里,楚风汉韵、满城绿意、梦泽水乡。区内配套设施齐备,建有华中地区唯一国际标准赛马场——东方马城、武汉规模最大的国际竞赛型标准高尔夫球场——金银湖国际高尔夫球场还有极地海洋世界、北师大临空港学校、北京鼎石国际学校、协和东西湖医院、金银湖协和国际医院等为临空港建设者提供国际同步的高品质服务和全方位的民生保障。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