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唐朝年间,襄河边一带遇到大旱,田地开裂,堰塘干涸,庄稼枯萎,连襄河也快断流。人畜饮水困难,田地无收,青黄不接,百姓生存艰困,民不聊生。百姓要活命,只有祈求老天爷降雨,于是四周老百姓聚集在河边的土嘴子上,向南方设土坛摆供果,点燃香纸蜡烛,俯首跪拜地上,一同哀呼,求佛拜神给人间赐雨。
连续三天天气仍然晴朗炎热,天空万里无云,烈日当头,地下热气蒸人,汗流浃背,人们疲惫不堪,有的站立不稳,仍虔诚地期盼上苍赐雨。这时人们看见从南方飞来一只白鹤,白鹤背上驼着一位仙人,只见白鹤在土嘴子前徐徐落下,仙人从白鹤背上走下来,询问人们为何跪拜,人们把遇上大旱的苦衷禀告仙人,仙人听后从容的把手中的大拍板举起来拜了三拜,口中不知念叨什么,忽然,只见他身边佛光四射雾气腾腾,顿时天空风雷滚滚,大雨滂沱。大旱逢雨露,万物化春风。田里的萎禾、地里的蔬菜都享受了这久违的救命甘雨,当人们拦着他询问他的尊姓大名时,他骑着白鹤,留下一句:“我乃蓝采和是也”。便飘然而去。为了感激神灵给人间赐雨,给百姓带来福音,为了纪念仙人,人们就把设坛祭神求雨,蓝采和骑白鹤落脚的土嘴子叫“白鹤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