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川娃子,在东西湖火了!

发布时间:2025-07-25 17:42   来源:东西湖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冬 杨倩   访问: 【 打印 】 【 下载 】 字号:[ ]

镜头前,巫应才的川普夹杂着乡音,额角沁着细密汗珠。恰逢“吃火锅·逗是嘞个火锅”三周年店庆,他已在直播间鏖战数小时。

从东西湖街巷小店到跨省连锁,巫应才以一口地道川渝火锅撬动全国版图。

十五家烤肉分店、核心供应链、直播带货新域,滚烫初心下,他的餐饮版图正急速扩张。

地道川渝味扎根江城

95后巫应才来自四川宜宾的大山,火锅的麻辣鲜香伴随着他的成长。父辈曾经营串串店,这份对味道的执着与对烟火气的眷恋,深深烙印在他心中。

在武汉求学期间,他敏锐地察觉到火锅市场的空白,连锁店林立,却难觅地道川渝老派火锅。于是,一个梦想悄然萌芽:将家乡那口承载记忆的老味道,带到武汉。

创业伊始,巫应才骑着电动车,在东西湖区的街巷里穿行寻觅。整整一个月,逛遍吴家山、金银湖、径河等各地。最终,他相中了烟火升腾、人流如织的吴祁街。

巫应才的川渝老派红油火锅店门庭若市。

学设计出身的他,亲自操刀店铺装修,特意“做旧”墙面,让凹凸不平的黄色墙面讲述岁月的故事。“重庆、成都最地道的火锅,都藏在巷子深处、居民楼里,那是一种抹不掉的历史感。”巫应才说道。

“吃火锅·逗是嘞个火锅”,走的是川渝老派的重油重辣路子。灵魂全牛油红锅,坚持手工古法炒制。天然辣椒在锅中翻滚,辣意缓慢释放,醇厚而不燥烈。

这份执着,甚至让他的火锅店成为武汉极少数需要提前预订锅底的火锅店。手工炒制的牛油锅底,每日限量仅100份,夏天还需耐心发酵一周。

对食材的苛求近乎偏执。店内摒弃冷冻肉卷,只选用原切肉与鲜嫩牛肉。创业初期,巫应才的足迹踏遍齐齐哈尔、哈尔滨、乌兰察布、包头,只为寻找一口顶级的牛肉。如今,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放养牛肉,每隔一日便空运抵汉。

去年贡菜风靡市场,他二话不说,直奔四川老家源头,锁定脆爽的优质贡菜。

然而,地道的川渝风味初入武汉却遭遇“水土不服”。开业前两月,门庭冷落,每月营业额仅万元左右。许多本地食客直言:太油!太辣!

面对困境,巫应才没有固执己见,而是选择俯身倾听。他根据反馈精心调整锅底,在保留川渝火锅精髓的同时,巧妙平衡辣度与油量,终于找到了契合武汉人味蕾的“黄金点”。

口碑逐渐发酵,食客从东西湖扩展到武汉三镇,如今周末高峰,单日可接待120桌,人气鼎沸。

人情温度铸就全国连锁

火锅店的温度,不仅在于翻滚的红油,更在于流淌的人情味。

非繁忙时段,巫应才常化身为美食向导,为顾客细说菜品特色与涮煮秘诀。常客的偏好,他和服务员都默默记在心里。贴心提醒顾客避免点菜过量,若有客人实在点多想退菜,巫应才坚持“出了厨房不回收”的原则,宁愿免费相赠。

巫应才查看食材新鲜度。

这份真诚换来了深厚情谊。2022年店铺因故停业两月,竟有老顾客主动要求充值3000元,只为助他渡过难关,这份雪中送炭的情义令他至今动容。

“先服务好员工,员工才能服务好顾客。”巫应才深谙此道,他给予员工分红、五险一金及15薪的优厚待遇。

“多分利润给员工,培养好他们的服务意识,未来才能把优秀人才输送到更多分店。”这种共赢理念,成为其事业扩张的坚实基石。

凭借东西湖首店的成功经验和良好口碑,巫应才的餐饮版图迅速扩展。2023年,光谷分店顺利开业。

去年,他不仅成立了餐饮管理公司,更依托东西湖强大的物流网络,在革新大道建立起核心配送中心。如今,他以技术输出的模式,成功扶持了省内武汉、宜昌、孝感乃至省外的十几家餐饮伙伴。

敏锐的商业嗅觉让巫应才不断跨界探索。去年与人合伙在吴家山开设的自助烧烤店,凭借火锅店积累的运营经验再次引爆市场。

然而当经营理念出现分歧时,他和团队果断选择自立门户,创立了高品质烤肉品牌“名家大作”。仅仅一年,“名家大作”已在武汉、广州、郑州等地开出15家分店,今年目标剑指30家。

前年,巫应才一头扎进直播带货的新领域,并坚持至今。近日恰逢火锅店三周年庆,镜头前的他每天直播数小时,普通话里不时蹦出的地道四川话,既亲切又充满活力。

当被问及创业心得时,这位年轻的餐饮掌舵人目光坚定:“我始终相信,真正的成功绝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时间打磨、需要耐心守候、需要不懈的汗水浇灌。”

扫码查看手机版

[打印] [收藏]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95后川娃子,在东西湖火了!

发布时间: 2025-07-25 17:42

来源: 东西湖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 李冬 杨倩    访问:

镜头前,巫应才的川普夹杂着乡音,额角沁着细密汗珠。恰逢“吃火锅·逗是嘞个火锅”三周年店庆,他已在直播间鏖战数小时。

从东西湖街巷小店到跨省连锁,巫应才以一口地道川渝火锅撬动全国版图。

十五家烤肉分店、核心供应链、直播带货新域,滚烫初心下,他的餐饮版图正急速扩张。

地道川渝味扎根江城

95后巫应才来自四川宜宾的大山,火锅的麻辣鲜香伴随着他的成长。父辈曾经营串串店,这份对味道的执着与对烟火气的眷恋,深深烙印在他心中。

在武汉求学期间,他敏锐地察觉到火锅市场的空白,连锁店林立,却难觅地道川渝老派火锅。于是,一个梦想悄然萌芽:将家乡那口承载记忆的老味道,带到武汉。

创业伊始,巫应才骑着电动车,在东西湖区的街巷里穿行寻觅。整整一个月,逛遍吴家山、金银湖、径河等各地。最终,他相中了烟火升腾、人流如织的吴祁街。

巫应才的川渝老派红油火锅店门庭若市。

学设计出身的他,亲自操刀店铺装修,特意“做旧”墙面,让凹凸不平的黄色墙面讲述岁月的故事。“重庆、成都最地道的火锅,都藏在巷子深处、居民楼里,那是一种抹不掉的历史感。”巫应才说道。

“吃火锅·逗是嘞个火锅”,走的是川渝老派的重油重辣路子。灵魂全牛油红锅,坚持手工古法炒制。天然辣椒在锅中翻滚,辣意缓慢释放,醇厚而不燥烈。

这份执着,甚至让他的火锅店成为武汉极少数需要提前预订锅底的火锅店。手工炒制的牛油锅底,每日限量仅100份,夏天还需耐心发酵一周。

对食材的苛求近乎偏执。店内摒弃冷冻肉卷,只选用原切肉与鲜嫩牛肉。创业初期,巫应才的足迹踏遍齐齐哈尔、哈尔滨、乌兰察布、包头,只为寻找一口顶级的牛肉。如今,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放养牛肉,每隔一日便空运抵汉。

去年贡菜风靡市场,他二话不说,直奔四川老家源头,锁定脆爽的优质贡菜。

然而,地道的川渝风味初入武汉却遭遇“水土不服”。开业前两月,门庭冷落,每月营业额仅万元左右。许多本地食客直言:太油!太辣!

面对困境,巫应才没有固执己见,而是选择俯身倾听。他根据反馈精心调整锅底,在保留川渝火锅精髓的同时,巧妙平衡辣度与油量,终于找到了契合武汉人味蕾的“黄金点”。

口碑逐渐发酵,食客从东西湖扩展到武汉三镇,如今周末高峰,单日可接待120桌,人气鼎沸。

人情温度铸就全国连锁

火锅店的温度,不仅在于翻滚的红油,更在于流淌的人情味。

非繁忙时段,巫应才常化身为美食向导,为顾客细说菜品特色与涮煮秘诀。常客的偏好,他和服务员都默默记在心里。贴心提醒顾客避免点菜过量,若有客人实在点多想退菜,巫应才坚持“出了厨房不回收”的原则,宁愿免费相赠。

巫应才查看食材新鲜度。

这份真诚换来了深厚情谊。2022年店铺因故停业两月,竟有老顾客主动要求充值3000元,只为助他渡过难关,这份雪中送炭的情义令他至今动容。

“先服务好员工,员工才能服务好顾客。”巫应才深谙此道,他给予员工分红、五险一金及15薪的优厚待遇。

“多分利润给员工,培养好他们的服务意识,未来才能把优秀人才输送到更多分店。”这种共赢理念,成为其事业扩张的坚实基石。

凭借东西湖首店的成功经验和良好口碑,巫应才的餐饮版图迅速扩展。2023年,光谷分店顺利开业。

去年,他不仅成立了餐饮管理公司,更依托东西湖强大的物流网络,在革新大道建立起核心配送中心。如今,他以技术输出的模式,成功扶持了省内武汉、宜昌、孝感乃至省外的十几家餐饮伙伴。

敏锐的商业嗅觉让巫应才不断跨界探索。去年与人合伙在吴家山开设的自助烧烤店,凭借火锅店积累的运营经验再次引爆市场。

然而当经营理念出现分歧时,他和团队果断选择自立门户,创立了高品质烤肉品牌“名家大作”。仅仅一年,“名家大作”已在武汉、广州、郑州等地开出15家分店,今年目标剑指30家。

前年,巫应才一头扎进直播带货的新领域,并坚持至今。近日恰逢火锅店三周年庆,镜头前的他每天直播数小时,普通话里不时蹦出的地道四川话,既亲切又充满活力。

当被问及创业心得时,这位年轻的餐饮掌舵人目光坚定:“我始终相信,真正的成功绝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时间打磨、需要耐心守候、需要不懈的汗水浇灌。”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