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湖这些地方,大变样!

发布时间:2025-10-23 09:13   来源:东西湖区融媒体中心 东西湖区城管执法局   作者:徐卉婷 汪玉平 万婷   访问: 【 打印 】 【 下载 】 字号:[ ]

过去,大家每天上下班经过的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路、进出城道路沿线及入城口,可能是无人问津的“闲置地”或环境整治的“顽疾”。

今年以来,东西湖区通过一系列匠心独运的“微改造”与“精提升”,将这些“痛点”转化为“亮点”,让市民从“绕着走”变成了“抢着来”。

今天,就带大家看看东西湖区“四线一口”如何点石成金?

口袋公园的“小确幸”

“这变化,真真切切看得见、摸得着,更暖到了咱们心坎里!”提起家门口新建不久的口袋公园,居民们赞不绝口。

将军路华星融城旁的姑李路游园,一年前曾是紧邻三环线的渣土车停车场。东西湖区城管执法局联合多部门将其纳入“四线一口”小微空间改造计划,以“见缝插绿、因地制宜”为核心,化弊为利。

改造后,10000平方米的游园(约1.5个足球场大)种植了17种景观乔、灌木,铺设草坪4400余平方米,并配备便民座椅、垃圾容器、太阳能庭院灯等设施,不仅有效隔音降噪,更成了居民休闲打卡的好去处。爹爹婆婆们坐在便民椅上歇脚,男女老少饭后茶余,全“抢着来”!

口袋公园带来的幸福感不止一处。

慈惠街的网船湾公园,仅用两个月时间,便从一块没人管的闲置空地,摇身一变为周边850户居民的“运动乐园”。今年8月中下旬,网船湾公园正式亮相,就迅速吸引附近居民。该公园地处三环线进出口旁,东邻硚口区,南望汉江,北接长青街,总面积约3.4万平方米,是一个集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口袋公园。

航拍网船湾公园。

此前,区城管执法局与慈惠街综合执法中心通力协作,联合环卫公司、沙咀社区,对该区域进行了多轮集中“清障”。新建的篮球场、羽毛球场一开放,便成为居民们的热门“打卡点”。

上班走“花路”

“很期待明年再看到粉色的月见草花海!”市民李先生的期待,源于今年五月份,黄塘湖公园沿湖岸线的华丽转身。

今年“五一”期间,黄塘湖公园沿湖岸线绽放的1万平方米月见草花海,如一条粉紫色毛毯铺展在城市间,吸引无数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漫步黄塘湖公园,水清岸绿,繁花似锦,惬意无比。

从春有月见草,到夏有向日葵,走“花路”成为东西湖的独有浪漫。

武汉“西大门”东西湖收费站,连接多条重要交通线路,是展现东西湖风貌的“重要窗口”。数月前,收费站与新沟镇波天湖南路之间还是杂草丛生的闲置地块。今年7月,通过综合整治与绿化提档升级,这里变身40亩向日葵花海。

东西湖收费站旁盛开的向日葵。

“园区上班的职工,经常趁休息时间出来散步拍照,心情愉悦了,工作干劲也更足了。”附近乐歌武汉东西湖物流园负责人程勇笑着说。

在东西湖区,“花路”带来的惊喜不止于视觉享受。

黄塘湖公园一侧的武孝城际铁路下,将军路街“共享菜园”让居民王燕圆了“采菊东篱下”的田园梦。

位于武孝城际铁路桥下的“共享菜园”。

今年3月,她租下60平方米的地块,亲手种植了辣椒、秋葵、番茄等10余种蔬菜。王燕说:“自己种的菜带着泥土香,吃起来格外安心!”

据悉,该共享菜园不仅配备了容量达10吨的水箱、自来水管和抽水泵,将军路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还聘请了第三方,指导种菜居民按照《共享菜园管理制度》种植蔬果。

“堵”变“暖”空间焕新

常青花园S18机场高速段下方,曾是老旧破损的转角围墙和遮挡视线的电力环网箱柜。而不久前,市民驾车经过常青花园的S18机场高速段时,发现这里出现了一条美丽的金色灯带——“腾飞临空港,幸福新常青”几个醒目的大字,点亮了居民夜晚回家的路。

旧围墙换新颜。(通讯员供图)

紧邻S18机场高速、S19机场二高速的常青花园,已将秩序规范变成了市民眼中的美景。

在轻工大学地铁站,分色管理实施半年以来,得到了不少居民和武汉轻工大学学生的夸赞。停车线根据颜色分为白、黄、蓝三色,白色区域停放居民非机动车,黄色、蓝色区域停放共享单车。

常青花园轻工大地铁站口“分色管理”停车。(通讯员供图)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全区20个轨道交通站点的78个出入口停车秩序实行“三级管理”模式。在金山大道沿线,不仅实施分区划线、分色管理,明确居民电动车与共享单车的停放区域;早晚高峰时段,城管人员、志愿者及单车企业工作人员还会现场引导;此外,还通过设置降坡口、复合利用周边绿地、改造桥下空间等多种途径,增加停车容量。“现在停车有章法,找车也方便,人行道终于不堵了!”

如果说城区地铁沿线的改造聚焦于“秩序之美”,那么硚孝高速东山互通桥下的蜕变则演绎了“生态之变”。

这里曾是“四线一口”环境整治的“硬骨头”,多种违规问题叠加。通过区城管局、东山街道和湖北联合交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圆桌会议”,各方决定将88亩“灰色空间”改造为标准化苗圃基地。

桥下的东山花境苗木生产基地。

在苗圃基地的绿植“ICU”,植物经“抢救”,一个星期左右就可“出院”并重新投入使用。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模式预估可降低景观维护成本达40%。

据了解,东西湖区还将聚焦全区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在确保高铁运行安全的前提下,着力优化铁路沿线空间结构、推进补植增绿,同时改善道路交通、完善公共配套,扎实推动各项整治任务落地见效,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扫码查看手机版

[打印] [收藏]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东西湖这些地方,大变样!

发布时间: 2025-10-23 09:13

来源: 东西湖区融媒体中心 东西湖区城管执法局    作者: 徐卉婷 汪玉平 万婷    访问:

过去,大家每天上下班经过的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路、进出城道路沿线及入城口,可能是无人问津的“闲置地”或环境整治的“顽疾”。

今年以来,东西湖区通过一系列匠心独运的“微改造”与“精提升”,将这些“痛点”转化为“亮点”,让市民从“绕着走”变成了“抢着来”。

今天,就带大家看看东西湖区“四线一口”如何点石成金?

口袋公园的“小确幸”

“这变化,真真切切看得见、摸得着,更暖到了咱们心坎里!”提起家门口新建不久的口袋公园,居民们赞不绝口。

将军路华星融城旁的姑李路游园,一年前曾是紧邻三环线的渣土车停车场。东西湖区城管执法局联合多部门将其纳入“四线一口”小微空间改造计划,以“见缝插绿、因地制宜”为核心,化弊为利。

改造后,10000平方米的游园(约1.5个足球场大)种植了17种景观乔、灌木,铺设草坪4400余平方米,并配备便民座椅、垃圾容器、太阳能庭院灯等设施,不仅有效隔音降噪,更成了居民休闲打卡的好去处。爹爹婆婆们坐在便民椅上歇脚,男女老少饭后茶余,全“抢着来”!

口袋公园带来的幸福感不止一处。

慈惠街的网船湾公园,仅用两个月时间,便从一块没人管的闲置空地,摇身一变为周边850户居民的“运动乐园”。今年8月中下旬,网船湾公园正式亮相,就迅速吸引附近居民。该公园地处三环线进出口旁,东邻硚口区,南望汉江,北接长青街,总面积约3.4万平方米,是一个集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口袋公园。

航拍网船湾公园。

此前,区城管执法局与慈惠街综合执法中心通力协作,联合环卫公司、沙咀社区,对该区域进行了多轮集中“清障”。新建的篮球场、羽毛球场一开放,便成为居民们的热门“打卡点”。

上班走“花路”

“很期待明年再看到粉色的月见草花海!”市民李先生的期待,源于今年五月份,黄塘湖公园沿湖岸线的华丽转身。

今年“五一”期间,黄塘湖公园沿湖岸线绽放的1万平方米月见草花海,如一条粉紫色毛毯铺展在城市间,吸引无数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漫步黄塘湖公园,水清岸绿,繁花似锦,惬意无比。

从春有月见草,到夏有向日葵,走“花路”成为东西湖的独有浪漫。

武汉“西大门”东西湖收费站,连接多条重要交通线路,是展现东西湖风貌的“重要窗口”。数月前,收费站与新沟镇波天湖南路之间还是杂草丛生的闲置地块。今年7月,通过综合整治与绿化提档升级,这里变身40亩向日葵花海。

东西湖收费站旁盛开的向日葵。

“园区上班的职工,经常趁休息时间出来散步拍照,心情愉悦了,工作干劲也更足了。”附近乐歌武汉东西湖物流园负责人程勇笑着说。

在东西湖区,“花路”带来的惊喜不止于视觉享受。

黄塘湖公园一侧的武孝城际铁路下,将军路街“共享菜园”让居民王燕圆了“采菊东篱下”的田园梦。

位于武孝城际铁路桥下的“共享菜园”。

今年3月,她租下60平方米的地块,亲手种植了辣椒、秋葵、番茄等10余种蔬菜。王燕说:“自己种的菜带着泥土香,吃起来格外安心!”

据悉,该共享菜园不仅配备了容量达10吨的水箱、自来水管和抽水泵,将军路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还聘请了第三方,指导种菜居民按照《共享菜园管理制度》种植蔬果。

“堵”变“暖”空间焕新

常青花园S18机场高速段下方,曾是老旧破损的转角围墙和遮挡视线的电力环网箱柜。而不久前,市民驾车经过常青花园的S18机场高速段时,发现这里出现了一条美丽的金色灯带——“腾飞临空港,幸福新常青”几个醒目的大字,点亮了居民夜晚回家的路。

旧围墙换新颜。(通讯员供图)

紧邻S18机场高速、S19机场二高速的常青花园,已将秩序规范变成了市民眼中的美景。

在轻工大学地铁站,分色管理实施半年以来,得到了不少居民和武汉轻工大学学生的夸赞。停车线根据颜色分为白、黄、蓝三色,白色区域停放居民非机动车,黄色、蓝色区域停放共享单车。

常青花园轻工大地铁站口“分色管理”停车。(通讯员供图)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全区20个轨道交通站点的78个出入口停车秩序实行“三级管理”模式。在金山大道沿线,不仅实施分区划线、分色管理,明确居民电动车与共享单车的停放区域;早晚高峰时段,城管人员、志愿者及单车企业工作人员还会现场引导;此外,还通过设置降坡口、复合利用周边绿地、改造桥下空间等多种途径,增加停车容量。“现在停车有章法,找车也方便,人行道终于不堵了!”

如果说城区地铁沿线的改造聚焦于“秩序之美”,那么硚孝高速东山互通桥下的蜕变则演绎了“生态之变”。

这里曾是“四线一口”环境整治的“硬骨头”,多种违规问题叠加。通过区城管局、东山街道和湖北联合交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圆桌会议”,各方决定将88亩“灰色空间”改造为标准化苗圃基地。

桥下的东山花境苗木生产基地。

在苗圃基地的绿植“ICU”,植物经“抢救”,一个星期左右就可“出院”并重新投入使用。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模式预估可降低景观维护成本达40%。

据了解,东西湖区还将聚焦全区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在确保高铁运行安全的前提下,着力优化铁路沿线空间结构、推进补植增绿,同时改善道路交通、完善公共配套,扎实推动各项整治任务落地见效,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