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武汉召开新闻发布会,事关东西湖......

发布时间:2025-10-14 17:31   来源:东西湖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   访问: 【 打印 】 【 下载 】 字号:[ ]

今日上午10:00,武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介绍“武汉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相关情况,东西湖区就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回答记者提问。

问:您好,请问东西湖作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地,如何系统提升陆港枢纽功能?谢谢!

答:“十四五”期间,我们聚焦武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国际陆港建设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和系列成效。下面,围绕三个方面作简要介绍。

系统提升枢纽功能,辐射能力逐步增强。建设枢纽,2021年获批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2025年获批建设中欧班列华中区域集结中心,吴家山国际陆港成为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加密通道,中欧班列年开行量稳定在千列以上,通达全球120个城市,创新构建“中欧班列+江海联运”模式,与阳逻港、钦州港等重要港口实现高效联动与功能互补,有效打通四向开放通道。拓展空间,在陆港附近新增规划用地1500亩,支持多式联运、供应链组织、大宗商品贸易等产业发展。优化服务,与汉口海关深度合作,全面进驻,率先探索湖北省首票运用分类监管“区内直转”模式,整体通关效率提升5倍。系列关键举措,为武汉加快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提供了坚实支撑和有力保障。

全面构建集疏运体系,通行效率显著提升。公路方面,G107快速化改造工程、金山大道西延线即将通车,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600公里。水路方面,青锋港(一期)建成试运行,新增吞吐能力350万吨,舵落口港改造稳步推进。铁路方面,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新增1条线束,年作业能力达80万标箱,铁路口岸监管区扩建至7万平方米,年作业能力达2000列。铁路场站与物流园区、港口码头协同联动不断增强,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出大运量、高效率、低成本运输方式的核心作用,为枢纽能级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积极推进产业融合,枢纽经济持续壮大。适铁适港产业聚集,江丰电子、芯丰精密、宝龙达、TCL、创维等一批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企业相继落户;良品铺子、周黑鸭、天济等食品大健康龙头企业持续壮大。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汉欧、京东、顺丰、中通等现代化物流园区陆续建成投用,全区交通运输市场主体突破5800家,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239家,仓储面积超500万平方米,均居全市首位。枢纽经济显著提升,2024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实现146.6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15%。形成“枢纽带动产业、产业反哺枢纽”的良性循环,为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交出了答卷、提供了方案。

当前,中欧班列华中区域集结中心正在加快建设,作为核心承载区,东西湖将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一是完善枢纽节点,强健筋骨,提升基础设施能级。二是强化集疏运体系,畅通血脉,实现物流高效衔接。三是推动降本增效,数智赋能,促进枢纽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班列联通欧亚,枢纽撬动全局。我们将以枢纽为支点,聚力产城融合,筑梦“中国网谷”,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贡献临空港力量。谢谢!

扫码查看手机版

[打印] [收藏]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刚刚,武汉召开新闻发布会,事关东西湖......

发布时间: 2025-10-14 17:31

来源: 东西湖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    访问:

今日上午10:00,武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介绍“武汉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相关情况,东西湖区就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回答记者提问。

问:您好,请问东西湖作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地,如何系统提升陆港枢纽功能?谢谢!

答:“十四五”期间,我们聚焦武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国际陆港建设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和系列成效。下面,围绕三个方面作简要介绍。

系统提升枢纽功能,辐射能力逐步增强。建设枢纽,2021年获批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2025年获批建设中欧班列华中区域集结中心,吴家山国际陆港成为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加密通道,中欧班列年开行量稳定在千列以上,通达全球120个城市,创新构建“中欧班列+江海联运”模式,与阳逻港、钦州港等重要港口实现高效联动与功能互补,有效打通四向开放通道。拓展空间,在陆港附近新增规划用地1500亩,支持多式联运、供应链组织、大宗商品贸易等产业发展。优化服务,与汉口海关深度合作,全面进驻,率先探索湖北省首票运用分类监管“区内直转”模式,整体通关效率提升5倍。系列关键举措,为武汉加快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提供了坚实支撑和有力保障。

全面构建集疏运体系,通行效率显著提升。公路方面,G107快速化改造工程、金山大道西延线即将通车,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600公里。水路方面,青锋港(一期)建成试运行,新增吞吐能力350万吨,舵落口港改造稳步推进。铁路方面,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新增1条线束,年作业能力达80万标箱,铁路口岸监管区扩建至7万平方米,年作业能力达2000列。铁路场站与物流园区、港口码头协同联动不断增强,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出大运量、高效率、低成本运输方式的核心作用,为枢纽能级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积极推进产业融合,枢纽经济持续壮大。适铁适港产业聚集,江丰电子、芯丰精密、宝龙达、TCL、创维等一批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企业相继落户;良品铺子、周黑鸭、天济等食品大健康龙头企业持续壮大。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汉欧、京东、顺丰、中通等现代化物流园区陆续建成投用,全区交通运输市场主体突破5800家,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239家,仓储面积超500万平方米,均居全市首位。枢纽经济显著提升,2024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实现146.6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15%。形成“枢纽带动产业、产业反哺枢纽”的良性循环,为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交出了答卷、提供了方案。

当前,中欧班列华中区域集结中心正在加快建设,作为核心承载区,东西湖将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一是完善枢纽节点,强健筋骨,提升基础设施能级。二是强化集疏运体系,畅通血脉,实现物流高效衔接。三是推动降本增效,数智赋能,促进枢纽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班列联通欧亚,枢纽撬动全局。我们将以枢纽为支点,聚力产城融合,筑梦“中国网谷”,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贡献临空港力量。谢谢!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