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杜公湖还笼罩在薄雾中,湖畔的杜公湖生态养殖园,80亩樟树林里已传来此起彼伏的鸡鸣声。
一群群毛色鲜亮的江汉鸡,或在林间悠闲觅食,或在枝头引吭高歌,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
“咯咯咯……”随着一阵熟悉的呼唤声,皮肤黝黑的养殖户殷洪波,提着饲料桶走进树林,鸡群立即围拢过来,“这里实行‘一天一餐制’,其余时间让它们自由觅食。”
时间回溯到2008年,当时还是浙江某养殖场技术员的殷洪波,发现土鸡蛋能在当地卖到20元/13个的高价。“算下来,每颗蛋只卖8毛钱都能翻倍赚。”这笔账让殷洪波毅然返回家乡孝感创业。从最初养殖三黄鸡年入十余万,到2011年转型养殖特色江汉鸡,殷洪波逐步摸索出一条生态养殖的致富路。
养殖园的鸡。
今年3月,经同学推荐,殷洪波在东西湖考察时,一眼就相中了柏泉街这片80亩的樟树林。“树冠相连形成天然屏障,林下空间开阔,简直是生态养殖的‘风水宝地’。”于是,他立即将养殖基地搬迁至此。
东西湖融媒记者注意到,与传统养鸡场不同,这里的鸡舍隐于林间,不仅没有异味,反而飘散着谷壳清香。“这可是我的‘秘密武器’。”殷洪波介绍,通过在垫料中添加特殊益生菌,可分解鸡粪有机物,既除异味又抑制病菌。
一天一餐制喂鸡。
更令人称奇的是,林间还种植着成片麦冬。“这是特意为鸡种的中草药。”殷洪波随手抓起一只鸡展示:“看这第五脚趾,只有跑地鸡才长得出来。”据他介绍,用艾叶、菊花等煮水喂鸡,配合林间自由采食,能使鸡群免疫力显著提升。
“我们坚持‘315’养殖模式。”殷洪波解释,即一亩林地养50只鸡,365天为一个周期。这种密度既保证鸡群活动空间,又维持生态平衡。鸡群啄食害虫,粪便反哺林地,形成良性循环。
养殖园内种植的中草药麦冬。
据了解,养殖园培育的首批公鸡,预计今年中秋节前就能上市。“5个月大的公鸡约3.5斤重,最适合做板栗烧鸡。”殷洪波说。
采访间,殷洪波的手机提示音不时响起,这是社区团购订单纷至沓来。殷洪波表示,除生态鸡外,养殖园的鸡蛋更是供不应求,高峰期日产3000枚,常常是上架即“日光”。
殷红波在鸡舍内捡鸡蛋。
为给养殖园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今年3月,柏泉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协助殷洪波完成了鸡舍建设、围栏搭建等基础设施工作,还帮助改造了水电系统;5月,面对突如其来的水管破裂问题,公司迅速组织抢修,保障了养殖园的正常用水。
“养殖园未来将扩大到160亩!”站在二期工程规划图前,殷洪波信心满满。他表示,将始终坚持生态养殖理念,不辜负东西湖一方水土,“想用实践和效果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