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市场对蔬菜、鲜鱼等农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今年,我区共有7家农产品经营主体入围2025年冬储春供单位,总储备任务达135万公斤。
活鱼起网 鲜美送到家门口
“起网了!”1月16日上午8点,在国家万亩渔业绿色循环试点基地,鳊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水产被“一网打尽”,记者看到个头最大的鲜鱼要数又称为胖头鱼的鳙鱼,一条约有20斤,十分肥美。
水质清澈的国家万亩渔业绿色循环试点基地迎来丰收。
“胖头鱼火锅、风干腊青鱼、清蒸鳊鱼……都是湖北人过年时爱吃的菜,临近春节,我们每天起网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武汉晟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工程师程俊介绍,目前每天起网的数量约在10万斤,主要为大白刁、四大家鱼。
肥美的东西湖鲜鱼广受全国市场欢迎。
除了供应本地市场,国家万亩渔业绿色循环试点基地的鲜鱼还被大量供应至重庆、山西、广州等省外城市。经销商刘志云当天7点就赶到了起网现场,为的就是抢先将鲜鱼装上运输车。
“这里临近府河,水质条件好,喂的饲料也好,鱼的口感不错,很受市场欢迎。”刘志云介绍,自己从事水产销售已经有30年时间,作为鱼米之乡,湖北的鱼畅销全国,基本有吃鱼的地方就会有湖北鱼,今天他订购的3万斤鲜鱼装车后,将马上发往山西。
当天上午,武汉农业检测中心工作人员在基地内同步开展抽检工作,抽取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鳊鱼等武汉市面上最常见的5个鱼类品种,在东西湖区公共检测中心进行快速检测,检测内容包括孔雀石绿、氯霉素、呋喃妥因、呋喃它酮、呋喃唑酮、呋喃西林等鱼药残留情况,检测结果表明,检测样品全部合格。
国家万亩渔业绿色循环试点基地占地面积2.3万亩,已有1.24万亩水域面积投产,是全国渔业标准化、智能化养殖高地,全年产量可达2000万斤,实现武汉市民15天的水产保供,让市民实现“鲜鱼自由”。
程俊介绍,根据2025年冬储春供物资储备任务要求,武汉晟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鲜鱼储备任务为20万斤,除了常见的四大家鱼,还有长吻鮠、大白刁、黄鳝鱼等长江名特优多样化水产品,能满足市民从常规到高端的消费需求。
新鲜直采 东西湖时蔬直达餐桌
当天下午1点,在武汉汇春名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净菜车间,同样是一片忙碌景象,工作人员正在对土豆、莴苣、小米椒、小白菜、胡萝卜等蔬菜进行净菜加工,进场的蔬菜依次完成冲洗、削皮、清洗、切片等工序,随后通过抽真空的方式进行包装,接下来它们将通过冷链物流车送往市内的餐饮客户。
净菜处理车间。
在毛菜车间里,大白菜、小白菜、茄子、白萝卜等蔬菜正在进行分拣,去掉破损叶面,清理掉泥土,工作人员将品质最好的蔬菜进行打包、称重,随后将其装车发往商超、食堂等客户群体。
工作人员悉心分拣品质最好的蔬菜供应市场。
“包括净菜、毛菜在内,我们每天供应的蔬菜有400多吨,品种则有百余种。”武汉汇春名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张罗帅介绍,除了自有种植基地1000亩,基地还通过与周边农户合作、原产地调拨等方式进行蔬菜供应,利用自有冷链配送物流,发挥集采优势、渠道优势,将优质、优价、安全蔬菜直接供应到居民手中。
除了是2025年冬储春供单位,汇春合作社也是武汉市“菜篮子”工程承办企业,为保障春节前后的蔬菜供应充足、品种丰富、价格平稳,合作社按照滚动式储备方式,提前做好每天的蔬菜储备和供应计划,做到蔬菜“有进有出”,保障在恶劣天气出现时,冬储菜能应急供应。
工作人员正在对土豆进行净菜加工。
“每分拣完一批,我们就马上发车一批,确保时蔬能在最新鲜的时候送到消费者手中。”张罗帅介绍,目前蔬菜需求量大,合作社根据商超、食堂、餐饮店等不同客户的到货时间需求,安排白班分拣和夜班分拣,累计为周边村民提供了50余个工作岗位,此外,每日进出的蔬菜都会进行质量安全检测并出具相关报告,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据东西湖区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东西湖在园蔬菜面积约3万亩,日均可采上市量约1200吨,通过及时投放市场,可切实保障“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