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山街道,2000亩鱼塘正经历一场科技革命。湖北鱼之元渔业有限公司(下称鱼之元)通过“大塘改小塘、分级精养、数据管控”创新管养方式,让传统渔业生产走向精准化、智能化的“车间化”生产模式。
鱼之元认为,这一模式的核心是基础建设标准化——它是产业标准体系构建的基础,也是提高农业技术可复制性的必要措施,更是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先决条件。
区农业农村局资料显示,目前,鱼之元的杂交黄颡鱼“黄优”系列和马口鱼苗种产能,已跃居全国细分市场最前列。
生产负责人吴爱明介绍,鱼之元的池塘全面开展标准化改造,设备完善、分工明确:5-10亩的池塘用于遗传育种及亲本培育;10-20亩的池塘用于各种规格的苗种生产;20-25亩的池塘用于商品鱼健康养殖示范。此外,增氧机按0.75kW/亩的标准配置,风送式投饵机、散装料智能投喂设备等也均严格按标准配备。
捕捞准备售卖的商品黄颡鱼。
科技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鱼之元主营产品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GS-02-001-2018),于2019年获国家水产新品种认证,已成为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典型成功案例。2024年,随着杂交黄颡鱼“黄优2号”和“全雄”马口鱼制种方法的发明专利获批,鱼之元现代化渔业产业基地再次走在成果转化与良种良法技术集成创新的最前列。基地负责人透露,“黄优2号”的应用推广,将使黄颡鱼养殖效益提升约15%。
基地鱼塘。
在东西湖区,随着渔业机械化程度的快速提升,从业者的劳动方式与效率发生了明显改变。鱼之元养殖基地,大于20亩的池塘全面配备自动投喂系统,本区生产的风送投饵机及来自广东的新型装备散装料塔,使每日10吨膨化饲料的投喂,变得轻松而精准。通过手机APP,管理人员可实时监控塘口状况,系统遇故障自动报警定位,投喂效率达到100亩/人。
“我们正构建从育种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质量控制体系。”鱼之元研发负责人表示,“种业科技引领——投入品规范化——养殖端现代化”的产业链融合发展新局面,将在这里实现。2025年度,基地供应小规格苗种1.2亿尾,大规格苗种30万kg,商品鱼100万kg,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