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路径

发布时间:2025-08-05 08:40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刘司可   访问: 【 打印 】 【 下载 】 字号:[ ]

全面深化改革是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发展民营经济、增强人才创新动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法治建设与打造开放新高地是持续推进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水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路径。

更好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内卷式竞争现象,部分民营企业缺乏发展信心,民间投资领域存在低迷情绪。面对经济新常态中的新情况,更加需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扩大民营经济的投资领域,深入实施负面清单制度,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多选择与出路。完善和落实民营经济参与国家重大战略的体制机制,挖掘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本土民营企业和企业家,鼓励和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激励更多湖北民营企业“走出去”。保护企业家的发展热情,保持清新健康和高效协同的亲清政商关系,激发企业家的家国情怀与建功立业的精神信仰。

为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湖北高校院所云集,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但仍然存在较明显的人才流失现象。创新生态链的形成,不仅需要畅通的体制机制,更离不开人才的主导作用,只有人才的内生动力被充分调动,才能充分释放创新平台的发展作用。为此,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政策,将人才政策是否有效落实作为政府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评价标准,并充分考量人才满意度的反馈情况。围绕住房、社保、生育、教育、养老等方面持续提供政策助力,形成更加友好的人才政策支持体系。

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中国现有中等收入群体大约4亿人,而要实现更加合理的橄榄型人口分布,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蓝领劳动者是成长为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潜力人群。新时代蓝领主要是指动手操作与知识技能相结合而形成的劳动者群体,他们广泛分布在生产制造、商业服务、公共事业及“三农”领域。蓝领虽然承担了较为繁重的劳动工作,但是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仍然偏低。未来应在制度设计、产业结构、社会适应、科技创新、文化教育等方面协同促进新时代蓝领成长与发展。

有效发挥法治在数智时代的积极作用

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的爆炸式发展,催生出了很多新兴领域与新工作岗位,大量劳动者加入到新业态就业领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矛盾,然而平台用工等新型劳动关系也为法治保障与制度建设提出新的挑战。有效规范新就业形态中不同的用工方式,运用多种法治化手段健全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制度。同时,尽可能扫除制约新业态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新兴行业准入机制,为新业态发展营造优良的法治环境。

高质量打造开放新高地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湖北应持续深化自贸区创新发展,在不沿边、不靠海的情况下,充分借助花湖国际机场、天河机场、武汉新港等交通枢纽资源,探索将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升级为内陆自由贸易港,为湖北高水平开放争取更多发展机遇。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格局下,扩大内需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时代命题,湖北在持续打造武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上,还需将更多注意力放在襄阳、宜昌、荆州等重点城市上,形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与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发展的消费市场新格局。

(作者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全面深化改革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扫码查看手机版

[打印] [收藏]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高水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路径

发布时间: 2025-08-05 08:40

来源: 湖北日报    作者: 刘司可    访问:

全面深化改革是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发展民营经济、增强人才创新动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法治建设与打造开放新高地是持续推进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水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路径。

更好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内卷式竞争现象,部分民营企业缺乏发展信心,民间投资领域存在低迷情绪。面对经济新常态中的新情况,更加需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扩大民营经济的投资领域,深入实施负面清单制度,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多选择与出路。完善和落实民营经济参与国家重大战略的体制机制,挖掘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本土民营企业和企业家,鼓励和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激励更多湖北民营企业“走出去”。保护企业家的发展热情,保持清新健康和高效协同的亲清政商关系,激发企业家的家国情怀与建功立业的精神信仰。

为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湖北高校院所云集,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但仍然存在较明显的人才流失现象。创新生态链的形成,不仅需要畅通的体制机制,更离不开人才的主导作用,只有人才的内生动力被充分调动,才能充分释放创新平台的发展作用。为此,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政策,将人才政策是否有效落实作为政府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评价标准,并充分考量人才满意度的反馈情况。围绕住房、社保、生育、教育、养老等方面持续提供政策助力,形成更加友好的人才政策支持体系。

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中国现有中等收入群体大约4亿人,而要实现更加合理的橄榄型人口分布,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蓝领劳动者是成长为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潜力人群。新时代蓝领主要是指动手操作与知识技能相结合而形成的劳动者群体,他们广泛分布在生产制造、商业服务、公共事业及“三农”领域。蓝领虽然承担了较为繁重的劳动工作,但是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仍然偏低。未来应在制度设计、产业结构、社会适应、科技创新、文化教育等方面协同促进新时代蓝领成长与发展。

有效发挥法治在数智时代的积极作用

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的爆炸式发展,催生出了很多新兴领域与新工作岗位,大量劳动者加入到新业态就业领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矛盾,然而平台用工等新型劳动关系也为法治保障与制度建设提出新的挑战。有效规范新就业形态中不同的用工方式,运用多种法治化手段健全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制度。同时,尽可能扫除制约新业态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新兴行业准入机制,为新业态发展营造优良的法治环境。

高质量打造开放新高地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湖北应持续深化自贸区创新发展,在不沿边、不靠海的情况下,充分借助花湖国际机场、天河机场、武汉新港等交通枢纽资源,探索将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升级为内陆自由贸易港,为湖北高水平开放争取更多发展机遇。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格局下,扩大内需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时代命题,湖北在持续打造武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上,还需将更多注意力放在襄阳、宜昌、荆州等重点城市上,形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与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发展的消费市场新格局。

(作者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全面深化改革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