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发布时间:2025-08-05 08:40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叶青清   访问: 【 打印 】 【 下载 】 字号:[ ]

《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系统阐释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其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深刻回答了“为谁建城、如何建城、靠谁建城”的根本问题,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指明了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理论内涵

深刻把握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定位,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

城市建设的核心是人,人民群众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体。要坚持广大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城市建设和治理的每个环节都应将人的需求、人的福祉和人的发展置于首位。人民智慧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人民福祉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目标指向。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必须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以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为中心目标,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将守护城市生态环境置于优先战略地位。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积极推进绿色韧性都市圈建设。按照都市圈所在的城镇建设模式分区,合理确定主要城市开发边界范围内的蓝绿空间比例,加强以防洪排涝、海绵城市、地下空间与管网设施改造为一体的韧性基础设施投资,切实补齐短板。

加快构建生态经济融合发展体系。通过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工具,引导社会资本投向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形成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可持续路径,让绿色发展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

湖北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实践路径

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立足国家战略布局,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加快推动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

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坚持创新在城市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加快推动“科创赋能”,持续深化“政产学研金服用”转化机制。

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立足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从生态优先的空间规划逻辑、绿色低碳的建设模式转型、协同治理的体制机制创新等维度进行系统性谋划。

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重视城市内涵式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城市更新,加强老旧小区改造与完整社区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优质资源服务均衡布局。

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源头防控、过程管控、应急处置”的城市安全体系。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城市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响应能力。

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与活化利用,以“精细化治理、持续性修补”的方式,精准把握、修复城市的文脉与地脉,促进历史建筑与城市生活的有机融合。

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系统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以数字“算力”提升智慧城市“脑力”,加快构建“城市大脑”综合指挥平台,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

(作者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扫码查看手机版

[打印] [收藏]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发布时间: 2025-08-05 08:40

来源: 湖北日报    作者: 叶青清    访问:

《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系统阐释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其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深刻回答了“为谁建城、如何建城、靠谁建城”的根本问题,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指明了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理论内涵

深刻把握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定位,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

城市建设的核心是人,人民群众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体。要坚持广大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城市建设和治理的每个环节都应将人的需求、人的福祉和人的发展置于首位。人民智慧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人民福祉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目标指向。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必须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以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为中心目标,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将守护城市生态环境置于优先战略地位。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积极推进绿色韧性都市圈建设。按照都市圈所在的城镇建设模式分区,合理确定主要城市开发边界范围内的蓝绿空间比例,加强以防洪排涝、海绵城市、地下空间与管网设施改造为一体的韧性基础设施投资,切实补齐短板。

加快构建生态经济融合发展体系。通过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工具,引导社会资本投向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形成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可持续路径,让绿色发展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

湖北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实践路径

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立足国家战略布局,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加快推动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

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坚持创新在城市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加快推动“科创赋能”,持续深化“政产学研金服用”转化机制。

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立足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从生态优先的空间规划逻辑、绿色低碳的建设模式转型、协同治理的体制机制创新等维度进行系统性谋划。

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重视城市内涵式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城市更新,加强老旧小区改造与完整社区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优质资源服务均衡布局。

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源头防控、过程管控、应急处置”的城市安全体系。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城市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响应能力。

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与活化利用,以“精细化治理、持续性修补”的方式,精准把握、修复城市的文脉与地脉,促进历史建筑与城市生活的有机融合。

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系统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以数字“算力”提升智慧城市“脑力”,加快构建“城市大脑”综合指挥平台,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

(作者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