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是支点建设竞进升级、跨越赶超的重要五年。将宏伟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关键抓手在于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引领性意义的大项目、好项目。抓大项目、好项目,必须准确把握其标准、原则、方向,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使其真正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压舱石”和“强引擎”。
符合时代要求的大项目好项目应具备“五能”标准
大项目之“大”,好项目之“好”,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牵引作用。回望历史,每个五年规划均部署了一大批重大项目,涵盖科技、基础设施、产业、生态、民生等领域,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符合时代要求的大项目、好项目应具备“五能”标准。
一是能形成更坚实的生产能力与赋能平台。这是基础标准,意味着项目是未来产业升级和能力跃升的新起点。如华鲁恒升化工园区、汽车制造与服务基地等制造业项目,通过技术迭代和产业链整合,提升社会潜在产出水平,筑牢了湖北实体经济根基。
二是能驱动更高水平的技术创新与效率革命。这是核心驱动力,意味着项目是技术突破的“策源地”。如汉江实验室、工业母机产业园、长飞先进半导体等平台和产业项目,通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转化为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三是能发挥更广泛的经济辐射与乘数效应。这是衡量区域带动能力的黄金标准。如花湖国际机场、沿江高铁、光通信产业园等项目,能带动湖北产业链集聚,吸引要素流动,形成“建设一个点、带动一条链、辐射一大片”的良性循环。
四是能创造更充分的就业岗位与人力资本积累。这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质项目在建设和运营期,不仅直接创造大量高质量就业,更能通过带动相关产业催生数倍间接岗位,并培养高技能人才,积累人力资本。
五是能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与民生福祉。这类项目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如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文体产业园、城市管网更新等项目,能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意识
项目谋划决定项目“灵魂”,要进一步强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意识,突出全局性、前瞻性和精准性。
坚持立足全国发展大局谋项目。自觉将湖北发展置于国家区域发展总体布局中,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主动对接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找准契合点,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规划,获取政策资金支持。
坚持紧跟国家政策导向谋项目。国家宏观政策是风向标和资源池。要敏锐把握大势,将新发展理念贯穿项目谋划全过程。密切跟踪“两重”建设、“两新”政策、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债券、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机遇,科学谋划符合导向、前期扎实、示范性强的项目,争取改革试点和创新示范,转化政策红利为发展实效。
坚持立足湖北实际谋项目。要立足湖北交通区位、科教人才、产业基础、生态文化等比较优势,围绕提升科技策源能力、优化产业体系、强化枢纽功能等方面谋划项目,同时补齐开放、民生、城乡区域发展短板,形成湖北特色核心竞争力。
科学谋划一批带动力大、牵引性强的高能级项目
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发展条件深刻变革,项目谋划需把握时代脉搏、聚焦关键领域,科学谋划一批带动力大、牵引性强的项目,以高能级项目支撑长远发展。
聚焦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布局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基础设施。围绕“51020”现代产业集群,推进光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布局算力与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项目。
聚焦释放内需潜力与促进共同富裕。围绕新型城镇化,谋划城市更新、县城承载力提升等项目。围绕乡村振兴,建设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平台等项目。围绕民生福祉,谋划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及托育、银发经济、文体旅游等项目,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聚焦重塑新时代“九省通衢”枢纽优势。围绕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在高铁、水运、航空、公路等领域谋划强枢纽、畅通道项目。围绕畅通双循环,建设物流枢纽、冷链基地、多式联运及跨境电商平台,降低物流成本,提升集聚辐射能力。
聚焦筑牢生态安全与国家安全屏障。围绕绿色转型,推进长江大保护、生态修复治理等项目。围绕资源安全,谋划能源通道、清洁能源基地、水资源配置等项目。围绕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布局产业备份、物资储备基地及韧性基础设施项目。
以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项目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围绕项目“谋、建、管、评”全生命周期,依托全省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平台,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确保项目落地见效。
推进科学论证与高效审批。经营主体应当对市场需求、要素保障、技术方案、投资效益等进行充分论证和比选。政府部门要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并联审批、区域评估,完善在线监管,提升审批效率。
提供资源要素精准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健全协调机制,保障项目空间需求。定期调度解决征地拆迁、配套建设等堵点难点,加强对用地、用钱、用工、用能等资源要素需求的科学评估与供给保障。创新投融资机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创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机制,提高要素资源利用效率。
完善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树立效益导向,科学设立绩效指标。建设期重点监测投资进度、质量安全,运营期重点评价产能利用率、功能实现度及综合效益。建立结果挂钩机制,引导项目注重实效和可持续,确保项目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作者单位:湖北省宏观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