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量变到质变长期积累的结果。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其中也包括城市发展的高质量。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列为七大重点任务之一,这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主基调和重大战略导向,具有谋篇布局、举旗定向的关键作用,这个过程中重点要把握好几对关系。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相统一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建设美丽城市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内在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因此,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首先,健全绿色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具体包括: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监管执法力度,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其次,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扛起美丽城市建设的政治责任,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不动摇,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多举措促进营商环境再优化,加快构建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重点实施能源结构低碳化、移动源清洁化、重点行业绿色化、工业园区循环化转型等重大工程。再次,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围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分区管控、监测执法、新污染物治理、碳市场建设等内容,以现场教学、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的方式,提升广大干部推动绿色发展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做到真学、真懂、真会、真用。
坚持走群众路线,是党和政府的立政之本。城市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只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汇聚起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打造更加优美宜人的城市环境,应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发挥好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一方面,充分调动环保组织、志愿队伍、党员干部等社会力量,定期开展环保公益活动。另一方面,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生态日为契机,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讲解等形式,向市民普及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治理等知识,在全社会营造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坚持全国一盘棋推进与尊重地区差异化发展相统一
对一座城市而言,良好的环境品质不仅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更是城市软实力的核心支撑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此外,城市也是低碳减排的主战场、主阵地。这是一个关系到高质量发展成色、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必须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坚持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地方利益服从国家整体利益,切实担负起城市生态治理的政治责任。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先行者,并结合地方实际,科学制定专项规划,将绿色发展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城市数量众多,各地在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发展水平等方面差异很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统筹发展与减排没有简单的方法和模式,不能搞“一刀切”和“齐步走”。为此,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外地的经验可以学,但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提高发展的科学性、精准性。多一些商量、少一些命令,不能把经济相对落后城市的传统产业当作“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要在错位中找准自身定位,聚焦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承认客观差异,通过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协同发力与聚焦重点突破相统一
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绝不是某一项政策“单打独斗”就能实现的,必须依靠多种政策、各项举措齐头并进、协同发力。
在产业结构方面,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加快退出重点行业落后产能;在节能降碳方面,着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调整优化用能结构,强化节能监督管理;在绿色制造方面,通过典型示范带动生产模式绿色转型,推动全产业链低碳发展;在循环经济方面,强化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减少资源消耗,促进协同降碳;在技术变革方面,加快绿色低碳科技变革,以技术工艺革新、生产流程再造促进工业减碳去碳;在绿色消费方面,引导企业提升绿色创新水平,大力推行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建立全国统一的绿色标识制度,完善审核体系,提升绿色标识认可度和公信力。通过推广积分制度和消费者采购补贴,提高消费者绿色消费积极性;在绿色交通方面,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加快淘汰老旧运输工具、推广新能源货车、发展氢能重卡、提高船舶岸电使用比例。加快打造布局合理、衔接高效、绿色智能的多式联运体系;在教育方面,构建特色鲜明、上下衔接、内容丰富的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抓工作,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能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具体来讲,以汽车为主导产业的地区应重点围绕汽车轻量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进一步做强做大汽车产业。畜禽养殖大县、粮食和蔬菜主产区应重点围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大力发展生态低碳农业。科教人才优势显著的地区应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要科学精准施策,处理好整体统筹和重点突出的关系,以重点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跃升。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