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要
政绩观是干部从政谋事创业的“总开关”。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正确政绩观,需要回答好为谁树、树什么、怎样树的根本问题。
评价干部不能只看一时一事,既要看显山露水的“显绩”,更要看泽被后世的“潜绩”,避免“唯GDP论英雄”“唯短期效应论成败”。
□ 刘尔江 郭国祥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新时代新征程湖北发展最重大的使命责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工作的如山厚望和殷殷嘱托。加快建成支点,关键在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又是首要的。”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湖北省委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担当作为的意见》,对广大干部在支点建设中担当作为、奋勇争先提出了实践要求。当前,要充分激发全省干部在支点建设中提能善为、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把准正确政绩观“方向盘”
回答好为谁树、树什么、怎样树的根本问题
政绩观是干部从政谋事创业的“总开关”。正确政绩观可以引领干部担当作为,反之,错误政绩观则使人裹足不前。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正确政绩观,需要回答好为谁树、树什么、怎样树的根本问题。
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扎根人民,纠正偏差。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推进支点建设的动力源泉和根本目的。引领干部大胆担当作为,首先要解决干部思想上的困惑,激发内在的思想动力。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纳入领导班子建设内容,促使领导干部带头担当作为,促使广大干部始终牢记“为谁干事”“为何干事”,克服和纠正思想滑坡、精神懈怠、不想干不敢干等突出问题,深刻领会支点建设是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政治责任,是荆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切实强化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政治担当,强化锚定目标、建成支点的历史担当,强化跨越赶超、勇创一流的责任担当,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战略和湖北发展全局,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尺,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高追求。
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必须着眼长远,建章立制。政贵有恒,治须有常。越是长久基业、长远大计,越需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现实实践中,有的干部热衷“显山露水”的“面子工程”,忽视打基础利长远的“里子活”;有的干部对历史遗留问题“新官不理旧账”,说到底都是政绩观出现了偏差。要着力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健全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机制,完善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变动交接制度,形成正确政绩观持续落实落地落细的刚性制度约束,引导干部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聚焦加快建成支点这个重大使命,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作出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业绩。
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求真务实,笃信力行。政绩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推进能级跨越、科创引领、产业倍增、枢纽提能、美丽湖北、文化创新、区域联动“七大战略”,每一项都需要实打实的举措、硬碰硬的成效。只有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牢固树立重品行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才能促使广大干部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在思想认识上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在具体行动上自觉地苦干实干,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要用好政绩观偏差主要问题清单,旗帜鲜明地坚决纠正漠视群众急难愁盼、面对发展难题推拖躲绕等行为,激励引导干部以“扑下身子踏实干,动起脑子用心干,甩开膀子大胆干”的实际行动,在湖北打造科创支点、产业支点、开放支点、生态支点、联动支点的主战场上冲锋陷阵。
用好考核评价“指挥棒”
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干部
有什么样的考核导向,就会引导干部形成什么样的工作导向。激发干部在支点建设中担当作为,必须建立科学精准的考核评价体系,避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考核内容要紧扣中心工作。靶心在哪里,箭就射向哪里。湖北加快建成支点,核心是推进“七大战略”,要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将考核探头向改革攻坚、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企业管理、急难险重、基层治理等一线延伸,近距离观察干部的政治定力、攻坚能力、务实作风和实际成效。坚持知事识人,考准考实“真担当”。
考核方式要注重全面辩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有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干部,方能对选什么人、选对人做到心中有数。评价干部不能只看一时一事,既要看显山露水的“显绩”,更要看泽被后世的“潜绩”,避免“唯GDP论英雄”“唯短期效应论成败”。要通过深化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担当作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精准画像。科学建立和有效运用领导干部“实绩清单”,让干部的付出有记录、被认可,使其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硬杠杠”和“活档案”。
考核结果要强化运用实效。考核的生命力在于结果运用,运用的核心在于刚性兑现。唯有将考核结果与干部成长路径深度“绑定”,才能真正驱动党员干部从“被动应考”转向“主动实干”。要通过建立“敢做善成优秀干部库”,让实干者“上榜”、让实绩者“入库”。动真碰硬调整“下”精神懈怠、能力不足、为官不为、贻误发展的干部,真正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性循环。
突出实绩“金标尺”
“战场”选“战将”、“赛马”选“良驹”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拔干部,必须突出实践、实干、实效,坚持有为才有位,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
选拔视野要向实践一线聚焦。“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突出重塑“年轻干部到一线去、优秀干部从一线来”成长机制,重点从推动“七大战略”落地见效中扛重活、打硬仗、出实绩的地方和单位去选拔干部。坚持“战场”选“战将”,“赛马”选“良驹”,重点关注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新质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基层治理、守护绿水青山等一线战场表现突出、成效卓著的干部。鲜明树立重视基层、倾斜基层、关爱基层的导向,让真正经过实践检验的干部持续涌现出来。
选拔标准要向实绩实效聚焦。“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要以实绩看干部,凭实绩用干部,对于在支点建设实践中涌现出的敢闯敢试、善作善成的干部,要敢于破除壁垒,畅通上升渠道,为苦干实干、狠抓落实、敢为人先的优秀干部搭台子、给位子,传递资历不是“保险箱”,实绩才是“通行证”的清晰信号,保障“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实现“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着力打破“论资排辈”和“隐性台阶”,对勇于担当、实绩斐然的干部,及时选配到合适岗位上来。
选拔机制要将严管厚爱结合。坚决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破除“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顾虑。通过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建立“重点领域免责减责事项清单”,对干部在推进改革、创新发展、先行先试中先试先行、探索性试验中,因缺乏经验造成的失误、错误和无意过失进行减责或免责。探索推广“担当作为风险备案”机制,健全“查诬澄清”保护机制,给敢闯、敢试、敢拼的干部吃下“定心丸”,对知错改错、表现突出的干部,也要积极合理使用,体现组织关怀温度。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全省广大干部要以正确政绩观为引领,以实干实绩为追求,在支点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担当作为、奋勇争先,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创”的意识、“实”的作风,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