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文章

首页 > 调研文章

关于立足网安人才培训 加快网安产业链发展的建议

文章来源:东西湖区政协办公室 | 责任编辑: | 发布日期:2022-01-16 09:21

关于立足网安人才培训  

加快网安产业链发展建议

民进区工委

根据国务院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思想,根据我区产业发展布局及规划,我们以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以下简称:网安基地)作为模板,研究分析网安基地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加快网安基地的建设发展。

一、网安基地产业介绍

(一)发展方向

国家网安基地定位为国家“网络强国”战略的承载地,是国家使命、中央重托、全国唯一,始终坚持以创建一流网络安全学院为龙头,以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和培训为核心,致力于打造“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一是打造网络安全人才培养高地。构建网安人才梯队培养体系;建成可同时容纳万人以上教育培训规模的网安人才培养片区;推动校企共建攻防实验室促进产教融合发展。二是打造网络安全技术创新高地。紧盯网络安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三是打造网络安全产业集聚高地。吸引国内网络安全前50强企业入驻;推动航天科工、中国电子集团等国家队项目快速集聚;引导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孵化器等产业协同发展。

(二)产业发展

目前,网安基地已注册企业117家,签约项目63个,协议投资额1439亿元,已开工和运营项目40个,其中,引进了以天融信、绿盟科技、恒安嘉新等为代表的应用安全企业25个;以数字认证、航天信息、航天科工四院量子通信等为代表的通信安全企业,以中科曙光、航天科工三院为代表的自主可控企业共32个;以中金数据、众维亿方、数联铭品为代表的数据安全企业6个。国内网络安全50强中超1/2落户,网络安全产业链已基本形成同时,网安基地推动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共同攻关网安课题,输出实战型人才和科研创新成果,为产业发展积蓄强大动能。

二、存在的问题

国家网安基地目前已具备一定的人才智力、产业体系和配套设施支撑,但离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还存在差距。

(一)缺乏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京津冀长三角地区重点城市也逐渐重视网络安全产业园区的建设,虽然国家网安基地建设起步早,特色有“三多”:活动多、培训多、教育多;但也有“三少”:企业少、研发少、龙头少。与其它城市相比,目前并无明显的优势特色缺乏其他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所难以超越的核心竞争力。

(二)产业聚集显不足,发展思路不清晰

当前我市的网络安全产业规模和实力有限,国家网安基地瞄准网安核心产业链,积极引进优质网安企业,但目前网络安全产业聚集度仍显不足,尤其是缺乏类似华为、腾讯、阿里、360这种级别的网络安全龙头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带动作用不明显。另外网安基地作为国内唯一的“网络安全学院+创新产业谷”,究竟是主打网络人才培养、资质认证、比赛培训,还是主打产业发展和企业引进,还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网安基地目前偏重于前者,产业发展及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工作推进不力。引进的项目缺乏龙头企业,未能打造优势产业项目及优势产业集群。另外,网安基地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对于应用安全产业、通信安全产业、数据安全产业、平台安全产业的研究不够,对于网安基地目前适合重点发展一个或几个产业的思路不清晰,导致每个产业都发展都引进,每个产业都不突出。

(三)创新体系不健全

国家网安基地当前主要依托入驻高校和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而研究院片区建设及智库建设工作滞后,网络安全技术创新体系不健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四)项目申报难落地

目前国家尚未出台新基建项目的技术标准和建设导则,国家网安基地在项目申报、发展路径、发展举措资金保障等方面缺乏顶层设计,部分项目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缺乏前瞻性。

(五)硬件配套待完善

国家网安基地正处于建设期,目前还需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及服务,为国家网安基地后续发展增添强劲动力。一是基地用地。网安基地选址为我区农业生态密集区,二期三期土地均属于农业用地,土地性质、规划调整需尽快提上议事日程。目前多个招商引资项目因供地问题面临流失。二是资金扶持。网安基地的网络学院、培训中心、展示中心等重资产投资项目均为我区以一区财政之力支持投入,基地整体发展不快,急需省市专项基金及社会资本加入,推动基地发展。三是基地配套。网安基地虽已初具规模,但公共交通、卫生医疗、基础教育、消费娱乐等配套项目缺乏,若不及时解决,培养的人才待不住、留不下,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三、建议及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加强国家网安基地协调力度

建议省、市政府加大对于网安基地发展的协调力度,建立单独的网安基地发展基金,采取市场化园区管理模式,统筹协调解决基地发展中遇到的发展规划、土地、资金、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一旦发展滞后,“全国唯一的网络安全学院+创新产业谷”这个金字招牌没有擦亮,随时有被其他城市赶超的危险。到时候将是武汉市乃至整个湖北省的巨大损失。

(二)打造国家网安基地核心竞争力

一是加大网安产业的研究分析力度,找准当前阶段最适合基地的网安产业精准发力,力求通过引进1-2家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相关企业入驻,打造一条完整的产业“生态圈”。通过一个“产业生态圈”形成的产业核心竞争力,辐射其他产业,最终形成具有全范围、全核心、全链条的产业集群,成为真正的“创新产业数谷”。二是全力推进“国家网络安全众测平台”建设,提升国家网络安全漏洞发现能力。与全国网络安全院校、研究机构、网安企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有关管理部门、行业领域等单位联合,开展广泛的技术交流和培训三是实现“全国一流网安学院示范高校靶场互联共享”,聚合所有高校靶场的计算能力、仿真能力、分析测试能力、对抗演练能力等,实现靶场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服务人才培养工作四是积极推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从业人员网络安全能力考试中心”落地国家网安基地,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单位选拔、培养网络安全人才。

(三)布局网安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一是瞄准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围绕国家网安产业重点发展方向,积极布局“基础软硬件-安全设备-安全软件-安全服务-安全应用”的全产业链构建多层次、分阶段、递进式网络安全企业培育体系,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关联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三是构建“政、产、学、研”紧密合作的网络安全生态链体系,形成网络安全科创、研发孵化、高端制造产业集群。

(四)建设国际一流网络安全技术创新高地

是加快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创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开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新兴领域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和实验室。二是加快建设国家网安基地智库,紧跟国外网络安全行业先进动向和网安人才培养先进经验,开展网络威胁信息整合和网络攻击溯源,为国家网安基地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三是切实办好网络安全技术创新“揭榜挂帅”试点工作和中国网络安全大会。打造网络安全领域顶级大会品牌,搭建多方参与的交流合作平台,推动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

(五)谋划重大项目落户国家网安基地

一是围绕新基建重大项目申报和建设国家省重点推进项目,积极开展重大试点、示范工作。是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和谋划新基建项目建设落地,全力推动网络安全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落户建设是加强资金投入保障设立国家网安基地新基建项目专项资金,支持国家网安基地高标准建设、运营和管理,服务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

(六)构建产城融合的宜居示范区

一是加快规划建设共享商服中心、商务酒店、会展中心、网络安全企业孵化器,提升国家网安基地会展、服务接待能力,孵化一批优质初创型网络安全企业。二是把“产业功能”和“城市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把国家网安基地建设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完备、配套功能齐全、人居环境优美、产业布局合理、经济发展强劲的现代化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