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文章

首页 > 调研文章

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广 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的建议

文章来源:东西湖区政协办公室 | 责任编辑:区政协东山街联络委 | 发布日期:2021-08-20 09:25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等地考察时多次强调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加快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是实现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建设标准化现代农业、打造优势特色产业的迫切要求。

    一、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7年,东西湖区入选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东西湖区抢抓农业发展战略机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着力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结合实际调结构促转型升级,有效激发了现代农业的活力,培育了一大批农旅、农产品品牌,如东山葡萄小镇、石榴红村、柏泉绿茶、郁金香等,初步形成了以品牌求发展,以发展促规模,以规模保质量,以质量拓市场的农产品品牌建设路径,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东西湖区农产品品牌建设起步较晚,农产品品牌还处于低、小、散的局面,品牌少、知名度不高,总体竞争力还不强,具体体现在:

    (一)品牌创建推进力度不够。龙头企业发展不足近年来东西湖区农业产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大部分特色农产品基地、农旅业规模小,农业标准化程度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形不成商品规模优势,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二)树立品牌意识不强特色农产品品种众多,但由于受传统农业生产经营观念的影响,部分农业企业在品牌培育方面,缺乏长远规划,认为商标通过了注册,就成了品牌农产品,忽视品质提升,不愿参加各种形式的宣传推介活动,缺乏创建品牌的长远规划,品牌创建和保护意识不强,对提高品牌形象和打造知名品牌缺乏长远性,对农产品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淡薄。

    (三)带头作用发挥不明显。一是东西湖区的农业龙头企业不足。真正意义上能打响本地特色品牌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龙头企业和农民利益衔接不紧,很多龙头企业产品大都停留在初级阶段,从事初级或半成品加工,农产品深加工业滞后,农产品附加值低,品牌认知度不高,销售范围狭窄。二是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机制不健全、运行不规范、管理不到位,难以支撑品牌建设。

    (四)品牌农产品走出去能力不足。一是打入高端市场能力不足。大部分品牌农产品受产量、成本、品质、物流等因素影响,销售渠道以批发零售为主,打入大型酒店、商超的不多。二是技术保障不够有力。农技服务网络不健全,创新能力不强,新品种引进不足,满足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农产品深加工少,保鲜技术落后,科技含量及附加值不高。三是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相对滞后。在冷链物流、技术支撑、市场信息等方面有待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拓展延伸不完善,市场竞争力不突出,与普通产品混搭经营,价格相差不大,品牌农产品优质优价无法体现。

    (五)支持力度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农旅业配套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用地审批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对新时代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农业+旅游+科教将成为打造农业品牌的必然趋势,但在农旅业配套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用地程序难,落实难的情况下严重制约了农旅业的发展。二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东西湖区农产品品牌创建、培育和扶持起步较晚,农产品品牌的政策还不够稳定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对创建品牌的政策扶持和奖励力度不够,很难在品牌创建中取得大的成效。

    二、相关建议

    (一)加强规划引导,扩大公共品牌影响力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做好发展规划。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围绕让产品走出去,把市民引进来的总体思路,立足特色优势资源,着力增品种、强品质、创品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二是加快推进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识农产品品牌推广,打造公共品牌。以东山特色农产品营销为主线,实施1+3品牌推广计划(即统一形象标识、整合电商资源、整合前置店铺、整合线下农旅),统筹好线上营销平台、前置店和线下农旅资源,创立具有区域性、公认性、标志性、共享性的统一区域公共品牌,推进东西湖区农业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发展。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助力推广品牌。充分挖掘本地农产品的文化内涵,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多形式、全方位进行宣传展示。组织涉农企业积极参与农博会、瓜果节等各类展销会、展示会等活动,为企业搭建宣传推广平台,提高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增强主体意识,创建优势品牌。引导涉农企业充分认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大意义。树立品牌就是无形资产,就是重要生产要素的理念,增强涉农企业参与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真正从注重产量向注重质量转变,从注重速度向注重效益转变,通过市场的开拓来开创自己的品牌,做优自己的品牌。

    (三)突出特色优势,做大优质品牌。一是推广公共品牌+龙头企业+专业协会+知名品牌的发展模式。结合东西湖实际特点和特色农产品种类、市场需求、农民种植习惯和涉农企业的发展规划等,依托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做优做大特色品牌。二是引导龙头企业牵头成立行业协会。逐步建立健全质量监管、品牌准入、标识使用、违规处罚等行业管理规则,切实加大名优品牌的保护力度。三是增强企业协同发展意识。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动模式,着力打造适应市场能力强、能带动一方产业发展、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优质品牌,实现资源共享,联合创建市场前景好、竞争能力强的特色品牌。

    (四)提升产品质量,做强优质品牌。一是突出标准化生产。加大农业标准化推广力度,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标准,推进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形成细分市场的质量标准体系。二是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人才引进、设备配置,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保护商标权益。打击仿冒、盗用商标行为,重点加强特色农产品商标专用权保护工作,净化市场环境,维护三品一标的公信力。四是支持新品种研发。加大财政扶持,支持农业企业加强农作物优良品种的提纯复壮研究和突破性新品种选育,充分发挥科技含量在品牌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五是推进创新性战略。深度开展院地合作、校企合作,加快新品种、新产品研发步伐,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技术进步,提升品牌质量。六是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统筹利用现有企业自建电商平台和团购群,实现农产品上下游资源整合、产品信息资源整合、营销推广资源整合,实现农村电商发展与特色农产品的有效对接,形成特色农产品小生产大市场的有效融合,把资源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就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打造产销一体发展体系和农产品区域品牌

    (五)强化政策保障,夯实农业品牌基础。一是要降低农业基本配套设施及农旅项目建设用地审批标准。允许临时旅游设施按规定使用临时用地,允许在非生态核心区适当建设旅游配套设施。加大对商旅农招商项目的支持、指导力度,加强旅游重大项目的策划储备,盘活土地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大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资金和信贷扶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有效资金保障探索建立名优农产品品牌储备库农业、商务、工商、质监等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协作,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搞好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储备库,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倾斜、扶持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重点帮扶,扶强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争取品牌建设奖励政策,对获得认定的创牌立信企业、三品一标农产品和名牌农产品给予特别奖励和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