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文章

首页 > 调研文章

进一步优化我区营商环境 让企业“留下来、活下来、强起来”

文章来源:东西湖区政协办公室 | 责任编辑:民建区工委 | 发布日期:2021-05-26 09:05

全国逐步复工复产,经济复苏和疫情防控任务同行,各级政府面临营商环境建设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的巨大考验。结合我区2020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来看,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较2019年有很大幅度下滑,随着企业逐步复工复产经济降幅不断缩小。目前,我区经济复苏的速度排名靠前,部分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是中小微民营企业整体经济表现疲软。相关数据显示,随着全面复工复产,企业的经营压力并未随之减轻,反而面临更多的困境和压力。

一、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经营受创,面临重重困境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我区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达47%,中小微企业亏损面更是高达80%以上,不少企业经营十分困难,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局面。当前我区民营企业经营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民营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生产要素的获取成本偏高。民营企业在市场中整体议价能力相对较弱,政府在信息供给领域制度要素缺失。二是民营企业投融资成本高,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民营企业产业链运转受阻、资金流动性降低。金融机构对其信用评估整体较低,使得民营企业投融资的形势更加严峻。

(二)企业用人危机凸显,稳岗压力较大疫情集中在武汉爆发,对于地方企业来说用人危机凸显。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就业人员对于返汉留汉工作稍有疑虑。东西湖不少企业反映不仅难以招到新员工,同时还有大量老员工不断离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稳岗压力较大,不少岗位长期处于缺人状态。二是我区长期存在的缺乏高素质人才队伍的现象在疫情之后进一步凸显。目前,已有的人才引进政策着力于高科技、高学历引进,使得其他领域专业性人才、技能性人才、实用性人才紧缺,人才结构不够多元化。

(三)扶持政策力度有限,企业受惠面小武汉市作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地,从3月下旬开始逐步复工复产,政府出台了21为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经济复苏。结合1-6月的经济数据来看,相关扶持政策收效甚微。通过走访调研,多数企业反映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扶持政策精准度不高,企业感到政策出了一大堆,实际完全享受不到。扶持政策设定条件较多,且多数倾向于疫情直接相关行业领域,其他领域的企业尤其服务业的相关扶持政策较少。二是已出台的扶持政策力度有限。纾困资金实际拨付的总量不高,惠及的企业面较窄,单个企业获得的扶持资金体量偏低。以电费减免的政策为例,全区全年大约1.2万企业用户可以享受电费减免政策,预计减免电费2116万元。降低了企业用电成本,但是无论从享受政策的企业数量,还是减免的金额来看,减免的力度都是很低的。结合全区整体扶持政策来统计,4-8月,我区纾困资金到位总量不到1亿元,受惠企业占全区企业总数量比例不到3%。对于处于困境的企业来说,补贴资金杯水车薪,难以解决企业的根本问题。三是政策可操作性不强。扶持政策具体操作的细则和配套政策不全面,使得政策不具备实操性,很多文件成为纸面优惠

二、下一步工作建议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的把握疫情过后短期经济恢复和疫后经济增长问题,让企业留下来、活下来、强起来,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千方百计做好服务,打出临空港组合拳扶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要以民营企业的具体需求和良好体验为出发点,各个行业主管部门需主动作为,深入调研,广开言路,充分理解和熟知企业经营的实际困难,快速落实已有的各类奖励和补助资金,尤其是要向广大中小企业倾斜。一是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市相关减税降费措施,加大区级补贴力度。加强政策的解读宣传,对于政策中界定模糊、边界不明晰的情况予以补充说明。明确政策补贴的申报程序,制定明确具体、通俗易懂的操作指引,畅通申报渠道。充分利用上级给予的扶持补贴政策,结合区级实际,活学活用,一定程度上有限的扩大政策受惠面,加大补贴力度,真正的缓解企业经营负担。二是加强金融支持,搭建区级金融信息平台。由区金融办和各街道、产业管理处牵头,同时充分利用国家贷款贴息政策。搭建区级民营企业与金融部门的信息平台,由企业和金融部门更新维护平台信息,及时披露企业项目资金需求信息和金融部门项目信息,减少由于信息不畅带来的融资问题。同时,结合我区实际,对政策进行短期调整,扩大贷款贴息的可申请范围、减少申请限制,延长财政贴息时间,进一步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三是行政部门应提升行政效能,当好店小二。积极创造帮扶的环境,推动惠企政策落地,使更多的企业享受到政策的红利。各行业主管部门应深入到市场调研走访企业,找准政策落实过程中的痛点、堵点,对症下药。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大绩效考核、专项督查的力度。进行疫情期间扶持政策落实情况的巡查,加强督导检查, 让各个部门形成紧迫感,主动作为,使得财税、金融等扶持政策落实到位。

(二)千方百计留住现有人才,吸引外地人才维持社会稳定的核心是保持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不仅是个人就业问题,还有企业用人需求问题。一是加大现有人才引进、积聚力。延续定向在武汉各高校招录人员的举措;搭建政府与高校联合培养的渠道,合作制定培训计划;拓展培训内容,增加职业培训,培养全领域的专业性、技术性人才,打造真正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二是完善人才补贴机制体系。扩大人才补贴的适用范围、补贴内容,丰富补贴形式。制定实施细则,真正起到招才引智、用人留人的作用。三是优化人才服务,建立完善日常人才管理服务机制,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采用数字化办公,及时更新政策内容,补贴申领进程等相关信息,做好平台信息维护。布局配套教育资源,着力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四是统一调配政府资源,扩大人才公寓规模、创建公租房资源库,加大公共交通建设力度。建议通过政府批量购买的方式,在新城区筹建人才社区,并制定完善的入住管理方案。同时加大教育、医疗投入,不能只关注改善教育及就医环境的提升,还应提升教育、医疗的整体软实力,力争使网安基地国际人才公寓尽快投入使用,让这里成为生活成本较低,生活环境宜居的高性价比生活区。

(三)政府牵头,打造区内企业的微型内循环平台”。着力打造互联网企业信息共享平台,推动企业产融一体化做好产业发展扶持。由区科经局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牵头,打造区内的微内循环平台。一是政府躬身入局,主动担当创建区内微型内循环平台。由区科经局牵头建立内循环信息服务平台,旨在汇聚区内供应、生产、销售、旅游、文化、金融、咨询等各个领域的大中小企业,实现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零障碍信息沟通,降低企业获取信息的成本。对重点建设工程,优先推荐引导区内企业按市场规则形成供求关系,打造区内微型产业链。采取微信小程序等方式,打造开放式信息平台,区内企业在平台内零成本发布、获取信息,例如发起求购、销售等信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平台内政策更新、信息披露、政策答疑等工作,保障信息及时准确。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专项资金,并出台资金管理办法。通过资金补贴或奖励的方式,鼓励区内企业入库对接,例如对于在平台完成合作交易的企业,给予奖励,加快平台的应用普及。三是建立平台目标考核机制。防范平台流于形式,应由区政府组织绩效考核,制定工作目标。将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责任到单位,明确到人,定时通报平台信息维护交易情况,从而确保实现平台健康稳定的运行。

由于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受到疫情的冲击更大,对于政策扶持的需求更加迫切。政府对于企业复工复产、经营困难的问题及时响应,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扶持政策,响应迅速、覆盖面广全方位的给予支持。但是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应结合地方实际,加强调研制定细则,充分运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能够留下来、活下来、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