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2015年东西湖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月8日在东西湖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发布时间:2015-01-08 20:22 来源:区政府办公室   作者:   访问: 【 打印 】 【 下载 】 字号:[ ]

东西湖区人民政府区长  刘子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是国家级开发区建设、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功能提升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一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政协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牢牢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任务不放松,积极应对各种压力挑战,加快城镇建设,推进社会治理,注重民生改善,狠抓作风转变,圆满完成区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实现本届政府提出的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一年打基础,两年见雏形,三年出形象,四到五年大发展”的阶段目标。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580亿元,增长11%。公共财政总收入完成140.8亿元,增长17.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9.2亿元,增长15.1%,总量位居全市行政区、功能区第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19亿元,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亿元,增长31.3%。税收总额突破124亿元,净增20亿元。其中,年纳税过亿元企业12家、过千万元企业超过160家。主要经济指标位居省市前列。

——开发区建设“三年而立”。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实现80平方公里工业园连片开发,率先在全市实现工业发展区基础设施全覆盖。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带动和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已成为全省发展临空经济的中坚力量。

——服务业“短板”加速补齐。中部地区第一家永旺梦乐城正式开业,填补了泛金银湖地区商业综合体空白。旅游会展等新业态加快兴起。国际啤酒节暨食品节上升为省市品牌。成功举办中国湖北文化艺术品博览会和中国电影产业交易博览会。全区旅游串点成线,以线带面,到东西湖旅游、品东西湖美食,成为旅游休闲消费新时尚。

——“汉新欧”国际班列实现双向常态化运营,成为中欧国际货运的重要组成部分。空港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取得实质进展。铁路口岸、公路口岸、虚拟口岸功能加强。整车进口口岸有望获批。对外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加速集聚,为我区全面开放创造了新优势。

——民生福祉得到改善。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提升至78.3%,创历史新高。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公交直达,农民在家门口坐上了城市公交车。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效速兼取,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保持发展定力,突出发展重点,做强工业,做活服务业,做优现代都市农业,实现了经济提质增效和平稳较快增长。

工业倍增计划扎实推进。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30亿元,完成工业投资290亿元,分别增长14%和21%,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突出食品、机电产业,注重盘活存量,引进增量,提高质量。被工信部授牌为“国家新型工业化食品产业示范基地”,连续4届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区”。食品、机电产业合计实现产值56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0.1%。其中,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实现产值343亿元,同比增长16%。振源电气等4家企业成功上市,创中国驰名商标和省市著名商标28件,国家和省市名牌产品累计达到69个,企业上市数和创名商标、名品牌数走在全市前列。重点推进70个工业项目建设,其中斯坦雷电气一期等14个项目建成投产,达能饮料等12个项目主体完工,白云边灌装等26个项目全面开工,项目建设率达74%。

服务业升级计划加快实施。保税物流中心与天河机场实现“区港联动”,成为首批国家级示范物流基地,“铁水公空”综合现代物流格局基本形成。成功引入中国电建湖北公司等区域总部项目,新增中信资产华中公司等8家金融机构,总部经济加快集聚态势明显。汉口印象、西湖广场、中心广场等一批商业综合体陆续建成,融园、豪生等高档酒店建设稳步推进。现代旅游和乡村休闲游特色发展。汉江一日游、汉江花世界、郁金香主题公园、如意科普游等新项目逐步兴起。全区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6.5亿元。

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积极优化农业结构,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1.5万亩设施蔬菜基地投入生产并带动农业增效。成功获批市级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新增湘大饲料等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累计达到85家。新增绿发源等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家,农业示范合作社累计达到16家。率先在全市建立农资监管追溯平台,农产品安全建设成为全省样板。

(二)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我们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以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改革开放红利持续释放。

行政管理改革有序推进。率先在全市公布区直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程序清单,建立网上查询系统,使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继续向优化流程要效率,项目审批周期再缩短13%,投资环境不断优化,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加大政府购买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力度,推行部分环卫作业市场化。规范街道办事处人事管理。员额制改革全面铺开。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启动“千名干部培训工程”,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财经体制改革扎实展开。建立健全事权、财权相匹配的区街财政体制。全面实行公务卡支付,规范财经秩序,财政资金使用更加规范有效。利用中央对国家级开发区的财政政策,争取基础设施贷款贴息累计达7320万元。基本完成全区国有资产整合,国有资产管理绩效明显增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能力显著提升。落实税费改革措施,近6000家小微企业获税收减免。实行“先照后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新增市场主体13514户,增长78.2%,其中新增亿元以上市场主体28户,增长115%。年末银行存款余额471亿元,存贷比达到80%以上。区域经济活力持续增强。

科技改革硕果显现。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0亿元,增长28%。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家,累计达到72家,总数位居新城区第一、全市第三。新增2家省级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研发中心。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创业孵化平台搭建和高端人才培育引进工作。新建孵化器面积3万平方米,累计达到29万平方米。设立全省首家台湾青年创业孵化器,新增大学生创业团队35个,新建高校预孵化工作站2家。率先在全市设立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和“武汉市留学人员创业园临空港海峡园”。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成为全省华人华侨和海归人才创业重点园区。深入实施“金山英才”计划。更加重视科技投入,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3%。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显著增强。

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位居新城区第一。出口总额3.5亿美元,增长17%。全年引进项目74个,协议投资总额333亿元,增长22%。50亿元以上大项目实现突破,湖北中烟雪雅香产业基地成功落户。引进顺丰电商产业园等20亿元以上项目6个,乐百氏华中总部、韩国RF汽车轮毂等10亿元以上项目9个。坚持“走出去”招商。利用湖北粤港澳经贸洽谈会平台集中招商,引进投资78亿元,创全省粤港澳单次招商新纪录。新成立东莞招商办公室,实现国内主要经济发达地区招商网络全覆盖。积极参与全国食品工业论坛、汽车产业全球高峰论坛等活动,跻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联席会和全国空港城市发展委员会核心成员行列,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发出改革开放“好声音”,对外交流呈现高层次、宽领域、多元化的良好局面。

(三)强化建管并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我们按照“中等规模、独立成市”的理念,一手抓高标准城市建设,一手抓高水平城市管理,城市承载力和品质不断提升。

城镇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率先在全市实现控制性规划城区全覆盖,全域纳入湖北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新增12平方公里建设预留地。新城中心区地铁5500亩土地置换工作取得实质进展。清理闲置和低效用地2674亩。获得用地计划指标1万亩。长期困扰我区发展的用地瓶颈得到有效缓解。

立体交通网络不断优化。按照“连接铁水空,打通主骨架,升级支路网,畅通微循环”的思路,加速推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惠安大道与三环线成功对接,东西湖与主城区再添一条大通道。汉江三官公路大桥基本连通,硚孝高速东西湖段、四环线东西湖段、跨府河大桥等对外工程开工建设。东吴大道、革新大道西延线、银柏路等主干道路升级改造基本完成。环湖路主辅道路、惠安大道辅道、滨河南北路、东柏路等重点道路工程顺利推进。金银潭大道等8条景观示范路建成出彩。50公里通村湾公路投入使用。“区港联动”、“区区联通”、“区内互通”的交通格局加速形成。

市政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完善配套供水主管网61公里。完成20个居民小区供水管网改造,实现抄表到户。在完善东部污水收集主管网基础上,不断加强污水支管网和污水源对接系统建设,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推进西部污水支管网建设,谋划建设西部40万吨污水处理厂。综合改造城镇排水系统,重点对吴家山、长青、将军路、常青花园、慈惠等区域进行主排水系统改造,新建工业发展区排水系统。向上争取电网规划建设新项目落地,茅庙集变电站、八向变电站投入运营。完成10个居民小区电网和83个低电压改造工程,为20个中心村安装路灯。建成将军路、长青等垃圾中转站。完成176座公交港湾智能化改造。统筹城乡、服务全域的市政设施网络不断完善。

城市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优化城市综合管理考核奖惩办法,配齐区街两级城管队伍,“政府主导、部门协调、街道为主、市民参与”的“大城管”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重点抓好工业园区、背街小巷、铁路沿线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拆除各类违法建设14万平方米,查处各类违规渣土运输车辆300余台。整合城市户外广告资源,吴家山形象集中展示区环境面貌得到较大提升。回应群众期盼,升级改造农贸市场5个。“摩的、黑车”非法营运行为得到有效制止。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掀起高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东西湖第四次获评湖北省文明城区。城市管理持续走在全市前列。“创卫”、“创模”、“文明创建”和“城管革命”协调推进,城区环境面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四)扎实推进生态建设,美丽东西湖加快形成

我们充分发挥全省“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的作用,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努力使东西湖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城乡更美。

“增绿添彩”工程纵深推进。以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为契机,推进绿地公园建设。杜公湖获批国家湿地公园。新建码头潭文化遗址公园、极地海洋公园,提升改造金银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完成25万平方米绿地建设,新建了一批乡村公园。推进工业园区绿化、美化。实施“社区添绿增荫行动”,完成11个老旧社区绿化提档升级。实施道路景观绿化,建成临空港大道延长线等景观绿带,完成环金银湖20公里绿道建设。

“碧水蓝天”工程深入实施。在全市率先完成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严格实施湖长责任制,把违法侵占“三线一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金银湖水系连通、泾河清淤护岸、黄狮海水体连通修复等工程加快推进,全区动态水网初现雏形。完成金银湖截污、东流港清淤整治工程,实施径河片区排污口截污工程,金银湖等4个湖泊水质明显好转。强力遏制府河周边违法排污、侵占河道等行为,有效整治沿河环境。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代表我省接受国家八部委联合检查,并顺利通过验收。

循环经济工作持续加强。一次性通过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验收。新沟镇、食品加工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建设加快。以日清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为抓手,加快推进西部农场农业生态循环。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指标,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4.1%。常青花园荣获湖北环境保护政府奖。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吴家山街有效开展,为全市垃圾分类积累了经验。

(五)惠民生、促和谐,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我们坚持民生优先,把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福祉得到切实改善。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城镇就业态势良好,新增就业9821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058人,扶持自主创业1461人。社会保险参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展,参保人数净增2.6万人次,综合覆盖率达97%。实现低保标准与中心城区接轨,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获评全省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示范区。在建240万平方米还建房有序推进,新开工建设125万平方米,实现主体完工70万平方米,群众盼望已久的住房问题有望得到妥善解决。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高水平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教育示范区验收。新建4所公办幼儿园,完成7所小学标准化建设和2所中小学配套改造,“大班额”和入学难问题得到缓解。完成教育云“三通两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全区首个国际班招生工作正式启动。实施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全区高考重点本科上线率创历史新高。

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夯实。区人民医院异地新建正式开工。完成柏泉等2家基层卫生院提档升级。实现7家中心村卫生室和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管理。通过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区验收,成功获评湖北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人均筹资水平居全省第一。成立全市首家区域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保持稳定低生育水平。

顺应我区迈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更加重视老年事业。新改建城乡养老服务中心5个,建成3个社区养老院和2个农村老年人照料中心,10分钟养老圈基本形成。

加强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幸福社区创建扎实推进,常青花园获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柏泉新苑社区获评全省五星级示范社区,社区治理经验在全省推广。新建农村活动场所1.3万平方米。推行慈善类和社区服务类等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度,全年新登记社会组织23个,备案社会组织132个。深入开展“社区矫正规范年”活动。有力推进“平安东西湖”和“法治东西湖”建设,继续保持扫黑除恶高压态势,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突出抓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继续加强食品药品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事权划分工作在全国作经验交流。

协调发展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完成区文化馆、图书馆设施更新,新增24小时自助图书馆2家,图书流通量居新城区第一。“六五”普法稳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双拥”、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不断加强。完成全区道路命名规划。对口援建工作扎实推进。支持审计依法独立开展工作。民防、消防、仲裁、统计、物价、保密、气象工作不断加强,文史、档案、民族、宗教、侨务、科协、机关事务管理服务、地方志工作积极推进,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们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围绕群众反映强烈和热切期盼的公共交通、养老服务、集贸市场、老旧小区管理、社区供水供电网络改造等工作,每年确定一批为民办实事重点工作,一件接着一件办,一茬接着一茬干,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2014年,区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面完成。

各位代表,2014年是政府确定的作风建设年。一年来,在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我们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经历了省委巡视、国家省市审计的检验,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悬而未决的突出问题,工作作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全区“三公”经费下降34%,全区性会议减少20%,节会庆典活动减少32%。全区办公用房超标问题得到整改。通过深化“治庸问责”,深入开展民评民议、电视问政等活动,严肃查处了一批“庸懒散”和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行为,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显现,科学决策、依法行政理念深入人心,“守规矩,有作为”成为广大干部基本共识。

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全区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较快发展,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支持帮助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驻区单位、驻区部队,向所有参与东西湖现代化建设的劳动者、创业者及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东西湖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面临新常态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开发区建设尚处于创业阶段,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与国家级开发区要求相比,发展不够仍是全区最大实际,缺乏更多大项目支撑,竞争压力在加大;大部制改革尚未完全理顺,街道、园区职能、奖惩制度不明,动力尚显不足;少数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存在为官不为、混官懒政、作风漂浮等现象,有的干部对新常态不适应、不自觉、跟不上,不敢作为、不会作为;全面落实深化改革与依法治区的新任务艰巨,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加快发展与维护稳定的压力在加大,特别是工业发展区退地拆迁和旧城改造容易引发各类矛盾和纠纷。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保持清醒头脑,以更大的决心、更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5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区的推进之年,是加快转型升级、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的攻坚之年,也是谋划“十三五”规划的启动之年。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我区做大做强大临空经济区,建设产城融合临空港新城,打造武汉经济重要增长极,实现区域经济“千亿倍增”。有幸承载全市殷切希望,有幸担当“重要增长极”的崇高使命,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值转型期,我们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对经济发展不够的实际,打好临空港经济开发区这张牌,不失时机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主动融入新一轮发展大局,更加注重两业并举、产城融合,更加注重生态文明、环境创新,更加注重人力资本提升和科技创新,更加注重项目建设,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职能转变和法治政府建设,改进干部作风。始终以冲刺的姿态,决战的信心,缩小与东湖高新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缩小与中心城区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总体思路是:将2015年确定为发展年,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工作总要求,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适应经济新常态,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加强民生保障,深入实施工业倍增、服务业升级、农业现代化、创新能力提升、国际化水平提升和城建攻坚“六大计划”,着力实现产业发展、城区形态、生态建设、社会管理服务和区域治理“五大转型升级”,使我区成为产业转移之区、转型发展之区、开放开发之区和体制机制创新之区。

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速度基本同步;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2015年,我们将突出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深化体制改革和创新,激发区域发展活力和动力

充分发挥开发区、行政区和农管局“三位一体”的职能优势,最大限度挖掘改革发展内生动力,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把东西湖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进一步理顺园区、街道管理体制,优化绩效考核办法。进一步界定街道与园区职能。工业发展区范围内,街道负责社会管理,做好退地拆迁工作,协助园区抓好招商引资;园区全力推进招商引资,为企业发展、项目落户做好全方位跟踪服务。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对街道办事处实行差异化考核。东山、辛安渡、柏泉等办事处重点考核新农村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园和农工增收等工作。长青、慈惠、走马岭、新沟镇、径河等工业发展区内的街道办事处重点考核社会管理、退地拆迁、项目落户和企业服务等工作,完善经济指标和招商引资成果与园区“一分两计”制度。吴家山、金银湖、将军路等街道办事处重点考核“退二进三”、旧城改造和相关经济指标等工作。按照差异化发展目标,集中精力推进重点工作,使园区、街道发挥优势,竞相发展。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对国有企业、农场土地等国有资产管理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投资、转让等事项报批审核制度。加快区属国有集团公司组建步伐,成立水务集团公司,推进临空港集团公司整体运营,推动农科所改革,探索建立东西湖现代农业投资集团。鼓励支持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发展壮大。加强国有企业干部人事管理与改革,试行区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制度。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建立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启动投融资改革。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重大项目库,优化政府投融资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开发区建设步伐。规范政府投资和企业平台融资行为。加强投资绩效管理,提升投资效能。适度掌控政府债务,防控债务风险。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计划。充分利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优势、创新优势和先行先试优势,发挥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1平方公里作为东湖高新区“园外园”的平台功能,争取在园区建设、股权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突破。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全民创新创业。培育企业研发机构和孵化平台,培植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临空高科技产业园建设,围绕生物医药、机器人、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积极支持台湾青年创业孵化器建设。实施“金山英才计划”,开展“青桐计划”,把知识人才转化为知识经济。在全社会形成尊商重企文化,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我区发展基因。

切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合署机构内部管理职责,有效整合内部职能,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东湖高新区的新经验,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探索实施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模式。抓好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扩大政府面向市场购买公共服务的幅度与广度,编制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目录和细则,进一步深化文化体育、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维护、养老服务等领域的市场化探索。探索实施行政审批归口管理。在街道办事处探索建立包括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劳动社保、卫生计生等领域在内的综合执法体制。在水务、交通、建设等领域实行建管分离模式。科学制定征地拆迁补偿标准。探索向社会集中购买还建房。强化公务用车管理,稳步推进改革。优化全区基层组织干部人事管理,盘活人力资源。全面推进千名干部培训计划,打造一支开放型、专业型、复合型公务员队伍。

(二)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夯实千亿倍增硬支撑

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大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做实做优工业经济。

大力实施千亿产业培育工程。以打造千亿食品产业、千亿机电产业和千亿临空产业为目标,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链,打造全市创新发展新引擎。制定工业重点产业培育方案,促进生产要素向重点产业集聚,壮大产业集群。继续巩固食品产业支柱地位。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食品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围绕烟草、饮料、方便食品、粮油加工等领域,加强产业链培育,提高创新水平,加快关键配套产业发展。食品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发展壮大机电产业。依托台商机电产业园及其拓展区,推进和策划一批高科技机电产业项目。促进机械制造产业、电子产业集群发展,延长汽车配件产业链条,不失时机争取引进整车制造项目,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加快形成千亿级机电产业。瞄准临空产业重点领域,利用柏泉、径河纳入全省临空经济核心区建设规划的契机,发展飞机维修及零部件产业,加大优质项目引进力度,力争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方面取得突破。

强力推进百亿园区成长工程。做实五大工业园区。明确园区四至范围和管理层级权限,规划产业发展重点。将80平方公里工业发展区作为工业发展主战场。加快园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围绕不同类型企业需求,针对性开展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布局,提升园区品质。加快500千伏玉孝高压线迁改工程,解放工业园区近3000亩土地,提升土地空间利用效率。强化土地利用动态监管,加大闲置、低效工业用地处理力度,解决园区“晒地”和项目开工难等问题。努力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争创全国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先进区(县)。加快培育3个100亿园区,1个200亿园区。

积极开展百家企业升级计划。促进存量企业做大做强,制定出台大企业大集团支持政策。出台“百家企业”培育目录,实施“百亿企业”成长工程。新增2个中国驰名商标,打造一批省市名牌产品、品牌企业。完成8家企业上市。加快推进武烟新厂、益海嘉里等企业实现产值过百亿。支持雪花啤酒100万千升基地建设和光明乳业增资扩产。依托可口可乐、百事、统一等领军企业壮大饮料产业集群。支持良品铺子、天喔等休闲食品企业扩大产能,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纵深发展。支持凌云科技、航达航空、三江航天、航鑫电子等临空型企业向制造研发融合方向拓展,夯实临空经济基础。继续推进100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确保森六二期等68个项目开工建设;九牧厨卫等12个项目加快建设;新世界制冷二期等20个项目建成投产。

(三)纵深推进服务业升级计划,打造千亿倍增新引擎

深刻把握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的实际,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做大产业集群,促进服务业规模壮大、业态升级。

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按照“两业并举”的要求,在工业发展区合理布局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以汇通公路物流港项目为突破口,加快物流企业西迁步伐,探索在孝感建立物流产业“园外园”。在保税物流园布局国际商品进出口贸易和专业性大市场,打造汉口西部商贸物流中心。按照产城融合的要求,结合区域特点,相对集中发展特色生产性服务业。在将军路、金银湖、常青花园、吴家山、长青、径河等建成区合理布局生活性服务业。在泛金银湖和吴家山地区加快“退二进三”,合理布局总部经济、金融保险和中介服务业,建设临空CBD。

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根据现代服务业发展阶段和产业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鼓励政策,促进服务业做大做强。组建服务业专业招商团队,新增省级品牌服务业企业2家,市级品牌服务业企业3家。培育、引进一批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带动全区服务业品牌化、高端化发展。加快引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性服务业。强化服务理念,通过“无偿代办”、“保姆服务”等方式,优化现代服务业投资发展软环境,吸引现代服务业企业落户。

培育服务业领军企业和企业家。推进九州通医药园、顺丰电商产业园等平台项目,开工建设德国敦豪、深国际等物流项目,促进高端物流企业集聚。培育以良品铺子、周黑鸭等为代表的本土企业总部做大做强。基本建成国际商品直销中心、上海自贸区进口商品直销中心武汉分中心等外贸项目。推动西大门商业中心等项目建设,形成一批新型商贸发展区和商贸企业。促进海林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投入运营。启动金银湖大厦建设,依托中交二航局等龙头企业促进设计企业集聚,打造“设计之都”核心区。积极对接跨国公司、央企和大型民企,注重引入知名企业区域总部、采购中心、核算中心、运营中心等功能机构,以“招大引强”带动服务业企业整体升级。

(四)大力实施农业现代化促进计划,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抓手,继续发挥国有农场优势,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促进西部办事处率先在全省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

加快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修编全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树立工业化理念,以市场化、产业化、组织化打造现代都市农业升级版。规范土地流转,加快制定农业设施用地政策文件。重点加强现代都市农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在柏泉地区,依托农科所设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柏泉昌家河生态优势,促进吉农蔬菜展示园、兆丰草莓园等7家主题乐园做大品牌。在东山地区,开辟标准化蔬菜生产区和特色化蔬菜示范区,建设汇春蔬菜交易中心、风正顺冷藏保鲜中心和天下先农机服务中心。在辛安渡地区,充分发挥如意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建立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始终把“菜篮子”、“果盘子”拎在手上,把“菜摊子”放在心上。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建立现代、高效的农业经营体系。以强鑫、红星等合作社为重点,大力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合作社,引导合作社规范运行。新增市级以上农村示范社5家。培育壮大现有农业企业,引进大型企业投资现代农业,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鼓励宏华、荣发等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合作。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政府购买农业服务力度,支持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

加快提升农场人居环境。提升西部农场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调整中心村规划布局,严控并有序实施私人建房试点工作。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城管革命”、“文明创建”进村湾,创建市级生态村5个。探索秸秆处理新方法,避免焚烧造成环境污染。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推进中心村亮化工作。加大中心集镇道路、供排管网、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投入力度,完成74处“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美丽乡村、实力乡村和幸福乡村。

(五)强力推进城建攻坚计划和“城管革命”,加快城区形态转型升级

坚持城为民建、市为民享的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保持城区建设强度,把握建设节奏,突出问题导向,更加注重城区品质,加快形成新城发展集中展示区。

统筹规划城市功能分区。加快吴家山地区旧城改造和新城中心区建设步伐,促进吴家山、径河、长青一体化发展。推动走马岭、新沟镇地区连片规划和发展,启动快速交通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加快建设食品产业新城。以交通、环卫、绿化等公共服务一体化为切入点,促进常青花园、将军路和金银湖地区深度融合。发挥惠安大道大动脉功能,推进慈惠等汉江沿线区域综合规划开发,建设滨江绿色产业长廊。按照城乡一体、服务三农的原则,加快辛安渡、东山、柏泉新农村建设步伐,打造农村新社区。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建成区规划展示馆并对外开放。

完善互联互通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构建对外交通快速通道。加快临空港大道跨府河大桥建设,建成武汉机场“第三通道”,促进我区与空港融合发展。完成银柏路改造,加快环湖路互通,开辟金银湖地区与天河机场新通道。开工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径河延长线,完成汉江三官公路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对接新港和汉江开发规划,整合汉江码头资源,建设青峰港和舵落口港,发挥水运优势。

建设便捷完备的区内交通网络。建设新径线和九通路延长线,完善“一区两翼”联络通道。建设三店大道及延长线改造工程,连通新城中心区和金银湖地区。建成马池桥平交工程,打通金银湖和常青花园交通瓶颈。推进金银湖、吴家山、长青、径河等建成区范围城市道路改造升级。打通新城一路等一批“断头路”,提高通达效率。建设径河工业一路、航嘉中路、新城十二路、汇通大道南延工程等一批工业园区配套道路。建设吴中路西延线、环湖六路北延线、环湖东路、汇通大道南延线等一批生活区交通工程。在107国道与临空港大道、四明路等城区交汇路口修建4个人行地下通道。形成发达、便捷的交通体系,奠定城市高效运行的基础,方便市民出行。

提升市政公共基础设施承载力。高标准建设走马岭水厂10万吨扩建工程和汉江50万吨取水工程。加强汉江水源地保护,提升供排水安全保障能力。实施供水管网连通工程,形成体系完备的供水网络。改造升级3个自来水厂,提高水源污染防控能力。按照百万人口的承载要求,谋划研究大口径排水管网工程,为构建城区“地下主动脉”留足空间、做好准备。实施工业发展区排水设施续建工程和排水明渠综合整治工程。推进慈惠等铁路以南重点片区排水改造,提高雨污分流排放能力。完善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建设西部集镇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加快推进汉西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40万吨西部污水处理厂1期10万吨项目。实施东西湖区污水主支干网三期工程,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实施电网升级工程,建成南泥湾和慈惠变电站,动工兴建径河变电站,完成吴家山变电站设计工作。形成完备的市政设施体系,提升城市转型发展的保障能力。

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城中心区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连片开发和只拆不建、多拆少建、还地于民、还绿于民的总体原则,加快推进吴家山、长青、慈惠、径河等地区旧城改造。加快推进龚家湾、雷达山、田园西村等片区的旧城改造,策划严家渡、慈惠墩、燕岭棚户区等改造项目。推动吴家山、长青、金银湖等建成区路面黑色化,推进环境面貌大提升。以行政服务中心启用为契机,推进地铁5500亩置换土地实质开发,加快建设新城中心区。

切实加强城市综合治理。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举措、新办法,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力争成为新城管理创新的标杆。开展还建小区、背街小巷、铁路沿线、城市进出口路、街道交叉地带和107国道沿线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焕发城市新貌。加快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停车场“三场”建设步伐。大力实施“交通保畅”行动。研究制定重点区域、重点时段交通拥堵综合解决方案。探索实施超配车库提供社会停车服务给予容积率奖励的政策,建设路面停车智能系统,缓解吴家山和常青花园等地停车难、行车难问题。加强公益性基础设施维护和管理。推进社区业委会治理工作。建设新城区、培育新市民,巩固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和“创卫”、“创模”工作成果,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城市治理,塑造更加干净文明的城区形象。

(六)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促进城区生态转型升级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绿色发展的紧迫性和自觉性,在青山绿水中打造“金山银山”,建设具有现代化气息、国际化元素,又不失乡愁的滨江滨湖生态新城。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执行项目环保审批,坚决落实环保一票审批权和综合决策权,遏止新生污染。督促重点企业减排,加强企业排污监管,坚决查处企业“冒黑烟”和直排行为。深入开展全区空气质量和水环境污染源专项整治。稳步推进煤炭设施清洁能源和燃煤锅炉改造。加强道路扬尘、工地粉尘、大气灰尘烟尘、施工噪声、餐饮油烟治理。开展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强力推进“黄标车”提前淘汰,确保淘汰“黄标车”16000台以上。继续推进垃圾分类,在吴家山地区扩大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构建市民乐享的美丽生态。全力推进国家生态区建设。围绕水资源开发水文化,做好水文章。完成金银湖水系“七湖连通”综合整治工程,推进黄狮海水体连通修复、泾河清淤护岸等工程,改善湖泊景观和水质。建成金银湖、杜公湖环湖道路和泾河滨河道路,开辟市民亲近水资源、乐享水生态的新空间。谋划汉江沿岸环境综合整治开发。在部分地区探索实施沟港渠综合整治工程,改善水体环境,防止水域萎缩。开放码头潭文化遗址公园、张公堤森林公园,建成金银湖环湖绿道、极地海洋公园,加快推进吴家山中央公园、工业发展区郊野公园等一批公园建设,让市民享受更多“绿色福利”和“绿色乐趣”。举全区之力支持和参与园博会。建设一批道路改造、景观绿化、商业网点、旅游文化休闲等园博配套工程,积极开展“园博进我家”活动,实现“园内行动、园外互动”。促进金银湖水系与园博紧密联系,举办“水上园博”活动,塑造东西湖生态品牌,提升城区品质。

(七)大力推进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积极探索扩大开放新模式

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扩大内陆开放的战略机遇,探索建立我区开放开发新模式,提升临空港新城的辐射和引领功能,打造对外开放的门户。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对外开放的主要抓手。发挥驻韩、日、俄和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招商代表处的网络优势,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新引进1个投资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和1个投资30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引进一批10亿元以上项目,招商引资总额增长20%以上。采取更多措施加大外资引进力度,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以上。对招商引资不力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更加注重项目质量,建立项目公示和责任追溯制度,坚决杜绝“人情项目”、“劣质项目”。

畅通对外开放通道。加强空港综合保税区建设力度,完成拆迁退地、基础设施配套、围网工程和海关查验监控系统建设,实现综保区“当年获批、当年建成、当年运营”。整合武汉集装箱中心站铁路口岸、湖北公路口岸等开放平台的功能和政策优势,建设高效便捷的通关口岸,成为内陆地区“大通关”示范区。积极参与武汉汉欧国际物流中心公司的运作,加强“汉新欧”始发站周边综合物流园建设,提高进出口货物集散能力,构建向西开放开发大平台。

扩大对外宣传交流。继续举办国际啤酒节暨食品节等节庆会展活动。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项目和文化企业。承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话500强”活动和“全国空港城市发展论坛”,积极申办“中国食品博览会”,搭建开放合作新平台。围绕“临空品牌”加强城市营销,命名一批具有国际特色的建筑和道路。继续实施外籍人士“家在武汉”工程,丰富生活设施和服务的国际化元素,提高区域国际化服务水平。

(八)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现社会管理服务转型升级

坚持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让广大市民生活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精准发力,做好就业保障工作。重点支持失地农工就近就地创业就业,提高农工收入。培育扶持自主创业1000人,创业带动就业3000人。新增城镇就业88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00人。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力度,实现社会保险扩面净增1.8万人次,确保综合覆盖率达97.5%。加强公墓建设管理服务,科学布局全区“一主四辅”公墓用地。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确保东西湖区中心福利院投入使用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妥善解决失地农工参保养老问题,促进失地农工市民化。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特别是对残疾人、留守儿童、老年人等群体的关怀,提高社会救助和保障水平。优化惠民公交布局和管理,使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进一步缓解群众住房困难。加快365万平方米在建还建房及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实现主体完工11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80万平方米。加大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供给,新增公租房300套,推进垦区危房改造2000户,改善群众人居环境。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将2015年确定为教师素质提升年。优化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机制,加强名教师、名校长引进工作力度,切实改变教学质量长期在中等水平徘徊的状况。深化教育制度改革,推进实施学区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启动校长聘期制改革。制定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创建省级学前教育示范区。建成航天嘉园小学,进一步缓解吴家山地区入学难。推进荷包湖小学、常青实验学校等4所小学标准化建设,新建恋湖家园幼儿园等3所公办幼儿园。筹建1所国际学校,更加重视国际教育交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加大职校国际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进一步改善老年大学办学条件,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提高文化旅游软实力。开辟更多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建设金银湖地区市民文体中心等一批区级文体场馆,加快建设区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文化馆,新改建2个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引进1家高品质书店。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新建2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设1个“江城健身e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东西湖本土文化,支持办好东西湖文学杂志、电视台、《东西湖报》等文化平台,继续办好民俗踏街、桃花奖等群众文艺活动,打造东西湖文化新名片。

积极整合旅游资源,营造新型旅游发展环境,打造全省旅游强区。促进汉江游船“水上巴士”和金银湖亲水游市场化、常态化。建立金银湖湿地公园游客集散中心和石榴红、农科所乡村休闲游服务中心,优化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依托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促进都市农业与文化、旅游、科技融合发展。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动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延伸到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全市率先试点基层卫生院“先看病,后付钱”制度。进一步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使基层医护人员“来得了,留得住”。确保新区人民医院初见雏形。加快金银湖协和国际医院建设步伐。深化区属医院与协和医院、解放军301医院的技术合作,大幅度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推动金银湖街卫生院、走马岭街中心卫生院等3家基层卫生院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人均筹资水平,确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补偿比稳定在75%以上。鼓励社会办医。保持低生育水平,进一步优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更加注重发展民防、消防、仲裁、统计、物价、保密、气象事业,全面做好档案、史志、民族、宗教、侨务、对台、科协、机关事务管理服务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再创全省“双拥”模范区。大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再创科普示范区。

2015年,我们将继续办好十件实事。

1.实施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工程,对吴家山、长青辖区50条道路进行升级改造。

2.实施农村亮化工程,实现中心村路灯全覆盖。

3.新改(扩)建50个社区(中心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服务党员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4.推进放心食品工程,新改(扩)建2个小餐饮便民服务区,提档升级10家食品小作坊。

5.为市民办好“菜摊子”,在10个居民小区集中区域设立蔬菜自营直销店。

6.推进10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逐步实现物业全覆盖。

7.继续对20个居民小区进行供水管网改造,对5个居民小区进行供电线路改造,抄表到户,服务到家。

8.继续修建50公里通村湾公路,进一步改善西部地区居民出行条件。

9.建设15个文化体育健身活动综合广场;提档完善3个学校体育场,免费向市民开放。

10.实施“民生保险二元计划”,建立见义勇为救助补助机制和自然灾害公众灾后补偿机制。

(九)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效能政府,推进区域治理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依法治区,促进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和效能政府建设,提升法治能力和治理能力。

严格坚持依法行政。实施东西湖法治政府建设规划,全面落实“六五”普法工作,将法治建设成效纳入综合考核体系。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定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程序清单。建立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评价考核机制,严格执行行政决策与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聘请政府顾问,建立东西湖智库,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和集体讨论作为重大行政决策必经程序,涉及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必须听证。强化行政首长推进依法行政的第一责任,建立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针对重要和大额标的政府合同实行审核备案制,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设立首席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严格规范行政执法。探索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机制。各级政府和行政负责人带头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继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我区城镇居民户口与中心城区实现互迁。推行“平安东西湖”建设,加强社会应急管理。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建立农资监管追溯平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大力整治重大危险源,建立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利益表达、协商沟通、救济救助等机制,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在全区全面推广常青花园治理经验,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重视和妥善解决企业欠薪问题,为为退地拆迁农工、困难职工和农民工提供公益法律服务,引导群众依法维护权益,将信访工作引到法治轨道,化解社会矛盾。

加强廉洁和效能政府建设。贯彻落实“力度统一论”,大力推进廉政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发挥东西湖政务网、政务微博、微信等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作用,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落实各级政府和行政主要负责人不直接分管财务、干部人事、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工作制度。构建阳光司法机制,拓展群众参与和监督司法的渠道。开展电视问政三年“回头看”活动,深化“治庸问责”,坚决整治混官、庸官、懒官和太平官,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严肃执行财经纪律,加强审计监督,逐步实施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进一步加强全区办公用房清理和管理工作。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和决定,主动听取区政协的意见与建议,加强专题协商,切实办理好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

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教育实践活动虽有时间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从严要求没有落幕时。全区广大干部都要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为契机,大兴干事创业之风,饱含务实为民情怀,在岗、在行、在状态,用敢于担当、勇于尽责、乐于奉献的实际成果取信全区人民,服务全区人民。

各位代表,东西湖是我们的共同家园,建设好、维护好、发展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几年来,我们经受住利益调整期、观念碰撞期和改革攻坚期的阵痛与考验,开放开发观念深入人心,抓发展、谋发展态势已经形成,跨越发展的条件基本具备,开发区迎来了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发展的重任正在召唤我们,美好的前景正在期待我们,大发展的集结号已经吹响。让我们团结一致向前看,同心同德,同舟共济,不辱使命,克难攻坚,为加快建设国家级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汉口生态新城,建成武汉经济重要增长极而努力奋斗!

扫码查看手机版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政府信息公开

2015年东西湖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月8日在东西湖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发布时间:2015-01-08 20:22

来源:区政府办公室   作者:  

东西湖区人民政府区长  刘子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是国家级开发区建设、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功能提升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一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政协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牢牢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任务不放松,积极应对各种压力挑战,加快城镇建设,推进社会治理,注重民生改善,狠抓作风转变,圆满完成区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实现本届政府提出的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一年打基础,两年见雏形,三年出形象,四到五年大发展”的阶段目标。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580亿元,增长11%。公共财政总收入完成140.8亿元,增长17.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9.2亿元,增长15.1%,总量位居全市行政区、功能区第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19亿元,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亿元,增长31.3%。税收总额突破124亿元,净增20亿元。其中,年纳税过亿元企业12家、过千万元企业超过160家。主要经济指标位居省市前列。

——开发区建设“三年而立”。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实现80平方公里工业园连片开发,率先在全市实现工业发展区基础设施全覆盖。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带动和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已成为全省发展临空经济的中坚力量。

——服务业“短板”加速补齐。中部地区第一家永旺梦乐城正式开业,填补了泛金银湖地区商业综合体空白。旅游会展等新业态加快兴起。国际啤酒节暨食品节上升为省市品牌。成功举办中国湖北文化艺术品博览会和中国电影产业交易博览会。全区旅游串点成线,以线带面,到东西湖旅游、品东西湖美食,成为旅游休闲消费新时尚。

——“汉新欧”国际班列实现双向常态化运营,成为中欧国际货运的重要组成部分。空港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取得实质进展。铁路口岸、公路口岸、虚拟口岸功能加强。整车进口口岸有望获批。对外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加速集聚,为我区全面开放创造了新优势。

——民生福祉得到改善。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提升至78.3%,创历史新高。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公交直达,农民在家门口坐上了城市公交车。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效速兼取,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保持发展定力,突出发展重点,做强工业,做活服务业,做优现代都市农业,实现了经济提质增效和平稳较快增长。

工业倍增计划扎实推进。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30亿元,完成工业投资290亿元,分别增长14%和21%,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突出食品、机电产业,注重盘活存量,引进增量,提高质量。被工信部授牌为“国家新型工业化食品产业示范基地”,连续4届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区”。食品、机电产业合计实现产值56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0.1%。其中,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实现产值343亿元,同比增长16%。振源电气等4家企业成功上市,创中国驰名商标和省市著名商标28件,国家和省市名牌产品累计达到69个,企业上市数和创名商标、名品牌数走在全市前列。重点推进70个工业项目建设,其中斯坦雷电气一期等14个项目建成投产,达能饮料等12个项目主体完工,白云边灌装等26个项目全面开工,项目建设率达74%。

服务业升级计划加快实施。保税物流中心与天河机场实现“区港联动”,成为首批国家级示范物流基地,“铁水公空”综合现代物流格局基本形成。成功引入中国电建湖北公司等区域总部项目,新增中信资产华中公司等8家金融机构,总部经济加快集聚态势明显。汉口印象、西湖广场、中心广场等一批商业综合体陆续建成,融园、豪生等高档酒店建设稳步推进。现代旅游和乡村休闲游特色发展。汉江一日游、汉江花世界、郁金香主题公园、如意科普游等新项目逐步兴起。全区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6.5亿元。

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积极优化农业结构,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1.5万亩设施蔬菜基地投入生产并带动农业增效。成功获批市级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新增湘大饲料等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累计达到85家。新增绿发源等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家,农业示范合作社累计达到16家。率先在全市建立农资监管追溯平台,农产品安全建设成为全省样板。

(二)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我们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以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改革开放红利持续释放。

行政管理改革有序推进。率先在全市公布区直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程序清单,建立网上查询系统,使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继续向优化流程要效率,项目审批周期再缩短13%,投资环境不断优化,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加大政府购买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力度,推行部分环卫作业市场化。规范街道办事处人事管理。员额制改革全面铺开。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启动“千名干部培训工程”,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财经体制改革扎实展开。建立健全事权、财权相匹配的区街财政体制。全面实行公务卡支付,规范财经秩序,财政资金使用更加规范有效。利用中央对国家级开发区的财政政策,争取基础设施贷款贴息累计达7320万元。基本完成全区国有资产整合,国有资产管理绩效明显增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能力显著提升。落实税费改革措施,近6000家小微企业获税收减免。实行“先照后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新增市场主体13514户,增长78.2%,其中新增亿元以上市场主体28户,增长115%。年末银行存款余额471亿元,存贷比达到80%以上。区域经济活力持续增强。

科技改革硕果显现。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0亿元,增长28%。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家,累计达到72家,总数位居新城区第一、全市第三。新增2家省级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研发中心。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创业孵化平台搭建和高端人才培育引进工作。新建孵化器面积3万平方米,累计达到29万平方米。设立全省首家台湾青年创业孵化器,新增大学生创业团队35个,新建高校预孵化工作站2家。率先在全市设立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和“武汉市留学人员创业园临空港海峡园”。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成为全省华人华侨和海归人才创业重点园区。深入实施“金山英才”计划。更加重视科技投入,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3%。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显著增强。

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位居新城区第一。出口总额3.5亿美元,增长17%。全年引进项目74个,协议投资总额333亿元,增长22%。50亿元以上大项目实现突破,湖北中烟雪雅香产业基地成功落户。引进顺丰电商产业园等20亿元以上项目6个,乐百氏华中总部、韩国RF汽车轮毂等10亿元以上项目9个。坚持“走出去”招商。利用湖北粤港澳经贸洽谈会平台集中招商,引进投资78亿元,创全省粤港澳单次招商新纪录。新成立东莞招商办公室,实现国内主要经济发达地区招商网络全覆盖。积极参与全国食品工业论坛、汽车产业全球高峰论坛等活动,跻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联席会和全国空港城市发展委员会核心成员行列,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发出改革开放“好声音”,对外交流呈现高层次、宽领域、多元化的良好局面。

(三)强化建管并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我们按照“中等规模、独立成市”的理念,一手抓高标准城市建设,一手抓高水平城市管理,城市承载力和品质不断提升。

城镇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率先在全市实现控制性规划城区全覆盖,全域纳入湖北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新增12平方公里建设预留地。新城中心区地铁5500亩土地置换工作取得实质进展。清理闲置和低效用地2674亩。获得用地计划指标1万亩。长期困扰我区发展的用地瓶颈得到有效缓解。

立体交通网络不断优化。按照“连接铁水空,打通主骨架,升级支路网,畅通微循环”的思路,加速推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惠安大道与三环线成功对接,东西湖与主城区再添一条大通道。汉江三官公路大桥基本连通,硚孝高速东西湖段、四环线东西湖段、跨府河大桥等对外工程开工建设。东吴大道、革新大道西延线、银柏路等主干道路升级改造基本完成。环湖路主辅道路、惠安大道辅道、滨河南北路、东柏路等重点道路工程顺利推进。金银潭大道等8条景观示范路建成出彩。50公里通村湾公路投入使用。“区港联动”、“区区联通”、“区内互通”的交通格局加速形成。

市政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完善配套供水主管网61公里。完成20个居民小区供水管网改造,实现抄表到户。在完善东部污水收集主管网基础上,不断加强污水支管网和污水源对接系统建设,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推进西部污水支管网建设,谋划建设西部40万吨污水处理厂。综合改造城镇排水系统,重点对吴家山、长青、将军路、常青花园、慈惠等区域进行主排水系统改造,新建工业发展区排水系统。向上争取电网规划建设新项目落地,茅庙集变电站、八向变电站投入运营。完成10个居民小区电网和83个低电压改造工程,为20个中心村安装路灯。建成将军路、长青等垃圾中转站。完成176座公交港湾智能化改造。统筹城乡、服务全域的市政设施网络不断完善。

城市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优化城市综合管理考核奖惩办法,配齐区街两级城管队伍,“政府主导、部门协调、街道为主、市民参与”的“大城管”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重点抓好工业园区、背街小巷、铁路沿线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拆除各类违法建设14万平方米,查处各类违规渣土运输车辆300余台。整合城市户外广告资源,吴家山形象集中展示区环境面貌得到较大提升。回应群众期盼,升级改造农贸市场5个。“摩的、黑车”非法营运行为得到有效制止。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掀起高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东西湖第四次获评湖北省文明城区。城市管理持续走在全市前列。“创卫”、“创模”、“文明创建”和“城管革命”协调推进,城区环境面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四)扎实推进生态建设,美丽东西湖加快形成

我们充分发挥全省“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的作用,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努力使东西湖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城乡更美。

“增绿添彩”工程纵深推进。以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为契机,推进绿地公园建设。杜公湖获批国家湿地公园。新建码头潭文化遗址公园、极地海洋公园,提升改造金银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完成25万平方米绿地建设,新建了一批乡村公园。推进工业园区绿化、美化。实施“社区添绿增荫行动”,完成11个老旧社区绿化提档升级。实施道路景观绿化,建成临空港大道延长线等景观绿带,完成环金银湖20公里绿道建设。

“碧水蓝天”工程深入实施。在全市率先完成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严格实施湖长责任制,把违法侵占“三线一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金银湖水系连通、泾河清淤护岸、黄狮海水体连通修复等工程加快推进,全区动态水网初现雏形。完成金银湖截污、东流港清淤整治工程,实施径河片区排污口截污工程,金银湖等4个湖泊水质明显好转。强力遏制府河周边违法排污、侵占河道等行为,有效整治沿河环境。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代表我省接受国家八部委联合检查,并顺利通过验收。

循环经济工作持续加强。一次性通过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验收。新沟镇、食品加工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建设加快。以日清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为抓手,加快推进西部农场农业生态循环。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指标,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4.1%。常青花园荣获湖北环境保护政府奖。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吴家山街有效开展,为全市垃圾分类积累了经验。

(五)惠民生、促和谐,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我们坚持民生优先,把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福祉得到切实改善。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城镇就业态势良好,新增就业9821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058人,扶持自主创业1461人。社会保险参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展,参保人数净增2.6万人次,综合覆盖率达97%。实现低保标准与中心城区接轨,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获评全省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示范区。在建240万平方米还建房有序推进,新开工建设125万平方米,实现主体完工70万平方米,群众盼望已久的住房问题有望得到妥善解决。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高水平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教育示范区验收。新建4所公办幼儿园,完成7所小学标准化建设和2所中小学配套改造,“大班额”和入学难问题得到缓解。完成教育云“三通两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全区首个国际班招生工作正式启动。实施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全区高考重点本科上线率创历史新高。

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夯实。区人民医院异地新建正式开工。完成柏泉等2家基层卫生院提档升级。实现7家中心村卫生室和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管理。通过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区验收,成功获评湖北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人均筹资水平居全省第一。成立全市首家区域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保持稳定低生育水平。

顺应我区迈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更加重视老年事业。新改建城乡养老服务中心5个,建成3个社区养老院和2个农村老年人照料中心,10分钟养老圈基本形成。

加强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幸福社区创建扎实推进,常青花园获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柏泉新苑社区获评全省五星级示范社区,社区治理经验在全省推广。新建农村活动场所1.3万平方米。推行慈善类和社区服务类等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度,全年新登记社会组织23个,备案社会组织132个。深入开展“社区矫正规范年”活动。有力推进“平安东西湖”和“法治东西湖”建设,继续保持扫黑除恶高压态势,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突出抓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继续加强食品药品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事权划分工作在全国作经验交流。

协调发展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完成区文化馆、图书馆设施更新,新增24小时自助图书馆2家,图书流通量居新城区第一。“六五”普法稳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双拥”、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不断加强。完成全区道路命名规划。对口援建工作扎实推进。支持审计依法独立开展工作。民防、消防、仲裁、统计、物价、保密、气象工作不断加强,文史、档案、民族、宗教、侨务、科协、机关事务管理服务、地方志工作积极推进,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们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围绕群众反映强烈和热切期盼的公共交通、养老服务、集贸市场、老旧小区管理、社区供水供电网络改造等工作,每年确定一批为民办实事重点工作,一件接着一件办,一茬接着一茬干,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2014年,区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面完成。

各位代表,2014年是政府确定的作风建设年。一年来,在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我们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经历了省委巡视、国家省市审计的检验,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悬而未决的突出问题,工作作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全区“三公”经费下降34%,全区性会议减少20%,节会庆典活动减少32%。全区办公用房超标问题得到整改。通过深化“治庸问责”,深入开展民评民议、电视问政等活动,严肃查处了一批“庸懒散”和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行为,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显现,科学决策、依法行政理念深入人心,“守规矩,有作为”成为广大干部基本共识。

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全区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较快发展,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支持帮助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驻区单位、驻区部队,向所有参与东西湖现代化建设的劳动者、创业者及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东西湖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面临新常态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开发区建设尚处于创业阶段,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与国家级开发区要求相比,发展不够仍是全区最大实际,缺乏更多大项目支撑,竞争压力在加大;大部制改革尚未完全理顺,街道、园区职能、奖惩制度不明,动力尚显不足;少数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存在为官不为、混官懒政、作风漂浮等现象,有的干部对新常态不适应、不自觉、跟不上,不敢作为、不会作为;全面落实深化改革与依法治区的新任务艰巨,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加快发展与维护稳定的压力在加大,特别是工业发展区退地拆迁和旧城改造容易引发各类矛盾和纠纷。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保持清醒头脑,以更大的决心、更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5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区的推进之年,是加快转型升级、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的攻坚之年,也是谋划“十三五”规划的启动之年。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我区做大做强大临空经济区,建设产城融合临空港新城,打造武汉经济重要增长极,实现区域经济“千亿倍增”。有幸承载全市殷切希望,有幸担当“重要增长极”的崇高使命,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值转型期,我们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对经济发展不够的实际,打好临空港经济开发区这张牌,不失时机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主动融入新一轮发展大局,更加注重两业并举、产城融合,更加注重生态文明、环境创新,更加注重人力资本提升和科技创新,更加注重项目建设,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职能转变和法治政府建设,改进干部作风。始终以冲刺的姿态,决战的信心,缩小与东湖高新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缩小与中心城区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总体思路是:将2015年确定为发展年,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工作总要求,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适应经济新常态,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加强民生保障,深入实施工业倍增、服务业升级、农业现代化、创新能力提升、国际化水平提升和城建攻坚“六大计划”,着力实现产业发展、城区形态、生态建设、社会管理服务和区域治理“五大转型升级”,使我区成为产业转移之区、转型发展之区、开放开发之区和体制机制创新之区。

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速度基本同步;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2015年,我们将突出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深化体制改革和创新,激发区域发展活力和动力

充分发挥开发区、行政区和农管局“三位一体”的职能优势,最大限度挖掘改革发展内生动力,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把东西湖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进一步理顺园区、街道管理体制,优化绩效考核办法。进一步界定街道与园区职能。工业发展区范围内,街道负责社会管理,做好退地拆迁工作,协助园区抓好招商引资;园区全力推进招商引资,为企业发展、项目落户做好全方位跟踪服务。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对街道办事处实行差异化考核。东山、辛安渡、柏泉等办事处重点考核新农村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园和农工增收等工作。长青、慈惠、走马岭、新沟镇、径河等工业发展区内的街道办事处重点考核社会管理、退地拆迁、项目落户和企业服务等工作,完善经济指标和招商引资成果与园区“一分两计”制度。吴家山、金银湖、将军路等街道办事处重点考核“退二进三”、旧城改造和相关经济指标等工作。按照差异化发展目标,集中精力推进重点工作,使园区、街道发挥优势,竞相发展。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对国有企业、农场土地等国有资产管理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投资、转让等事项报批审核制度。加快区属国有集团公司组建步伐,成立水务集团公司,推进临空港集团公司整体运营,推动农科所改革,探索建立东西湖现代农业投资集团。鼓励支持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发展壮大。加强国有企业干部人事管理与改革,试行区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制度。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建立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启动投融资改革。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重大项目库,优化政府投融资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开发区建设步伐。规范政府投资和企业平台融资行为。加强投资绩效管理,提升投资效能。适度掌控政府债务,防控债务风险。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计划。充分利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优势、创新优势和先行先试优势,发挥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1平方公里作为东湖高新区“园外园”的平台功能,争取在园区建设、股权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突破。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全民创新创业。培育企业研发机构和孵化平台,培植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临空高科技产业园建设,围绕生物医药、机器人、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积极支持台湾青年创业孵化器建设。实施“金山英才计划”,开展“青桐计划”,把知识人才转化为知识经济。在全社会形成尊商重企文化,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我区发展基因。

切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合署机构内部管理职责,有效整合内部职能,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东湖高新区的新经验,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探索实施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模式。抓好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扩大政府面向市场购买公共服务的幅度与广度,编制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目录和细则,进一步深化文化体育、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维护、养老服务等领域的市场化探索。探索实施行政审批归口管理。在街道办事处探索建立包括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劳动社保、卫生计生等领域在内的综合执法体制。在水务、交通、建设等领域实行建管分离模式。科学制定征地拆迁补偿标准。探索向社会集中购买还建房。强化公务用车管理,稳步推进改革。优化全区基层组织干部人事管理,盘活人力资源。全面推进千名干部培训计划,打造一支开放型、专业型、复合型公务员队伍。

(二)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夯实千亿倍增硬支撑

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大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做实做优工业经济。

大力实施千亿产业培育工程。以打造千亿食品产业、千亿机电产业和千亿临空产业为目标,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链,打造全市创新发展新引擎。制定工业重点产业培育方案,促进生产要素向重点产业集聚,壮大产业集群。继续巩固食品产业支柱地位。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食品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围绕烟草、饮料、方便食品、粮油加工等领域,加强产业链培育,提高创新水平,加快关键配套产业发展。食品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发展壮大机电产业。依托台商机电产业园及其拓展区,推进和策划一批高科技机电产业项目。促进机械制造产业、电子产业集群发展,延长汽车配件产业链条,不失时机争取引进整车制造项目,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加快形成千亿级机电产业。瞄准临空产业重点领域,利用柏泉、径河纳入全省临空经济核心区建设规划的契机,发展飞机维修及零部件产业,加大优质项目引进力度,力争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方面取得突破。

强力推进百亿园区成长工程。做实五大工业园区。明确园区四至范围和管理层级权限,规划产业发展重点。将80平方公里工业发展区作为工业发展主战场。加快园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围绕不同类型企业需求,针对性开展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布局,提升园区品质。加快500千伏玉孝高压线迁改工程,解放工业园区近3000亩土地,提升土地空间利用效率。强化土地利用动态监管,加大闲置、低效工业用地处理力度,解决园区“晒地”和项目开工难等问题。努力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争创全国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先进区(县)。加快培育3个100亿园区,1个200亿园区。

积极开展百家企业升级计划。促进存量企业做大做强,制定出台大企业大集团支持政策。出台“百家企业”培育目录,实施“百亿企业”成长工程。新增2个中国驰名商标,打造一批省市名牌产品、品牌企业。完成8家企业上市。加快推进武烟新厂、益海嘉里等企业实现产值过百亿。支持雪花啤酒100万千升基地建设和光明乳业增资扩产。依托可口可乐、百事、统一等领军企业壮大饮料产业集群。支持良品铺子、天喔等休闲食品企业扩大产能,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纵深发展。支持凌云科技、航达航空、三江航天、航鑫电子等临空型企业向制造研发融合方向拓展,夯实临空经济基础。继续推进100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确保森六二期等68个项目开工建设;九牧厨卫等12个项目加快建设;新世界制冷二期等20个项目建成投产。

(三)纵深推进服务业升级计划,打造千亿倍增新引擎

深刻把握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的实际,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做大产业集群,促进服务业规模壮大、业态升级。

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按照“两业并举”的要求,在工业发展区合理布局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以汇通公路物流港项目为突破口,加快物流企业西迁步伐,探索在孝感建立物流产业“园外园”。在保税物流园布局国际商品进出口贸易和专业性大市场,打造汉口西部商贸物流中心。按照产城融合的要求,结合区域特点,相对集中发展特色生产性服务业。在将军路、金银湖、常青花园、吴家山、长青、径河等建成区合理布局生活性服务业。在泛金银湖和吴家山地区加快“退二进三”,合理布局总部经济、金融保险和中介服务业,建设临空CBD。

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根据现代服务业发展阶段和产业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鼓励政策,促进服务业做大做强。组建服务业专业招商团队,新增省级品牌服务业企业2家,市级品牌服务业企业3家。培育、引进一批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带动全区服务业品牌化、高端化发展。加快引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性服务业。强化服务理念,通过“无偿代办”、“保姆服务”等方式,优化现代服务业投资发展软环境,吸引现代服务业企业落户。

培育服务业领军企业和企业家。推进九州通医药园、顺丰电商产业园等平台项目,开工建设德国敦豪、深国际等物流项目,促进高端物流企业集聚。培育以良品铺子、周黑鸭等为代表的本土企业总部做大做强。基本建成国际商品直销中心、上海自贸区进口商品直销中心武汉分中心等外贸项目。推动西大门商业中心等项目建设,形成一批新型商贸发展区和商贸企业。促进海林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投入运营。启动金银湖大厦建设,依托中交二航局等龙头企业促进设计企业集聚,打造“设计之都”核心区。积极对接跨国公司、央企和大型民企,注重引入知名企业区域总部、采购中心、核算中心、运营中心等功能机构,以“招大引强”带动服务业企业整体升级。

(四)大力实施农业现代化促进计划,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抓手,继续发挥国有农场优势,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促进西部办事处率先在全省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

加快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修编全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树立工业化理念,以市场化、产业化、组织化打造现代都市农业升级版。规范土地流转,加快制定农业设施用地政策文件。重点加强现代都市农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在柏泉地区,依托农科所设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柏泉昌家河生态优势,促进吉农蔬菜展示园、兆丰草莓园等7家主题乐园做大品牌。在东山地区,开辟标准化蔬菜生产区和特色化蔬菜示范区,建设汇春蔬菜交易中心、风正顺冷藏保鲜中心和天下先农机服务中心。在辛安渡地区,充分发挥如意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建立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始终把“菜篮子”、“果盘子”拎在手上,把“菜摊子”放在心上。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建立现代、高效的农业经营体系。以强鑫、红星等合作社为重点,大力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合作社,引导合作社规范运行。新增市级以上农村示范社5家。培育壮大现有农业企业,引进大型企业投资现代农业,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鼓励宏华、荣发等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合作。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政府购买农业服务力度,支持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

加快提升农场人居环境。提升西部农场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调整中心村规划布局,严控并有序实施私人建房试点工作。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城管革命”、“文明创建”进村湾,创建市级生态村5个。探索秸秆处理新方法,避免焚烧造成环境污染。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推进中心村亮化工作。加大中心集镇道路、供排管网、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投入力度,完成74处“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美丽乡村、实力乡村和幸福乡村。

(五)强力推进城建攻坚计划和“城管革命”,加快城区形态转型升级

坚持城为民建、市为民享的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保持城区建设强度,把握建设节奏,突出问题导向,更加注重城区品质,加快形成新城发展集中展示区。

统筹规划城市功能分区。加快吴家山地区旧城改造和新城中心区建设步伐,促进吴家山、径河、长青一体化发展。推动走马岭、新沟镇地区连片规划和发展,启动快速交通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加快建设食品产业新城。以交通、环卫、绿化等公共服务一体化为切入点,促进常青花园、将军路和金银湖地区深度融合。发挥惠安大道大动脉功能,推进慈惠等汉江沿线区域综合规划开发,建设滨江绿色产业长廊。按照城乡一体、服务三农的原则,加快辛安渡、东山、柏泉新农村建设步伐,打造农村新社区。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建成区规划展示馆并对外开放。

完善互联互通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构建对外交通快速通道。加快临空港大道跨府河大桥建设,建成武汉机场“第三通道”,促进我区与空港融合发展。完成银柏路改造,加快环湖路互通,开辟金银湖地区与天河机场新通道。开工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径河延长线,完成汉江三官公路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对接新港和汉江开发规划,整合汉江码头资源,建设青峰港和舵落口港,发挥水运优势。

建设便捷完备的区内交通网络。建设新径线和九通路延长线,完善“一区两翼”联络通道。建设三店大道及延长线改造工程,连通新城中心区和金银湖地区。建成马池桥平交工程,打通金银湖和常青花园交通瓶颈。推进金银湖、吴家山、长青、径河等建成区范围城市道路改造升级。打通新城一路等一批“断头路”,提高通达效率。建设径河工业一路、航嘉中路、新城十二路、汇通大道南延工程等一批工业园区配套道路。建设吴中路西延线、环湖六路北延线、环湖东路、汇通大道南延线等一批生活区交通工程。在107国道与临空港大道、四明路等城区交汇路口修建4个人行地下通道。形成发达、便捷的交通体系,奠定城市高效运行的基础,方便市民出行。

提升市政公共基础设施承载力。高标准建设走马岭水厂10万吨扩建工程和汉江50万吨取水工程。加强汉江水源地保护,提升供排水安全保障能力。实施供水管网连通工程,形成体系完备的供水网络。改造升级3个自来水厂,提高水源污染防控能力。按照百万人口的承载要求,谋划研究大口径排水管网工程,为构建城区“地下主动脉”留足空间、做好准备。实施工业发展区排水设施续建工程和排水明渠综合整治工程。推进慈惠等铁路以南重点片区排水改造,提高雨污分流排放能力。完善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建设西部集镇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加快推进汉西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40万吨西部污水处理厂1期10万吨项目。实施东西湖区污水主支干网三期工程,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实施电网升级工程,建成南泥湾和慈惠变电站,动工兴建径河变电站,完成吴家山变电站设计工作。形成完备的市政设施体系,提升城市转型发展的保障能力。

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城中心区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连片开发和只拆不建、多拆少建、还地于民、还绿于民的总体原则,加快推进吴家山、长青、慈惠、径河等地区旧城改造。加快推进龚家湾、雷达山、田园西村等片区的旧城改造,策划严家渡、慈惠墩、燕岭棚户区等改造项目。推动吴家山、长青、金银湖等建成区路面黑色化,推进环境面貌大提升。以行政服务中心启用为契机,推进地铁5500亩置换土地实质开发,加快建设新城中心区。

切实加强城市综合治理。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举措、新办法,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力争成为新城管理创新的标杆。开展还建小区、背街小巷、铁路沿线、城市进出口路、街道交叉地带和107国道沿线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焕发城市新貌。加快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停车场“三场”建设步伐。大力实施“交通保畅”行动。研究制定重点区域、重点时段交通拥堵综合解决方案。探索实施超配车库提供社会停车服务给予容积率奖励的政策,建设路面停车智能系统,缓解吴家山和常青花园等地停车难、行车难问题。加强公益性基础设施维护和管理。推进社区业委会治理工作。建设新城区、培育新市民,巩固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和“创卫”、“创模”工作成果,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城市治理,塑造更加干净文明的城区形象。

(六)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促进城区生态转型升级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绿色发展的紧迫性和自觉性,在青山绿水中打造“金山银山”,建设具有现代化气息、国际化元素,又不失乡愁的滨江滨湖生态新城。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执行项目环保审批,坚决落实环保一票审批权和综合决策权,遏止新生污染。督促重点企业减排,加强企业排污监管,坚决查处企业“冒黑烟”和直排行为。深入开展全区空气质量和水环境污染源专项整治。稳步推进煤炭设施清洁能源和燃煤锅炉改造。加强道路扬尘、工地粉尘、大气灰尘烟尘、施工噪声、餐饮油烟治理。开展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强力推进“黄标车”提前淘汰,确保淘汰“黄标车”16000台以上。继续推进垃圾分类,在吴家山地区扩大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构建市民乐享的美丽生态。全力推进国家生态区建设。围绕水资源开发水文化,做好水文章。完成金银湖水系“七湖连通”综合整治工程,推进黄狮海水体连通修复、泾河清淤护岸等工程,改善湖泊景观和水质。建成金银湖、杜公湖环湖道路和泾河滨河道路,开辟市民亲近水资源、乐享水生态的新空间。谋划汉江沿岸环境综合整治开发。在部分地区探索实施沟港渠综合整治工程,改善水体环境,防止水域萎缩。开放码头潭文化遗址公园、张公堤森林公园,建成金银湖环湖绿道、极地海洋公园,加快推进吴家山中央公园、工业发展区郊野公园等一批公园建设,让市民享受更多“绿色福利”和“绿色乐趣”。举全区之力支持和参与园博会。建设一批道路改造、景观绿化、商业网点、旅游文化休闲等园博配套工程,积极开展“园博进我家”活动,实现“园内行动、园外互动”。促进金银湖水系与园博紧密联系,举办“水上园博”活动,塑造东西湖生态品牌,提升城区品质。

(七)大力推进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积极探索扩大开放新模式

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扩大内陆开放的战略机遇,探索建立我区开放开发新模式,提升临空港新城的辐射和引领功能,打造对外开放的门户。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对外开放的主要抓手。发挥驻韩、日、俄和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招商代表处的网络优势,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新引进1个投资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和1个投资30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引进一批10亿元以上项目,招商引资总额增长20%以上。采取更多措施加大外资引进力度,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以上。对招商引资不力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更加注重项目质量,建立项目公示和责任追溯制度,坚决杜绝“人情项目”、“劣质项目”。

畅通对外开放通道。加强空港综合保税区建设力度,完成拆迁退地、基础设施配套、围网工程和海关查验监控系统建设,实现综保区“当年获批、当年建成、当年运营”。整合武汉集装箱中心站铁路口岸、湖北公路口岸等开放平台的功能和政策优势,建设高效便捷的通关口岸,成为内陆地区“大通关”示范区。积极参与武汉汉欧国际物流中心公司的运作,加强“汉新欧”始发站周边综合物流园建设,提高进出口货物集散能力,构建向西开放开发大平台。

扩大对外宣传交流。继续举办国际啤酒节暨食品节等节庆会展活动。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项目和文化企业。承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话500强”活动和“全国空港城市发展论坛”,积极申办“中国食品博览会”,搭建开放合作新平台。围绕“临空品牌”加强城市营销,命名一批具有国际特色的建筑和道路。继续实施外籍人士“家在武汉”工程,丰富生活设施和服务的国际化元素,提高区域国际化服务水平。

(八)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现社会管理服务转型升级

坚持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让广大市民生活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精准发力,做好就业保障工作。重点支持失地农工就近就地创业就业,提高农工收入。培育扶持自主创业1000人,创业带动就业3000人。新增城镇就业88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00人。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力度,实现社会保险扩面净增1.8万人次,确保综合覆盖率达97.5%。加强公墓建设管理服务,科学布局全区“一主四辅”公墓用地。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确保东西湖区中心福利院投入使用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妥善解决失地农工参保养老问题,促进失地农工市民化。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特别是对残疾人、留守儿童、老年人等群体的关怀,提高社会救助和保障水平。优化惠民公交布局和管理,使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进一步缓解群众住房困难。加快365万平方米在建还建房及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实现主体完工11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80万平方米。加大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供给,新增公租房300套,推进垦区危房改造2000户,改善群众人居环境。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将2015年确定为教师素质提升年。优化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机制,加强名教师、名校长引进工作力度,切实改变教学质量长期在中等水平徘徊的状况。深化教育制度改革,推进实施学区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启动校长聘期制改革。制定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创建省级学前教育示范区。建成航天嘉园小学,进一步缓解吴家山地区入学难。推进荷包湖小学、常青实验学校等4所小学标准化建设,新建恋湖家园幼儿园等3所公办幼儿园。筹建1所国际学校,更加重视国际教育交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加大职校国际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进一步改善老年大学办学条件,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提高文化旅游软实力。开辟更多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建设金银湖地区市民文体中心等一批区级文体场馆,加快建设区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文化馆,新改建2个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引进1家高品质书店。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新建2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设1个“江城健身e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东西湖本土文化,支持办好东西湖文学杂志、电视台、《东西湖报》等文化平台,继续办好民俗踏街、桃花奖等群众文艺活动,打造东西湖文化新名片。

积极整合旅游资源,营造新型旅游发展环境,打造全省旅游强区。促进汉江游船“水上巴士”和金银湖亲水游市场化、常态化。建立金银湖湿地公园游客集散中心和石榴红、农科所乡村休闲游服务中心,优化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依托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促进都市农业与文化、旅游、科技融合发展。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动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延伸到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全市率先试点基层卫生院“先看病,后付钱”制度。进一步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使基层医护人员“来得了,留得住”。确保新区人民医院初见雏形。加快金银湖协和国际医院建设步伐。深化区属医院与协和医院、解放军301医院的技术合作,大幅度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推动金银湖街卫生院、走马岭街中心卫生院等3家基层卫生院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人均筹资水平,确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补偿比稳定在75%以上。鼓励社会办医。保持低生育水平,进一步优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更加注重发展民防、消防、仲裁、统计、物价、保密、气象事业,全面做好档案、史志、民族、宗教、侨务、对台、科协、机关事务管理服务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再创全省“双拥”模范区。大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再创科普示范区。

2015年,我们将继续办好十件实事。

1.实施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工程,对吴家山、长青辖区50条道路进行升级改造。

2.实施农村亮化工程,实现中心村路灯全覆盖。

3.新改(扩)建50个社区(中心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服务党员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4.推进放心食品工程,新改(扩)建2个小餐饮便民服务区,提档升级10家食品小作坊。

5.为市民办好“菜摊子”,在10个居民小区集中区域设立蔬菜自营直销店。

6.推进10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逐步实现物业全覆盖。

7.继续对20个居民小区进行供水管网改造,对5个居民小区进行供电线路改造,抄表到户,服务到家。

8.继续修建50公里通村湾公路,进一步改善西部地区居民出行条件。

9.建设15个文化体育健身活动综合广场;提档完善3个学校体育场,免费向市民开放。

10.实施“民生保险二元计划”,建立见义勇为救助补助机制和自然灾害公众灾后补偿机制。

(九)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效能政府,推进区域治理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依法治区,促进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和效能政府建设,提升法治能力和治理能力。

严格坚持依法行政。实施东西湖法治政府建设规划,全面落实“六五”普法工作,将法治建设成效纳入综合考核体系。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定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程序清单。建立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评价考核机制,严格执行行政决策与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聘请政府顾问,建立东西湖智库,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和集体讨论作为重大行政决策必经程序,涉及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必须听证。强化行政首长推进依法行政的第一责任,建立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针对重要和大额标的政府合同实行审核备案制,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设立首席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严格规范行政执法。探索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机制。各级政府和行政负责人带头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继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我区城镇居民户口与中心城区实现互迁。推行“平安东西湖”建设,加强社会应急管理。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建立农资监管追溯平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大力整治重大危险源,建立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利益表达、协商沟通、救济救助等机制,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在全区全面推广常青花园治理经验,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重视和妥善解决企业欠薪问题,为为退地拆迁农工、困难职工和农民工提供公益法律服务,引导群众依法维护权益,将信访工作引到法治轨道,化解社会矛盾。

加强廉洁和效能政府建设。贯彻落实“力度统一论”,大力推进廉政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发挥东西湖政务网、政务微博、微信等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作用,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落实各级政府和行政主要负责人不直接分管财务、干部人事、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工作制度。构建阳光司法机制,拓展群众参与和监督司法的渠道。开展电视问政三年“回头看”活动,深化“治庸问责”,坚决整治混官、庸官、懒官和太平官,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严肃执行财经纪律,加强审计监督,逐步实施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进一步加强全区办公用房清理和管理工作。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和决定,主动听取区政协的意见与建议,加强专题协商,切实办理好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

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教育实践活动虽有时间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从严要求没有落幕时。全区广大干部都要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为契机,大兴干事创业之风,饱含务实为民情怀,在岗、在行、在状态,用敢于担当、勇于尽责、乐于奉献的实际成果取信全区人民,服务全区人民。

各位代表,东西湖是我们的共同家园,建设好、维护好、发展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几年来,我们经受住利益调整期、观念碰撞期和改革攻坚期的阵痛与考验,开放开发观念深入人心,抓发展、谋发展态势已经形成,跨越发展的条件基本具备,开发区迎来了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发展的重任正在召唤我们,美好的前景正在期待我们,大发展的集结号已经吹响。让我们团结一致向前看,同心同德,同舟共济,不辱使命,克难攻坚,为加快建设国家级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汉口生态新城,建成武汉经济重要增长极而努力奋斗!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