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2013年东西湖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2月18日在东西湖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发布时间:2012-12-18 20:18 来源:区政府办公室   作者:   访问: 【 打印 】 【 下载 】 字号:[ ]

东西湖区人民政府区长   刘子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我区建设国家级开发区布局谋篇、造势蓄能的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环境立区、项目兴区、人才强区、旅游文化活区,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结构调整,切实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圆满完成了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388亿元,同比增长15.6%。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35.7亿元,同比增长24.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5.54亿元,同比增长25%,两项指标总量规模均排名全市行政区前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2亿元,同比增长1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4亿元,同比增长20%。在2010年新批的41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排名第21位,其中,在中西部开发区中排名第5位。预计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在市级绩效工作综合考评中排名前列。

——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在省内率先实施开发区与行政区“区区合一”的管理体制,并推行了“大部制”改革。

——开发区发展构架基本确立。形成了《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暨东西湖区总体规划》初步成果,开展了《临空产业园空间发展规划》等6项专题规划研究,明确了“五环纵南北、径河贯东西、一核聚功能、三湖映新城”的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结构和“一区多园”的产业发展总体构架。

——工业倍增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跨越500亿元、600亿元两个台阶,全年完成625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工业投资159亿元,同比增长35%。二产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上升至69.3%,提高了5.1个百分点。我区已申报国家级新型工业化食品产业示范基地。

——对外开放呈现新局面。武汉海关整体搬迁到我区,“汉新欧”铁路国际货运专列从我区开通,开辟了我区对外开放新的平台和通道。保税物流中心具备了拓展成为综合保税区的条件,进出口业务、货运量稳居全国各保税物流中心前列。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6家,总数达到18家,在全市新城区中名列第一。

——新城魅力更加彰显。率先在新城区推进“亮化工程”,形成了以金山大道为轴心的“一纵、三横、四游园”景观亮化带。地铁2号线即将开通到我区。在新城区率先开通300辆区域出租车,新增15台惠民公交,公交覆盖密度和综合运力居新城区之首。举办了在省内外有影响的“央视寻宝·走进东西湖”、2012中国(武汉?东西湖)国际啤酒节暨食品节、第十届武汉国际赛马节等大型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我区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不断提升。

——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13元,同比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11724元,同比增长15.5%,继续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面落实工业倍增计划

强力推进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全年共投入48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72平方公里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13平方公里启动区已基本建成。完成征地13.3平方公里,房屋拆迁25.1万平方米,平整场地10.4平方公里。排污、排水、供水、供电、供气、通讯、路灯、绿化等设施均随道路建设同步实施。构建起贯通新型工业化园区“七横十二纵”骨干路网,将食品产业园、保税物流园、台商工业园、海峡科技园四个功能产业园连成一片,形成发展合力。积极推进临空产业园启动区建设,组建了临空经济管理处,编制了临空产业园远景规划,修通了连接临空产业园和天河机场的主干道慈天公路东西湖段,启动一期10平方公里临空产业园“七通一平”建设,完成房屋拆迁7万平方米,平整场地6.67平方公里,为项目引进打下了良好基础。

切实抓好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139个工业项目建设,敏岛汽车零部件、昊诚锂电池、百事食品、良品铺子等35个项目完工或主体完工。武汉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广州斯坦雷电气、东风天汽模、澳汉科技医疗器械等104个项目进展顺利。完成了71个项目的供地,面积4500亩;完成了92个项目的土地申报工作,36个项目已获批,总面积5871亩。加快重大项目的引进,共引进工业项目53个,协议投资总额222亿元,其中投资55亿元项目1个,神华集团热电冷联供项目落户我区,投资20亿元项目1个,投资10至20亿元项目4个,投资1至10亿元项目35个。

大力扶持企业发展。落实企业发展扶持政策,减免9项工业项目落地审批收费,免征48项涉企事业性收费。组织银企对接洽谈会,开展“10亿送贷活动”,企业新增贷款60亿元。切实做好企业上市推荐服务工作,玛丽纸业等23家企业被省、市认定为上市后备企业,千里马机械等15家企业进入上市报会、报辅和“新三板”申报阶段。组织申报国家级技改项目1个、市级技改项目10个、市级工业自主创新和信息化项目3个。完成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新增3家区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加强企业品牌培育,新增国家驰名商标1件、省市著名商标34件。

(二)扎实推进服务业升级

加快建设物流集聚区。设立了区物流局,制订了全区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发挥保税物流中心和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功能,集中发展物流产业。实施物流企业培育工程,A级以上物流企业已达到20家,其中5A级物流企业1家。中国烟草武汉公司物流配送中心建成投入使用,苏宁电器华中物流基地、九州通现代医药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引进DHL武汉物流中心、美国安博武汉物流基地、中通速递华中总部等10个项目。保税物流中心与天河机场签订区港联动协议,获得2012年中国“最佳物流园区”称号和2012年“现代物流推动城市发展特别贡献奖”,成为交通部重点扶持的物流园区。

着力发展商贸服务业。纽宾凯金银湖国际酒店正式开业,填补了我区高档酒店的空白。永旺梦乐城、融园国际酒店、华尔登国际酒店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中部地区唯一的全球商品采购中心落户我区,投资50亿元的丹尼斯百货项目框架协议已经签订。

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武汉客厅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加快推进。金银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极地海洋世界等景点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成为全市重要旅游景区。以石榴红村为核心的“四季吉祥”景区成为全国乡村旅游业示范工程和全省四条旅游推荐线路中的重要景点之一。全年预计接待游客365万人次,同比增长3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5亿元,同比增长34.1%,是我区旅游业发展最快的一年。

(三)切实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

大规模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四明路、马池路改造基本完成。汉江三官公路大桥东西湖段开工建设,机场二通道、地铁拆迁工作有序推进。启动了5座危桥改造工作。实施吴家山地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整改户数6000余户。走马岭水厂5万吨扩建工程开工建设。110千伏三金潭变电站升压改造顺利完成并投入使用,110千伏荷包湖变电站两台主变压器增容,我区主网的供电能力得到加强。白马泾泵站、塔尔头泵站三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在汛期城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将军路、东山、柏泉三座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稳步推进。

持续改善城市环境。全区建成污水收集管网52.8公里。中部污水处理厂一期完工,海口截污工程进展顺利。新沟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入试运行。完成4家企业脱硫工程,41家重点企业环保设施正常运行率达100%。全区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4.1%。稳步推进金银湖、径河退养还湖。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结合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筹备工作,新改(扩)建道路绿化12处,新(改)建公园绿化5处。完成三环线二期绿化、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一般绿化、城市进出口道路景观提档升级工程。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2天。我区是湖北省唯一一个被评为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的行政区。

纵深推进“城管革命”。以争创全市新城区城市形象的标杆为目标,深入开展背街小巷环境治理、查违控违、整治违法占道、规范道路停车、渣土治理、立面整治等“六大行动”,取得良好效果。启动覆盖全区的城市景观亮化建设,制定了“以区为主,区街共管”的路灯维护机制。率先建立了城乡垃圾收运体系并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全市率先打造以植物造型为主题的文化创意景观街。在吴家山地区设置停车位2500余个,道路停车秩序逐步规范。重拳整治“黑的”问题,“黑的”非法营运得到了有效控制。强力推进“查控违”工作,全区拆除违法建设15.1万平方米,新增违法建设及时查处率达100%。探索建立“大城管”管理体制,严格城市管理责任考核,在全市首推流动“红黄旗”奖惩制度。金山大道被评为全市“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常青花园社区荣获“江城最美十大社区”称号。我区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在全市新城区中名列前茅。

(四)不失时机深化改革开放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适应建设国家级开发区的需要,探索建立了“区区合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实施大部制改革,政府工作部门以合署等形式从24个整合为18个,精简了25%。整合了7个产业园区,新成立了5个特色产业园区(管理处)。进一步明确了开发区产业园区(管理处)和街道(办事处)的职能。推进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确立了财权事权结合,核定基数、超收奖励的财政体制。充分利用国有资产资源,与金融机构达成了120亿元的融资意向,取得银行授信50亿元。与中建三局签订了近36亿元的BT合作协议。

扩大对外开放。全年完成招商引资总额82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实际引进内资69亿元,同比增长149%;实际利用外资2.07亿美元,同比增长18.5%。成立了央企联络办和驻北京、深圳、上海、日本招商代表处,招商网络不断扩大。引进央企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国电航运有限公司、神华电力投资有限公司等6家央企区域总部相继注册落户我区。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获批开展进出口业务,为我区对外开放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与法国西南贸易促进联合会、商务部对外投资促进局、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台湾南投县观光产业联盟协会达成合作协议,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深圳企业家协会建立常态化联系制度,金银湖与台湾日月潭结成姊妹湖。

(五)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

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围绕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成蔬菜基地5000亩、水产养殖基地5500亩、设施农业3000亩。加大对周黑鸭、吉农、汇春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业向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农业龙头企业新增9家,我区连续三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先进区。全年指导服务农民10万人次,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率达到95%以上。区农广校被农业部批准为农民创业师资格培训基地。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顺利推进,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建成。

不断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完成北部地区蓄水保水、李家墩泵站引水港综合整治等6个省市级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实施节水渠改造、干支沟清淤、防渍堤加固等87处区级“五小”水利改造。在全市率先完成塘堰整治任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三万”活动先进区。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完善了11个小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实施了5个“宜居村庄”创建示范项目。慈惠、柏泉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继续推进,茅庙古集二期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完成“四季吉祥”景区游客接待中心、石榴红村博物馆等项目提档升级。实施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惠及3.63万群众。

(六)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年新增就业812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组织开展各类培训5270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616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058人,帮助600名“黑的”非法营运人员实现就业。提升优化创业服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70万元。

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金保工程”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社会保障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区参加社会保险人数达49.2万人次。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达365元,农村“五保户”年供养标准达6000元,均居全省第一。区级财政从今年起每年拿出400万元,为80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助。保障性住房新开工2901套,竣工1862套,完成30万平方米还建房建设任务。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启动了覆盖全区、多网合一的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网格化工作,完成了吴南社区和将军路社区网格化建设试点工作。推进“六五”普法,开展“万名干部普法行”活动。信访维稳工作进一步加强。推进警务机制改革,强力整治治安突出问题,“无霸之区” 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全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社会治安满意率显著提高。在14个社区开展“幸福社区”创建试点,完成32个社区服务站提档升级。安全生产“双基”工作不断增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区创建获省政府考评通过。小餐饮规范管理工作扎实开展,“常青经验”作为典型在全市推广。与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签署合作备忘录,质量兴区工作再上新台阶。我区荣获“湖北省移民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完成友谊小学、万科西半岛小学等小学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中高考成绩稳步提升。职业教育、科技教育、女子足球三大教育品牌进一步彰显,老年教育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建设区图书馆青少年分馆,在全省率先实现社区书屋全覆盖。建成全市首家区级防震减灾科普馆。完成区人民医院门诊大楼装修改造和四家街道卫生院提档升级。在全省率先实现卫生室“一体化”垂直管理,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进一步健全。切实抓好计生工作,被评为省级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荣获省级卫生城区荣誉称号。完成区级中心福利院、2个居家养老中心建设和2家农村福利院提档升级,每百名老人拥有床位数6.3张,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数字电视用户达到3.2万户,覆盖率达到98%。完成新农村建设档案示范区创建工作,被评为省级示范区。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取得新进步,首次荣获“湖北省双拥模范区”荣誉称号。

人防、消防、仲裁、物价、保密、气象工作积极推进,史志、民族、宗教、侨务、对台、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七)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开设8期东西湖大讲堂,邀请名师名家就“大部制改革与政府管理创新”等主题开展讲座,共培训3100人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工业、服务业、建筑业和公共服务项目审批流程。实施区级领导、部门对口联系企业和项目制度,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及时解决企业反映的各类问题。开通东西湖政务微博,实行市民听证、专家咨询和社会公示制度,搭建群众与政府互动新平台。

改进政府工作人员作风。深入开展“治庸问责”,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整改,认真参加全市电视问政,对电视问政中反映的“黑的”非法营运、工业园区路灯不亮、园区文化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在全市率先整改到位。在区内开展2场电视问政活动,对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十个突出问题”进行了有效整改。对政府工作人员庸懒散行为及时查处,全区共问责案件14起,问责48人。更加重视廉洁从政,控制“三公”经费,强化行政监察、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推进“五统一”招投标综合监管模式改革。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自觉、主动、积极接受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按时办结,办结率和回复率均达100%。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支持帮助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驻区单位、驻区部队,向所有参与东西湖现代化建设的劳动者、创业者及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东西湖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离全区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的差距,全区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国家级开发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够仍然是我们最大的区情。“区区合一”运行模式需要进一步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改革配套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经济规模不大、结构不优,做大总量与转型发展的矛盾并存;支撑开发区发展的重大项目不多,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够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作风等还不能完全适应大开放大开发的需要。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3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做好新一年的工作十分重要。当前,我区面临的发展大环境错综复杂,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总需求不足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上升,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有所加剧,将给我区带来吸引国内外投资难度增加、产业升级压力加大、区域之间竞争更加激烈等不利影响。但从总体上看,我区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国内经济环境总体良好,2013年中央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有望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加快实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大战略,武汉进入改革大推进、经济大发展、城市大建设的时期,这将为我区带来良好发展契机;特别是随着我区全力建设国家级开发区,实施“区区合一”管理体制,我们将获得更加有利的政策条件、体制机制优势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区上下加快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人心齐、热情高、干劲足的强大气场正在形成。我们必须抢抓千载难逢的机遇,在思想上坚定不移坚持“三个自信”,在行动上切实做到“四个自觉”,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方位推进开放开发,在推进国家级临空经济区建设上有所作为和担当,在全市大临空经济板块中发挥主导作用,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实现全区发展新跨越,力争成为武汉第三增长极。

201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区委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围绕建成“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秀美、民生殷实、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新区”的目标,只争朝夕、三次创业,着力推进大开放大开发,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国家级临空经济区建设上迈出坚实步伐,为率先在新城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争当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排头兵。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201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左右,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构建大开放大开发格局

开发区要实现大发展,关键要靠改革创新。我们将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首要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全力构建大开放大开发格局,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

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继续整合行政资源、优化结构、减少层级,提高行政效能。重点理清产业园区(管理处)和区直部门的职能,推进开发区管委会实体化运作和政府高效运行,最大限度发挥“区区合一”体制优势。进一步理顺街道(办事处)和产业园区(管理处)的关系。加快实施财政体制改革方案,充分保护和调动街道(办事处)、产业园区(管理处)积极性。积极争取上级赋予开发区的市级审批权限落实到位,营造开发区建设的良好环境。

加快关键领域改革。落实市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新56条”,结合区情进一步细化扶持措施,促进我区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增量工程,新增市场主体5000户以上,新增注册资本100亿元以上。推进国有资产集中运营,建立良性循环的债务管理机制。发挥国有资产集中运营公司投融资平台作用,积极探索银行贷款、BT、租赁和债券、基金等多种融资方式,提高筹融资能力,扩大融资规模,为开发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继续做好企业上市报会、报辅和“新三板”申报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和选拔使用机制,加快实施“金山英才计划”,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

突破性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大招商网络整合和统筹力度,加快建立高效、协调的招商机制,提高引进项目的质量和水平。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和招商人员培训,提高综合素质。新辟美国、韩国等招商平台,开拓面向北美和东北亚地区招商的新渠道。充分发挥开发区的综合优势,大力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力争全年引进1个以上投资额超过50亿元的项目、4个以上投资额超过20亿元的项目、10个以上央企与区域总部项目。加强与武汉海关的沟通和联系,充分发挥保税物流中心、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平台作用,促进企业出口创汇。加强与国家各部委、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的紧密联系,从更高层面上开展对外开放工作。建立健全与国内先进地区的互动机制,开阔思路,拓展视野。加强对外宣传推介工作,扩大开发区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坚持项目带动,全面提速“工业倍增计划”

工业是强区之本,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抓载体、抓项目、抓产业,促开工、促投产,力争2013年工业投资增幅达到3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达到20%以上。

把园区建设作为重要着力点。以现有园区为基础,以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区为目标,整体谋划好我区500平方公里开发建设,主导全市大临空经济区的发展。立足“一区多园”发展格局,继续在走马岭区域开辟20平方公里工业倍增发展区,在径河区域开辟10平方公里临空经济高科技产业园,全面完成两个园区拆迁退地和场地平整工作,实现基础设施“七通一平”,同步建设路灯、绿化等配套设施,努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快推进中部污水处理厂二期和走马岭水厂5万吨扩建工程建设。

把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确定2013年为项目建设年。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做强存量,壮大增量。力促神华热电冷联供项目立项开工,重点推进武汉卷烟厂异地技改、益海嘉里大米面粉深加工、广州斯坦雷电气、台玻二期等110个项目开工和建设。力争菱电汽车电子、东风天气模等45个项目完工,促成东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长宜电通签约落户。支持TCL空调扩大产能,积极引进瑞智空调压缩机等上下游配套项目,培育产业集群。继续完善项目代办制,做好项目申报服务、调度管理等工作,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加强企业水、电、气等生产要素的供应。严格工业地产项目管理,加快闲置土地的清理,提高项目开工率和土地利用率。积极申报全国集约节约用地模范市(县)。

把产业升级作为主攻方向。结合我区产业现状特点,紧紧围绕打造千亿元产业板块的目标,重点推进食品行业改造升级,壮大总量规模,提升质量效益。突出发展新能源、生物技术及新医药、环保设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新的支柱产业。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加快海峡创业服务中心等孵化器建设,进一步优化企业创新环境。着力抓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力争2013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建立标准奖励制度,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定。

(三)坚持高端引领,促进服务业提档升级

发展现代服务业,我区具有临空、临港、通关便利等诸多优势条件。我们将充分发挥保税物流中心、金银湖地区央企和总部经济集聚的优势,设立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打造汉口西北商贸物流中心,使我区成为武汉市国家商贸物流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现代物流业多元发展。以保税物流中心为龙头,做好东西湖现代物流园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积极推进汉江码头新改扩建,加快舵落口港和青锋港提档升级。促进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阳逻港形成铁水联运。发挥区港联动效应,建设具有综合功能的空运始发地和目的地。引导建立全区统一的物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加快吴家山地区物流企业搬迁升级步伐,促进全区物流企业向物流园区聚集。加快武汉邮政速递处理中心、安得物流基地开工和建设,力促九州通现代医药物流园一期、武汉汇通公路港信息交易中心完工。

促进商贸服务业集群发展。加快推进永旺梦乐城、极地海洋世界二期商业街等项目建设,打造2至3个品质好、档次高、辐射力强的大型购物中心。加快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工程机械专业市场、食品类专业市场建设,开展进口商品的国内分销,推动内外贸的融合。力推京东商城和苏宁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开工建设。积极推进华尔登国际酒店、临空皇冠假日酒店、融园国际酒店等项目建设,再引进1至2家五星级酒店。

推进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争创全省旅游强区。总结举办大型节庆活动经验,继续办好品牌文化旅游活动,繁荣我区文化旅游市场。挖掘整合旅游资源,积极推进旅游业向工业、农业延伸,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食品工业游、都市乡村休闲游和茅庙集赶集会文化游,加快武汉客厅、武汉水乡旅游城、柏泉楚镇等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将武汉极地海洋世界、“四季吉祥”景区打造成国家级4A景区。启动武汉极地海洋世界、吴家山轻轨终点站两个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建设。

加快总部经济集聚发展。加大总部基地(中国控股集团)引进和建设力度,打造总部经济发展平台。积极推动银行、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或区域总部,力争全年引进金融保险证券机构4家以上。加快推进省电力公司、汉江水电集团、武汉交投集团等总部新址开工和建设。

推进新兴服务业同步发展。以建设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园区为目标,加快培育新一代通信增值服务、三网融合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新兴行业,力推武汉海峡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项目完工。围绕便民服务,加快推进家政、养老、托幼等社区服务业发展。

(四)坚持提升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

以“独立成市”为目标,按照中等规模城市标准,围绕水城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加大建设力度,加快城市化进程,力争吴家山新城建设有新的突破。

继续完善开发区发展规划。完成《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暨东西湖区总体规划》并报市政府审批。编制完成《东西湖区临空经济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空间形态研究规划》和《景观视线及建筑高度分区控制分析》,提高规划水平和质量。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确保各项规划落到实处。

扎实推进城市发展区建设。围绕金银湖、杜公湖和径河西湖三个大型滨湖开放空间,充分发挥滨江资源优势,实施吴家山新城南延北扩,将吴家山、径河、金银湖、将军路连成一体,打造188平方公里城市发展区。引导低端产业有序退出,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总部经济、金融商贸、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完善教育、医疗、便民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推动轻轨5500亩土地整体开发,加快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北移。以完善功能、提升形象为重点,实施吴家山、将军路、慈惠、长青、径河地区旧城改造。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走马岭街中心镇,逐步完善配套设施,强化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的服务功能。

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铁路、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轻轨径河延长线、机场二通道、四环线东西湖段等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协调力度。基本完成环湖路、宏图路等道路改造,加快107国道高架桥维修、惠安大道三环线互通工程建设,启动107国道综合改造。抓紧做好慈天公路跨府河大桥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解决大临空经济区“区区联动”的基础设施瓶颈问题。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加快解决西部地区出行难问题。规划建设区域交通运输综合电子信息平台、吴家山综合枢纽站和农村公路养护站。继续实施供水、排水旧管网改造工程。做好吴家山、金银湖、八向变电站选址工作,开工建设径河、茅庙集变电站,提高我区电力保障水平。启动金银湖、径河、长青、走马岭等区域生活垃圾压缩站建设,加快推进径河建筑垃圾填埋场建设。

切实加强城市综合管理。进一步完善区长挂帅,城管局、环保局合署办公,区街联动,相关部门参与的大城管体制。推进“城管革命”由突击式管理向常态化延伸,力争城管工作综合排名继续保持全市前列,实现城市形象根本性改变,率先追赶株洲,争当新城区形象的标杆。实施背街小巷卫生整治工程,保持道路全天候干净整洁。实施交通秩序畅通工程,加大机动车非法营运、违法停放整治力度。从2013年1月1日起,对吴家山居住密集区、商业集中地全面禁止货车通行。实施广告招牌整治工程,完善全区户外广告设置规划,规范广告管理,对吴家山、金银湖等地区门面招牌进行集中整治。实施空气质量净化工程,大力推进道路扬尘、工地粉尘、大气灰尘、烟尘治理。实施城管综合执法体系健全工程,加大违章占道、渣土污染、违法建设等重难点问题执法力度。实施“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街(路)”创建工程,每个街道(办事处)都要打造一条路面干净整洁、立面色彩统一、标识规范齐全的示范街(路)。

(五)坚持统筹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按照“四化”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遵循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巩固具有东西湖特色的农业、农村优势,进一步推进新农村、新农业、新家园建设,率先在全市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着力发展高科技农业。完善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进农业发展重心向西北部转移,引导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实施“菜篮子”提档升级工程,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重点打造3000亩高标准快生菜基地和2000亩高标准示范农田,改扩建3000亩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继续推进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培育1家产值过百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5家,实现合作社农业基地覆盖率达到80%以上。抓好农业专业人才引进和农业“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组建农技推广服务站。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安全水平。举办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论坛。

继续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成塔尔头泵站主引水港道综合整治、北十三支沟下段综合整治等9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农村重点干支沟清淤整治、节水渠改造、小型排灌泵站更新改造、小型涵闸改造、防渍堤加固等68个“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推进全省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建设。继续推进西部办事处土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引导农民向中心村集中。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新农村“宜居村庄”创建工作。重点做好柏泉、慈惠两个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推进柏泉新苑四期和以汉江花世界主题公园为重点的沿江赏花经济带建设。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六)坚持“两型”示范,着力建设美丽东西湖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重塑魅力水乡,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东西湖。

高质量实施生态工程。续建金银湖水网“七湖连通”工程,发挥海口截污工程的作用,做好金银湖、府环河、径河等水体综合治理。启动汉西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推进地铁2号线站点周边绿化、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绿化等市级重点绿化项目建设,完成金山大道、五环路一期等绿道建设,打造汉江干堤绿化长廊,将绿道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以打造“城中河”为目标,推动径河两岸保护与开发,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和休闲景观带建设。以筹建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为契机,启动马投潭、常青、舵落口和深蓝动感4座公园建设,建设绿地面积35万平方米,实现“绿染吴家山、花开金银湖”。

高水平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集中打造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基地、食品加工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废钢铁加工处理生产基地和再生资源集散基地,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继续实施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促进华中轮胎项目投产,加快推进临工、柳通、泰天二期项目建设。

高标准推进节能减排。合理分配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工业项目的引进和扩建,实现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2%。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完成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做好12家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工艺)认定和监管。

(七)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围绕在新城区率先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率先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紧紧抓住人民群众“衣、食、住、行、保、业、教、医”八大民生重点,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打造幸福东西湖。

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加快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做好以高校毕业生和退伍军人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退地农民、城镇困难人员等群体的就业工作。充分利用小额担保贷款等惠民政策,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就业和创业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化、网格化”管理,开展劳动保障诚信企业、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扩大保障覆盖范围,力争全年新增社会保险参保1.5万人次。继续打造“阳光低保”,提高居民低保标准。推进福利机构、救助管理站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规范化建设。加大对重残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力度。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保障性住房项目储备库,新开工保障性住房3000套,加快106万平方米还建房开工建设。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深入开展“幸福社区”创建工作。加强社区服务用房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社区服务环境。推进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管理全覆盖,创新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强化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加强信访事项督查督办。切实落实安全责任,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狠抓打非治违和防降事故工作,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实施“放心食品药品”工程,努力创建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区。深化平安东西湖创建活动,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完善社区律师制度,推动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环境。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加大公益文化事业投入力度,完善社区和村队文体设施,启动区文化体育中心建设。强化基层文体站服务功能,加强农家书屋和社区书屋的管理。支持常青花园社区艺术团发展成为富有区域特色、服务全区的区级文化艺术团。继续开展文艺下乡、电影下乡、图书下乡,丰富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文明城区和文明新村建设,不断提升全区人民的素质。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争创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继续推进公办幼儿园和小学标准化建设。支持东西湖职校创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重视和发展老年教育。推进协和金银湖国际医院建设,启动区人民医院异地建设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积极发展高清互动数字电视,让广播电视发展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认真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

大力发展人防、双拥、消防、仲裁、物价、保密、气象事业,全面做好档案、史志、民族、宗教、侨务、对台、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

2013年,我们将继续为人民群众办好十件实事:

1. 在全区新建、改建和规范2个集贸市场、3处夜市。

2. 新(改)建10座公厕,逐步解决市民“如厕难”问题。

3. 对5个居民小区进行供电线路改造,对10个居民小区进行供水管网改造,逐步实现抄表到户。

4. 打造一处汉江赏花景点,改造金银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并完善其功能,为市民提供休闲好去处。

5. 建立完善农村田间道路养护管理机制,对600公里农村田间道路进行养护。

6. 搭建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立50个社区公共就业服务站,实现市、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四级网络联通。全年新增就业8200人,开展各类培训5500人次,创建充分就业社区2个。

7. 建立5个农村老年人照料中心,建设2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8. 加大学校运动场地对市民开放力度,建设两个校地两用运动场。

9. 建设人才公寓,实施“名师、名医”引进计划,引进一批特级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和医学专家。

10. 改善基层群众就医环境,对5家卫生院进行提档升级。

(八)坚持服务为先,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坚持“科学理政、和谐共事”理念,充分发挥开发区与行政区的两种资源、两种优势,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提升科学发展之能。实施“开眼工程”,继续开办东西湖大讲堂,推行百名公务员培训计划,提高公务员队伍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建立健全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集体决策相结合的机制,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推进政府决策更加科学民主,更加符合客观规律,更加顺应群众意愿。

践行法治政府之责。提高公务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依法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多办惠民利民之事。倾听民意、体察民情、排解民忧,特别是针对在征地拆迁、就业、就医、教育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一线办公、专项督办”,以实际行动维护群众利益。打造便民服务“零距离、全覆盖”的政务超市,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大兴清正廉洁之风。以“治庸问责”为抓手,开展电视问政,突出整治我区少数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以及要求不严、标准不高等失之于软、失之于松的问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的要求,进一步抓好政府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控制“三公”等一般性财政支出,切实加强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重点领域的监管,严肃查处影响发展和破坏投资环境的典型案件。

各位代表,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区人民的期盼,是我们肩负的新使命。实现这个目标,要靠我们主动作为,抢占先机,强力推动。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突出一个“干”字,强化一个“实”字,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努力推进东西湖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扫码查看手机版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政府信息公开

2013年东西湖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2月18日在东西湖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发布时间:2012-12-18 20:18

来源:区政府办公室   作者:  

东西湖区人民政府区长   刘子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我区建设国家级开发区布局谋篇、造势蓄能的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环境立区、项目兴区、人才强区、旅游文化活区,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结构调整,切实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圆满完成了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388亿元,同比增长15.6%。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35.7亿元,同比增长24.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5.54亿元,同比增长25%,两项指标总量规模均排名全市行政区前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2亿元,同比增长1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4亿元,同比增长20%。在2010年新批的41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排名第21位,其中,在中西部开发区中排名第5位。预计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在市级绩效工作综合考评中排名前列。

——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在省内率先实施开发区与行政区“区区合一”的管理体制,并推行了“大部制”改革。

——开发区发展构架基本确立。形成了《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暨东西湖区总体规划》初步成果,开展了《临空产业园空间发展规划》等6项专题规划研究,明确了“五环纵南北、径河贯东西、一核聚功能、三湖映新城”的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结构和“一区多园”的产业发展总体构架。

——工业倍增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跨越500亿元、600亿元两个台阶,全年完成625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工业投资159亿元,同比增长35%。二产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上升至69.3%,提高了5.1个百分点。我区已申报国家级新型工业化食品产业示范基地。

——对外开放呈现新局面。武汉海关整体搬迁到我区,“汉新欧”铁路国际货运专列从我区开通,开辟了我区对外开放新的平台和通道。保税物流中心具备了拓展成为综合保税区的条件,进出口业务、货运量稳居全国各保税物流中心前列。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6家,总数达到18家,在全市新城区中名列第一。

——新城魅力更加彰显。率先在新城区推进“亮化工程”,形成了以金山大道为轴心的“一纵、三横、四游园”景观亮化带。地铁2号线即将开通到我区。在新城区率先开通300辆区域出租车,新增15台惠民公交,公交覆盖密度和综合运力居新城区之首。举办了在省内外有影响的“央视寻宝·走进东西湖”、2012中国(武汉?东西湖)国际啤酒节暨食品节、第十届武汉国际赛马节等大型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我区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不断提升。

——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13元,同比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11724元,同比增长15.5%,继续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面落实工业倍增计划

强力推进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全年共投入48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72平方公里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13平方公里启动区已基本建成。完成征地13.3平方公里,房屋拆迁25.1万平方米,平整场地10.4平方公里。排污、排水、供水、供电、供气、通讯、路灯、绿化等设施均随道路建设同步实施。构建起贯通新型工业化园区“七横十二纵”骨干路网,将食品产业园、保税物流园、台商工业园、海峡科技园四个功能产业园连成一片,形成发展合力。积极推进临空产业园启动区建设,组建了临空经济管理处,编制了临空产业园远景规划,修通了连接临空产业园和天河机场的主干道慈天公路东西湖段,启动一期10平方公里临空产业园“七通一平”建设,完成房屋拆迁7万平方米,平整场地6.67平方公里,为项目引进打下了良好基础。

切实抓好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139个工业项目建设,敏岛汽车零部件、昊诚锂电池、百事食品、良品铺子等35个项目完工或主体完工。武汉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广州斯坦雷电气、东风天汽模、澳汉科技医疗器械等104个项目进展顺利。完成了71个项目的供地,面积4500亩;完成了92个项目的土地申报工作,36个项目已获批,总面积5871亩。加快重大项目的引进,共引进工业项目53个,协议投资总额222亿元,其中投资55亿元项目1个,神华集团热电冷联供项目落户我区,投资20亿元项目1个,投资10至20亿元项目4个,投资1至10亿元项目35个。

大力扶持企业发展。落实企业发展扶持政策,减免9项工业项目落地审批收费,免征48项涉企事业性收费。组织银企对接洽谈会,开展“10亿送贷活动”,企业新增贷款60亿元。切实做好企业上市推荐服务工作,玛丽纸业等23家企业被省、市认定为上市后备企业,千里马机械等15家企业进入上市报会、报辅和“新三板”申报阶段。组织申报国家级技改项目1个、市级技改项目10个、市级工业自主创新和信息化项目3个。完成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新增3家区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加强企业品牌培育,新增国家驰名商标1件、省市著名商标34件。

(二)扎实推进服务业升级

加快建设物流集聚区。设立了区物流局,制订了全区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发挥保税物流中心和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功能,集中发展物流产业。实施物流企业培育工程,A级以上物流企业已达到20家,其中5A级物流企业1家。中国烟草武汉公司物流配送中心建成投入使用,苏宁电器华中物流基地、九州通现代医药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引进DHL武汉物流中心、美国安博武汉物流基地、中通速递华中总部等10个项目。保税物流中心与天河机场签订区港联动协议,获得2012年中国“最佳物流园区”称号和2012年“现代物流推动城市发展特别贡献奖”,成为交通部重点扶持的物流园区。

着力发展商贸服务业。纽宾凯金银湖国际酒店正式开业,填补了我区高档酒店的空白。永旺梦乐城、融园国际酒店、华尔登国际酒店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中部地区唯一的全球商品采购中心落户我区,投资50亿元的丹尼斯百货项目框架协议已经签订。

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武汉客厅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加快推进。金银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极地海洋世界等景点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成为全市重要旅游景区。以石榴红村为核心的“四季吉祥”景区成为全国乡村旅游业示范工程和全省四条旅游推荐线路中的重要景点之一。全年预计接待游客365万人次,同比增长3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5亿元,同比增长34.1%,是我区旅游业发展最快的一年。

(三)切实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

大规模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四明路、马池路改造基本完成。汉江三官公路大桥东西湖段开工建设,机场二通道、地铁拆迁工作有序推进。启动了5座危桥改造工作。实施吴家山地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整改户数6000余户。走马岭水厂5万吨扩建工程开工建设。110千伏三金潭变电站升压改造顺利完成并投入使用,110千伏荷包湖变电站两台主变压器增容,我区主网的供电能力得到加强。白马泾泵站、塔尔头泵站三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在汛期城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将军路、东山、柏泉三座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稳步推进。

持续改善城市环境。全区建成污水收集管网52.8公里。中部污水处理厂一期完工,海口截污工程进展顺利。新沟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入试运行。完成4家企业脱硫工程,41家重点企业环保设施正常运行率达100%。全区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4.1%。稳步推进金银湖、径河退养还湖。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结合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筹备工作,新改(扩)建道路绿化12处,新(改)建公园绿化5处。完成三环线二期绿化、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一般绿化、城市进出口道路景观提档升级工程。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2天。我区是湖北省唯一一个被评为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的行政区。

纵深推进“城管革命”。以争创全市新城区城市形象的标杆为目标,深入开展背街小巷环境治理、查违控违、整治违法占道、规范道路停车、渣土治理、立面整治等“六大行动”,取得良好效果。启动覆盖全区的城市景观亮化建设,制定了“以区为主,区街共管”的路灯维护机制。率先建立了城乡垃圾收运体系并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全市率先打造以植物造型为主题的文化创意景观街。在吴家山地区设置停车位2500余个,道路停车秩序逐步规范。重拳整治“黑的”问题,“黑的”非法营运得到了有效控制。强力推进“查控违”工作,全区拆除违法建设15.1万平方米,新增违法建设及时查处率达100%。探索建立“大城管”管理体制,严格城市管理责任考核,在全市首推流动“红黄旗”奖惩制度。金山大道被评为全市“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常青花园社区荣获“江城最美十大社区”称号。我区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在全市新城区中名列前茅。

(四)不失时机深化改革开放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适应建设国家级开发区的需要,探索建立了“区区合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实施大部制改革,政府工作部门以合署等形式从24个整合为18个,精简了25%。整合了7个产业园区,新成立了5个特色产业园区(管理处)。进一步明确了开发区产业园区(管理处)和街道(办事处)的职能。推进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确立了财权事权结合,核定基数、超收奖励的财政体制。充分利用国有资产资源,与金融机构达成了120亿元的融资意向,取得银行授信50亿元。与中建三局签订了近36亿元的BT合作协议。

扩大对外开放。全年完成招商引资总额82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实际引进内资69亿元,同比增长149%;实际利用外资2.07亿美元,同比增长18.5%。成立了央企联络办和驻北京、深圳、上海、日本招商代表处,招商网络不断扩大。引进央企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国电航运有限公司、神华电力投资有限公司等6家央企区域总部相继注册落户我区。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获批开展进出口业务,为我区对外开放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与法国西南贸易促进联合会、商务部对外投资促进局、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台湾南投县观光产业联盟协会达成合作协议,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深圳企业家协会建立常态化联系制度,金银湖与台湾日月潭结成姊妹湖。

(五)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

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围绕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成蔬菜基地5000亩、水产养殖基地5500亩、设施农业3000亩。加大对周黑鸭、吉农、汇春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业向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农业龙头企业新增9家,我区连续三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先进区。全年指导服务农民10万人次,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率达到95%以上。区农广校被农业部批准为农民创业师资格培训基地。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顺利推进,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建成。

不断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完成北部地区蓄水保水、李家墩泵站引水港综合整治等6个省市级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实施节水渠改造、干支沟清淤、防渍堤加固等87处区级“五小”水利改造。在全市率先完成塘堰整治任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三万”活动先进区。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完善了11个小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实施了5个“宜居村庄”创建示范项目。慈惠、柏泉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继续推进,茅庙古集二期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完成“四季吉祥”景区游客接待中心、石榴红村博物馆等项目提档升级。实施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惠及3.63万群众。

(六)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年新增就业812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组织开展各类培训5270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616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058人,帮助600名“黑的”非法营运人员实现就业。提升优化创业服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70万元。

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金保工程”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社会保障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区参加社会保险人数达49.2万人次。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达365元,农村“五保户”年供养标准达6000元,均居全省第一。区级财政从今年起每年拿出400万元,为80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助。保障性住房新开工2901套,竣工1862套,完成30万平方米还建房建设任务。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启动了覆盖全区、多网合一的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网格化工作,完成了吴南社区和将军路社区网格化建设试点工作。推进“六五”普法,开展“万名干部普法行”活动。信访维稳工作进一步加强。推进警务机制改革,强力整治治安突出问题,“无霸之区” 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全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社会治安满意率显著提高。在14个社区开展“幸福社区”创建试点,完成32个社区服务站提档升级。安全生产“双基”工作不断增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区创建获省政府考评通过。小餐饮规范管理工作扎实开展,“常青经验”作为典型在全市推广。与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签署合作备忘录,质量兴区工作再上新台阶。我区荣获“湖北省移民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完成友谊小学、万科西半岛小学等小学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中高考成绩稳步提升。职业教育、科技教育、女子足球三大教育品牌进一步彰显,老年教育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建设区图书馆青少年分馆,在全省率先实现社区书屋全覆盖。建成全市首家区级防震减灾科普馆。完成区人民医院门诊大楼装修改造和四家街道卫生院提档升级。在全省率先实现卫生室“一体化”垂直管理,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进一步健全。切实抓好计生工作,被评为省级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荣获省级卫生城区荣誉称号。完成区级中心福利院、2个居家养老中心建设和2家农村福利院提档升级,每百名老人拥有床位数6.3张,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数字电视用户达到3.2万户,覆盖率达到98%。完成新农村建设档案示范区创建工作,被评为省级示范区。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取得新进步,首次荣获“湖北省双拥模范区”荣誉称号。

人防、消防、仲裁、物价、保密、气象工作积极推进,史志、民族、宗教、侨务、对台、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七)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开设8期东西湖大讲堂,邀请名师名家就“大部制改革与政府管理创新”等主题开展讲座,共培训3100人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工业、服务业、建筑业和公共服务项目审批流程。实施区级领导、部门对口联系企业和项目制度,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及时解决企业反映的各类问题。开通东西湖政务微博,实行市民听证、专家咨询和社会公示制度,搭建群众与政府互动新平台。

改进政府工作人员作风。深入开展“治庸问责”,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整改,认真参加全市电视问政,对电视问政中反映的“黑的”非法营运、工业园区路灯不亮、园区文化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在全市率先整改到位。在区内开展2场电视问政活动,对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十个突出问题”进行了有效整改。对政府工作人员庸懒散行为及时查处,全区共问责案件14起,问责48人。更加重视廉洁从政,控制“三公”经费,强化行政监察、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推进“五统一”招投标综合监管模式改革。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自觉、主动、积极接受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按时办结,办结率和回复率均达100%。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支持帮助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驻区单位、驻区部队,向所有参与东西湖现代化建设的劳动者、创业者及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东西湖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离全区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的差距,全区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国家级开发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够仍然是我们最大的区情。“区区合一”运行模式需要进一步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改革配套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经济规模不大、结构不优,做大总量与转型发展的矛盾并存;支撑开发区发展的重大项目不多,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够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作风等还不能完全适应大开放大开发的需要。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3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做好新一年的工作十分重要。当前,我区面临的发展大环境错综复杂,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总需求不足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上升,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有所加剧,将给我区带来吸引国内外投资难度增加、产业升级压力加大、区域之间竞争更加激烈等不利影响。但从总体上看,我区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国内经济环境总体良好,2013年中央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有望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加快实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大战略,武汉进入改革大推进、经济大发展、城市大建设的时期,这将为我区带来良好发展契机;特别是随着我区全力建设国家级开发区,实施“区区合一”管理体制,我们将获得更加有利的政策条件、体制机制优势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区上下加快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人心齐、热情高、干劲足的强大气场正在形成。我们必须抢抓千载难逢的机遇,在思想上坚定不移坚持“三个自信”,在行动上切实做到“四个自觉”,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方位推进开放开发,在推进国家级临空经济区建设上有所作为和担当,在全市大临空经济板块中发挥主导作用,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实现全区发展新跨越,力争成为武汉第三增长极。

201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区委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围绕建成“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秀美、民生殷实、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新区”的目标,只争朝夕、三次创业,着力推进大开放大开发,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国家级临空经济区建设上迈出坚实步伐,为率先在新城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争当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排头兵。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201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左右,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构建大开放大开发格局

开发区要实现大发展,关键要靠改革创新。我们将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首要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全力构建大开放大开发格局,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

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继续整合行政资源、优化结构、减少层级,提高行政效能。重点理清产业园区(管理处)和区直部门的职能,推进开发区管委会实体化运作和政府高效运行,最大限度发挥“区区合一”体制优势。进一步理顺街道(办事处)和产业园区(管理处)的关系。加快实施财政体制改革方案,充分保护和调动街道(办事处)、产业园区(管理处)积极性。积极争取上级赋予开发区的市级审批权限落实到位,营造开发区建设的良好环境。

加快关键领域改革。落实市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新56条”,结合区情进一步细化扶持措施,促进我区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增量工程,新增市场主体5000户以上,新增注册资本100亿元以上。推进国有资产集中运营,建立良性循环的债务管理机制。发挥国有资产集中运营公司投融资平台作用,积极探索银行贷款、BT、租赁和债券、基金等多种融资方式,提高筹融资能力,扩大融资规模,为开发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继续做好企业上市报会、报辅和“新三板”申报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和选拔使用机制,加快实施“金山英才计划”,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

突破性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大招商网络整合和统筹力度,加快建立高效、协调的招商机制,提高引进项目的质量和水平。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和招商人员培训,提高综合素质。新辟美国、韩国等招商平台,开拓面向北美和东北亚地区招商的新渠道。充分发挥开发区的综合优势,大力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力争全年引进1个以上投资额超过50亿元的项目、4个以上投资额超过20亿元的项目、10个以上央企与区域总部项目。加强与武汉海关的沟通和联系,充分发挥保税物流中心、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平台作用,促进企业出口创汇。加强与国家各部委、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的紧密联系,从更高层面上开展对外开放工作。建立健全与国内先进地区的互动机制,开阔思路,拓展视野。加强对外宣传推介工作,扩大开发区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坚持项目带动,全面提速“工业倍增计划”

工业是强区之本,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抓载体、抓项目、抓产业,促开工、促投产,力争2013年工业投资增幅达到3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达到20%以上。

把园区建设作为重要着力点。以现有园区为基础,以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区为目标,整体谋划好我区500平方公里开发建设,主导全市大临空经济区的发展。立足“一区多园”发展格局,继续在走马岭区域开辟20平方公里工业倍增发展区,在径河区域开辟10平方公里临空经济高科技产业园,全面完成两个园区拆迁退地和场地平整工作,实现基础设施“七通一平”,同步建设路灯、绿化等配套设施,努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快推进中部污水处理厂二期和走马岭水厂5万吨扩建工程建设。

把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确定2013年为项目建设年。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做强存量,壮大增量。力促神华热电冷联供项目立项开工,重点推进武汉卷烟厂异地技改、益海嘉里大米面粉深加工、广州斯坦雷电气、台玻二期等110个项目开工和建设。力争菱电汽车电子、东风天气模等45个项目完工,促成东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长宜电通签约落户。支持TCL空调扩大产能,积极引进瑞智空调压缩机等上下游配套项目,培育产业集群。继续完善项目代办制,做好项目申报服务、调度管理等工作,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加强企业水、电、气等生产要素的供应。严格工业地产项目管理,加快闲置土地的清理,提高项目开工率和土地利用率。积极申报全国集约节约用地模范市(县)。

把产业升级作为主攻方向。结合我区产业现状特点,紧紧围绕打造千亿元产业板块的目标,重点推进食品行业改造升级,壮大总量规模,提升质量效益。突出发展新能源、生物技术及新医药、环保设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新的支柱产业。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加快海峡创业服务中心等孵化器建设,进一步优化企业创新环境。着力抓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力争2013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建立标准奖励制度,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定。

(三)坚持高端引领,促进服务业提档升级

发展现代服务业,我区具有临空、临港、通关便利等诸多优势条件。我们将充分发挥保税物流中心、金银湖地区央企和总部经济集聚的优势,设立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打造汉口西北商贸物流中心,使我区成为武汉市国家商贸物流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现代物流业多元发展。以保税物流中心为龙头,做好东西湖现代物流园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积极推进汉江码头新改扩建,加快舵落口港和青锋港提档升级。促进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阳逻港形成铁水联运。发挥区港联动效应,建设具有综合功能的空运始发地和目的地。引导建立全区统一的物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加快吴家山地区物流企业搬迁升级步伐,促进全区物流企业向物流园区聚集。加快武汉邮政速递处理中心、安得物流基地开工和建设,力促九州通现代医药物流园一期、武汉汇通公路港信息交易中心完工。

促进商贸服务业集群发展。加快推进永旺梦乐城、极地海洋世界二期商业街等项目建设,打造2至3个品质好、档次高、辐射力强的大型购物中心。加快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工程机械专业市场、食品类专业市场建设,开展进口商品的国内分销,推动内外贸的融合。力推京东商城和苏宁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开工建设。积极推进华尔登国际酒店、临空皇冠假日酒店、融园国际酒店等项目建设,再引进1至2家五星级酒店。

推进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争创全省旅游强区。总结举办大型节庆活动经验,继续办好品牌文化旅游活动,繁荣我区文化旅游市场。挖掘整合旅游资源,积极推进旅游业向工业、农业延伸,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食品工业游、都市乡村休闲游和茅庙集赶集会文化游,加快武汉客厅、武汉水乡旅游城、柏泉楚镇等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将武汉极地海洋世界、“四季吉祥”景区打造成国家级4A景区。启动武汉极地海洋世界、吴家山轻轨终点站两个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建设。

加快总部经济集聚发展。加大总部基地(中国控股集团)引进和建设力度,打造总部经济发展平台。积极推动银行、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或区域总部,力争全年引进金融保险证券机构4家以上。加快推进省电力公司、汉江水电集团、武汉交投集团等总部新址开工和建设。

推进新兴服务业同步发展。以建设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园区为目标,加快培育新一代通信增值服务、三网融合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新兴行业,力推武汉海峡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项目完工。围绕便民服务,加快推进家政、养老、托幼等社区服务业发展。

(四)坚持提升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

以“独立成市”为目标,按照中等规模城市标准,围绕水城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加大建设力度,加快城市化进程,力争吴家山新城建设有新的突破。

继续完善开发区发展规划。完成《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暨东西湖区总体规划》并报市政府审批。编制完成《东西湖区临空经济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空间形态研究规划》和《景观视线及建筑高度分区控制分析》,提高规划水平和质量。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确保各项规划落到实处。

扎实推进城市发展区建设。围绕金银湖、杜公湖和径河西湖三个大型滨湖开放空间,充分发挥滨江资源优势,实施吴家山新城南延北扩,将吴家山、径河、金银湖、将军路连成一体,打造188平方公里城市发展区。引导低端产业有序退出,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总部经济、金融商贸、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完善教育、医疗、便民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推动轻轨5500亩土地整体开发,加快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北移。以完善功能、提升形象为重点,实施吴家山、将军路、慈惠、长青、径河地区旧城改造。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走马岭街中心镇,逐步完善配套设施,强化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的服务功能。

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铁路、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轻轨径河延长线、机场二通道、四环线东西湖段等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协调力度。基本完成环湖路、宏图路等道路改造,加快107国道高架桥维修、惠安大道三环线互通工程建设,启动107国道综合改造。抓紧做好慈天公路跨府河大桥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解决大临空经济区“区区联动”的基础设施瓶颈问题。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加快解决西部地区出行难问题。规划建设区域交通运输综合电子信息平台、吴家山综合枢纽站和农村公路养护站。继续实施供水、排水旧管网改造工程。做好吴家山、金银湖、八向变电站选址工作,开工建设径河、茅庙集变电站,提高我区电力保障水平。启动金银湖、径河、长青、走马岭等区域生活垃圾压缩站建设,加快推进径河建筑垃圾填埋场建设。

切实加强城市综合管理。进一步完善区长挂帅,城管局、环保局合署办公,区街联动,相关部门参与的大城管体制。推进“城管革命”由突击式管理向常态化延伸,力争城管工作综合排名继续保持全市前列,实现城市形象根本性改变,率先追赶株洲,争当新城区形象的标杆。实施背街小巷卫生整治工程,保持道路全天候干净整洁。实施交通秩序畅通工程,加大机动车非法营运、违法停放整治力度。从2013年1月1日起,对吴家山居住密集区、商业集中地全面禁止货车通行。实施广告招牌整治工程,完善全区户外广告设置规划,规范广告管理,对吴家山、金银湖等地区门面招牌进行集中整治。实施空气质量净化工程,大力推进道路扬尘、工地粉尘、大气灰尘、烟尘治理。实施城管综合执法体系健全工程,加大违章占道、渣土污染、违法建设等重难点问题执法力度。实施“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街(路)”创建工程,每个街道(办事处)都要打造一条路面干净整洁、立面色彩统一、标识规范齐全的示范街(路)。

(五)坚持统筹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按照“四化”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遵循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巩固具有东西湖特色的农业、农村优势,进一步推进新农村、新农业、新家园建设,率先在全市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着力发展高科技农业。完善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进农业发展重心向西北部转移,引导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实施“菜篮子”提档升级工程,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重点打造3000亩高标准快生菜基地和2000亩高标准示范农田,改扩建3000亩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继续推进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培育1家产值过百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5家,实现合作社农业基地覆盖率达到80%以上。抓好农业专业人才引进和农业“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组建农技推广服务站。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安全水平。举办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论坛。

继续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成塔尔头泵站主引水港道综合整治、北十三支沟下段综合整治等9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农村重点干支沟清淤整治、节水渠改造、小型排灌泵站更新改造、小型涵闸改造、防渍堤加固等68个“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推进全省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建设。继续推进西部办事处土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引导农民向中心村集中。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新农村“宜居村庄”创建工作。重点做好柏泉、慈惠两个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推进柏泉新苑四期和以汉江花世界主题公园为重点的沿江赏花经济带建设。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六)坚持“两型”示范,着力建设美丽东西湖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重塑魅力水乡,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东西湖。

高质量实施生态工程。续建金银湖水网“七湖连通”工程,发挥海口截污工程的作用,做好金银湖、府环河、径河等水体综合治理。启动汉西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推进地铁2号线站点周边绿化、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绿化等市级重点绿化项目建设,完成金山大道、五环路一期等绿道建设,打造汉江干堤绿化长廊,将绿道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以打造“城中河”为目标,推动径河两岸保护与开发,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和休闲景观带建设。以筹建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为契机,启动马投潭、常青、舵落口和深蓝动感4座公园建设,建设绿地面积35万平方米,实现“绿染吴家山、花开金银湖”。

高水平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集中打造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基地、食品加工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废钢铁加工处理生产基地和再生资源集散基地,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继续实施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促进华中轮胎项目投产,加快推进临工、柳通、泰天二期项目建设。

高标准推进节能减排。合理分配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工业项目的引进和扩建,实现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2%。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完成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做好12家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工艺)认定和监管。

(七)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围绕在新城区率先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率先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紧紧抓住人民群众“衣、食、住、行、保、业、教、医”八大民生重点,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打造幸福东西湖。

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加快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做好以高校毕业生和退伍军人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退地农民、城镇困难人员等群体的就业工作。充分利用小额担保贷款等惠民政策,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就业和创业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化、网格化”管理,开展劳动保障诚信企业、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扩大保障覆盖范围,力争全年新增社会保险参保1.5万人次。继续打造“阳光低保”,提高居民低保标准。推进福利机构、救助管理站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规范化建设。加大对重残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力度。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保障性住房项目储备库,新开工保障性住房3000套,加快106万平方米还建房开工建设。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深入开展“幸福社区”创建工作。加强社区服务用房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社区服务环境。推进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管理全覆盖,创新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强化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加强信访事项督查督办。切实落实安全责任,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狠抓打非治违和防降事故工作,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实施“放心食品药品”工程,努力创建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区。深化平安东西湖创建活动,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完善社区律师制度,推动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环境。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加大公益文化事业投入力度,完善社区和村队文体设施,启动区文化体育中心建设。强化基层文体站服务功能,加强农家书屋和社区书屋的管理。支持常青花园社区艺术团发展成为富有区域特色、服务全区的区级文化艺术团。继续开展文艺下乡、电影下乡、图书下乡,丰富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文明城区和文明新村建设,不断提升全区人民的素质。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争创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继续推进公办幼儿园和小学标准化建设。支持东西湖职校创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重视和发展老年教育。推进协和金银湖国际医院建设,启动区人民医院异地建设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积极发展高清互动数字电视,让广播电视发展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认真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

大力发展人防、双拥、消防、仲裁、物价、保密、气象事业,全面做好档案、史志、民族、宗教、侨务、对台、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

2013年,我们将继续为人民群众办好十件实事:

1. 在全区新建、改建和规范2个集贸市场、3处夜市。

2. 新(改)建10座公厕,逐步解决市民“如厕难”问题。

3. 对5个居民小区进行供电线路改造,对10个居民小区进行供水管网改造,逐步实现抄表到户。

4. 打造一处汉江赏花景点,改造金银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并完善其功能,为市民提供休闲好去处。

5. 建立完善农村田间道路养护管理机制,对600公里农村田间道路进行养护。

6. 搭建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立50个社区公共就业服务站,实现市、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四级网络联通。全年新增就业8200人,开展各类培训5500人次,创建充分就业社区2个。

7. 建立5个农村老年人照料中心,建设2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8. 加大学校运动场地对市民开放力度,建设两个校地两用运动场。

9. 建设人才公寓,实施“名师、名医”引进计划,引进一批特级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和医学专家。

10. 改善基层群众就医环境,对5家卫生院进行提档升级。

(八)坚持服务为先,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坚持“科学理政、和谐共事”理念,充分发挥开发区与行政区的两种资源、两种优势,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提升科学发展之能。实施“开眼工程”,继续开办东西湖大讲堂,推行百名公务员培训计划,提高公务员队伍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建立健全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集体决策相结合的机制,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推进政府决策更加科学民主,更加符合客观规律,更加顺应群众意愿。

践行法治政府之责。提高公务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依法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多办惠民利民之事。倾听民意、体察民情、排解民忧,特别是针对在征地拆迁、就业、就医、教育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一线办公、专项督办”,以实际行动维护群众利益。打造便民服务“零距离、全覆盖”的政务超市,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大兴清正廉洁之风。以“治庸问责”为抓手,开展电视问政,突出整治我区少数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以及要求不严、标准不高等失之于软、失之于松的问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的要求,进一步抓好政府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控制“三公”等一般性财政支出,切实加强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重点领域的监管,严肃查处影响发展和破坏投资环境的典型案件。

各位代表,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区人民的期盼,是我们肩负的新使命。实现这个目标,要靠我们主动作为,抢占先机,强力推动。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突出一个“干”字,强化一个“实”字,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努力推进东西湖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