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冬天从地下吸热,夏天排热入地 东西湖区这些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有玄机

发布时间:2021-10-29 20:05 来源:大武汉客户端   作者:   访问: 【 打印 】 【 下载 】 字号:[ ]

金银湖畔的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 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 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29日讯 金银湖畔,一栋红白相间的花园式建筑矗立,阳光透过天窗照射进来,大厅宽敞明亮,厅内布置有花坛,可供驻足休憩。这里是位于东西湖区的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这个花园式院区,也是湖北省首个获得国家住建部二星级绿色建筑标识证书的医疗项目。目前东西湖区已有13个星级绿色建筑,这些绿色建筑如何做到节能减排的?近日长江日报记者对其中部分建筑的奥秘进行了探访。

调整比例、建立循环系统,能源消耗“大户”“瘦身”

金银湖畔的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 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 摄

“医疗类绿色建筑对舒适性要求高,全年供冷、供暖时间更长,且配有大型医疗器械,是能源消耗‘大户’。”长江日报记者29日走进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门诊大楼,发现小至花坛布置,大到外立面设计,这栋绿色建筑处处都有“玄机”。

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大楼。 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 摄

项目设计方、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副主任汤小亮在门诊大楼内边走边介绍,门诊大厅进深较长,原本采光并不好,但通过天窗的设计,利用自然光的照射有效减少了用电量,这是节能。而旁边作为将门诊、医技、病房三大区域进行分隔的一条廊道,则被设计成下沉式花园,栽种喜阴植被,不仅能供患者休憩,还可吸收二氧化碳,这叫减排。

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大门。 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 摄

走在门诊大楼内,木质外观的墙面缓解了进入医院时的紧张情绪。汤小亮说,与传统的整块墙体不同,这里的墙体使用的是轻质隔断材料拼接起来的,便于拆除或重组。“每一块隔断都是标准大小,遇到紧急事态需要改变原有布局时,墙面可以迅速重组,同时减少了建筑垃圾产生。”

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的大楼外立面。 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 摄

走出大楼,红色外立面、白色线脚的建筑风格与周围景致呼应,不为人知的是,外立面上窗户面积,被设计成不超过外立面面积的一半。这是因为窗户面积占比越大,室内吸收的热量也越多,需要借助其他手段进行室内温度调节,会增加能耗。通过调节占比及保温材料的使用,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供暖空调全年负荷指标降低10%以上。作为热水消耗的主要区域,住院部楼顶的太阳能系统也减少了院区对电能的依赖。

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门诊大楼窗户面积不超过外立面面积一半。 长江日报记者蔡欣星 摄

在很多看不见的地方,还有雨水收集系统、蒸汽凝结水收集系统等。汤小亮介绍,每家医院都会配有锅炉,锅炉在运转时会产生大量蒸汽,其凝结后形成的水一般被直接排放,而建立起收集系统后,实现了蒸汽凝结水的百分之百回收,循环利用。

屋顶玻璃幕墙优化后,室温最高相差近10℃

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是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最高标准,位于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的展示中心,则达到了这个最高等级,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犹如一张巨网的展示中心,顶部玻璃幕墙采用玻璃棉保温吸声板一体化设计,这种设计既能阻挡屋顶强烈的太阳辐射,又能降低空调制冷能耗;中上部至下部采用独特的遮阳设计,减弱屋顶和外立面太阳辐射热,改善室内热环境质量、降低空调制冷能耗。

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门诊大楼设计有天窗及花园廊道。 长江日报记者蔡欣星 摄

结合“采光顶热聚集条件下通风散热自动控制系统”的专利技术设计,通过对屋顶区域的温度及热辐射强度感应联动,开启屋顶天窗和排风机,能快速排出屋顶累积的热量,以降低和控制采光顶区域的温度。汤小亮介绍,计算机模拟实验发现,屋顶玻璃幕墙在优化设计前后,室温最高相差近10℃,空调能耗节能减耗效果显著。

在展示中心地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则在静悄悄运行。通过热泵原理,冬季把热量从地下岩土体中转移到建筑物内,为建筑物供暖;夏季把建筑物内的余热转移到地下,为建筑物降温,一个年度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冷热循环。这是一种新型能源利用技术,替代了化石能源供暖高碳排放模式。

“通常情况下,地表5米以下岩土体温度相对稳定,考虑到场地条件及系统的综合成本,展示中心的地源热泵系统埋管延伸至地下100米左右,充分利用了蕴藏在地球中稳定、持续的可再生能量。”汤小亮说。

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的大楼外立面。 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 摄

东西湖区建筑工程节能站相关人员介绍,绿色建筑是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以2019年国家出台的建筑节能能力计算公式来算,近四年东西湖区新增建筑节能能力约达到17.5万吨标准煤。

东西湖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东西湖区还将全面建设装配式结构建筑,加大力度建设星级绿色建筑,建设地标型高星级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真正成为绿色低碳城区。

(长江日报记者蔡欣星 肖梓熠 通讯员叶宗云 范鹏)

扫码查看手机版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政府信息公开

冬天从地下吸热,夏天排热入地 东西湖区这些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有玄机

发布时间:2021-10-29 20:05

来源:大武汉客户端   作者:  

金银湖畔的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 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 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29日讯 金银湖畔,一栋红白相间的花园式建筑矗立,阳光透过天窗照射进来,大厅宽敞明亮,厅内布置有花坛,可供驻足休憩。这里是位于东西湖区的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这个花园式院区,也是湖北省首个获得国家住建部二星级绿色建筑标识证书的医疗项目。目前东西湖区已有13个星级绿色建筑,这些绿色建筑如何做到节能减排的?近日长江日报记者对其中部分建筑的奥秘进行了探访。

调整比例、建立循环系统,能源消耗“大户”“瘦身”

金银湖畔的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 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 摄

“医疗类绿色建筑对舒适性要求高,全年供冷、供暖时间更长,且配有大型医疗器械,是能源消耗‘大户’。”长江日报记者29日走进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门诊大楼,发现小至花坛布置,大到外立面设计,这栋绿色建筑处处都有“玄机”。

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大楼。 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 摄

项目设计方、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副主任汤小亮在门诊大楼内边走边介绍,门诊大厅进深较长,原本采光并不好,但通过天窗的设计,利用自然光的照射有效减少了用电量,这是节能。而旁边作为将门诊、医技、病房三大区域进行分隔的一条廊道,则被设计成下沉式花园,栽种喜阴植被,不仅能供患者休憩,还可吸收二氧化碳,这叫减排。

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大门。 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 摄

走在门诊大楼内,木质外观的墙面缓解了进入医院时的紧张情绪。汤小亮说,与传统的整块墙体不同,这里的墙体使用的是轻质隔断材料拼接起来的,便于拆除或重组。“每一块隔断都是标准大小,遇到紧急事态需要改变原有布局时,墙面可以迅速重组,同时减少了建筑垃圾产生。”

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的大楼外立面。 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 摄

走出大楼,红色外立面、白色线脚的建筑风格与周围景致呼应,不为人知的是,外立面上窗户面积,被设计成不超过外立面面积的一半。这是因为窗户面积占比越大,室内吸收的热量也越多,需要借助其他手段进行室内温度调节,会增加能耗。通过调节占比及保温材料的使用,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供暖空调全年负荷指标降低10%以上。作为热水消耗的主要区域,住院部楼顶的太阳能系统也减少了院区对电能的依赖。

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门诊大楼窗户面积不超过外立面面积一半。 长江日报记者蔡欣星 摄

在很多看不见的地方,还有雨水收集系统、蒸汽凝结水收集系统等。汤小亮介绍,每家医院都会配有锅炉,锅炉在运转时会产生大量蒸汽,其凝结后形成的水一般被直接排放,而建立起收集系统后,实现了蒸汽凝结水的百分之百回收,循环利用。

屋顶玻璃幕墙优化后,室温最高相差近10℃

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是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最高标准,位于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的展示中心,则达到了这个最高等级,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犹如一张巨网的展示中心,顶部玻璃幕墙采用玻璃棉保温吸声板一体化设计,这种设计既能阻挡屋顶强烈的太阳辐射,又能降低空调制冷能耗;中上部至下部采用独特的遮阳设计,减弱屋顶和外立面太阳辐射热,改善室内热环境质量、降低空调制冷能耗。

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门诊大楼设计有天窗及花园廊道。 长江日报记者蔡欣星 摄

结合“采光顶热聚集条件下通风散热自动控制系统”的专利技术设计,通过对屋顶区域的温度及热辐射强度感应联动,开启屋顶天窗和排风机,能快速排出屋顶累积的热量,以降低和控制采光顶区域的温度。汤小亮介绍,计算机模拟实验发现,屋顶玻璃幕墙在优化设计前后,室温最高相差近10℃,空调能耗节能减耗效果显著。

在展示中心地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则在静悄悄运行。通过热泵原理,冬季把热量从地下岩土体中转移到建筑物内,为建筑物供暖;夏季把建筑物内的余热转移到地下,为建筑物降温,一个年度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冷热循环。这是一种新型能源利用技术,替代了化石能源供暖高碳排放模式。

“通常情况下,地表5米以下岩土体温度相对稳定,考虑到场地条件及系统的综合成本,展示中心的地源热泵系统埋管延伸至地下100米左右,充分利用了蕴藏在地球中稳定、持续的可再生能量。”汤小亮说。

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的大楼外立面。 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 摄

东西湖区建筑工程节能站相关人员介绍,绿色建筑是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以2019年国家出台的建筑节能能力计算公式来算,近四年东西湖区新增建筑节能能力约达到17.5万吨标准煤。

东西湖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东西湖区还将全面建设装配式结构建筑,加大力度建设星级绿色建筑,建设地标型高星级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真正成为绿色低碳城区。

(长江日报记者蔡欣星 肖梓熠 通讯员叶宗云 范鹏)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