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东西湖区十四五文化旅游和体育发展专项规划》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1-10-18 14:35 来源:区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   访问: 【 打印 】 【 下载 】 字号:[ ]

一、《规划》编制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是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时期。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聚焦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国家重大改革发展试点落户武汉,东西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规划》总体思路

将东西湖建成主题鲜明的“文化大区”。以争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全面提升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达到全市前列;促进产业融合,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渗透、融合与提升作用,促进文化创意与制造业、旅游业、科技、农业、体育等产业融合,推动文化领域产品供给侧改革,拓宽多领域的文化消费,形成消费集聚区,有力支撑武汉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独特的农垦文化和古镇民俗文化为核心,创建区域文化品牌,提升文化知名度,丰富武汉市城市文化内涵。

将东西湖建成服务优质的“旅游名区”。按照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依托临空港的优势,深化东西湖的国际交往,打造国际会展品牌集聚区;按照武汉市建设国际滨水旅游名城的目标,依托东西湖丰富的乡村农业资源和水资源,加快旅游业发展,建成知名的以滨水乡村休闲旅游为特色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按照武汉市争创文化和旅游消费特色鲜明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文旅消费集聚区;开展全资源整合、全产业融合、全要素提升、全域化营销,努力实现从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到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变,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将东西湖建成特色突出的“体育强区”。按照“国家级全民健身示范区”建设标准,完善全民公共服务体系,同时依托信息技术,推动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通过人才培育战略,全方面提升东西湖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大力发展足球运动,重点培育女足,积极建设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学校,强化东西湖的足球特色,成为全国的体育强区。

三、《规划》主要目标

文化发展方面:为支撑武汉市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支撑东西湖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文化事业广泛惠及民生、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文化方面要完成“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工作,依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

旅游发展方面:为支撑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滨水旅游名城”和顺应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加快乡村休闲、农业体验和运动休闲等旅游产品开发,加快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将全区建设成以滨水乡村休闲旅游为特色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到2025年,力争全区旅游总收入突破224亿元,接待境内外游客2120万人次。

体育发展方面:建成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区,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有效实施,市民身体素质和体育锻炼意识明显提升。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稳步增强,竞技体育项目布局逐步优化,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体育产业实现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门类更加齐全,体育产业增加值每年以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速度增长,体育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四、《规划》主要框架和重点任务

(一)总体结构

规划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和体育业发展回顾,总结“十三五”发展成就,分析研判“十四五”发展背景;第二章、第三章为指导思想,明确“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第四章为重点任务,明确“十四五”期间八大主要任务;第六章为保障措施。

(二)重点任务

一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城乡均等化。推进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工作,加快完成东西湖文化中心的建设,以及东西湖新图书馆、新文化馆、剧院、博物馆和非遗展示馆的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加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完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在AA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美丽乡村旅游点、旅游名镇名村等旅游接待场所设置旅游咨询点;建立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推进旅游风景道、登山步道、交通驿站等公共休闲设施建设,通过旅游风景道建设将旅游景区和美丽乡村等各种旅游活动场所连接起来,形成区域旅游网络;加大便民惠民力度,开发“一部手机游东西湖APP;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实现全区旅游景区景点、旅游交通沿线、乡村旅游点、旅游名镇名村、休闲街区等场所有数量充足、规模适度、建设达标;优化旅游景区标识系统和解说系统。

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持续办好各级各类群体性体育活动;完善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建设, 2025年建成属于东西湖的全民健身设施“4+3+1+N”空间体系;加强群众体育工作队伍建设工作。

二是加快文体事业建设,提升居民幸福感知。以东西湖特色文化资源为出发点,创作根植于以农垦文化、古镇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文艺精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对区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文化传播能力,促进优秀文化之间交流,树立文化自信。引导文艺事业蓬勃发展,以多种艺术形式讲好东西湖故事,依托歌曲、微电影、话剧、舞蹈、书籍、小品等形式,鼓励以农垦文化为主题的文艺精品创作,展现东西湖围垦建区时期的湖乡岁月,讲好围垦建区的历史;鼓励以柏泉、新沟、辛安渡等古镇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文艺精品创作,讲好渔家风情、新沟市井、茅庙集市等古镇故事。健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机制,做好农垦遗产认定和保护工作,围绕“围垦记忆”和“农垦文化科普”两大主题建设农垦博物馆;出台非遗保护传承政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广场、进学校。提升文化传播和交流能力,依托武汉客厅的会展设施形成高质量的文化展台,在微电影大赛、婚博会、文化旅游节等区域性或国际性文化交流上展示东西湖文艺精品,扩大临空港元宵民俗踏街节庆在湖北省甚至全国的影响力。

加快实施人才培育战略,全方位提升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继续巩固足球、摔跤和武术等体育项目优势。提升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田径、游泳、篮球等弱势体育项目的竞技水平,打造体育新亮点。大力发展女足,形成东西湖足球特色品牌。积极承办各类赛事,提高体育影响力。大力发展足球运动,依托五环体育中心,积极承办国内影响力较大的足球赛事提高城市足球知名度。培育体育特色。加强竞技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后备体育人才培育机制。

三是优化产业要素配置,提升旅游竞争实力。加快景区景点建设。建立与全域旅游相适应的景区景点体系,进一步优化传统观光型景区,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柏泉古镇和农垦文化体验型景区。依托龙头景区带动周边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大力发展主题村镇,形成开放型景区,为全地域景区化创造条件。继续强化美丽乡村建设,依托特色村庄和农业产业园,开发系列乡村旅游景区,引导乡村旅游景区根据自身优势、特色发展“一村一品”,融合乡村文化,全面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并同步开展景区周边环境治理和旅游氛围营造,创建精品。

优化住宿产业结构。在整体提升全区酒店档次的基础上,东部城区引入国际知名度较高的连锁酒店品牌,实现专业化、集团化运作。西部乡村旅游点密集区重点发展具有古镇风情、农垦文化的特色民宿、露营地、汽车旅馆等业态,形成高端化和多样化并举、结构完善、布局合理、质量优化的住宿接待体系。

培育旅游美食品牌。将特色美食作为旅游吸引物进行开发,培育东西湖美食品牌。加强柏泉干鲶鱼、柏泉板鸭、腊肉、有机蔬菜等乡土美食的开发,从产品深度加工、餐饮特色环境营造、营养搭配、保健功效、绿色有机等多种角度,结合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创新出一系列东西湖特色美食,为旅游餐饮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完善旅游商品制造和营销产业链条,形成旅游商品创意、研发、制造和营销体系;围绕“东西湖特色”做文章,整合旅游商品进行线上线下销售。鼓励引导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对特色农副产品、特色旅游商品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延伸旅游商品产业链,增加旅游商品艺术感和文化内涵,提高旅游商品附加值,例如利用武汉国漆精制技艺开发漆器工艺品、漆画、漆盘等特色文创商品;以优势水果设计IP形象,利用IP设计系列工艺品、伴手礼;与体育结合,开发旅游装备品,例如宿营、赛车、赛马等活动的服装、鞋帽、眼镜等旅游装备用品等;编制东西湖图书、攻略、游记等图书,开发宣传册、明信片等商品,彰显东西湖特色。

打造优质文化娱乐项目。深度挖掘东西湖地域文化,将农垦文化、古镇文化、民俗文化融入景区开发,使文化娱乐项目逐步成为各景区的重要吸引物。依托柏泉“非遗一条街”的建设,集中展示东西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武汉国漆精致技艺、柏泉古井传说、柏泉民间治疗蛇伤秘方、将军路民间治疗颈椎偏方、牛郎织女的传说、柏泉张三异的传说、柏泉约食墩的传说、柏泉红鱼制作等;依托已有的非遗项目,鼓励建立专业的表演团队和原生的表演团队,帮助其招商引资进行市场化管理,引导其在保留传统的表演项目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民的生活和心理诉求,锐意创新、与时俱进的开发的新的表演项目,如以农垦文化为主题,开发《印象临空港》舞台剧;以牛郎织女传说故事为主题,开发巡游表演;将武汉国漆精制技艺打造成展演,扶持表演项目在景区设立常态性表演场所,进行巡回演出。

四是发挥体育特色优势,增强产业规模活力。以足球产业和赛马产业为重点,奠定东西湖体育产业特色,为体育产业增添新活力。重点发展足球产业,创立女足赛事IP,积极承办全国性的足球赛事,促进足球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

五是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加快产品业态创新。推进东西湖农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工业等与旅游业融合,构建产业融合新格局。

农业与旅游融合方面,依托东西湖丰富的水资源和农业资源,利用生物浮岛技术大力发展富有特色的水上农业。以东西湖区东山街道和柏泉街道为核心,各村根据当地特色重点培育一种水上主题花卉或果蔬,推动大量“一村一品”的采摘园按照蔬果花卉主题集聚,形成“东西湖采摘大世界”。以全国农产品标志东山葡萄为依托,在东山街道主要集聚葡萄种植、加工和关联旅游产业,打造东山葡萄小镇。以东西湖“桃花之乡”的优势,鼓励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发富硒蟠桃、有机红冠桃、有机水蜜桃等新品种,将桃子培育成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同时延长产业链,开发桃花酒、桃木、桃胶等文化衍生品。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农家乐、主题民宿、露营地等配套设施建设,建设水上花卉、水上果蔬研发展示基地,展示水上种植的农业技术;围绕柏泉板鸭、柏泉龙井茶、柏泉干鲶鱼等特色农产品,以及葡萄酒、果汁、果酱、果脯等手工制作,建设一系列手工体验工坊;开发美肤花浴、花艺教学等休闲项目,建设水疗中心、运动中心等配套度假设施。

文化与旅游融合方面,探索文化产业支撑公共文化发展的模式,引进文创商品设计和旅游策划企业,挖掘东西湖文化资源,开发文创商品;利用文化场馆开发夜间文化旅游活动项目;运用柏泉民间治疗蛇伤秘方和柏泉红鱼、烘鱼的技术生产文创旅游商品。鼓励文化演艺企业复兴非遗,将柏泉古井、牛郎织女、张三异等传说故事在剧院或街头以戏剧小品的方式定时演出。培育文旅消费聚集区,在金银湖东南部建设文旅消费步行街,连接东方马城、武汉园博园构成文化体育旅游带。

体育与旅游融合方面,在旅游资源丰富的乡村,挖掘当地传统民俗体育项目,结合地方节事活动,开发特色体育旅游产品。在滨水的景区、景点,通过开发水上运动项目促进体育和旅游的融合。鼓励具备条件的景区、景点举办迷你马拉松、登山、汽车越野等赛事活动。将冰雪乐园、登山步道、自行车骑行道、健身休闲驿站、汽车露营地等纳入各景区、景点旅游规划。依托武汉五环体育中心和东方马城,举办具有影响力的足球赛事和赛马赛事,推出一系列极具观赏性的足球表演和马术表演节目,培育趣味足球运动和赛马运动,设计一批足球文化和赛马文化旅游商品,形成以场馆观光、观赛旅游、健身休闲、体育旅游用品为支撑的体育旅游产业体系。

工业与旅游融合方面,鼓励周黑鸭、皇冠蛋糕、良品铺子、百事可乐、华润啤酒等知名企业及其相关产业园区,发挥食品工业、临空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融参观、游览、体验、保健、购物于一体的工业旅游产品;召开定期、不定期的工业论坛、工业研讨活动,开展工业前沿科技研学。

六是推动智慧文旅建设,提升惠民服务能力。开展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转化和资源活化工作,多角度展示东西湖博物馆馆藏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方位应用移动互联、物联网、无线通讯、定位监控、实时交互等技术,提高游客服务智慧化程度,搭建旅游产业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旅游基础数据的共建共享。构建东西湖体育场馆活动预订系统、赛事活动发布系统和经营服务统计系统。完善“江城健身e家”项目建设,健全科学健身云数据服务平台,着力完成东西湖市民健康档案基础数据库建设。

七是强化文化品牌建设,提升区域整体形象。培育东西湖文化品牌,突出东西湖文化在武汉市甚至湖北省内的比较优势,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多种系列文化产品,拓宽城市品牌的对外营销渠道。挖掘东西湖独特的农垦文化、古镇文化和赛马文化等文化资源,丰富三大文化品牌内容,共同支撑东西湖文化品牌建设。拓宽品牌营销渠道。

八是健全市场治理体系,提升监管服务水平。坚持管建并重,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体系。

扫码查看手机版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东西湖区十四五文化旅游和体育发展专项规划》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1-10-18 14:35

来源:区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  

一、《规划》编制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是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时期。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聚焦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国家重大改革发展试点落户武汉,东西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规划》总体思路

将东西湖建成主题鲜明的“文化大区”。以争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全面提升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达到全市前列;促进产业融合,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渗透、融合与提升作用,促进文化创意与制造业、旅游业、科技、农业、体育等产业融合,推动文化领域产品供给侧改革,拓宽多领域的文化消费,形成消费集聚区,有力支撑武汉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独特的农垦文化和古镇民俗文化为核心,创建区域文化品牌,提升文化知名度,丰富武汉市城市文化内涵。

将东西湖建成服务优质的“旅游名区”。按照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依托临空港的优势,深化东西湖的国际交往,打造国际会展品牌集聚区;按照武汉市建设国际滨水旅游名城的目标,依托东西湖丰富的乡村农业资源和水资源,加快旅游业发展,建成知名的以滨水乡村休闲旅游为特色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按照武汉市争创文化和旅游消费特色鲜明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文旅消费集聚区;开展全资源整合、全产业融合、全要素提升、全域化营销,努力实现从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到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变,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将东西湖建成特色突出的“体育强区”。按照“国家级全民健身示范区”建设标准,完善全民公共服务体系,同时依托信息技术,推动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通过人才培育战略,全方面提升东西湖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大力发展足球运动,重点培育女足,积极建设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学校,强化东西湖的足球特色,成为全国的体育强区。

三、《规划》主要目标

文化发展方面:为支撑武汉市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支撑东西湖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文化事业广泛惠及民生、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文化方面要完成“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工作,依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

旅游发展方面:为支撑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滨水旅游名城”和顺应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加快乡村休闲、农业体验和运动休闲等旅游产品开发,加快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将全区建设成以滨水乡村休闲旅游为特色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到2025年,力争全区旅游总收入突破224亿元,接待境内外游客2120万人次。

体育发展方面:建成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区,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有效实施,市民身体素质和体育锻炼意识明显提升。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稳步增强,竞技体育项目布局逐步优化,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体育产业实现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门类更加齐全,体育产业增加值每年以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速度增长,体育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四、《规划》主要框架和重点任务

(一)总体结构

规划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和体育业发展回顾,总结“十三五”发展成就,分析研判“十四五”发展背景;第二章、第三章为指导思想,明确“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第四章为重点任务,明确“十四五”期间八大主要任务;第六章为保障措施。

(二)重点任务

一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城乡均等化。推进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工作,加快完成东西湖文化中心的建设,以及东西湖新图书馆、新文化馆、剧院、博物馆和非遗展示馆的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加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完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在AA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美丽乡村旅游点、旅游名镇名村等旅游接待场所设置旅游咨询点;建立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推进旅游风景道、登山步道、交通驿站等公共休闲设施建设,通过旅游风景道建设将旅游景区和美丽乡村等各种旅游活动场所连接起来,形成区域旅游网络;加大便民惠民力度,开发“一部手机游东西湖APP;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实现全区旅游景区景点、旅游交通沿线、乡村旅游点、旅游名镇名村、休闲街区等场所有数量充足、规模适度、建设达标;优化旅游景区标识系统和解说系统。

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持续办好各级各类群体性体育活动;完善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建设, 2025年建成属于东西湖的全民健身设施“4+3+1+N”空间体系;加强群众体育工作队伍建设工作。

二是加快文体事业建设,提升居民幸福感知。以东西湖特色文化资源为出发点,创作根植于以农垦文化、古镇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文艺精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对区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文化传播能力,促进优秀文化之间交流,树立文化自信。引导文艺事业蓬勃发展,以多种艺术形式讲好东西湖故事,依托歌曲、微电影、话剧、舞蹈、书籍、小品等形式,鼓励以农垦文化为主题的文艺精品创作,展现东西湖围垦建区时期的湖乡岁月,讲好围垦建区的历史;鼓励以柏泉、新沟、辛安渡等古镇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文艺精品创作,讲好渔家风情、新沟市井、茅庙集市等古镇故事。健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机制,做好农垦遗产认定和保护工作,围绕“围垦记忆”和“农垦文化科普”两大主题建设农垦博物馆;出台非遗保护传承政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广场、进学校。提升文化传播和交流能力,依托武汉客厅的会展设施形成高质量的文化展台,在微电影大赛、婚博会、文化旅游节等区域性或国际性文化交流上展示东西湖文艺精品,扩大临空港元宵民俗踏街节庆在湖北省甚至全国的影响力。

加快实施人才培育战略,全方位提升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继续巩固足球、摔跤和武术等体育项目优势。提升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田径、游泳、篮球等弱势体育项目的竞技水平,打造体育新亮点。大力发展女足,形成东西湖足球特色品牌。积极承办各类赛事,提高体育影响力。大力发展足球运动,依托五环体育中心,积极承办国内影响力较大的足球赛事提高城市足球知名度。培育体育特色。加强竞技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后备体育人才培育机制。

三是优化产业要素配置,提升旅游竞争实力。加快景区景点建设。建立与全域旅游相适应的景区景点体系,进一步优化传统观光型景区,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柏泉古镇和农垦文化体验型景区。依托龙头景区带动周边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大力发展主题村镇,形成开放型景区,为全地域景区化创造条件。继续强化美丽乡村建设,依托特色村庄和农业产业园,开发系列乡村旅游景区,引导乡村旅游景区根据自身优势、特色发展“一村一品”,融合乡村文化,全面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并同步开展景区周边环境治理和旅游氛围营造,创建精品。

优化住宿产业结构。在整体提升全区酒店档次的基础上,东部城区引入国际知名度较高的连锁酒店品牌,实现专业化、集团化运作。西部乡村旅游点密集区重点发展具有古镇风情、农垦文化的特色民宿、露营地、汽车旅馆等业态,形成高端化和多样化并举、结构完善、布局合理、质量优化的住宿接待体系。

培育旅游美食品牌。将特色美食作为旅游吸引物进行开发,培育东西湖美食品牌。加强柏泉干鲶鱼、柏泉板鸭、腊肉、有机蔬菜等乡土美食的开发,从产品深度加工、餐饮特色环境营造、营养搭配、保健功效、绿色有机等多种角度,结合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创新出一系列东西湖特色美食,为旅游餐饮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完善旅游商品制造和营销产业链条,形成旅游商品创意、研发、制造和营销体系;围绕“东西湖特色”做文章,整合旅游商品进行线上线下销售。鼓励引导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对特色农副产品、特色旅游商品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延伸旅游商品产业链,增加旅游商品艺术感和文化内涵,提高旅游商品附加值,例如利用武汉国漆精制技艺开发漆器工艺品、漆画、漆盘等特色文创商品;以优势水果设计IP形象,利用IP设计系列工艺品、伴手礼;与体育结合,开发旅游装备品,例如宿营、赛车、赛马等活动的服装、鞋帽、眼镜等旅游装备用品等;编制东西湖图书、攻略、游记等图书,开发宣传册、明信片等商品,彰显东西湖特色。

打造优质文化娱乐项目。深度挖掘东西湖地域文化,将农垦文化、古镇文化、民俗文化融入景区开发,使文化娱乐项目逐步成为各景区的重要吸引物。依托柏泉“非遗一条街”的建设,集中展示东西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武汉国漆精致技艺、柏泉古井传说、柏泉民间治疗蛇伤秘方、将军路民间治疗颈椎偏方、牛郎织女的传说、柏泉张三异的传说、柏泉约食墩的传说、柏泉红鱼制作等;依托已有的非遗项目,鼓励建立专业的表演团队和原生的表演团队,帮助其招商引资进行市场化管理,引导其在保留传统的表演项目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民的生活和心理诉求,锐意创新、与时俱进的开发的新的表演项目,如以农垦文化为主题,开发《印象临空港》舞台剧;以牛郎织女传说故事为主题,开发巡游表演;将武汉国漆精制技艺打造成展演,扶持表演项目在景区设立常态性表演场所,进行巡回演出。

四是发挥体育特色优势,增强产业规模活力。以足球产业和赛马产业为重点,奠定东西湖体育产业特色,为体育产业增添新活力。重点发展足球产业,创立女足赛事IP,积极承办全国性的足球赛事,促进足球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

五是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加快产品业态创新。推进东西湖农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工业等与旅游业融合,构建产业融合新格局。

农业与旅游融合方面,依托东西湖丰富的水资源和农业资源,利用生物浮岛技术大力发展富有特色的水上农业。以东西湖区东山街道和柏泉街道为核心,各村根据当地特色重点培育一种水上主题花卉或果蔬,推动大量“一村一品”的采摘园按照蔬果花卉主题集聚,形成“东西湖采摘大世界”。以全国农产品标志东山葡萄为依托,在东山街道主要集聚葡萄种植、加工和关联旅游产业,打造东山葡萄小镇。以东西湖“桃花之乡”的优势,鼓励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发富硒蟠桃、有机红冠桃、有机水蜜桃等新品种,将桃子培育成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同时延长产业链,开发桃花酒、桃木、桃胶等文化衍生品。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农家乐、主题民宿、露营地等配套设施建设,建设水上花卉、水上果蔬研发展示基地,展示水上种植的农业技术;围绕柏泉板鸭、柏泉龙井茶、柏泉干鲶鱼等特色农产品,以及葡萄酒、果汁、果酱、果脯等手工制作,建设一系列手工体验工坊;开发美肤花浴、花艺教学等休闲项目,建设水疗中心、运动中心等配套度假设施。

文化与旅游融合方面,探索文化产业支撑公共文化发展的模式,引进文创商品设计和旅游策划企业,挖掘东西湖文化资源,开发文创商品;利用文化场馆开发夜间文化旅游活动项目;运用柏泉民间治疗蛇伤秘方和柏泉红鱼、烘鱼的技术生产文创旅游商品。鼓励文化演艺企业复兴非遗,将柏泉古井、牛郎织女、张三异等传说故事在剧院或街头以戏剧小品的方式定时演出。培育文旅消费聚集区,在金银湖东南部建设文旅消费步行街,连接东方马城、武汉园博园构成文化体育旅游带。

体育与旅游融合方面,在旅游资源丰富的乡村,挖掘当地传统民俗体育项目,结合地方节事活动,开发特色体育旅游产品。在滨水的景区、景点,通过开发水上运动项目促进体育和旅游的融合。鼓励具备条件的景区、景点举办迷你马拉松、登山、汽车越野等赛事活动。将冰雪乐园、登山步道、自行车骑行道、健身休闲驿站、汽车露营地等纳入各景区、景点旅游规划。依托武汉五环体育中心和东方马城,举办具有影响力的足球赛事和赛马赛事,推出一系列极具观赏性的足球表演和马术表演节目,培育趣味足球运动和赛马运动,设计一批足球文化和赛马文化旅游商品,形成以场馆观光、观赛旅游、健身休闲、体育旅游用品为支撑的体育旅游产业体系。

工业与旅游融合方面,鼓励周黑鸭、皇冠蛋糕、良品铺子、百事可乐、华润啤酒等知名企业及其相关产业园区,发挥食品工业、临空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融参观、游览、体验、保健、购物于一体的工业旅游产品;召开定期、不定期的工业论坛、工业研讨活动,开展工业前沿科技研学。

六是推动智慧文旅建设,提升惠民服务能力。开展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转化和资源活化工作,多角度展示东西湖博物馆馆藏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方位应用移动互联、物联网、无线通讯、定位监控、实时交互等技术,提高游客服务智慧化程度,搭建旅游产业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旅游基础数据的共建共享。构建东西湖体育场馆活动预订系统、赛事活动发布系统和经营服务统计系统。完善“江城健身e家”项目建设,健全科学健身云数据服务平台,着力完成东西湖市民健康档案基础数据库建设。

七是强化文化品牌建设,提升区域整体形象。培育东西湖文化品牌,突出东西湖文化在武汉市甚至湖北省内的比较优势,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多种系列文化产品,拓宽城市品牌的对外营销渠道。挖掘东西湖独特的农垦文化、古镇文化和赛马文化等文化资源,丰富三大文化品牌内容,共同支撑东西湖文化品牌建设。拓宽品牌营销渠道。

八是健全市场治理体系,提升监管服务水平。坚持管建并重,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体系。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