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区企业和人才服务中心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23-01-10 14:30 来源:区企业和人才服务中心   作者:   访问: 【 打印 】 【 下载 】 字号:[ ]

2022年区企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担当作为,始终以优化我区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打造“金牌店小二”为服务理念,以“小切口精准服务”为着力点,构建了“平台+品牌+服务”多维一体的企业和人才服务体系,为优化营商环境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保障。

一、2022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找准企业人才服务的切入点,靶向精准做好服务

推动企业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实现服务向数字“店小二”转变。

一是升级更新东西湖区企业和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完善平台“1+3+N”服务功能,集合一个平台,搭建3条服务链,融合N项服务事项。每周向企业人才推送国家省市区惠企惠才政策,逐步实现“企业人才服务模块”线上办理,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人才。

二是启动建设全区企业人才信息库。为进一步摸清我区人才规模、结构、层次以及分布情况等,探索开发了全区企业人才信息库,逐步实现“人才一键入库、政策一步直享,信息一网统览”的人才服务新模式。目前已经完成人才库基本模型建模,实现上线使用,通过摸底,建立450余条企业信息数据池,11000余条人才信息数据池,形成我区企业人才初步“画像”,后期还将开发“人才一键直享政策系统”,逐步实现即申即享,免申即享,建立区内人才动态跟踪管理服务机制,为下步人才政策的精准推送、精准匹配、精准落地提供数据支持。

三是完善“档案微服务”系统平台。进一步完善“档案微服务”小程序功能,线上线下贯通,实现企业人才(大学生)人事档案托管“兜底”服务。2022年单位新增人事档案托管395人,个人新增394人;转出280人,为近千人次提供了线上服务,同时,启动档案信息化建设,将实现现有库存档案全部信息化。

(二)聚焦企业人才关注的难点,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围绕企业和人才实际需求,打通企业人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惠企惠才政策直达直享。

一是组建“店小二”服务小分队。围绕企业和人才需求,采取服务下沉模式,为企业和人才开展组团式上门服务。结合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持续走进菱电汽车、武汉精工、华中岩土、中金数据、东风实业、湖北航达、武汉天融信、曙光网络等区内重点企业和人才,逐步覆盖区内中小微企业,走进百余家企业现场宣讲惠企惠才政策,指导企业人才精准申报,点对点、面对面服务企业和人才。

二是开通企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积极组织开展初、中高级职称申报,受理申报500余人次,审核千余次。根据企业实际需求,为企业人才开通非公企业职称申报“绿色通道”,推荐湖北大禹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专场评审,并联合区人社局,主动上门服务,深入企业一线,现场为企业人才开展初审和复审,大大缩减企业人才申报时间,提高申报效率。

三是深耕企业人才“精准服务”。持续做好武汉市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申报,采取“一对一”服务方式,推荐企业申报,2022年新增挂牌12家,实现我区现有武汉市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突破100家。精准做好“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围绕重点、优势产业,帮助3家企业精准完成专家匹配。为提高人才居住体验感,多次实地调研我区高层次人才公寓,推进高层次人才公寓维修维护、家具家电配置工作。

(三)打通企业人才发展的堵点,推动人才链和产业链融合

采取政府部门“抱团服务”,企业人才“抱团取暖”的方式,助力企业加速发展。

一是搭建“光合荟”企业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围绕“1+4+N”产业领域,以“光合荟”为链条,促进区内企业和人才互动交流、资源共享、产品对接、市场互通。目前共组织开展六期活动,第一期“光合荟”主题是《聚焦云产业,赋能智网谷》,聚焦网安产业;第二期“光合荟”主题是《税惠添动力,续航新里程》,聚焦减税降费;第三期“光合荟”主题是《促进内循环、稳增长、促发展》,聚焦内循环;第四期“光合荟”主题是《智链数据,网聚英才》,聚焦企业人才信息化;第五期“光合荟”主题是《数字赋能,与“食”俱进》,聚焦食品产业链对接;第六期“光合荟”主题是《畅通物流通道,助力企业供需》,聚焦物流产业供需。

二是开展企业供需对接会,推介区内工业企业产品。针对企业反映的产品供需对接难、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我们在供给端和需求端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推动企业之间、人才之间、项目之间、产品之间更多合作、交流和对接。目前已举办6场,推动区内200余家企业交流对接,促成武汉金色惠农、周黑鸭、益海嘉里、华润雪花、汇通公路港、中通物流等18家企业人才达成供需合作,同时,推动区职校与区内食品产业企业达成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专业型人才,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三是启动校企产学研合作对接系列活动。举办多场高校与企业对接专场活动,为高校和企业搭建对接桥梁,将高校院所成果引入区内企业,吸纳一批优质人才和项目落地东西湖,促成一批重点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打通校企对接渠道,建立资源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产学研对接机制,推动我区企业产业升级与加速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企业人才调研走访频率还不够多。持续性走进企业、走进人才还不够,虽然已实现区内“四上企业”走访全覆盖,但针对中小微企业因体量较大,数量较多等原因,还未能实现走访全覆盖。

二是人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还不够高。目前信息化平台已上线,部分业务已实现线上申报,但人才公寓、生活补贴、人才计划申报、高层次人才认定等功能还未完全上线。

三、2023年主要工作安排及打算

2023年我们将继续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持续推动企业人才服务提档升级,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中国网谷”提供源源不断的服务保障。

(一)完善企业人才信息库功能

建设“3+3+3”企业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即“三个端口”(政府端、企业端和人才端)、“三个信息库”(企业信息库、人才信息库和政策资源信息库)、“三个画像”(企业画像、人才画像和政策画像),完善人才政策发布与咨询、人才政策在线申报、数据分析与智能匹配、移动终端服务等功能,构建“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的人才治理模式,夯实人才数据底座,进一步提升服务人才信息化水平。

(二)畅通企业人才交流对接渠道

持续打造好“光合荟”企业人才培训交流对接活动品牌和企业供需对接系列活动。根据我区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的现实需要,围绕“中国网谷”,聚焦“网”产业、“智”产业、“芯”产业、“云”产业,为区内企业人才搭建沟通桥梁,进一步促进企业人才发现机会、对接资源、全面互动、达成合作的目的,为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汇集强大凝聚力。

(三)强化企业人才平台建设

推动我区武汉市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等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大武汉市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等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主动深入区内重点企业上门服务,“手把手”辅导申报,全程跟踪服务。持续搭建校企产学研合作对接平台,拟举办4期产学研活动,包括院士专家企业行、青年学习实践行等内容,进一步激活企业引才育才动力。

(四)提升“店小二”服务企业人才水平

不断完善服务生态体系,优化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渠道,针对不同类型企业、不同类型人才,通过上门送策、线上推送、窗口服务等多种方式,为企业提供非公企业职称申报、企业人才补贴、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等精准化政策对接和服务,有效助力区内各类企业人才更好更快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扫码查看手机版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政府信息公开

区企业和人才服务中心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23-01-10 14:30

来源:区企业和人才服务中心   作者:  

2022年区企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担当作为,始终以优化我区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打造“金牌店小二”为服务理念,以“小切口精准服务”为着力点,构建了“平台+品牌+服务”多维一体的企业和人才服务体系,为优化营商环境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保障。

一、2022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找准企业人才服务的切入点,靶向精准做好服务

推动企业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实现服务向数字“店小二”转变。

一是升级更新东西湖区企业和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完善平台“1+3+N”服务功能,集合一个平台,搭建3条服务链,融合N项服务事项。每周向企业人才推送国家省市区惠企惠才政策,逐步实现“企业人才服务模块”线上办理,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人才。

二是启动建设全区企业人才信息库。为进一步摸清我区人才规模、结构、层次以及分布情况等,探索开发了全区企业人才信息库,逐步实现“人才一键入库、政策一步直享,信息一网统览”的人才服务新模式。目前已经完成人才库基本模型建模,实现上线使用,通过摸底,建立450余条企业信息数据池,11000余条人才信息数据池,形成我区企业人才初步“画像”,后期还将开发“人才一键直享政策系统”,逐步实现即申即享,免申即享,建立区内人才动态跟踪管理服务机制,为下步人才政策的精准推送、精准匹配、精准落地提供数据支持。

三是完善“档案微服务”系统平台。进一步完善“档案微服务”小程序功能,线上线下贯通,实现企业人才(大学生)人事档案托管“兜底”服务。2022年单位新增人事档案托管395人,个人新增394人;转出280人,为近千人次提供了线上服务,同时,启动档案信息化建设,将实现现有库存档案全部信息化。

(二)聚焦企业人才关注的难点,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围绕企业和人才实际需求,打通企业人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惠企惠才政策直达直享。

一是组建“店小二”服务小分队。围绕企业和人才需求,采取服务下沉模式,为企业和人才开展组团式上门服务。结合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持续走进菱电汽车、武汉精工、华中岩土、中金数据、东风实业、湖北航达、武汉天融信、曙光网络等区内重点企业和人才,逐步覆盖区内中小微企业,走进百余家企业现场宣讲惠企惠才政策,指导企业人才精准申报,点对点、面对面服务企业和人才。

二是开通企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积极组织开展初、中高级职称申报,受理申报500余人次,审核千余次。根据企业实际需求,为企业人才开通非公企业职称申报“绿色通道”,推荐湖北大禹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专场评审,并联合区人社局,主动上门服务,深入企业一线,现场为企业人才开展初审和复审,大大缩减企业人才申报时间,提高申报效率。

三是深耕企业人才“精准服务”。持续做好武汉市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申报,采取“一对一”服务方式,推荐企业申报,2022年新增挂牌12家,实现我区现有武汉市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突破100家。精准做好“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围绕重点、优势产业,帮助3家企业精准完成专家匹配。为提高人才居住体验感,多次实地调研我区高层次人才公寓,推进高层次人才公寓维修维护、家具家电配置工作。

(三)打通企业人才发展的堵点,推动人才链和产业链融合

采取政府部门“抱团服务”,企业人才“抱团取暖”的方式,助力企业加速发展。

一是搭建“光合荟”企业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围绕“1+4+N”产业领域,以“光合荟”为链条,促进区内企业和人才互动交流、资源共享、产品对接、市场互通。目前共组织开展六期活动,第一期“光合荟”主题是《聚焦云产业,赋能智网谷》,聚焦网安产业;第二期“光合荟”主题是《税惠添动力,续航新里程》,聚焦减税降费;第三期“光合荟”主题是《促进内循环、稳增长、促发展》,聚焦内循环;第四期“光合荟”主题是《智链数据,网聚英才》,聚焦企业人才信息化;第五期“光合荟”主题是《数字赋能,与“食”俱进》,聚焦食品产业链对接;第六期“光合荟”主题是《畅通物流通道,助力企业供需》,聚焦物流产业供需。

二是开展企业供需对接会,推介区内工业企业产品。针对企业反映的产品供需对接难、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我们在供给端和需求端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推动企业之间、人才之间、项目之间、产品之间更多合作、交流和对接。目前已举办6场,推动区内200余家企业交流对接,促成武汉金色惠农、周黑鸭、益海嘉里、华润雪花、汇通公路港、中通物流等18家企业人才达成供需合作,同时,推动区职校与区内食品产业企业达成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专业型人才,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三是启动校企产学研合作对接系列活动。举办多场高校与企业对接专场活动,为高校和企业搭建对接桥梁,将高校院所成果引入区内企业,吸纳一批优质人才和项目落地东西湖,促成一批重点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打通校企对接渠道,建立资源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产学研对接机制,推动我区企业产业升级与加速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企业人才调研走访频率还不够多。持续性走进企业、走进人才还不够,虽然已实现区内“四上企业”走访全覆盖,但针对中小微企业因体量较大,数量较多等原因,还未能实现走访全覆盖。

二是人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还不够高。目前信息化平台已上线,部分业务已实现线上申报,但人才公寓、生活补贴、人才计划申报、高层次人才认定等功能还未完全上线。

三、2023年主要工作安排及打算

2023年我们将继续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持续推动企业人才服务提档升级,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中国网谷”提供源源不断的服务保障。

(一)完善企业人才信息库功能

建设“3+3+3”企业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即“三个端口”(政府端、企业端和人才端)、“三个信息库”(企业信息库、人才信息库和政策资源信息库)、“三个画像”(企业画像、人才画像和政策画像),完善人才政策发布与咨询、人才政策在线申报、数据分析与智能匹配、移动终端服务等功能,构建“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的人才治理模式,夯实人才数据底座,进一步提升服务人才信息化水平。

(二)畅通企业人才交流对接渠道

持续打造好“光合荟”企业人才培训交流对接活动品牌和企业供需对接系列活动。根据我区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的现实需要,围绕“中国网谷”,聚焦“网”产业、“智”产业、“芯”产业、“云”产业,为区内企业人才搭建沟通桥梁,进一步促进企业人才发现机会、对接资源、全面互动、达成合作的目的,为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汇集强大凝聚力。

(三)强化企业人才平台建设

推动我区武汉市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等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大武汉市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等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主动深入区内重点企业上门服务,“手把手”辅导申报,全程跟踪服务。持续搭建校企产学研合作对接平台,拟举办4期产学研活动,包括院士专家企业行、青年学习实践行等内容,进一步激活企业引才育才动力。

(四)提升“店小二”服务企业人才水平

不断完善服务生态体系,优化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渠道,针对不同类型企业、不同类型人才,通过上门送策、线上推送、窗口服务等多种方式,为企业提供非公企业职称申报、企业人才补贴、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等精准化政策对接和服务,有效助力区内各类企业人才更好更快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返回